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解剖教学在肛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文超 张剑 +1 位作者 臧佳 卢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4期86-89,共4页
目的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在肛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规培医师缺乏腔镜基础知识、不理解腔镜手术解剖等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形式作出调整,以期顺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目的随着微创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在肛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规培医师缺乏腔镜基础知识、不理解腔镜手术解剖等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形式作出调整,以期顺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我们在强基础、重实践的基础上,增加了膜解剖理论教学。为对膜解剖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共48人,随机分为两组,膜解剖教学组为试验组,以常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带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规培医师腹腔镜手术中解剖标志的辨识能力、手术过程的理解程度、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规培满意度等,以评价两组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差异情况。结果试验组在解剖标志辨识能力及手术过程理解能力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8.792±1.021与7.542±1.503;9.125±0.947与8.125±1.227,P<0.05)。在规培满意度方面,膜解剖教学组规培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91.7%与66.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膜解剖教学极大提高了肛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明显提升了教学满意度。膜解剖教学在肛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值得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肛肠外科 膜解剖 微创外科 外科住院医师 教育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认知及康复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李曼 周燕燕 王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6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认知及康复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认知及康复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结直肠癌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认知及康复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量表综合评定问卷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认知及康复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可加快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护士主导 认知及康复护理 正念减压训练 康复进程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分析
3
作者 陈俊楠 柴云笙 +1 位作者 陶禹 张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082-0085,共4页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教育持续革新的背景下,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主要就平台交互性建设、采用多元管理...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教育持续革新的背景下,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主要就平台交互性建设、采用多元管理模式、联用多种培训模式、与其他平台联动等内容作具体论述,通过以上措施优化了培训管理流程,提高了培训效率与质量,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辟了新的路径与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现代教学工具的代表,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微信公众平台
下载PDF
一体化普通外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文超 李新星 +1 位作者 卢浩 臧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7期83-87,共5页
普通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复杂,教学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普外科的教学需要。构建一体化普通外科教学资源库,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本校校园网,并结合普外科医学课程... 普通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复杂,教学难度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普外科的教学需要。构建一体化普通外科教学资源库,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本校校园网,并结合普外科医学课程特点建成了一体化普通外科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容包括教材库、视频库、课件库、动画库、案例库和试题库等。一体化普通外科教学资源库兼备教学、考试、答疑和信息更新等特点,并开发了新颖的互动模式,既是教学资源的集成,又是先进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其通过建立交流平台,充分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与利用。利用教学资源库及其资源,教师可在线备课及授课,学生可在线学习,师生可在线网络交流和解答,从而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并切合当今普通外科教学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一体化 教学资源库 应用 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急诊外科轮转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浩 高文超 +1 位作者 陈俊楠 张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0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索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科室中增加急诊外科轮转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4名外科住培医师为研... 目的探索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科室中增加急诊外科轮转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4名外科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名医师,试验组采用增加急诊外科轮转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科室轮转法,通过客观成绩测定、学生主观评价教学满意度来评估两种不同轮转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客观成绩,试验组的病案分析、临床技能操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急诊外科轮转的住培轮转模式可弥补普通外科各亚专科临床诊疗病种不足的缺陷,能够显著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轮转模式 普通外科 临床教学 继续医学教育
下载PDF
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治疗肛瘘的愈合机制
6
作者 陶禹 李干斌 +3 位作者 张皓宇 曹可 王振军 韩加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6-1522,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 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 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 并在术后12、24... 目的探讨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 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 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 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 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 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 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 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 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 t=-7.752, 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 7.8)比5(4, 6.8), Z=-2.969, P<0.01];在术后24 h, 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 t=-6.342, 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 t=-4.038, 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 t=-5.284, 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 t=-8.710, 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 20.90)%比13.50(11.34, 14.71)%, Z=-3.621, 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 t=-5.249, 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 在术后48 h, NS-PSIS组的TGF-β1[8.62(8.57, 9.05)比6.87(6.51, 7.14), Z=-3.621, P<0.01]、Smad2[13.44(11.25, 13.59)比10.05(9.05, 10.37), Z=-3.616, P<0.01]、COLⅠ[4.02(3.84, 5.82)比2.58(2.08, 4.08), Z=-2.012, P<0.01]和COLⅢ[12.12(11.60, 14.60)比9.24(7.25、9.52), Z=-3.604, 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 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猪小肠黏膜下层 纳米银 动物模型 愈合
