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GJA1-20k在氧化应激后参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伟 赵麟 +4 位作者 刘宁 郑平 任大斌 段剑 冯九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8-1104,共7页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通过上调神经元(neuron)内源性缝隙连接蛋白α1截短单体-20k(gap junction protein alpha 1 truncated monomer-20k,GJA1-20k)参与氧化应激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胎鼠以原代培养...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通过上调神经元(neuron)内源性缝隙连接蛋白α1截短单体-20k(gap junction protein alpha 1 truncated monomer-20k,GJA1-20k)参与氧化应激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胎鼠以原代培养法获取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建立共培养模型,给予神经元过氧化氢(H2O2)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受体阻滞剂AG1024,分别设立Neuron组、Neuron+Stress组、Neuron+Astrocyte+Stress组及Neuron+Astrocyte+Stress+AG1024组,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神经元GJA1-20k、去磷酸化(non-phosphorylated,NP)-Cx43的表达,谷氨酸转运酶(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PGC-1α、mtTFA、Tom20、CoxⅣ)、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s-9)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ELFA)及ELISA法分别检测氧化应激因子NAPDH氧化酶活性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测定神经元凋亡。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上调在神经元氧化损伤后内源性GJA1-20k和NP-Cx43表达,抑制PGC-1α、mtTFA、Tom20、CoxⅣ的下调,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9表达,降低NAPDH氧化酶活性,降低炎性产物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及抑制神经元的凋亡(P<0.05)。在给予AG1024后,可明显抑制与以上因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与IGF-1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元内源性GJA1-20k的含量及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A1-20k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cAMP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伟 郑平 +3 位作者 任大斌 童武松 刘宁 赵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激活物cAMP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而不给予液压打击);高、中、低剂量cAMP组(TBI后1 h腹腔注射60、40、20 mg/kg PK...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激活物cAMP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功能、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而不给予液压打击);高、中、低剂量cAMP组(TBI后1 h腹腔注射60、40、20 mg/kg PKA激活物8-Bromo-cAMP);溶媒组(TBI后1 h腹腔注射cAMP理)。TBI后48 h,采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印迹法检查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非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P-Cx43)、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及钠钾ATP酶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 TBI后,大鼠NSS明显增高(P<0.05),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海马ERK1/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海马Glu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NP-Cx43、GLT-1、钠钾ATP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AMP干预后,显著逆转这些反应(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鼠TBI后,给予cAMP干预,激活PKA,可通过门卫效应抑制ERK1/2,使NP-Cx43、GLT-1及钠钾ATP酶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降低Glu等脑毒性代谢产物、缓解脑水肿,从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水肿 缝隙连接蛋白43 谷氨酸转运蛋白-1 钠钾ATP酶 大鼠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的早期CT征象及复查时机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平 童武松 +6 位作者 郭义君 曾劲松 杨文进 李高义 何斌 俞辉 徐俊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患者的早期CT征象及CT复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H。分析PH与非PH患者在受伤到首次CT检...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患者的早期CT征象及CT复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H。分析PH与非PH患者在受伤到首次CT检查时间及伤后早期CT征象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9例(30.0%)发生PH,其中有155例在伤后2h内行CT扫描(82.0%)。受伤到首次CT扫描时间越短以及伤后首次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挫裂伤、脑肿胀、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多发血肿患者越容易发现PH(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组与非PH组在伤后早期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以及初发血肿类型为硬膜外血肿是预测PH发生的最佳因素(P<0.0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早期(2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者,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能早期发现PH,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进展性出血 早期CT征象 CT复查
下载PDF
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平 徐俊法 +5 位作者 杨文进 曾劲松 郭义君 李高义 何斌 童武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手术抢救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不应...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过及时手术抢救治疗后,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不应单靠血肿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手术,应争取在迟发性脑疝发生前依据病情变化,及时施行手术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 脑挫裂伤 脑疝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劲松 徐俊法 +1 位作者 郭义君 金萍茜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 ,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 ,其次是...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反复测定 ,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 ,其次是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 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脑电生理学 脑干功能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童武松 徐俊法 +7 位作者 李高义 郭义君 杨文进 曾劲松 郑平 何斌 唐馨芬 林同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589-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脑灌注CT成像评价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翠荣 白青科 +4 位作者 沈健 陆练军 赵振国 钱帮伟 杨文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评价比较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12h内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头颅MRI筛查,符合静脉溶栓标准且合并颅内大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患者73例,按照是否桥...