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带T管出院患者照顾者认知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玲 邵雪晴 +1 位作者 李静 邹志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调查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带T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对T管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需求状况,为完善照顾者培训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78份有效问卷,多数照顾者对于T管... 目的调查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带T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对T管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需求状况,为完善照顾者培训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78份有效问卷,多数照顾者对于T管护理相关知识有明显需求;对于切口护理和意外情况发生后的处理,多数照顾者缺乏相关知识;老年人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项目(如更换引流袋、夹闭T管)以及意外情况的处理办法的需求明显高于非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照顾者对几乎所有项目的需求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照顾者。结论照顾者的认知明显存在个体化差异,对照顾者进行培训和健康教育时,需于要进行全面的、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 带T管出院 照顾者 认知需求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锋 谢之豪 +1 位作者 夏勇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术是ICC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极易复发转移。随着对ICC生物学特性和预后规律的深入认识,近年来ICC的外科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有较大进步,远期疗效... 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肝切除术是ICC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但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极易复发转移。随着对ICC生物学特性和预后规律的深入认识,近年来ICC的外科治疗策略和技术方法有较大进步,远期疗效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ICC准确的临床诊断、R0切除、术中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以及复发性ICC的再切除和多学科治疗,是目前提高该病总体疗效的主要途径。对于无法一期切除的ICC,降期治疗可能提供切除的机会。深入开展ICC生物学异质性的研究,探索改善外科治疗或建立新的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肝内胆管癌 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间 王海波 沈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肝内胆管癌(ICC)侵袭性强、预后差,目前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随着对ICC相关肿瘤微环境、基因、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等深入研究,潜在治疗靶点不断被发现。本文就近期发现的ICC潜在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治疗靶点 肿瘤微环境 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修饰酶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血清标志物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新飞 吴寒 +2 位作者 邢昊 杨田 沈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排名第五位,其死亡率排名第二位。主要原因除了HCC本身高度恶性外,还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生物标志物对HCC早期诊断、治疗和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最常用...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排名第五位,其死亡率排名第二位。主要原因除了HCC本身高度恶性外,还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生物标志物对HCC早期诊断、治疗和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但其诊断效能并不理想。其他生物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骨桥蛋白等也因HCC的高度异质性而限制了临床应用。联合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提高HCC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 联合诊断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葵 沈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1引言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胆管癌的一种,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约占10 - 15%[1,2],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3]。ICC的病理类型有三种,最常见的为肿块型,占比可达85%其余两种... 1引言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胆管癌的一种,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约占10 - 15%[1,2],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3]。ICC的病理类型有三种,最常见的为肿块型,占比可达85%其余两种为管周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诊治
下载PDF
血清VEGF与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沈皓 陈瑶 +1 位作者 夏勇 吴孟超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12月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治疗的肝癌队列中发生PHLF的病人组成病例组,按1∶2的比例在同...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12月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治疗的肝癌队列中发生PHLF的病人组成病例组,按1∶2的比例在同一队列中匹配未发生PHLF的病人做为对照组。匹配条件为年龄,切除范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采用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VEGF对PHLF的影响。结果1243例病人中,107例(8.6%)病人发生PHLF。匹配后共有104例病例组和208例对照组病人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44.6±57.7 vs.422.4±104.0pg/ml,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VEGF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是影响PHLF的危险因素。当VEGF做为二分类变量时,VEGF低水平组(<427 pg/mL)较VEGF高水平组(≥427 pg/mL)PHLF发生风险增大2.41倍。当VEGF做为三分类变量时,VEGF低水平组(<389 pg/mL)较VEGF高水平组(>464 pg/mL)PHLF发生风险增大3.19倍。