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立北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5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影响学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1.62%,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0天,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改良髓内钉进钉点用于胫骨干骨折8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力强 冷燕奎 +3 位作者 王浩敏 曹智强 俞静 程玉琪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3期11-12,共2页
目的 观察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进钉点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胫骨干骨折患者8 例,采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6~12 个月,平均8 个月。切口全部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术后临床功能... 目的 观察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进钉点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胫骨干骨折患者8 例,采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6~12 个月,平均8 个月。切口全部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术后临床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 半伸膝位关节外入路改良髓内钉进钉点,可顺利插入髓内钉,不增加髌股关节压力,不损伤髌韧带及髌下脂肪垫,方便透视,容易维持复位,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半伸膝位 进钉点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冷燕奎 侯力强 +2 位作者 王浩敏 曹智强 俞静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影像和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患者,其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CT及MRI提示椎管占位压迫脊髓,临床伴有神经功能损害,予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影像和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患者,其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CT及MRI提示椎管占位压迫脊髓,临床伴有神经功能损害,予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减压病灶切除+^(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与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减压肿瘤姑息切除的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轻,更适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椎弓根螺钉 脊柱转移瘤
下载PDF
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力强 王浩敏 +2 位作者 曹智强 俞静 冷燕奎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1期1851-1853,1879,共4页
目的探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0月选取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2科收治的4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半伸膝位膝关... 目的探讨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0月选取浙江金华广福医院骨2科收治的4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开髌腱或髌腱旁入路术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随访6-12个月,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56.5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度(142.36±7.82)°、伸直角度(9.85±0.82)°、踝关节背屈度(22.85±5.42)°和跖屈度(48.32±3.45)°均大于对照组(132.14±4.58)°、(1.25±0.22)°、(15.62±6.33)°、(32.59±4.78)°,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2.45±0.62)个月、骨痂出现时间(2.52±0.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42±2.22)个月、去除内固定时间(10.22±3.56)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3.78±0.56)个月、(3.89±0.72)个月、(10.48±2.69)个月、(12.89±3.79)个月(P〈0.05),而术后疼痛评分(4.02±1.12)分低于对照组(7.26±2.12)分(P〈0.05)。结论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置入髓内钉能有效提高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伸膝位膝关节外入路 髓内钉 胫骨干骨折
原文传递
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5
5
作者 范立北 李建军 汪立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2例,... 目的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2例,Ⅵ型10例;左侧18例,右侧14例。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切口处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关节及切口肿胀。未合并韧带损伤者不用任何外固定,患者术后48~72h做膝关节被动活动,第3天开始膝关节主动活动,通常7~10d膝关节屈曲达到90°,不负重功能练习6~8周,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6.62±2.4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8(5.48±1.57)个月。无骨不连、关节面塌陷、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e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单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固定牢靠、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微创治疗Se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1/35)vs.12.20%(5/41);log-rankχ~2=3.891,P=0.048]。结论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 胫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