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芹 曲小璐 +1 位作者 汤家铭 米金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切除5/6肾的方法制备CRF模型。黄芪各组予不...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切除5/6肾的方法制备CRF模型。黄芪各组予不同浓度的黄芪水煎液2ml/d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含生药量0.1、0.2、0.4kg/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SOD、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SCr、BUN、M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1);黄芪各剂量组SCr、BUN、MD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黄芪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均〈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及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高剂量的黄芪抗氧化能力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氧化 肾功能衰竭 慢性
下载PDF
温肾化痰方对早中期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芹 王怡 曲晓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化痰方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从痰浊论治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90例早中期脾肾阳虚型CRI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化痰方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从痰浊论治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90例早中期脾肾阳虚型CRI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温肾化痰方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0.0%(42/60),明显优于对照组43.3%(13/30,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降低SCr、BUN、Cys-C及LDL-C,升高CC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化痰方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改善脂质代谢,提示从痰论治早中期CRI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化痰方 慢性肾功能不全 脾肾阳虚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DKD(CKD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善宝 王小玉 +4 位作者 漆映辉 杜美莲 姚春瑛 何小敏 曲晓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日间治疗室收治的DKD致CKD 3期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日间治疗室收治的DKD致CKD 3期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指导、适量运动、降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GSH-PX含量升高、SOD活力增加、MDA、IL-6及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pro、BUN含量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FINS、HbA1c及HOMA-IR均降低(P<0.05)。结论:本观察提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DKD(CKD3期)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D(CKD3期) 黄芪注射液 氧化应激 肾功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黄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SOD和MDA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戴芹 曲晓璐 唐咏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血浆SOD、MDA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及假手术组。黄芪组予黄芪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蒸馏水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血浆SOD、MD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目的:研究黄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血浆SOD、MDA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及假手术组。黄芪组予黄芪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蒸馏水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血浆SOD、MD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大鼠Scr、BUN明显下降(P<0.05,P<0.01);血浆SOD明显升高(P<0.05)、MDA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并能改善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慢性肾衰竭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脂质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1 位作者 唐咏华 戴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尿毒症患者共96例,腹透及血透各48例,比较其各自透析前后脂质改变及透析后两组脂质改变有无差异。结果:(1)腹透治疗组三酰甘油(TG)、低密...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尿毒症患者共96例,腹透及血透各48例,比较其各自透析前后脂质改变及透析后两组脂质改变有无差异。结果:(1)腹透治疗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TC)较透析前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透析前降低(P<0.05),LP(a)较透析前无统计学差异;(2)血透组LDL、TG、LP(a)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5),HDL较透析前降低无统计学意义;(3)腹透组与血透组血脂变化比较:TG、LDL二者的升高腹透组较血透组明显(P<0.05),LP(a)升高血透较腹透明显(P<0.05)。结论:透析会加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脂质异常,腹膜透析表现更明显,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存在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在LP(a)的升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衰竭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脂质代谢
下载PDF
残余肾功能及血液透析方式对肾衰竭患者血清中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1 位作者 唐咏华 戴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091-109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析前后的差异及透前组间的差异;按透析间歇期平均尿量以300 ml/24 h为界,分为残余肾功能(RRF)阳性组和RRF阴性组,比较组间β2-MG的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HDF组透前β2-MG浓度为(10.4±2.98)μg/ml,透后为(7.6±1.78)μg/ml,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透前β2-MG为(11.8±2.49)μg/ml,透析后为(10.1±3.14),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透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F阳性组β2-MG浓度(9.78±3.4)μg/ml,RRF阴性组β2-MG浓度(12.27±2.7)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差,血液透析滤过对β2-MG的清除效果良好,但是透析前HDF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H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行HDF治疗的时间不足有关。