结论术前血清VEGF水平与PHLF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较低水平的血清VEGF会增加PHLF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术 VEGF 危险因素 术后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常见分型方法及诊治回顾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昊昱 李俊 沈锋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分型,通常根据解剖位置、生长方式、微观特征和细胞起源等进行。近来,依据组织学特征和细胞起源,ICC被分为胆管型和细胆管型两种亚型。几种常用的ICC的分型包括块状型、管周浸润型及...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分型,通常根据解剖位置、生长方式、微观特征和细胞起源等进行。近来,依据组织学特征和细胞起源,ICC被分为胆管型和细胆管型两种亚型。几种常用的ICC的分型包括块状型、管周浸润型及管内生长型等,其中胆管型ICC肿瘤细胞富含黏蛋白,细胞基质丰富,S100P和TFF1多呈阳性,而细胆管型ICC肿瘤细胞内,无黏蛋白,CD56、N-钙黏蛋白以及CRP多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分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术后复发的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锋 刘光华 夏勇 《腹部外科》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影响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再切除适用于复发性肿瘤单发、至复发时间较长、肝功能良好的病人,但术后再复发率仍较高。对于术后较早期肝内复发、肿瘤直径... 影响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再切除适用于复发性肿瘤单发、至复发时间较长、肝功能良好的病人,但术后再复发率仍较高。对于术后较早期肝内复发、肿瘤直径不超过3 cm、数目不超过3个的ICC,消融治疗可达到与再切除相似的远期预后。对于不适合再切除或消融的肝内复发ICC,可考虑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nsarter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或钇-90经肝动脉放射性栓塞。对于术后发生肝外转移的ICC,应联合消融、TACE、系统性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姑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 复发 治疗
下载PDF
ASPH在肝脏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邹怡然 王海波 +1 位作者 李俊 沈锋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H)是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催化天冬氨酰和天冬酰胺基残基的羟化。ASPH在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中均有表达,对二者的发生和发展有作用。本文主要对ASPH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H)是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催化天冬氨酰和天冬酰胺基残基的羟化。ASPH在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中均有表达,对二者的发生和发展有作用。本文主要对ASPH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 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FTO 肝肿瘤 受体 Notch 综述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共有肠道细菌组成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玉兵 刘兴晖 +4 位作者 张蜀豫 肖玲 程雅婷 孟晓伟 陈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父母共有的肠道细菌组成特点,寻找具有ASD诊断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先前研究中71例ASD儿童及其父母和39例正常发育儿童及其母亲肠道菌群数据,获得扩增序列变...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父母共有的肠道细菌组成特点,寻找具有ASD诊断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先前研究中71例ASD儿童及其父母和39例正常发育儿童及其母亲肠道菌群数据,获得扩增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定义可在儿童及其父母中同时检测到的ASVs为家庭共有ASVs,利用数学分类模型器挑选关键家庭共有ASVs,比较ASD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关键家庭共有ASVs的差异,利用具有显著差异的关键家庭共有ASVs计算具有诊断ASD潜能的生物标志物。结果4325个ASVs中有264个为家庭共有ASVs,其中10个为关键家庭共有ASVs。比较ASD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之间这些ASVs相对丰度的差异,发现家庭共有ASV2090(Bacteroides)和家庭共有ASV2223(Lachnospiraceae ND3007 group)在ASD儿童中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共有ASV493(Erysipelatoclostridium)、家庭共有ASV3419(Lachnospiraceae)和家庭共有ASV3051(Blautia)在ASD儿童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这些特定的肠道细菌建立的肠道细菌紊乱指数(gut bacteria dysbiosis index,GBDI)具有诊断ASD的潜力;当GBDI以-0.182为阈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79.5%。结论ASD儿童家庭共有肠道细菌组成失调,基于家庭共有肠道细菌计算的生物标志物可能用于AS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家庭共有肠道细菌 肠道细菌紊乱指数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在带T管出院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盛瑶雪 邹志辉 +2 位作者 付亭亭 李夏 陆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在带T管出院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某院行胆道手术后带T管出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在带T管出院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12月在某院行胆道手术后带T管出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实施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出院当天和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采用自制的T管自我护理知识知晓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T管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对T管居家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单项内容以及总体内容了解程度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在对引流袋的更换、健康教育方式、随访的方式、随访的内容、有问题需要咨询时是否能得到及时指导及总体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宣教相比,通过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患者更容易理解T管居家护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健康教育平台 带T管出院患者 居家护理
下载PDF
