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的“生态学”解读——从“还原”的角度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继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对于《周易》的研究,当代学者已从人文、象数、哲学乃至科学等角度进行解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事实上,作为"天人之学"的《周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其对生命的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定乃至"与天与一"的宇... 对于《周易》的研究,当代学者已从人文、象数、哲学乃至科学等角度进行解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事实上,作为"天人之学"的《周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其对生命的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定乃至"与天与一"的宇宙观皆凸显了深层的生态关怀。无疑,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回归经典寻求智慧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态 还原 宗旨 原则
下载PDF
艺术是情感的宣泄和诗意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继民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就其本质而言,艺术乃是情感的宣泄和诗意表达。而当下,人们似乎忘却了艺术的本质而仅仅停留在表面喧嚣的现象上面。对艺术进行追问就在于回归艺术“是其所是”的本然状态,而回归艺术的本真状态同时也意味着回归人之为人的本真状态。
关键词 艺术 情感 宣泄 诗意
下载PDF
对“意义世界”的一个考察——从现代西方哲学史的角度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继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我们习惯于用"实用"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世界的根底在于"意义",若世界缺乏"意义"、"价值",则势必蜕变为寂寞的物质"废墟"。事实上,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者均对"意义世界&qu... 我们习惯于用"实用"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世界的根底在于"意义",若世界缺乏"意义"、"价值",则势必蜕变为寂寞的物质"废墟"。事实上,西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者均对"意义世界"进行追思、定位,然而二者均由于过度强调自身的合理性而最终走向极端。如何给世界定位,还人类一"意义"、"价值"之世界仍旧是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理性与非理性 后现代 意义
下载PDF
传统文化之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继民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儒、道,儒、道思想同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佛教在骨子里带有"和"文化的基因。"和"文化有先天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表现在逻辑思维的欠缺。新世纪是中国文化进行整合的阶段,亦是传统文化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儒、道,儒、道思想同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佛教在骨子里带有"和"文化的基因。"和"文化有先天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表现在逻辑思维的欠缺。新世纪是中国文化进行整合的阶段,亦是传统文化复兴、宏扬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源头 整合
下载PDF
论内省的生活——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继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心灵、能反思的动物,精神上的诉求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人固然需求物质生活,但人本质上需要的乃是精神的安慰。然而,在外物的驱使下,人日益陷入了各种欲求组成的场域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自我,无疑此乃&... 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心灵、能反思的动物,精神上的诉求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人固然需求物质生活,但人本质上需要的乃是精神的安慰。然而,在外物的驱使下,人日益陷入了各种欲求组成的场域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自我,无疑此乃"生活"的一种颠倒。回归人之自我,需要关照内心的精神世界,需要"思"。"思"也许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却是我们感悟人生、获取意义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省 生活
下载PDF
邓小平辩证人权思想初探
6
作者 卢黄熙 郭继民 《岭南学刊》 2004年第6期9-12,共4页
邓小平从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人权问题的若干关系,即人权的普遍形式与特殊内容的关系、人权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发展人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维护人权与捍卫国权的关系给予了睿智的阐述,阐明了我们党在人... 邓小平从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人权问题的若干关系,即人权的普遍形式与特殊内容的关系、人权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发展人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维护人权与捍卫国权的关系给予了睿智的阐述,阐明了我们党在人权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权思想 法制 人权保障 阶级属性
下载PDF
略论两宋学术思想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继民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两宋学术思想再现了先秦的理性、思辩精神,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继承与批判的理性精神、着重体系的构建、理性的自觉、学派的交流以及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和态度。这对于当下的学术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两宋 学术思想 共性特点
下载PDF
和谐: 公平和正义的终极诉求
8
作者 郭继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6-90,共5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代人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客观地讲",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无限趋近的"过程量", 尽管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理想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达成却非易事, 因为达成和谐社会的核心——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代人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客观地讲",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无限趋近的"过程量", 尽管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理想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达成却非易事, 因为达成和谐社会的核心——公正的实现——乃是人类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公平的定位, 目前学界大致定位于结果平等、机会平等与起点平等。不同的理解, 自然生发出不同的管理制度。公正得以实行的最后运作乃需要具体制度的保障, 离开了制度的运行, 公正乃一句空话。制度的有效性与长期性本质上又依靠人们对"善理念"信仰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哲学内涵乃是通过制度的有效运行, 重新赋予人所丢掉的人之为人的东西, 是"人性"的一种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公正 制度 善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