残余肾功能不同对透析患者β2-MG的血清水平差异明显,提示残余肾可有效清除β2-MG,残余肾的作用是任何透析方式均无法完全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肾功能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戴芹 王怡 曲晓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化痰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探讨从痰瘀论治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2个月...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化痰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探讨从痰瘀论治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75.0%,对照组分别为42.9%、3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症状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2、6个月血肌酐及尿素氮值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温肾化痰方可提高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提示从痰瘀论治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痰瘀 中医药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疗效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岑洁 蒋丽 +1 位作者 王海林 漆映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疗效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血压、血糖、...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疗效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VEGF、s Flt-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6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血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降低血清VEGF水平,升高血清s Flt1(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清VEGF,升高血清s Flt1,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降低血肌酐,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益气法 黄芪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温肾化痰方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衰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戴芹 王怡 曲晓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47-148,I0004,共3页
目的:研究温肾化痰方治疗5/6肾大部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痰"的本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组及假手术组。复方组予温肾化痰方加减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蒸馏水灌胃。2月... 目的:研究温肾化痰方治疗5/6肾大部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痰"的本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组及假手术组。复方组予温肾化痰方加减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蒸馏水灌胃。2月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基质阳性面积比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肾化痰方能明显改善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并减轻其肾脏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化痰方 慢性肾衰竭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三五独活寄生汤对尿酸性肾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岑洁 王海林 须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三五独活寄生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临床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降尿酸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三五独活寄生汤,半年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糖化血红白蛋白、肾功能、24 h尿... 目的:研究三五独活寄生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临床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降尿酸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三五独活寄生汤,半年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糖化血红白蛋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夜尿频多、腰酸乏力、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NAG、hs-CRP、IL-6、TNF-α、MCP-1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α1-MG、尿NAG、hs-CRP、IL-6、TNF-α、MCP-1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五独活寄生汤可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减轻肾小管损伤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独活寄生汤 尿酸性肾病 肾小管间质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肾芪方对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尿液mindin蛋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洁 曲晓璐 +1 位作者 须冰 应海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623-625,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足细胞损伤是DN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Murakosh等[2]发现,mindin蛋白在肾脏的分布主要局限于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培养的足细胞与正...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足细胞损伤是DN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Murakosh等[2]发现,mindin蛋白在肾脏的分布主要局限于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培养的足细胞与正常糖浓度下培养者相比,其mindin水平显著升高,推测mindin蛋白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mindin 治疗前后 证候疗效 症状积分 临床疗效 足细胞损伤 尿足细胞 气阴两虚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3 位作者 王小玉 杜美莲 张善宝 倪兆慧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0期536-539,共4页