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癌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
12
作者 周金龙 刘俊杰 谷昊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评价淋巴结清扫(LND)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将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淋巴结清扫组(LND+组)及未行淋... 目的评价淋巴结清扫(LND)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将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淋巴结清扫组(LND+组)及未行淋巴结清扫组(LND-组)。分析LND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5449例患者。LND并未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清扫淋巴结阳性组(N1组)患者OS低于LND-组(HR=2.75,95%CI:1.73~4.36,P<0.05),清扫淋巴结阴性组(N0组)患者OS高于N1组患者(HR=0.35,95%CI:0.31~0.40,P<0.001),与LND-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LND能显著提高R0切除亚组中患者的OS(HR=0.60,95%CI:0.44~0.81,P<0.01),但并不能改善临床淋巴结阴性亚组和非R0切除亚组患者的OS;R0切除亚组中,N0组患者OS高于LND-组(HR=0.75,95%CI:0.58~0.97,P<0.05)。LN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ND-组(OR=1.88,95%CI:1.35~2.62,P<0.001),两组患者间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ND使临床淋巴结阴性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获益并不明显,但在不明确是否存在系统性转移的情况下,常规LND可能是更加保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预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的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王红玲 邵雪晴 李静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4期77-78,共2页
目的介绍实用新型专利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制作过程由贴膜上层、贴膜下层、T型消毒软垫和重力装置三部分组成,适用于外周静脉采血后患者穿刺点的按压。结果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规定了按压时间、按压... 目的介绍实用新型专利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制作过程由贴膜上层、贴膜下层、T型消毒软垫和重力装置三部分组成,适用于外周静脉采血后患者穿刺点的按压。结果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规定了按压时间、按压部位、按压压力,经临床应用120例次,证明患者拔针后未发生穿刺点出血、瘀斑和皮下血肿等情况。同时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代替人手按压,可以解放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的双手。结论重力型自动按压贴膜按压效果好、操作时间短、使用方法简单,得到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血管穿刺 自动按压贴膜 护理用具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和损伤控制外科在开放性腹部海水浸泡伤中的应用
14
作者 尚林富 方诚 +1 位作者 梁艺华 沈锋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由于海水的低温、高渗及大量细菌等因素影响,开放性海战腹部伤体现出与一般腹部创伤不同的伤情特点,既有原发性创伤的损害,又有海水浸泡对腹部重要脏器的二次损伤。对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受伤人员... 由于海水的低温、高渗及大量细菌等因素影响,开放性海战腹部伤体现出与一般腹部创伤不同的伤情特点,既有原发性创伤的损害,又有海水浸泡对腹部重要脏器的二次损伤。对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受伤人员的诊疗和救治效率。笔者剖析开放性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致病机制,结合损伤控制外科和人工智能伤情评估在战伤救治领域的应用,阐述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伤 海水浸泡 人工智能 损伤控制外科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皓 夏勇 +2 位作者 陈玉宝 张世超 沈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5-842,共8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071例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胆管癌(I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071例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9例,女692例;年龄为(53±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对于区域性结石,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对于弥漫性结石,切除局限于肝段或肝叶的区域性毁损病灶,必要时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和(或)胆道镜取石。当肝门部胆管存在严重狭窄影响胆道引流时,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狭窄成形术等。观察指标:(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ICC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时根据临床常用参考值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佳截断值进行转换。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情况。1071例患者术前检查: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为8.2年(0~27.0年),CA19-9为(163±87)U/mL,癌胚抗原为(5.0±2.1)μg/L,左半肝、右半肝、双侧肝叶、肝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分别为545、245、228、53例,226例伴有胆管狭窄,172例伴有肝段萎缩。1071例患者中,595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272例行局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143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61例行胆肠吻合术。26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残留狭窄胆管,74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2)随访情况:107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6±1.5)年。1071例患者中,92例发生ICC,发生率为8.590%(92/1071);其中32例、66例、90例患者术后3、5、8年内发生ICC,发生率分别为2.988%(32/1071)、6.162%(66/1071)、8.403%(90/1071)。(3)影响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与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以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7年为最佳截断值,将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转换为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939,2.654,1.903,2.361,95%可信区间为1.582~5.460,1.145~6.154,1.068~3.390,1.118~4.987,P<0.05)。