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时间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岳平 林佩达 王友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时间。方法作者对10年来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12例,同期骨科住院死亡病例总数29例,占41%。男性5例,女性7例,术前死亡9例,术后死亡3例,...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时间。方法作者对10年来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髋部骨折病例围手术期死亡12例,同期骨科住院死亡病例总数29例,占41%。男性5例,女性7例,术前死亡9例,术后死亡3例,平均年龄76岁。10例在入院后2周内死亡,1例在入院后3周内死亡,1例在入院后第22天死亡。导致死亡原因有: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功能衰竭、贫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结论综合骨科住院病例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死亡比例高达41%。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心脑血管意外是导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病死率的两大主要原因,死亡的时限集中在入院后2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死亡
下载PDF
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岳平 林佩达 倪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48-549,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术 治疗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承建 柳惠江 夏良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浙江舟山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浙江舟山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骨质疏松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单纯手术(对照)组和联合(试验)组,各40例。2组均采用PFNA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对比2组的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试验组的骨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骨密度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髋关节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质疏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股骨粗隆下骨折Gamma钉与动力髁螺钉固定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岳平 厉驹 +2 位作者 柳惠江 夏良平 马志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动力髁螺钉 GAMMA钉 治疗 疗效比较 内固定 早期活动 作者 困难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