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腺泡囊性转化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1
作者 李琪 方旭 +5 位作者 边云 蒋慧 任彦玲 王莉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862,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胰腺腺泡囊性转化(A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6~73岁,平均52.5岁。1例合并导管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合并慢性...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胰腺腺泡囊性转化(A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6~73岁,平均52.5岁。1例合并导管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合并慢性胰腺炎。3例病灶位于胰体尾,1例病灶累及整个胰腺。3例为多发性囊肿,1例为单发囊肿。1例囊壁可见壁结节。4例病灶与胰管均未见相通。3例可见散在点状钙化。CT和MRI增强后均未见强化。胰腺ACT影像学特征为胰腺局限或弥漫分布的多发性囊肿、囊内点状钙化、不与胰管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囊性病变 腺泡
原文传递
幼年性息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宗杰 白辰光 +1 位作者 高显华 张卫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幼年性息肉病(JP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以胃肠道出现多发幼年性息肉为主要表现,以结直肠息肉多见。JPS患者存在极高的胃肠道肿瘤发生风险,多数为结直肠癌,尽早检出尤为重要。JPS患者的幼年性息肉随疾病进展而... 幼年性息肉病(JP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以胃肠道出现多发幼年性息肉为主要表现,以结直肠息肉多见。JPS患者存在极高的胃肠道肿瘤发生风险,多数为结直肠癌,尽早检出尤为重要。JPS患者的幼年性息肉随疾病进展而呈现多样性的病理组织学表现,甚至出现腺瘤或腺癌结构,基因检测有助于精准诊断。约60%的JPS患者存在SMAD4和BMPR1A基因的胚系突变,PTEN、ENG和FOCAD等基因改变在少数病例中也有发现。JPS的治疗一般采取息肉切除或脏器切除,近年来在药物治疗方面也有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病 幼年性息肉病 幼年性息肉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胰腺错构瘤MRI表现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旭 蒋慧 边云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6期466-467,共2页
胰腺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非真性肿瘤病变,极罕见,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现报道我院手术证实的一例胰腺错构瘤,总结并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男,6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阵发性疼痛,疼痛较轻,可自行缓解。查... 胰腺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非真性肿瘤病变,极罕见,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现报道我院手术证实的一例胰腺错构瘤,总结并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男,6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阵发性疼痛,疼痛较轻,可自行缓解。查体左上腹压痛。无特殊既往史。实验室检查阴性,肿瘤指标阴性。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胰腺MRI扫描示胰尾肿块呈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大小约16.1 mm×22 mm,T1WI呈低信号(图1),T2WI呈高信号(图2),正相位内小片状稍高信号在反相位信号减低(图3、4),Gd-DTPA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图5),静脉期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超过正常胰腺(图6)。诊断:胰尾部神经内分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阵发性疼痛 错构瘤 MRI表现 MRI扫描 强化程度 正常胰腺 胰尾
下载PDF
早发性与晚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对比研究:一项单中心2000—2021年间34067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阔 高显华 +2 位作者 白辰光 刘连杰 张卫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目的比较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与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的结直肠腺癌,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综... 目的比较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与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的结直肠腺癌,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和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2)在上海长海病理登记系统中有登记信息。排除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犯结直肠者、远处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结直肠者、结直肠良性病变者以及复发性CRC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结直肠癌登记病例资料,采用年均变化率(AAPC)来描述长期变化趋势,比较两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分子和治疗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发病趋势:共纳入34067例CRC患者,其中EOCRC患者6369例,LOCRC患者27698例。2000—2021年间,EOCRC(AAPC=8.4%)、LOCRC(AAPC=11.6%)和CRC(AAPC=11.0%)病例数均显著增加。在EOCRC患者中,40~49岁组病例数最多(AAPC=8.3%),30~39岁组增长最快(AAPC=9.0%),<30岁组的AAPC为7.2%;男性和女性EOCRC患者的AAPC分别为8.8%和7.8%;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AAPC分别为8.7%、8.9%和7.9%。(2)人口学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中男性更少[58.4%(3717/6369)比63.2%(17497/27698),χ^(2)=50.785,P<0.001],直肠癌[56.1%(3575/6369)比52.6%(14561/27698),χ^(2)=69.584,P<0.001]和结直肠多原发癌[2.1%(134/6369)比1.2%(343/27698),χ^(2)=27.479,P<0.001]更多,但左半结肠癌[26.7%(1698/6369)比28.4%(7861/27698),χ^(2)=7.511,P=0.006]和右半结肠癌[15.1%(962/6369)比17.8%(4933/27698),χ^(2)=26.300,P<0.001]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体质指数更低[(23.13±3.39)kg/m2比(23.44±4.46)kg/m2],肿瘤直径更大[(4.6±2.0)cm比(4.4±2.0)cm],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较低(中位数3.0μg/L比3.7μg/L),血清糖类抗原19-9水平偏高(中位数11.8 kU/L比10.7 kU/L),直肠癌位置更低[(6.1±3.6)cm比(6.5±3.4)cm],腹痛[23.0%(749/3254)比19.3%(2642/13687)]、里急后重[1.6%(52/3254)比0.9%(124/13687)]和腹部肿块[1.1%(37/3254)比0.7%(98/13687)]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36.64%(1191/3254)比60.5%(8276/13687)]、伴发息肉[9.4%(305/3254)比14.7%(2016/13687)]和伴发其他癌症[1.8%(57/3254)比3.2%(435/13687)]的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病理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溃疡型肿瘤更多[68.1%(2216/3254)比64.4%(8817/13687)],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更多[17.9%(544/3254)比11.6%(1495/13687)],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更多[分别为:22.1%(285/1291)比17.5%(1203/6864);29.7%(386/1299)比22.4%(1541/6876)],无淋巴结转移比例更少[54.9%(1707/3110)比62.6%(8138/13002)],远处转移更多[18.0%(576/3200)比15.4%(2061/13392)],浸润深度更深[T3期:75.2%(2346/3119)比73.6%(9676/13149)],TNM分期更晚[Ⅲ期:32.7%(1047/3200)比27.6%(3700/13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分子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KRAS基因突变率更低[40.1%(1272/3171)比44.9%(7288/16239),χ^(2)=24.253,P<0.