将P<0.10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43,2.469,1.922,2.202,95%可信区间为1.523~5.309,1.042~5.851,1.064~3.472,1.021~4.747,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存在发生ICC的风险;术前结石相关症状持续时间>7年,合并代谢性疾病,肝段萎缩和术后残留胆管结石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内发生IC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良性疾病 胆石症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NDR评分评估多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之豪 张小峰 +5 位作者 白石磊 杨平华 夏勇 李俊 张宝华 沈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NDR评分与多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505例多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将病人分为T... 目的探讨NDR评分与多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505例多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将病人分为TACE组(n=272)和非TACE组(n=233),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病人行1∶1配对。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无复发存活率(RFS)和总体存活率(OS)的差异,并分析NDR评分与TACE疗效的关系。结果PSM后,TACE组1、3、5年RFS和OS均高于非TACE组(66.8%、41.2%和27.6%;49.6%、37.2%和27.7%,P=0.031;86.1%、63.7%和42.6%;69.1%、49.0%和37.2%,P=0.002)。NDR评分≤2分时,TACE组1、3、5年RFS和OS与非TA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6%、44.1%、29.0%vs.58.0%、43.3%、35.2%,P=0.445;88.3%、65.0%、44.4%vs.76.4%、55.0%、45.7%,P=0.109);NDR评分>2分时,TACE组1、3、5年RFS和OS均高于非TACE组(60.5%、34.2%、28.5%vs.20.3%、16.2%、8.1%,P=0.001;78.9%、51.6%、42.8%vs.43.8%、29.9%、15.9%,P=0.007)。PSM后NDR评分>2分时,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和辅助性TACE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1.90、0.43;P<0.05);AFP、肿瘤最大最小径比值和辅助性TACE是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2.23、2.96、0.53;P<0.05)。结论NDR评分>2分时,肝癌肝切除术后行辅助性TACE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改善远期生存。对NDR评分>2分的多发性肝癌病人,推荐辅助性TACE作为术后抗复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肝癌 NDR评分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中国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0年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锋 邹奇飞 +4 位作者 范明明 丛壮志 许志营 林建波 伍路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69-373,共5页
我国腔镜肝切除始于上世纪90年代,历经起步摸索、交流发展、推广应用3个阶段。手术指征从起初的肝边缘的小肝癌拓展到尾状叶、Ⅷ、Ⅶ段等各个肝段,肿瘤的大小限定逐渐拓宽。虽然腔镜肝癌切除的理论技术体系日臻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渐... 我国腔镜肝切除始于上世纪90年代,历经起步摸索、交流发展、推广应用3个阶段。手术指征从起初的肝边缘的小肝癌拓展到尾状叶、Ⅷ、Ⅶ段等各个肝段,肿瘤的大小限定逐渐拓宽。虽然腔镜肝癌切除的理论技术体系日臻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渐被证实,但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主要在手术适应证、术中出血的控制、切缘的保证和疗效评估方面。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经验的积累,目前腹腔镜的适应证已经逐步趋同开腹手术。低CVP法、经肝实质阻断入肝血流等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术中出血。腔镜用超声、荧光腹腔镜的出现,能最大限度得保证切缘。在长期疗效评估方面,仍需大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发展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鸿翔 司马辉 +3 位作者 匡悦 尤天庚 崔龙久 赵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3-709,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 目的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料。结果共纳入265例病人,男性175例,女性9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6.5岁。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全部病人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0%、29%、2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77%、47%、36%,总中位生存时间22.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肿瘤周边子灶、淋巴结是否清扫;病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淋巴结是否清扫。分组对比经倾向评分匹配(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及未清扫组各77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组68%、47%、36%vs.未清扫组31%、13%、6%(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组22.2个月vs.未清扫组9.2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组91%、75%、56%vs.未清扫组71%、30%、21%(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组46.8个月vs.未清扫组17.0个月。剔除清扫组淋巴结阳性病人,比较清扫组中淋巴结病理学诊断阴性与未清扫病人生存情况,PSM后:清扫淋巴结阴性组及未清扫组各50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77%、60%、52%vs.未清扫组32%、22%、15%(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38.1个月vs.未清扫组9.0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94%、82%、74%vs.未清扫组68%、40%、28%,(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54.0个月vs.未清扫组18.9个月。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CA19-9高水平是影响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可改善ICC病人预后。术前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但评估肿瘤可行根治性切除的ICC病人,伴随术前CA19-9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时,术中应积极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