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L-1型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雷利华 周根来 +2 位作者 兰威 卜文良 赖卫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YL-1型 微创穿刺术 治疗 颅内血肿粉碎针 CT定位 一次性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键 张宏 +3 位作者 卜文良 陈鹏 赵洪洋 傅伟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SD大鼠C6脑胶质瘤,并建立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LITT)模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并调制的C6胶质瘤细胞悬液20μl(浓度1×10^11/L)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分时段MRI检查;做组织病... 目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SD大鼠C6脑胶质瘤,并建立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LITT)模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并调制的C6胶质瘤细胞悬液20μl(浓度1×10^11/L)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分时段MRI检查;做组织病理学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查。根据MRI扫描监测,校正肿瘤定位,按2~10W不同功率和热疗时间分组,插入半导体激光光纤进行间质热疗,同时使用ThermaCAM S65型红外热像仪测量肿瘤的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或)热电偶仪间质测量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结果优化的立体定向接种技术使本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可重复性好,可插入热疗光纤热疗,组织学上接近人类特征。LITT各组靶区温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同一治疗组内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之间有近似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可成功建立SD大鼠脑尾状核C6胶质瘤模型,其肿瘤MRI影像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在大鼠实验性LITT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联合热电偶深部测温技术应用于脑肿瘤LIT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立体定位技术 热凝术 激光 大鼠
原文传递
颈内静脉穿刺皮下潜行固定预防开颅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
作者 卜文良 潘立东 +1 位作者 兰威 赖卫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08-55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需行气管切开手...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应用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需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潜行组,每组93例,常规组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采用常规方法穿刺和固定,潜行组采用皮下潜行改良方法穿刺和固定,分析比较两组的留置导管日及CRBSI发病率。结果常规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558d,平均留置导管日6.0d,CRBSI感染率为29.0%,皮下潜行固定组共留置导管日1674d,平均留置导管日18.0d,CRBSI感染率为8.6%,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潜行改良固定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CRBSI发病率,方便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护理,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皮下潜行 中心静脉 血流感染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