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肿瘤更多见[21.4%(563/3171)比13.1%(1840/16239),χ^(2)=100.33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接受了更多的Miles或Hartmann手术[14.3%(281/3254)比11.9%(950/13687)]、扩大根治性切除术[12.6%(410/3254)比10.2%(1393/13687)]、肠造口术[35.3%(1148/3254)比32.0%(4380/13687)]、术前治疗[22.3%(725/3254)比15.8%(2159/13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率、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过去的20年里,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诊治的EOCRC和LOCRC的病例数均持续增加。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肿瘤更具侵袭性,TNM分期更晚,接受了更积极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但两组的DFS和OS相似。建议对年轻人进行更多的CRC筛查,以便应对EOCRC不断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发性 结直肠癌 晚发性 发病趋势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方旭 边云 +2 位作者 蒋慧 王莉 陆建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0-553,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43~65(53±7)岁。9例病理结果均为ITPN伴浸润癌,浸润成...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43~65(53±7)岁。9例病理结果均为ITPN伴浸润癌,浸润成分为导管腺癌。8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部。6例主胰管型,3例混合胰管型。5例肿块型,4例管腔型。肿瘤呈实性肿块局限或填充于胰管内,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T_(1)WI等或低信号,T_(2)WI等或高信号,增强后较均匀轻度强化。9例主胰管扩张,3例伴分支胰管扩张,6例胰管中呈"双色征"和"酒瓶塞征"。5例胆管扩张,8例胰腺实质萎缩,5例病灶侵犯十二指肠,2例伴钙化。"双色征"和"酒瓶塞征"是ITPN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ypT_(0)病人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阔 金路 +8 位作者 于冠宇 朱晓明 楼征 郝立强 王颢 龚海峰 高显华 白辰光 张卫 《腹部外科》 2023年第2期102-108,138,共8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达到ypT_(0)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长程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证实ypT_(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达到ypT_(0)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长程新辅助治疗、术后病理证实ypT_(0)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分析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32例病人,接受局部切除术病人26例(19.7%),术后病理提示ypN0和ypN+的病人分别为98例(74.2%)和8例(6.1%),接受辅助治疗的病人79例(59.8%)。中位随访时间为43.5个月,全组5年DFS和OS分别为84.4%和9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HR=3.540,P=0.029)和糖类抗原(CA)19-9水平升高(HR=4.982,P=0.020),以及ypN+/ypNx(HR=8.821/7.379,P=0.002/0.008)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低位直肠癌nCRT后达到ypT_(0)的病人肿瘤学结局良好,nCRT前CEA、CA19-9水平升高及术后病理淋巴结状态为ypN+/ypN_(x)的病人应加强术后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ypT0 局部切除术 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林奇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显华 赵子夜 +3 位作者 刘连杰 白辰光 颜宏利 张卫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林奇综合征(LS)是由于DNA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和EPCAM基因的胚系突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CRC)的3%~5%。LS患者发生多种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包括CRC、子宫内膜癌(EC)、胃癌、卵巢癌、小肠癌... 林奇综合征(LS)是由于DNA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和EPCAM基因的胚系突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CRC)的3%~5%。LS患者发生多种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包括CRC、子宫内膜癌(EC)、胃癌、卵巢癌、小肠癌和尿路上皮癌等。LS的筛查和诊断需要综合应用阿姆斯特丹标准、贝塞斯达标准等各种筛查标准、预测模型、危险因素、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MLH1甲基化、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检测等各种方法。也有学者提出,对所有CRC行胚系突变检测进行LS的普筛。只有找到了MMR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才能确诊LS。对于确诊的LS患者,建议从20~25岁开始,每1~2年复查结肠镜。对于LS合并CRC,可以行节段性结肠切除术+每1~2年复查结肠镜,或者行次全结肠切除术。LS相关CRC均为错配修复缺陷,对5-氟尿嘧啶(5-FU)类药物的效果较差,不推荐行5-FU类药物的单药化疗。LS合并转移性CRC者可行免疫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LS患者CRC的发生率,但是具体剂量和疗程仍不清楚。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均建议检测该家族的突变基因。通过对LS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随访监测和预防性手术,可以预防或早期发现肿瘤,还可以通过行产前基因诊断或试管婴儿技术,彻底阻止这个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奇综合征 筛查 诊断 微卫星不稳定 错配修复缺陷
下载PDF
胰腺肝样腺癌3例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田黎明 方旭 +4 位作者 边云 蒋慧 王莉 邵成伟 陆建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2-374,共3页
