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潇溟 黄爱杰 +4 位作者 胡晓霞 唐古生 章卫平 杨建民 王健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5-1291,共7页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期7名健康供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前和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并用Luminex技术检测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 d和30 d时骨髓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至移植后180 d仍未见回升;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移植后早期(15、30 d)低于对照组(P均<0.01),60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髓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整体水平均低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1、0.002)。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骨髓中Th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6);骨髓中Th2比例在移植后90 d内均无明显变化,在180 d时高于对照组(P=0.034),但整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移植后逐渐下降,至移植后180 d时低于对照组(P=0.040);而骨髓中Th1/Th2比值在移植后90 d内各时间节点(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180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IL-2R水平在移植后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8水平在移植后15、30、60 d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移植后90 d时仅外周血中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骨髓与外周血中IL-2R和IL-18整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骨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规律不同,且与外周血中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外周血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精准治疗:新的焦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晓霞 王健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468,共4页
急性白血病是35岁以下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为依据的分层化学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率,但中危组患者常规化学治疗3年总生存率仅为30%~40%。我们基于白血病干细胞和... 急性白血病是35岁以下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为依据的分层化学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率,但中危组患者常规化学治疗3年总生存率仅为30%~40%。我们基于白血病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竞争,利用流式细胞术联合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干细胞,能提前2~3个月发现患者的复发趋势,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我们设计了新型预处理方案以平衡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降低了移植相关病死率。这是急性白血病整体治疗中新的关注焦点,也是精准治疗在血液病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精准治疗 微小残留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静 郭孟乔 +6 位作者 柳敏 龚胜蓝 张春玲 黄崇媚 王健民 杨建民 唐古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疑诊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浆细胞相关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骨髓标本,分...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疑诊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浆细胞相关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骨髓标本,分析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的状况,并与文献对比发现异常检出率差异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践并回顾分析、判断改进效果。结果现况调查发现初发标本内肿瘤负荷低、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无法判断是本次活动改善重点。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出了先用流式分选浓缩异常细胞,提高肿瘤细胞密度、降低背景值,再进行遗传学检测等关键手段。最终将我院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从61.3%(95/155)提高至92.1%(174/18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了疑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FISH检测流程,有效提高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单克隆浆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2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文勤 徐丽丽 +1 位作者 杨建民 陈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7-974,共8页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55例接受传统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按FLIPI和FLIPI2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107例F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5~77)岁,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3.8%和74.9%。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1.7%、72.0%和50.4%(χ^(2)=14.274,P<0.001);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6.8%、64.4%和39.0%(χ^(2)=16.6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根据FLIPI2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7,P<0.01);在单纯化疗组,根据FLIPI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2,P=0.003)。在年龄≤60岁组,根据FLIPI和FLIPI2评分分组,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年龄≤60岁组,仅FLIPI2可对FL患者进行良好的危险分层,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5.2%、87.5%和50.0%(χ^(2)=13.989,P<0.001)。结论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相比FLIPI可对FL患者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年龄不再是影响FL患者PFS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存活率分析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
5
作者 岳文勤 高苏 +2 位作者 董宇超 何妙侠 陈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口腔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近1个月、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周"于2019年8月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9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无发热... 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口腔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近1个月、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周"于2019年8月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患者于2019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伴盗汗、体重减轻,无发热、皮疹、关节痛、胸闷、吞咽困难等不适。2019年6月21日于外院就诊,予地塞米松片口服、碳酸氢钠溶液和康复新液漱口、开喉剑喷雾剂外用,口腔溃疡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副肿瘤性天疱疮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苏 陈莉 +3 位作者 陈洁 章卫平 倪雄 杨建民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2期730-734,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39例接受rhGM-CSF联合R-CHOP方案及39例接受R-...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39例接受rhGM-CSF联合R-CHOP方案及39例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的ORR分别为87.2%(34/39)、82.1%(3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4,P=0.53),CR率分别为71.8%(28/39)、56.4%(22/3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随访截至2020年9月19日,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生存32例,死亡7例,其中1例死于肠癌,原发病仍处于CR状态;R-CHOP方案组生存32例,死亡7例。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2年OS率分别为82.5%、73.9%(χ^(2)=0.038,P=0.845),2年PFS率分别为67.1%、55.2%(χ^(2)=0.457,P=0.49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组及R-CHOP方案组的生发中心B细胞型亚组间、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亚组间、Lugano分期Ⅰ~Ⅱ期亚组间、Lugano分期Ⅲ~Ⅳ期亚组间、年龄<60岁亚组间、年龄≥60岁亚组间CR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其所致感染,两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予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rhGM-CSF联合R-CHOP方案用于初治DLBCL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