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评价比较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12h内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头颅MRI筛查,符合静脉溶栓标准且合并颅内大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患者73例,按照是否桥接动脉取栓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静脉溶栓组,B组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组;术前及术后24h行头颅CTP检查;比较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灌注的变化,并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灌注各参数的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结果B组治疗前后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治疗后rCBF、rCBV、rMTT、rTTP存在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症状改善率、转归良好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能显著改善合并颅内大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CTP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估血流再灌注程度,能够更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后续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血管内治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莉 曾劲松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 6 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结果  5 8例患者均手术治愈 ,其中术后CSDH复发 2例 ,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老年人特点 ...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 6 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结果  5 8例患者均手术治愈 ,其中术后CSDH复发 2例 ,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老年人特点 ,对老年人CSDH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 ,是防止并发症及术后血肿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临床特点 引流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致死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劲松 徐俊法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2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的死亡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785例颅脑损伤。结果 死亡 6 7例 ,病死率 8 5 %。死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48例 (71 6 % ) ;死于合并症或并发症 2 9例 (4 3 3% ) ,其中死于合并...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的死亡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785例颅脑损伤。结果 死亡 6 7例 ,病死率 8 5 %。死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48例 (71 6 % ) ;死于合并症或并发症 2 9例 (4 3 3% ) ,其中死于合并胸外伤 9例 (13 4% ) ,应激性溃疡 5例 (7 5 % ) ,室颤 3例 (4 5 % ) ,癫痫持续状态 2例 (3% ) ,颈髓损伤 1例 (1 5 % ) ,多器官功能衰竭 8例 (11 9% ) ,失血性休克 1例 (1 5 % )。结论 尽早解除脑部病变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处理并发症 ,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致死因素 并发症 临床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恶性脑膜瘤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10
作者 杨文进 徐俊法 曾劲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20-320,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下肢乏力,于2008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明确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正确,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高密度影,右额顶部片状低密度...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下肢乏力,于2008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明确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正确,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高密度影,右额顶部片状低密度区,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明显左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恶性脑膜瘤 误诊
下载PDF
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相关的缝隙连接43蛋白磷酸化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伟 任大斌 +8 位作者 郑平 童武松 郭义君 吴晨星 赵麟 刘宁 冯九庚 段剑 邹树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所致的缝隙连接43蛋白(connexin43,Cx43)磷酸化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部分5组,每组20只:(1)假手术组,仅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所致的缝隙连接43蛋白(connexin43,Cx43)磷酸化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部分5组,每组20只:(1)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予夹闭;(2)治疗组,I/R后立即腹腔注入HIF-1α特异抑制剂2甲氧基本雌二醇(2ME2) 15 mg/kg,实验时间设定为I/R后4 h及8 h;(3)溶媒组,以溶媒二甲基亚枫(DMSO)替代2ME2;(4) I/R损伤组,I/R形成后不给予处理,(3)和(4)实验时间均设定为I/R后8 h。每组取10只动物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10只动物在预定时间取海马区域皮质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酸化Cx43(p-Cx43)、Bcl-2、Bax、Caspases-3的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海马皮质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含量,用干蒸法测定脑水肿的程度。结果采用2ME2干预的治疗组大鼠各时间段的脑含水量及海马皮质组织的p-Cx43、炎性因子、Cx40、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s-3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 <0. 05),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通过特异性抑制HIF-1α的形成,可降低神经细胞Cx43磷酸化的形成,明显降低炎性因子的分泌;并可对脑I/R所致的损伤产生缓解作用;对脑缺血疾病在超急性期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43 缺氧诱导因子-1Α 炎性因子 脑水肿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脑疝临床手术策略86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大斌 童武松 +4 位作者 郭义君 陈伟 陈磊 吴晨星 曾劲松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8-79,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已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老年患者脑出血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和青壮年不同。同时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已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老年患者脑出血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和青壮年不同。同时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衰变,机体反应差,早期表现不突出,颅内压增高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 手术策略
下载PDF
抑制ERK1/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大斌 郑平 +5 位作者 冯九庚 段剑 邹树峰 洪涛 赵麟 陈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Cx)40/Cx43异型缝隙连接表达以及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p-IκB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Cx)40/Cx43异型缝隙连接表达以及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p-IκB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夹闭);治疗组4 h组和治疗组8 h组(I/R后立即腹腔注射ERK1/2特异性抑制剂SCH772984,25 mg/kg);④溶媒组(I/R后立即腹腔注射溶媒二甲基亚枫);⑤模型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 min后,恢复血流,产生I/R损伤)。采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量表(NSS)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损伤侧海马区皮质p-IκBa、TNF-α及IFN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Cx40/Cx43异型连接表达。结果模型组NSS评分脑含水率、p-IκBa、TNF-α、IFN及Cx40/Cx43异型连接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SCH772984干预后,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抑制ERK1/2途径,可明显抑制Cx40/Cx43异型连接和NF-κB,减少炎症因子,缓解脑水肿,从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缝隙连接蛋白43 缝隙连接蛋白40 异型连接 核因子-κ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大鼠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0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虹 任大斌 +4 位作者 郑平 童武松 冯九庚 段剑 陈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GS-Rb1)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erebral I/R injury)的相关性机制。