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超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941-1942,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教学医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间到本院实习的护理人员114人分别应用不同带教模式所取得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病历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教学医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间到本院实习的护理人员114人分别应用不同带教模式所取得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在病历分析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面,两个对照组显著优于另一对照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BL)组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CBL)组的学生所获得评价为好的例数及比率显著高于LBL组,同样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优良率方面,CBL与PBL组均显著高于LBL组。结论未来的医学护理教学过程中,医院需要结合本院实际,开展适合自己的PBL及CBL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医院教学水平与教学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傅江 杨越 +3 位作者 赵轲 寿津 俞梁 吕孔丹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丹红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丹红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给丹红注射液20 ml/d,均连续使用14 d,2组患者在治疗后7、14、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0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血清IL-6、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丹红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14 d血清IL-6、IL-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10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丹红注射液有助于较快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10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脑梗塞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轲 杨越 顾大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1期30-32,35,共4页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结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脑卒...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结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HAMD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神经肽Y以及血浆P物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MSE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血浆P物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神经肽Y、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西酞普兰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西酞普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何宇平 《河北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肿瘤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测定
下载PDF
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类型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傅键炯 石佳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381-383,391,共4页
替加环素(tigecycline,tigcil)是首个用于临床的甘氨酰四环素类(glycylcyclines)新型广谱抗生素([1]),特别是对泛耐药致病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非... 替加环素(tigecycline,tigcil)是首个用于临床的甘氨酰四环素类(glycylcyclines)新型广谱抗生素([1]),特别是对泛耐药致病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主要用于治疗成年患者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腹腔内感染,如烧伤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不良反应 综述
下载PDF
甘露醇对颅内压、脑灌注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大东 魏莉 +2 位作者 周劲建 赵轲 周君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甘露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宇平 黄鉴政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病理生理学 发病机制 脑出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与脉络宁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4例报告 被引量:23
8
作者 何宇平 应荣斌 潘光成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5-336,33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与脉络宁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只用低分子量肝素),脉络宁组(34例,单用脉络宁)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脐周皮下注射,每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与脉络宁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低分子量肝素组(33例,只用低分子量肝素),脉络宁组(34例,单用脉络宁)及两药合用组(34例)。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为0.4mL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脉络宁的用法为20mL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组均治疗14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两药合用组显效率71%,有效率91%,均显著高于低分子量肝素组和脉络宁组(<0.05和<0.01,且未发现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与脉络宁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量肝素 脉络宁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及标准化护理流程构建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俞小霞 方彩娣 郭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826-828,共3页
血性脑卒中还可称为脑梗死,为不同因素造成脑血管闭塞或者狭窄,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而软化与坏死[1]。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脑卒中主要类型,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2]... 血性脑卒中还可称为脑梗死,为不同因素造成脑血管闭塞或者狭窄,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而软化与坏死[1]。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脑卒中主要类型,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2]。临床护理路径(CNP)为护理程序与计划-完成-检查-执行(PDCA)循环,有机结合了多学科与高质量的团队[3]。CNP将护理工作以最为最简便易懂表格形式明确呈现出来,CNP可避免护理随意性、降低医护工作者间的差异、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提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医患、护患融洽的关系,降低患者的再次入院率与并发症发生率[4,5]。因此,本研究经过分析CNP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工作者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发生率 高复发率 脑卒中康复护理 表格形式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程序
下载PDF
血清iris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一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10例...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出院3个月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10例(mRS评分0~2)与预后不良组73例(mRS评分3~5),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8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risin水平的关系,并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irisin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对影响患者预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脂比较明显有差异,且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血清irisin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入院距发病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45~0.923),截断值为320 ng/ml,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76.4%、72.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risin﹥230 ng/L(OR=3.08,95%CI:2.53~3.75)、年龄>60岁(OR=3.49,95%CI:2.30~5.31)、有高血脂症(OR=2.45,95%CI:1.91~3.15)、NIHSS评分>7分(OR=5.31,95%CI:3.21~8.78)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risin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降低,并在不预后不良患者中降至更低,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标志物,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血清BDNF含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轲 顾大东 杨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有无抑郁症状分为两组,抑郁患者组(PSD组)33例,无抑郁患者组(非PSD组)55例,在入院两...