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丽华 李继冉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以来,“智能制造”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转化升级,并促成了一批新兴工作岗位的出现,但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却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出现“设备易得、人才难寻”的问题。当前,技术技能人才与就业岗位的非匹配... 《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以来,“智能制造”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转化升级,并促成了一批新兴工作岗位的出现,但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却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出现“设备易得、人才难寻”的问题。当前,技术技能人才与就业岗位的非匹配性,已成为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常态,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阻碍。高等职业院校应当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与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求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适应度。高职院校应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更好地满足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 人才供需 技术技能人才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观下智慧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经验和启示
2
作者 姚一娴 《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2期710-715,共6页
智慧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数字 + 生态 + 文化”的余村旅游模式,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视角在供给侧、需求侧、制度规范等方... 智慧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数字 + 生态 + 文化”的余村旅游模式,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视角在供给侧、需求侧、制度规范等方面探索生态惠民、文化育民、数字富民的路径,探析美丽生态–美好经济–美满生活华丽蝶变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慧文旅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晋国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275-277,共3页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明显影响创业意愿;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协同科学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学生 返乡创业意愿 引导机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索·成效及完善机制——基于桐庐县江南镇3村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晋国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258-261,共4页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石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先行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是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石和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浙江省农村社区治理先行探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三治融合”虚化、动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消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城乡一体的治理理念;畅通多元渠道,化解人才变量问题;优化服务设施,梯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创新,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治理现代化 困境 治理 消解路径
下载PDF
整体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尹禹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6-159,共4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基于整体性思维的视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设计,统筹各方面资源才能有力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教学理念“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方式“生硬化”、教...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基于整体性思维的视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设计,统筹各方面资源才能有力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教学理念“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方式“生硬化”、教学评价“单一化”、教学系统“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通过整体论的视角以“真善美”的总体理念、“四维逻辑挖掘法”的基本原则、“三式融入法”的实现路径、“四维一体”的教学评价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搭建来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构建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分析与路径探索
6
作者 董凌芳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以歌叙史”、“以画明志”、“以赛促学”、“以践促悟”等教学实践,研...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以歌叙史”、“以画明志”、“以赛促学”、“以践促悟”等教学实践,研究科学家精神如何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探索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思政课 红色歌曲 融入路径
下载PDF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探究
7
作者 董凌芳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7-12,共6页
红色歌曲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文本中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八章第五节第四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红色歌曲 + ‘第一’成就 + 伟大精神”为思路,探索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实践路径。
关键词 红色歌曲 思政课 精神
下载PDF
“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8
作者 杨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9期156-159,共4页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以体验式教学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域着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环四评”的教学模式构...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以体验式教学为支撑,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域着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环四评”的教学模式构建。即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重构为课前任务导入环节、课中“四史”融入环节、榜样引入环节、歌曲编入环节和课后实践深入环节等五个环节,即“五环”。在评价模式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平台评价四个评价模式,实现全过程评价,即“四评”,从而提升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环四评”
下载PDF
基于“三创”模式的乡村家风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乡村家风田野调查为中心
9
作者 姚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268-270,共3页
发挥乡村好家风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既是推动乡村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时代好家风在乡村落地生根的需要,也是引领新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通过探索对乡村社会优秀传统家风的创优性继承、创造性转化、... 发挥乡村好家风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既是推动乡村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时代好家风在乡村落地生根的需要,也是引领新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通过探索对乡村社会优秀传统家风的创优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传统家风新的时代内涵,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诚信重礼、孝善并举、邻里守望、留住乡愁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家风 继承 转化 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性研究与探讨
10
作者 鲍旦颖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19期148-149,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着力于解决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国家举措。十九大报告对于乡村振兴提出的总要求,核心需要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问题。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助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着力于解决当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国家举措。十九大报告对于乡村振兴提出的总要求,核心需要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问题。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及对校外农民的职业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引导更多劳动力回归农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共同富裕路上的浙江省乡村治理:实践、困境与对策
11
作者 晋国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我国现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致力共同富裕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浙江省乡村治理在价值理念、主体构成、对象内容和背景情境等层面不断探索,为创新乡村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浙江省乡村治理现代化... 我国现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致力共同富裕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浙江省乡村治理在价值理念、主体构成、对象内容和背景情境等层面不断探索,为创新乡村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浙江省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看,当前仍存在治理理念阻滞、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执行不到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制约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需要从全方位统合理念变革、优化体制、主体协同等方面破解乡村治理的瓶颈,走出一条以共同富裕促进乡村善治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 治理实践 制约因素 治理之道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以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为例