目的了解单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发病率及控制情况。方法透析中心的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空腹取血,检测血钙、血磷、血全段... 目的了解单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发病率及控制情况。方法透析中心的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空腹取血,检测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水平,并分析三者达标现状,与2014年上海市70家血液透析中心的平均水平比较;采用侧位腹平片了解腹主动脉钙化情况,评估血管钙化发生率;采用跟骨骨密度的超声,了解CKD-MBD伴低骨密度发生率。结果本透析中心126例患者中,符合CKD-MBD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16例,占92.0%;126例患者的血磷(2.3±3.71)mmol/L,血钙(2.23士0.33)mmol/L,i PTH(401±421)pg/ml;与2014年上海市70家透析中心的平均水平相比,本中心血钙达标率低于平均水平(35.71%比48.86%,χ2=4.188,P=0.042),血磷达标率低于平均水平(41.85%比61.36%,χ2=21.094,P<0.001);i PTH达标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8.73%比44.91%,χ2=9.581,P<0.001);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74.6%;CKD-MBD伴低骨密度发生率72.2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发生率高,CKD-MBD伴低骨密度、血管钙化的问题严重,血钙、磷的达标率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群中CKD-MBD的现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CKD-MBD伴低骨密度 血管钙化 钙磷代谢异常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 冯丽萍 曲晓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近、远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方,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ET、CGRP的变化,并计算...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近、远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方,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ET、CGRP的变化,并计算Scr升高1倍时所经历的时间(月)以评估CRF的进展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观察组的疗效及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Scr升高1倍时间,观察组历时(17.2±5.3)个月。对照组历时(29.9±7.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ET降低,CGRP升高,ET/CG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方法治疗CRF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可使CRF进展速度明显延缓。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本病肾血管舒缩失衡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肾脏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5 位作者 刘晨 王小玉 张善宝 杜美莲 刘文文 乔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肾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采用碘海醇造影检查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从造影前6 h至造影后12 h,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到0....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肾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取采用碘海醇造影检查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从造影前6 h至造影后12 h,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到0. 9%生理盐水500 ml中,以0. 5 ml·h^(-1)·kg^(-1)的速度点滴;对照组以0. 5 ml·h^(-1|)·kg^(-1)速度补生理水。收集两组患者造影当日的晨尿及造影剂暴露后12 h、24 h、48 h的清洁中段尿,ELSA法检测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polipoprotein,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含量,抽取造影当日及造影后第3天、第7天的清晨空腹血,检测血肌酐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造影后12 h、24 h、48 h,尿中NGAL和KIM-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应P值均小于0. 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造影后3 d和7 d,二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造影后3 d和7 d CI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比剂暴露后尿中NGAL和KIM-1升高的程度和血肌酐升高的幅度,对慢性肾脏病对比剂暴露后的肾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对比剂肾病 黄芪注射液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曲晓璐 戴芹 +4 位作者 漆映辉 唐咏华 徐达华 吴中华 王晓霞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观察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透析过程中给予(治疗组)或不予(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12周,另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观察黄芪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透析过程中给予(治疗组)或不予(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12周,另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例为健康人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product,AOPP)、脂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维生素E(vitamin E,Vit E)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MHD患者血浆AGEs、AOPP、MDA和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Vit E含量显著降低(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12周后,MHD患者血浆AGEs、AOPP、MDA和CRP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Vit E浓度无变化(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黄芪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氧化产物的蓄积,减轻微炎症状态,但减少抗氧化剂Vit E丢失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液透析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曲晓璐 戴芹 +4 位作者 唐咏华 徐达华 吴中华 苑松荣 葛秀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在透析过程中给予(治疗组)或不予(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12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和维生素E(Vit-E)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总... 目的:研究黄芪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在透析过程中给予(治疗组)或不予(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12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和维生素E(Vit-E)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A)。结果:治疗组血浆MDA含量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Vit-E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TAA浓度在透析12周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DHAA含量在透析12周后治疗组无变化,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给予黄芪阶段性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氧化产物的蓄积,减少抗氧化剂丢失,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漆映辉 倪兆慧 +3 位作者 曲晓璐 王小玉 杜美莲 张善宝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来评价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联合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来评价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或HD组)、血液透析加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HD+HP组),每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组内及组间6个月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β-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PINP)、骨质疏松患病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不同透析方式的组合对血液透析患者MBD的影响。