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有无抑郁症状分为两组,抑郁患者组(PSD组)33例,无抑郁患者组(非PSD组)55例,在入院两周后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及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88例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7.50%,抑郁程度大多为轻中度,有5例为重度(5.68%)。非PSD患者的BDNF水平,HAMD、MMS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BDNF水平与睡眠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5,-0.29,P<0.01),与迟滞也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27,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BDNF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清BDNF 抑郁症 相关性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芳 顾大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9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通过观察NIHSS评分的变化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B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 丁苯酞 NIHSS评分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途径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天娇 韩磊 +2 位作者 姚尚争 刘影 孙文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是否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凋亡途径影响内皮细胞生长。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先将0、50、100和200μmol/L的HTL干预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后以200μmol/L的HTL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是否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凋亡途径影响内皮细胞生长。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先将0、50、100和200μmol/L的HTL干预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后以200μmol/L的HTL干预0 h、3 h、16 h和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再以200μmol/L HTL刺激细胞为观察组(3、16和24 h),不加HTL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2、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00和200μmol/L的HTL作用细胞24 h,细胞活性分别为0.76±0.01、0.73±0.01;200μmol/L HT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与0 h比较,3、16和24 h的细胞活性下降明显(0.87±0.04、0.83±0.04、0.78±0.01 vs 0.90±0.07,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spase-12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Bcl-2蛋白先增高后降低(P<0.01)。结论Caspase-12途径参与HTL致细胞凋亡的过程,Bcl-2也参与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唑尼沙胺辅助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92-94,104,共4页
目的 评价分析唑尼沙胺辅助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1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尼沙胺组(n=82)与对照组(n=82).在12周回顾性基线期后,进入加量期共4周,最初2... 目的 评价分析唑尼沙胺辅助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1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尼沙胺组(n=82)与对照组(n=82).在12周回顾性基线期后,进入加量期共4周,最初2周患者服用唑尼沙胺量为100 mg/d,第3周为200 mg/d,第4周为300 mg/d.进入稳定期后药量维持在400 mg/d.定期进行随访分别在治疗第0、2、4、8、16周时进行随访,评价治疗第5~16周时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第5~16周时,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痫完全控制率为30.49%,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分别为0.00%和53.66%;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期间的每4周时间段癫痫发作次数两组进行评价,唑尼沙胺组癫痫发作次数[(10.75±4.2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10.36±4.17)次],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且随着治疗唑尼沙胺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不断减少.唑尼沙胺组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嗜睡、疲劳、头晕、肝功能异常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尼沙胺作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异噁唑类 抗惊厥药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蕲蛇酶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宇平 汤玲华 +2 位作者 张伟萍 吕海琼 黄一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5期686-68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临床疗效 疗效观察 蕲蛇毒 治疗 银杏叶提取物 酶联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依云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住院给于调整血压、血糖,活血化瘀、脑保护药,阿司匹林75mg口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住院给于调整血压、血糖,活血化瘀、脑保护药,阿司匹林75mg口服,出院继续管理血压、血糖,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1,长期服用。结果随访12月-48月,平均(26.34±8.54)月,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次数(1.78±1.56)次、发生脑梗塞9.09%,死亡3.64%均低与对照组的(2.43±1.83)次、20.91%、10.91(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4周后;肝功能损害轻度升高6例(ALT升高〈3倍),加用护肝药后恢复正常,无退出者。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同剂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边灿军 吕钿 +2 位作者 何杨伟 周黎琴 冯建钜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155-157,161,共4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观察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DD、PAR和vW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2±1.94)分vs.(7.29±2.73)分,(0.47±0.12)mg/L vs.(0.61±0.19)mg/L,(57.63±8.60)%vs.(62.38±8.10)%,(108.48±20.39)%vs.(120.45±18.07)%,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瘀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效,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依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资料。结果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脑脊液异常和CT/MRI检查(87.50%,55.55%,47.22%)(P<0.05);重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高于中型、轻型(P&...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资料。结果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脑脊液异常和CT/MRI检查(87.50%,55.55%,47.22%)(P<0.05);重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高于中型、轻型(P<0.05);随着时间延长脑波异常减弱。结论脑电图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参考,也可作为判定病毒性脑炎病情程度的依据,脑电图的动态观察更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病程经过、治疗效果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原发性低频压征45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寅南 应荣斌 潘光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4期218-219,共2页
本文分析45例原发性低频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痛、眩晕等,二例癫痫样发作。腰穿压力<0.686kPa,其中10例负压;脑脊液合少许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含量增高。经头低足高位休息,补充大量液... 本文分析45例原发性低频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痛、眩晕等,二例癫痫样发作。腰穿压力<0.686kPa,其中10例负压;脑脊液合少许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含量增高。经头低足高位休息,补充大量液体,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一般3周左右恢复,预后良好。文中提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身体状况不佳有关,其发病机理是否与脊髓蛛网膜下腔调节障碍或/和蛛网膜颗粒样结构吸收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低颅压综合征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