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在神经内科危重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素红 叶凌 +1 位作者 吴仁娣 费益君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023-302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卒中后肺部感染等危重病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以危重病例中,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指征52例为治疗组,与以往未采取此方法的44例危重病...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卒中后肺部感染等危重病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以危重病例中,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指征52例为治疗组,与以往未采取此方法的44例危重病例为对照组,进行死亡率比较。[结果]神经内科危重病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监护病房和监护设备的医院,抢救上述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建议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例 神经内科 呼吸机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大便标本采集不及时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费益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大便标本 神经内科疾病 住院患者 并发症 采集 医嘱 应激性溃疡 急性期 诊断和治疗 临床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红芳 邵慧军 +2 位作者 陈一萍 罗建勤 傅亚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特点。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Haehinski缺血评分量表,分别评价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年人群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特点。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Haehinski缺血评分量表,分别评价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年人群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在妄想、幻觉、激越、抑郁和(或)心境恶劣、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或)不稳定、迷乱的动作行为等调查内容和神经精神科问卷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阿尔茨海默病组伴妄想者多于血管性痴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性痴呆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比较,幻觉、焦虑、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或)不稳定、迷乱的动作行为等调查项目达到统计学意义(JP<0.05或P<0.01),且随病情的逐渐加重而症状更为明显。结论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多种相似的神经精神症状,中至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表现为以情绪和情感障碍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SSRI类药物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小玲 陈红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5期418-420,共3页
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了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脑血管病的危害性不仅仅是其高致死率,更因为其高致残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了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脑血管病的危害性不仅仅是其高致死率,更因为其高致残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自理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尤其是脑血管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致残率对国家,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凑芳 陈江平 +2 位作者 韦伟 叶素红 黄东标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期65-6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先后进行TCD检查和MRA检查,前后相差时间限于2 d。与MRA对比,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先后进行TCD检查和MRA检查,前后相差时间限于2 d。与MRA对比,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178例患者中,TCD对于不同的颅内动脉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于大脑中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最高,与MRA进行比较,真阳性数是52、假阳性数是2、假阴性数是1、真阴性数是123,敏感性98.1%,特异性98.4%,准确性98.3%。椎动脉是TCD诊断敏感性最低的血管之一,敏感性69.2%、特异性93.7%、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88.1%、准确性86.5%。结论 TCD与MRA比较,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TCD MR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洪征 阮春鑫 彭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归芎牵正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归芎牵正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1.4%和7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ouse-Brackmann评分与血浆ET值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浆ET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理状况、医生关系、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症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机制在于能够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药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生后质量 内皮素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自身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7
作者 吴翠菊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传导速度 影响因素 干预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7例护理
8
作者 王丹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4期64-65,共2页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呈持续进行性发展,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进行性变性疾病 护理 脊髓前角细胞 锥体细胞 药物治疗 锥体束
下载PDF
功能性面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小玲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临床常见的转换障碍,累及面部者称为功能性面部疾病,影响患者社交和工作能力。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尚不充分,使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及时。本文综述功能性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临床常见的转换障碍,累及面部者称为功能性面部疾病,影响患者社交和工作能力。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尚不充分,使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及时。本文综述功能性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管理,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面部肌肉 综述
下载PDF
青年功能性偏侧肢体无力一例
10
作者 潘小玲 周亚琼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932,共4页
患者男性,28岁。主因左下肢麻木无力2年余、右下肢麻木无力17天、加重1天,于2022年8月26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夜间醒来左下肢麻木、无力,其余肢体活动如常,发作过程中不伴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障碍。
关键词 转换障碍 偏瘫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王刚 +7 位作者 陈生弟 陈海波 王华龙 王金涛 李建平 崔诗爽 黄清 潘小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071,共11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已成为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的代表性疾病谱系以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最重要分支之一。2021年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发布首版《功能性运动障碍...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已成为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的代表性疾病谱系以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最重要分支之一。2021年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发布首版《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随着对功能性运动障碍认识的深入,共识编写组结合国内功能性神经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的设置及相关临床实践,纳入近2年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在首版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明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及其相关推荐意见,以期为疾病提供更具体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推动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诊疗指南
