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建设现状及示范线设计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列万 叶阳 +2 位作者 金晶 刘飞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一、浙江省名优绿茶生产现状茶叶是浙江省传统优势经济作物.全省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加工企业不断壮大,茶叶品质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根据业务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76.1万亩,茶叶产量15.6万吨,产值131.4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 一、浙江省名优绿茶生产现状茶叶是浙江省传统优势经济作物.全省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加工企业不断壮大,茶叶品质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根据业务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76.1万亩,茶叶产量15.6万吨,产值131.4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1万吨,产值117.9亿元(见图1~2).对比浙江省近6年茶叶总产量和名优绿茶产量发现,2012年茶叶总产量17.5万吨较2008年增加了1.27万吨,但2013年受持续干旱影响,该数值回落至16.9万吨.名优绿茶产量由2008年5.83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7.49万吨,受干旱影响该数值在2013年跌落至7.1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浙江省 连续化生产线 设计特点 茶叶生产 茶叶产量 示范 持续干旱
下载PDF
针形名优绿茶固形机的研制与固形工艺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瑶 封雯 +3 位作者 贺勇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和滋味品质下降;随着固形时间的延长,茶条圆直度和平伏度更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最佳工艺参数为:固形叶含水量约20%,固形叶温50℃左右,固形投叶量1.5 kg左右,时间为15~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名优绿茶 固形机 同形工艺 品质 理化成分
下载PDF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叶阳 林智 +4 位作者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24-25,共2页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生产线 名优绿茶 清洁化 设备 茶叶加工 鲜叶摊放 快速冷却 茶叶生产
下载PDF
鲜叶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阳 林智 +4 位作者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前生产中传统的鲜叶摊放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式是将鲜叶原料直接摊放在地上或其他物料上,这种方式极为原始落后,不仅无法保证鲜叶的卫生质量,而且还会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第二种是在地... 目前生产中传统的鲜叶摊放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式是将鲜叶原料直接摊放在地上或其他物料上,这种方式极为原始落后,不仅无法保证鲜叶的卫生质量,而且还会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第二种是在地面铺上竹编篾垫或直接放置软匾、勃篮等,再在上面摊放鲜叶,这是一种传统的摊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叶摊放 自动化 鲜叶原料 卫生质量 质量安全 茶叶产品 传统 生产
下载PDF
一种黑茶自动渥堆机的研制及其对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时雨 封雯 +5 位作者 陈玉琼 余志 黄申逵 陈省忠 陈学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
为解决目前黑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自动化和品控问题,采用模拟青砖茶、普洱茶等黑茶品种的室内自然渥堆方法,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提出双仓控温控湿方法,设计一种黑茶自动渥堆机,实现渥堆过程的温度、湿度、氧气自动调节以及数字化控制... 为解决目前黑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自动化和品控问题,采用模拟青砖茶、普洱茶等黑茶品种的室内自然渥堆方法,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提出双仓控温控湿方法,设计一种黑茶自动渥堆机,实现渥堆过程的温度、湿度、氧气自动调节以及数字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渥堆机渥堆过程温度(平均51℃)、湿度(61%~89%)以及茶叶含水量(从38%逐渐降低至22%)变化完全能达到黑茶渥堆的要求;利用渥堆机渥堆的茶叶能满足传统加工方法要求,并且品质稳定。安全性分析表明,使用自动渥堆机渥堆的黑茶,未检出呕吐毒素、黄曲霉素B1和玉米赤霉酮,说明该自动渥堆机生产加工的黑茶完全达到食品安全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渥堆机 温湿度 品质 食品安全 加工自动化
下载PDF
发酵机发酵与自然发酵红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曲凤凤 陈东龙 +1 位作者 封雯 倪德江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生产中广泛推广的6CHFZ-400型发酵机为对象,比较红茶发酵机发酵与自然发酵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自然发酵,主要表现为香气甜纯持久,滋味醇和不苦涩,汤色与叶底更为红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含... 以生产中广泛推广的6CHFZ-400型发酵机为对象,比较红茶发酵机发酵与自然发酵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自然发酵,主要表现为香气甜纯持久,滋味醇和不苦涩,汤色与叶底更为红明。