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务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调研总结与改革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6-137,共2页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商务阿拉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紧迫的需求。在调研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胜任力模型研究,提出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议,以期对于阿拉伯语商务人才培养发挥提高作用。
关键词 商务阿拉伯语 人才培养 改革
下载PDF
模因论视域下的阿拉伯语谚语翻译研究
2
作者 程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5-106,109,共3页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的理论。模因类似基因,作为文化复制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种类多样。本文以阿拉伯语谚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归化模因与异化模因对译文的影响,指出翻译模因对译者的影响与模因发展...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的理论。模因类似基因,作为文化复制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种类多样。本文以阿拉伯语谚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归化模因与异化模因对译文的影响,指出翻译模因对译者的影响与模因发展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归化模因 异化模因 阿拉伯语谚语
下载PDF
伊斯兰初期阿拉伯征战诗研究
3
作者 刘东宁 马立蓉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伊斯兰初期阿拉伯征战诗经过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诗歌始终伴随着阿拉伯对外征服战争,集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立国初期对外征服战争对阿拉伯半岛地区和被征服地区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伊斯... 伊斯兰初期阿拉伯征战诗经过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诗歌始终伴随着阿拉伯对外征服战争,集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立国初期对外征服战争对阿拉伯半岛地区和被征服地区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伊斯兰教逐渐内化成阿拉伯人最高精神信仰这一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的征战诗歌演变成四大主题:战斗、哀悼、思乡和宗教,这一时期的征战诗歌主题鲜明突出,结构紧凑,语言平实质朴、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实感,记载了征战时期阿拉伯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这些特征都与贾希利叶时期诗歌形成明显的对比,可以说是阿拉伯诗歌革新的第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战诗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学
下载PDF
自我的追寻——解读《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玛丽的身份建构
4
作者 程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以一场未遂的"荣誉谋杀"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玛丽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建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玛丽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阐述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并挖掘这种认同产生背后的社...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以一场未遂的"荣誉谋杀"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玛丽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建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玛丽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阐述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并挖掘这种认同产生背后的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身份建构 自我
下载PDF
《论语》两个阿译本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马小明 《中国穆斯林》 CSSCI 2016年第1期18-21,35,共5页
《论语》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国古典文献的典范,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将《论语》翻译成外文,这项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尤其是要将汉藏语系的汉语翻译成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其难度更是不可想象。本文立足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 《论语》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国古典文献的典范,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将《论语》翻译成外文,这项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尤其是要将汉藏语系的汉语翻译成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其难度更是不可想象。本文立足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论语》的两个阿拉伯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对中阿古籍的互译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功能对等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