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汤国军 童骎 +1 位作者 胡丛岗 姚叶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15-2617,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价值。方法选择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手术中采用纳米碳示踪剂;而对照组术中不采用纳米碳示踪剂。检测手术前后两... 目的观察老年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价值。方法选择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手术中采用纳米碳示踪剂;而对照组术中不采用纳米碳示踪剂。检测手术前后两组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2+))水平,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60.7±15.4)min、(24.4±6.5)ml和(4.88±0.52)d,对照组为(164.5±17.1)min、(26.1±5.3)ml和(5.02±0.48)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TH和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H低下、低Ca^(2+)患者比例分别为2.4%(1/42)和4.8%(2/42),对照组则为16.7%(7/42)和21.4%(9/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miRNA-296-5p靶向BOX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国军 吴俊 +3 位作者 吴章强 凌英杰 童骎 胡丛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2期113-116,120,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miRNA-296-5p在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miRNA-296-5p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miRNA-296-5p的表达水平;应用miRNA-296-5p mimic、miRNA-296... 目的分析miRNA-296-5p在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miRNA-296-5p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miRNA-296-5p的表达水平;应用miRNA-296-5p mimic、miRNA-296-5p inhibitor和阴性对照分别转染BGC-823和MGC-803细胞,通过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BO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296-5p和BOX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NA-296-5p在胃癌组织中明显升高(t=-6.37,P<0.05),且与BO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iRNA-296-5p过表达之后,明显抑制MGC-803和BGC-823细胞凋亡;miRNA-296-5p表达下降之后,MGC-803和BGC-823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miRNA-296-5p过表达之后,BO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iRNA-296-5p被抑制之后,BO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NA-296-5p靶向BOK的miRNA的3’非编码区。结论相较于癌旁组织,miRNA-296-5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抑制BOK的蛋白水平实现促进胃癌进展,从而降低胃癌细胞的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NA-296-5p BOK 凋亡
下载PDF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L-2及IL-8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汤国军 童駸 +2 位作者 胡丛岗 姚叶峰 周晓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133-513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12月胃癌患者370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黏膜正常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12月胃癌患者370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黏膜正常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和胃液IL-2和IL-8水平。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和血清IL-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和IL-8水平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IL-2水平下降、IL-8水平升高,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IL-2水平下降和IL-8水平升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血清炎症因子与Ghrelin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汤国军 童骎 +2 位作者 胡丛岗 吴俊 姚叶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6-588,5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并分析患者hs-CRP、PCT、IL-6、TNF-α和Ghrelin水平。结果 18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32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58.82%、革兰阳性菌19株占37.25%,真菌2株占3.92%;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是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腹腔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IL-6、TNF-α和Ghrelin分别为(43.21±5.98)mg/L、(5.48±1.20)μg/L、(26.21±3.14)ng/L、(5.32±1.04)mg/L、(442.14±27.98)n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腹腔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IL-6、TNF-α和Ghrelin水平较高,腹腔感染受多因素影响,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炎症因子 生长激素释放肽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汤国军 胡丛岗 +2 位作者 童骎 姚叶锋 杨伟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转染PD-L1 si RN...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转染PD-L1 si RNA(PD-L1 si RNA组)和阴性对照si RNA(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HCT11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法、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L1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能力。结果: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3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比较,PD-L1 si RNA组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和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升高的PD-L1与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抗原 CD274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动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颖燕 胡媛 江蓓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7期3275-32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和消化道动力学状况,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紊乱和消化道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围绝经期女性消化道疾病且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该期女性生活质量,促使其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提供参... 目的通过观察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和消化道动力学状况,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紊乱和消化道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围绝经期女性消化道疾病且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该期女性生活质量,促使其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观察方法,根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围绝经期女性12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纳入对象的植物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眼心反射试验、卧立位试验及皮肤划痕试验)、植物功能紊乱发生率、消化道动力学及主要临床症状。结果125例围绝经期女性中,消化道动力学正常51例(40.80%),消化道动力学异常74例(59.20%)。消化道动力学异常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正常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2,P<0.05)。围绝经期女性消化道动力学异常者主要临床症状以便秘(34例,45.95%)为主,其余依次为饱胀(21例,28.38%)和腹泻(19例,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2,P<0.05)。眼心反射试验、卧立位试验及皮肤划痕试验中围绝经期女性消化道动力学正常者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正常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消化道动力学异常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构成比显著低于消化道动力学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动力学异常者眼心反射试验、卧立位试验及皮肤划痕试验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构成比分比为71.62%(53/74)、72.97%(54/74)、70.27%(52/7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动力学关系密切,是导致消化道动力学异常,引起饱胀、便秘及腹泻等临床症状的关键机制之一,因此对于围绝经期消化道不适女性,适时考虑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继而联合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可获取令人满意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女性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消化道动力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胃酸分泌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吕颖燕 佘红红 胡雅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6期3078-3081,共4页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胃酸分泌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控制胃酸分泌、胃酸相关性疾病及增加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能提供可循性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 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观察方法,根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胃酸分泌和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控制胃酸分泌、胃酸相关性疾病及增加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能提供可循性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 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观察方法,根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预计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检查的围绝经期女性105例和育龄期女性114例为研究对象;另外,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且在保证整体抽样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研究按照5%~10%可能存在失访的纳入样本量,最终纳入120例围绝经期女性和135例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样本量。其中120例围绝经期女性中无胃酸相关性疾病(胃酸分泌正常)者85例为观察A组、有胃酸相关性疾病(胃酸分泌异常)者35例作为观察B组,135例育龄期女性中无胃酸相关性疾病(胃酸分泌正常)者103例为对照A组、有胃酸相关性疾病(胃酸分泌异常)者32例为对照B组。观察和比较4组研究对象研究初始时雌激素[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观察B组(补充雌激素、未补充雌激素)、对照B组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前后胃酸分泌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4组研究对象P、T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_(2)水平比较,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对照组B组低于对照组A组,观察组整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整体水平,即观察B组最低,其余依次为观察A组、对照B组及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B组补充雌激素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未补充雌激素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未补充雌激素者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无效率高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前,观察B组和对照B组基础、高峰及最大胃酸分泌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后较应用前,两组研究对象基础、高峰及最大胃酸分泌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后,观察B组补充雌激素者基础、高峰及最大胃酸分泌量低于未补充雌激素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未补充雌激素者基础、高峰及最大胃酸分泌量高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_(2)水平与基础、高峰及最大胃酸分泌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52、-0.449及-0.413,均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胃酸分泌和相关疾病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减退的风险因素;围绝经期女性适当补充雌激素利于减少胃酸分泌和相关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能,继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雌激素 胃酸 相关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