12
作者 林蔚 芮宝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8期157-159,共3页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对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具体分析,以关务与外贸...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对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具体分析,以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为例,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并结合专业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采用“三位一体四阶段”的教学模式,尽量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心育”与“德育”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嘉梁 陈繁 胡祖凤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2-23,共2页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大学生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应当予以重点关照的...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大学生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应当予以重点关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紧迫的现实问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具体地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自觉是作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国外学者围绕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素质教育问题所展开的长期讨论与理性研究,为深入研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深化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精准测度、生成机理与建构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研究现状 建议
原文传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应丽卿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6-98,共3页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建构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应有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职院校要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速度,抓好德育...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建构方面已经初步形成应有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职院校要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速度,抓好德育教育工作,确保社会建设环境良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基于此,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并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的特点及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功能 大学生 高职院校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德育价值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应丽卿 《教育评论》 2019年第4期39-43,共5页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主要是一个道德命题,指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致良知"既是知也是行。立论旨在为致良知的功夫(道德修养)建立理论基础。"知行合一"命题,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主要是一个道德命题,指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致良知"既是知也是行。立论旨在为致良知的功夫(道德修养)建立理论基础。"知行合一"命题,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良知之教是道德教育的本源和基础,一念发动处的审查调整是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致良知于事事物物是道德修养的落脚点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道德教育
下载PDF
高职生的睡眠质量在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感间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吴兰花 薛将 陈树林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75名高职生进行调研,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高职生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生抑郁...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575名高职生进行调研,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高职生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生抑郁检出率为25.6%,焦虑检出率为48.0%,压力检出率为24.5%,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9.7%,自我效能感(24.07±5.25)分,低于国内成人常模(t=-20.826,P<0.001);高职生的抑郁、焦虑、压力正向预测睡眠质量(P<0.05),睡眠质量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P<0.05);抑郁、焦虑、压力通过影响睡眠质量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P<0.01)。可见,高职生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对其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影响,睡眠质量在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多维逻辑探析
17
作者 晋国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科学命题,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的传承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治理理论的守正创新,源自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度延伸,展现了“人民主体思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科学命题,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的传承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治理理论的守正创新,源自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度延伸,展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考量。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为未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顺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统一 依规治党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逻辑和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禹文 牛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6-69,共4页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涉及教学文本、内容、语言和情感等要素,可以借助叙事教学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进行整体构建。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以构建叙事教学模式为逻辑进路,以主体间的共...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涉及教学文本、内容、语言和情感等要素,可以借助叙事教学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进行整体构建。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以构建叙事教学模式为逻辑进路,以主体间的共鸣、共情和共通为逻辑指向。同时,要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抽象叙事与日常叙事相结合、价值叙事与理论叙事相结合、灌输叙事与启发叙事相结合的综合策略来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教学 高校思政课 亲和力 逻辑 策略
下载PDF
基于智能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中药炮制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陶益 尹禹文 +1 位作者 颜继忠 蔡宝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基于智能终端的蓝墨云班课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2016级中药学本科生中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中药炮制学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多次课堂测验、投票问卷、不同时间点教学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基于... 目的为了探讨基于智能终端的蓝墨云班课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2016级中药学本科生中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中药炮制学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多次课堂测验、投票问卷、不同时间点教学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基于智能终端的蓝墨云班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促进师生互动,明显改善教学效果。结论蓝墨云班课可建立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蓝墨云班课 教学改革 智能终端 翻转课堂
下载PDF
关于国家认同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谨以此文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嘉梁 胡祖凤 杨小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培育与提升新媒体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是新时代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伟大的爱国主义力量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关于“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阶段性研究... 培育与提升新媒体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是新时代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伟大的爱国主义力量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关于“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度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极富价值的思维启迪。国内学术理论界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问题的理性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重要方面渐次展开:一是关于国家认同和国家认同感概念内涵的初步分析;二是关于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实证比较研究;三是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四是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和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重要性及其路径选择的深度探讨。全球化视阈、新媒体语境下大力培育和强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感 研究评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