方法选取100只体重350~450 g的4月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GS-Rb1)通过调控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Cerebral I/R injury)的相关性机制。方法选取100只体重350~450 g的4月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为采用夹闭颈总动脉法。具体分组为:(1)假手术(sham)组;(2) GS-Rb1(I/R+GS-Rb1)治疗组;(3) GS-Rb+H-89阻断(I/R+GS-Rb1+H-89)组、(4)溶媒(I/R+DMSO)组及;(5)损伤(I/R)组,每组20只。实验时间均设定为I/R后8 h。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10只则获取海马区皮质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测定神经元Cx40蛋白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ELFA)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神经元氧化应激因子NAPDH氧化酶活性、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a等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NSS评分、脑水肿程度、NAPDH氧化酶活性、炎性因子及海马皮质Cx40表达均较溶媒组及损伤组明显下降(P <0. 05)。而H-89可明显抑制上述GS-Rb1对Cx40蛋白表达下调、降低NAPDH氧化酶活性及缓解炎性因子产生的作用(P <0. 05)。结论 GS-Rb1可能通过激活PKA途径而对Cx40蛋白表达下调,从而产生抑制损伤性物质的释放及传递,以达到脑损伤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40 人参皂甙RB1 细胞激酶A 脑水肿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头孢曲松通过抑制Cx43磷酸化参与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香 郑平 陈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CFX)通过调控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在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相关性机制。方法选取100只体重350~450 g的4月龄的SD雄性大鼠,采用液压打击仪建立脑损伤模型,具体分组为:①假手术(sham)组、②治疗(TBI+CFX)治...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CFX)通过调控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在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相关性机制。方法选取100只体重350~450 g的4月龄的SD雄性大鼠,采用液压打击仪建立脑损伤模型,具体分组为:①假手术(sham)组、②治疗(TBI+CFX)治疗组、③甘珀酸(CBX)阻断(TBI+CFX+CBX)组、④溶媒(TBI+生理盐水)组及⑤损伤(TBI)组,每组20只。实验时间均设定为TBI后48 h。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10只则获取海马区胶质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法(WB)法测定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及磷酸化Cx43蛋白(p-Cx43)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荧光(ELFA)检测神经元氧化应激因子NADPH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CFX干预组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NSS)、脑水肿程度、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及海马胶质细胞Cx40、p-Cx43表达均溶媒组及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而CBX可明显抑制上述CFX对Cx40、p-Cx43蛋白表达下调及降低NADPH氧化酶的活性的作用(P<0.05)。结论CFX可能通过抑制Cx43蛋白磷酸化和Cx40蛋白异常增多,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达到脑损伤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43 缝隙连接40 头孢曲松 甘珀酸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系统变化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郑平 童武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近年来,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发生率、致残率逐渐增高,随着对脑外伤急性期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已能大大降低早期的死亡率。然而.它仍是慢性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最持久和最严重的症状之一^[1]... 近年来,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发生率、致残率逐渐增高,随着对脑外伤急性期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已能大大降低早期的死亡率。然而.它仍是慢性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最持久和最严重的症状之一^[1]”。虽然大部分患者中这些功能在1年后恢复正常,但仍有10%-15%的轻型脑损伤患者存在功能障碍,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递质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儿童胶质瘤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17
作者 徐诚宁 马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而儿童胶质瘤患者因其与成人的特殊性,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免疫治疗的前提是对肿瘤... 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而儿童胶质瘤患者因其与成人的特殊性,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免疫治疗的前提是对肿瘤微环境(TME)研究的不断深入。胶质瘤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免疫系统激活过程,而是涉及复杂的TME相互作用。TME的成分变化会直接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儿童胶质瘤,包括其发病率、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同时对胶质瘤TME的特点、免疫逃逸机制和治疗手段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儿童 肿瘤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术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防治体会(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辉 李高义 +4 位作者 杨文进 何斌 郑平 郭义君 童武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4期4942-4944,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过程中DEDH发生的原因、现象,治疗过程、结果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DEDH发生于伤后72h以内、手术减压后,6例伴有颅骨骨折,3例伴静...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过程中DEDH发生的原因、现象,治疗过程、结果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DEDH发生于伤后72h以内、手术减压后,6例伴有颅骨骨折,3例伴静脉窦损伤。7例术前甘露醇用量超过500ml,经手术清除和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颅骨骨折和颅内静脉窦损伤是DEDH发生的病理基础,减压手术和甘露醇强力脱水治疗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GCS评分和血肿持续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迟发性 临床机制 预防 处理
原文传递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管贯穿胃底部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俊法 童武松 杨文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77,共1页
患者男,32岁。因车祸致“原发性脑干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治疗4个月后入住我科。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射消失。气管切开,体温38℃。头颅CT示双侧脑室进行性扩大。2个月后在全麻下用可调式分流管... 患者男,32岁。因车祸致“原发性脑干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治疗4个月后入住我科。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对光反射消失。气管切开,体温38℃。头颅CT示双侧脑室进行性扩大。2个月后在全麻下用可调式分流管行左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术后5个月后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经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逐渐恢复原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胃底部 后腹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双侧瞳孔不等大 上消化道大出血 抗休克治疗 原发性脑干伤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劲松 徐俊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1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肝功能受损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