探讨3例胰腺肝样腺癌(PH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PHC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3、56、7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2例。临床主诉为腰... 探讨3例胰腺肝样腺癌(PH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PHC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3、56、7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2例。临床主诉为腰痛1例,体检发现2例。血清甲胎蛋白均正常。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0、3.0、4.5 cm,均呈类圆形。病理类型均为单纯型PHC。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有包膜、T2加权成像呈等信号、"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上海长海医院 影像学特征 胰头部 肝样腺癌 军医大学 胰体尾 强化方式
原文传递
胰腺常见肿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9
作者 方旭 边云 +3 位作者 蒋慧 王莉 邵成伟 陆建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8-1024,共7页
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特殊、分泌功能复杂、病理学类型多样,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纷繁复杂。胰腺常见肿瘤主要包括胰腺导管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和胰腺黏液性... 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特殊、分泌功能复杂、病理学类型多样,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纷繁复杂。胰腺常见肿瘤主要包括胰腺导管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笔者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对以上6种胰腺常见肿瘤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影像学和临床医师对胰腺肿瘤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腺癌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浆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性肿瘤 影像学 诊断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旭 边云 +5 位作者 蒋慧 李晶 刘芳 邵成伟 王莉 陆建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8-76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样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囊实性19例、囊性4例、实性1例,囊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_(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样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样癌以囊实性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性为主(P<0.001)。IPMN胶样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_(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样癌更倾向于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_(1)WI呈点状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胶样癌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平台下综合导引技术诊断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冬辰 黄海东 +8 位作者 王琴 王湘奇 夏莹 李翔 沈夏平 高莉 杨宇光 董宇超 白冲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1-697,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肺部结节的诊断中,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平台下,联合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VBN),配合高频叠加喷射呼吸机进行呼吸控制等综合导引技术在肺外周结节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肺部结节的诊断中,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平台下,联合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VBN),配合高频叠加喷射呼吸机进行呼吸控制等综合导引技术在肺外周结节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CBCT联合VBN、高频叠加喷射呼吸控制下肺外周结节活检术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例患者临床资料,肺部结节直径平均为(25.3±0.3)mm。第1例患者肺结节位于左上叶尖段,活检结果为良性组织,未见恶性细胞,随访5年,病灶未见增大;第2例患者肺结节位于左舌叶,术后明确病理为黏膜相关淋巴瘤;第3例患者肺结节位于右上叶前段,经支气管路径失败后,改行CBCT联合VBN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为原发性腺癌,术后出现气胸,右侧肺压缩约20%。结论CBCT可运用于肺外周结节活检诊断,联合VBN及高频叠加喷射呼吸控制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安全性,临床广泛开展尚需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高频叠加喷射通气 支气管镜 肺外周结节 活检 诊断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12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旭 蒋慧 +3 位作者 王莉 邵成伟 陆建平 边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胰腺IOPN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胰腺IOPN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该12例胰腺IO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主诉症状、肿瘤相关指标、既往病史),CT和MRI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胰腺IOPN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54.0±13.0)岁(31~75岁)。主诉症状为腹痛3例,黄疸1例,余8例为无症状经健康体检发现。血清糖类抗原19-9升高3例,癌胚抗原升高2例。1例胰腺IOPN患者有胰腺炎病史,3例胰腺IOPN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病变部位位于胰头部6例,胰体尾部5例,全胰腺1例。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2例,混合胰管型5例。10例胰腺IOPN患者呈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瘤最大径(范围)为(50.3±31.1)mm(28~127 mm),6例患者囊壁增厚,9例患者囊内有强化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均未向囊壁外生长;2例患者呈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肿瘤最大径(范围)为(25.5±0.5)mm(25~26 mm);实性肿块的CT平扫检查表现为稍低密度,MRI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弥散受限,CT和MRI增强扫描后均呈轻度强化。11例胰腺IOPN患者的主胰管扩张,主胰管内径(范围)为(10.5±8.1)mm(3~28 mm)。4例胰腺IOPN患者胰腺实质萎缩,4例患者发生钙化,1例患者胰周淋巴结肿大。12例胰腺IOPN患者均无周围血管、器官侵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4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病理级别为IOPN伴浸润癌7例,伴重度异型增生4例,伴轻度异型增生1例。结论胰腺IOPN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胰管扩张,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