结果组内自身前后比较:HD组血磷[(2.21±0.55)mmol/l vs.(2.64±1.04)mmol/l,t=2.047、P=0.049]、iPTH[(427.7±44.00)pg/ml vs.(452.1±43.00)pg/ml,t=2.140,P=0.038]变化有统计学差异;HD+HDF组的iPTH下降有统计学差异[(465.3±43.02)pg/ml vs.(431.0±37.39)pg/ml,t=3.298,P=0.007];HD+HP组的iPTH[(457.4±60.01)pg/mlvs.(389.1±29.89)pg/ml,t=5.598,P=0.001)、β-CTX[(2.73±1.16)ng/ml vs.(2.13±1.51)ng/ml,t=2.142,P=0.045];PINP[(157.92±31.16)ng/mlvs.(140.76±36.13)ng/ml,t=2.106,P=0.047];FGF-23[(461.16±101.69)ng/ml vs.(397.30±63.18)ng/ml,t=2.922,P=0.011]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DF组PINP为(147.33±40.72)ng/ml,HD组PINP为(165.32±43.11)ng/ml,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969,P=0.048);HD+HDF组FGF-23(465.38±101.36)ng/ml,HD组FGF-23(403.56±96.81)ng/ml,二者比较HD+HDF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t=2.415,P=0.019);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P组与HD组比较,血磷[(2.02±0.81)mmol/L vs.(2.64±1.04)mmol/L,t=3.221,P=0.003]、iPTH[(389.1±29.89)pg/ml vs.(452.1±43.0)pg/ml,t=6.661,P=0.005]、β-CTX[(2.13±1.51)ng/ml vs.(2.95±1.28)ng/ml,t=2.278,P=0.031]、PINP[(140.76±36.13)ng/ml vs.(165.32±43.11)ng/ml,t=2.339,P=0.028]、FGF-23[(397.30±63.18)ng/ml vs.(465.38±101.36)ng/ml,t=3.114,P=0.003],上述指标HD+HP组较HD组更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6个月后,HD+HP组与HD+HDF组比较iPTH分别为(389.1±29.89)ng/ml、(431.0±37.39)ng/ml,HD+HP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t=7.303,P=0.000)。骨质疏松患病率:对照组观察期后骨质疏松和骨量低下的病例数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HD+HDF组、HD+HP组骨质疏松的病例数有减少,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的联合使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BD影响不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的治疗方式较单纯血液透析有利MBD的改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骨异常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慢性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中西医防治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晓璐 唐咏华 +1 位作者 覃光辉 徐达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9期553-555,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透析患者 氧化应激 防治现状 应激状态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中西医 血液净化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炎症状态
下载PDF
深静脉导管用于血液透析99例分析
19
作者 漆映辉 唐咏华 +2 位作者 曲晓璐 郭薇琼 姚春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年第9期414-416,共3页
大多数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透析前尚不能准备好自体内瘘,尚需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另一些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建立自身内瘘,得依赖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这些导管的使用情况如何呢?笔者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24例次导管... 大多数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透析前尚不能准备好自体内瘘,尚需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另一些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建立自身内瘘,得依赖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这些导管的使用情况如何呢?笔者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24例次导管的使用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中心 深静脉导管 终末期肾衰竭 临时血管通路 透析治疗 透析前 血管条 内瘘
下载PDF
钙磷代谢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乔诚 程东生 +3 位作者 吴险峰 赵晋媛 汪年松 许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0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钙磷代谢相关指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影响以及风险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10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集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 目的探讨钙磷代谢相关指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影响以及风险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10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集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ysis,MPD)的患者322例。通过空腹血清磷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磷组143例(血磷≥1.6 mmol/L),低磷组21例(血磷≤0.8mmol/L),正常组磷158例(0.8mmol/L<血磷<1.6mmol/L),随访大于3个月,记录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首先,分析组间一般情况、透析指标、理化结果和心脏彩超参数的差异;其次,我们分析心力衰竭患病与钙磷代谢及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最后,我们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生存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心力衰竭患病风险。所有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①在随访期间[(25.46±16.98)月]共发生心力衰竭事件179例。高磷组心力衰竭患病率(69.2%)高于低磷组(4.8%)和正常磷组(50.0%),F=17.386,P=0.016。②高磷组、低磷组、正常组3组在透析龄(F=202.706,P=0.009)、白蛋白水平(F=84.193,P=0.020)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应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钙磷代谢对于心力衰竭发生的生存分析,发现在MPD人群中,低钙高磷高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P=0.002)。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磷、高iPTH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的高危因素,风险OR、95%CI分别为1.231(1.023~4.634,P=0.004)、1.003(1.000~1.006,P=0.030)。结论高磷、高iPTH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钙高磷高iPTH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因此,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血磷 全段甲状旁腺素 血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