下载PDF
基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功能性运动障碍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金涛 马莎 +21 位作者 王含 巴茂文 陈先文 胡兴越 刘艺鸣 承欧梅 王玉凯 周凡 许顺良 沈岳飞 陈伟 窦荣花 刘学东 韩彦青 王华龙 丁岩 潘小玲 黄卫 陈蕾 卢宏 徐刚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χ^(2)=4.217,P=0.040)和合并精神心理症状(χ^(2)=18.694,P=0.000)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t=3.757,P=0.000)、发病年龄(t=3.720,P=0.000)和高血压比例(χ^(2)=4.736,P=0.030)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震颤(χ^(2)=3.955,P=0.047)和肌阵挛(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帕金森综合征(χ^(2)=8.491,P=0.004)和步态障碍(χ^(2)=5.028,P=0.025)比例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结论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精神心理症状、震颤、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和步态障碍比例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流行病学
下载PDF
PDCA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传琛 程兴 +2 位作者 杨雯 潘小玲 陈红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评估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率,缩短AIS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从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目的评估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率,缩短AIS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从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的AIS患者381例,其中男222例,女159例,年龄32~92岁,平均(67.8±12.8)岁。根据是否应用PDCA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前138例,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24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总溶栓率、时间窗内溶栓率、DNT及DNT≤60 min比例的差异。结果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总溶栓率由9.50%提高至14.52%,发病时间窗内溶栓率由54.34%上升至89.71%,中位DNT由原来的75 min缩短至43 min,DNT≤60 min比例由33.33%提高至84.77%。结论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不断优化AIS静脉溶栓流程,提高AIS患者总溶栓率及时间窗内溶栓率,并显著缩短DNT,改善AI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慧梅 李勇 +1 位作者 邹明 胡蓓蕾 《海峡药学》 2011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后遗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给予大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其... 目的观察血塞通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后遗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给予大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应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合用血塞通。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及血塞通治疗,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血塞通 脑梗死后遗症 中药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玲 张允岭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新入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 mg辛伐他汀组、20 mg辛伐他汀组、40 mg辛伐他汀组,比较不同组间血脂水平、脑血管狭窄条数、再发脑梗率、脑梗死体积恢复百分比及远期生活质量.结...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新入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 mg辛伐他汀组、20 mg辛伐他汀组、40 mg辛伐他汀组,比较不同组间血脂水平、脑血管狭窄条数、再发脑梗率、脑梗死体积恢复百分比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平均每人脑血管狭窄条数分别为(2.1±0.3)和(1.2±0.3),低于对照组的(3.2±0.5).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恢复百分比为(9.1±1.8)%和(11.2±1.9)%,高于对照组(6.3±1.7)%.20 mg及40 mg辛伐他汀治疗组MBI评分分别是(61.2±11.3)和(65.3±9.8),QOL评分分别是(31.3±10.1)和(35.8±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口服20~40 mg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脑血管狭窄及梗死体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狭窄 脑保护
下载PDF
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汉凡 肖哲曼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5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同期的30例非成人失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同期的30例非成人失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痫样放电率为6.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20.0%;研究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χ2=7.22、7.13、7.47,P<0.05)。研究组中12例患者观察有25次癫痫发作,并且脑电图清晰的显示有多棘波、多棘慢波和慢波群夹杂棘慢波以及爆发慢波群以及慢波放电后继发广泛放电情况。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观察有20次癫痫发作,但是脑电图监测并未观察到上述的症状。研究组中20例痫样放电患者出现痫样放电的时相主要出现在清醒期、睡眠期和清醒期合并睡眠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0.0%、50.0%、40.0%。结论临床中对于成人失神癫痫患者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并准确的判断出发生痫样放电的时相,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失神癫痫 脑电图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早期饮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仙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国内相关文献[1,2]报道30%~78%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从而发生进食及饮水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本文对151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饮食管理,以探讨早期饮食管理预防脑... 国内相关文献[1,2]报道30%~78%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从而发生进食及饮水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本文对151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饮食管理,以探讨早期饮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管理 脑卒中 吞咽困难 肺炎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仁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2-72,74,共2页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4年3月,共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chmoid hem-orrhage,SAH)病人192例,其中98例首次在基层医院求医,其余者在我院就诊,现将全部患者首次诊断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192例中,男性118例,女性74例。年龄18~83岁...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4年3月,共诊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chmoid hem-orrhage,SAH)病人192例,其中98例首次在基层医院求医,其余者在我院就诊,现将全部患者首次诊断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192例中,男性118例,女性74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9岁。首诊时间在发病后30min~10d,平均2.4d。病前伴有高血压者21例、高脂血症者25例、糖尿病者20例、偏头痛者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成功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5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建勤 吴仁娣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AMB)联合静脉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定时鞘内注射 AMB治疗 ,同时静脉滴注 AMB,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  5例患者均获治愈 ,治疗期间未...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AMB)联合静脉用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定时鞘内注射 AMB治疗 ,同时静脉滴注 AMB,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  5例患者均获治愈 ,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毒副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联合治疗 静脉注射 两性霉素 隐球菌性脑膜炎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健 许健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12期927-92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医院感染 痰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