发酵机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而自然发酵红茶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发酵机发酵;色差分析结果也表明,发酵机发酵红茶汤色较自然发酵明亮,说明利用6CHFZ-400型发酵机发酵的红茶品质优于自然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酵 理化成分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红茶品质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敬涛 朱珺语 +5 位作者 李玉川 何畅 舒庆宁 封雯 邱力 倪德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2期39-47,共9页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发酵方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为红茶发酵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了感官评价、理化成分检测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新式发酵机和发酵房两种处理下红茶的感官、理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房...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发酵方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为红茶发酵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了感官评价、理化成分检测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新式发酵机和发酵房两种处理下红茶的感官、理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房处理的红茶香气低闷,涩味重,而发酵机处理的红茶香气鲜浓,滋味甜醇。发酵机处理的红茶汤色更红艳,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发酵机处理的红茶香气总量和醇类、酯类等物质含量均高于发酵房发酵,烷烯烃类、酸类物质发酵房处理明显较多,醛酮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己酸-顺-3-己烯酯等红茶主要香气物质均以发酵机处理含量较多。综合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红茶发酵最佳方式为发酵机富氧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酵机 发酵 茶黄素 氧气 品质
下载PDF
“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列万 叶阳 +6 位作者 唐小林 龚淑英 金晶 王岳梁 黄剑虹 封晓峰 苏鸿 《中国茶叶》 2017年第9期15-17,共3页
为解决劳动力日益短缺、全面消除名茶加工过程安全隐患、提高名茶规模化加工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浙江省名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和连续化进程,借《浙江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促成《浙江省“十二五”农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浙... 为解决劳动力日益短缺、全面消除名茶加工过程安全隐患、提高名茶规模化加工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浙江省名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和连续化进程,借《浙江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促成《浙江省“十二五”农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实施方案》(浙科发农[2012]105号)的组织启动之机,组织实施了“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编号2012T202-04)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由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及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实施范围在松阳县、诸暨市、余杭区、嵊州市、开化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安吉县、余姚市、淳安县、天台县、泰顺县、磐安县、绍兴县(柯桥区)、缙云县、长兴县等16个县(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生产线 连续化 自动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名茶 应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景宁畲族自治县
下载PDF
工夫红茶自动萎凋机研制及其制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舒庆宁 封雯 +4 位作者 陈玉琼 余志 江新凤 李琛 倪德江 《中国茶叶》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机性能较好。进一步以6CW-120型单层萎凋槽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自动萎凋机的红茶加工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萎凋机制得的红茶在香气、叶底和总体品质方面均优于萎凋槽萎凋的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高于萎凋槽样品。试验结果说明,利用自动萎凋机生产红茶的品质达到并部分超过萎凋槽生产的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自动萎凋机 结构 性能 品质
下载PDF
黑茶箱式渥堆机的研制及品质成因分析
10
作者 田时雨 封雯 +5 位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余志 黄申逵 陈省忠 陈学礼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解决黑茶自然渥堆造成卫生安全隐患、效率低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采用双仓控温控湿方法,模拟黑茶室内自然渥堆,研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黑茶箱式渥堆机。通过试验分析渥堆过程温度、湿度、水分、品质变化,以及对比... 为解决黑茶自然渥堆造成卫生安全隐患、效率低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采用双仓控温控湿方法,模拟黑茶室内自然渥堆,研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黑茶箱式渥堆机。通过试验分析渥堆过程温度、湿度、水分、品质变化,以及对比分析自然渥堆和机械渥堆的感官品质、主要成分以及生产效率的变化,探究渥堆机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渥堆机可实现渥堆过程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和数字化控制,箱式渥堆机渥堆过程中的茶叶含水量、温度和湿度变化完全能达到黑茶渥堆的温湿度要求;利用渥堆机渥堆的茶叶外形棕褐,香气陈香,滋味尚甜醇,能满足传统加工方法要求,并且品质稳定。与自然渥堆相比,采用渥堆机渥堆可以节约厂房面积40%以上、人工70%以上、生产时间减少40%~50%。箱式渥堆机渥堆能较好地取代自然渥堆方式,制成的黑茶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渥堆机 品质 生产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