原文传递
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国良 王虞鹭 +7 位作者 张鑫 陶禹 孙亚煌 陈俊楠 王思琦 苏宁 王治国 张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究生物补片重建盆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 目的探究生物补片重建盆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无盆腔外转移、或仅有寡转移而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同时使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的56例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范围分为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骨盆腔内切除组,41例)及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15例)两类。所有手术应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具体包括经腹补片覆盖Treitz韧带至骶骨岬的后腹膜缺损和骨盆入口,补片四周分别与侧腹膜和前盆留存脏器的腹膜缘缝合、或固定于耻骨弓及耻骨联合;或经骶尾入路,补片重建盆底肌-骶骨平面缺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术前放化疗史、复发或原发、盆腔外转移等)和手术情况(脏器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织重建等);围手术期空盆脏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痊愈时间;术后恢复(肠功能恢复时间、空盆腔综合征痊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国际Clavien-Dindo分级进行评价。结果骨盆腔内切除组41例患者中位年龄57(31~82)岁,男25例、女16例;其中23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18例为局部复发直肠癌;32例有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史,24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440(240~102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650(200~4000)m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3(1~9)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痊愈时间14(5~105)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37例,≥Ⅲ级并发症的4例患者中,1例术后7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予以二次手术止血,1例术后呼吸衰竭经抢救后痊愈。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15例患者中位年龄61(43~76)岁,男8例、女7例;4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11例为局部复发直肠癌,均有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史,13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600(360~96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600(400~4000)m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3(2~7)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恢复时间68(7~120)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12例,≥Ⅲ级的3例患者中,2例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予以二次手术止血,1例术后肠梗阻二次手术后痊愈。随访截至2022年10月31日或病例死亡,5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5~12)个月,随访期内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1例患者因肿瘤快速进展术后3个月死亡。其余54例均存活,未见手术部位肿瘤复发。结论基底膜生物补片应用于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安全可行,可能会提高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晚期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 空盆腔综合征 盆底重建 基底膜生物补片
原文传递
手术分型及盆底重建在局部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国良 王虞鹭 +7 位作者 张鑫 陶禹 孙亚煌 陈俊楠 王思琦 苏宁 王治国 张剑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403,共10页
目的:探讨手术分型及盆底重建在局部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病例数据库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 目的:探讨手术分型及盆底重建在局部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病例数据库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连续67例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病例的围手术期数据。手术范围分为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48例)与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19例)2类。观察指标:(1)患者术前一般资料;(2)术中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国际Clavien-Dindo分级进行评价);(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2月28日或病例死亡)。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结果: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切除组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7.5岁(范围:31~82岁);男性29例、女性19例;26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22例为局部复发性直肠癌;39例有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史,26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为425 min(范围:240~10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500 m L(范围:200~4000 m 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为3 d(范围:1~9 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痊愈时间为25.3 d(5~105 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43例,≥Ⅲ级者5例(2例术后7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而接受二次手术止血,1例术后呼吸衰竭经抢救后痊愈)。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5岁(范围:43~76岁);男性9例,女性10例;4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15例为局部复发直肠癌;均有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史,15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为580 min(范围:360~96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600 m L(范围:400~4000 m 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为3 d(范围:2~7 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恢复时间为62.3 d(7~120 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15例,≥Ⅲ级4例(3例因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而接受二次手术止血,1例因术后肠梗阻而行二次手术后痊愈)。随访截至2023年2月28日或病例死亡,6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范围:3~15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因肿瘤快速进展、泌尿系严重感染或突发心脏疾病术后3~8个月而死亡,剩余62例均存活。结论:手术分型对于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方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性直肠癌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手术分型 盆底重建 生物补片
原文传递
PBL联合TBL教学法在普外科实习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柴云笙 孙娟娟 彭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分析普外科在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时采纳PBL联合TBL模式的实践价值。方法 以本院普外科为研究开展地,将该科室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临床实习的30名医学生作为观察样本,以临床实习时段的不同区分为两组,其一为对照组,该组共有15... 研究分析普外科在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时采纳PBL联合TBL模式的实践价值。方法 以本院普外科为研究开展地,将该科室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临床实习的30名医学生作为观察样本,以临床实习时段的不同区分为两组,其一为对照组,该组共有15名学生,是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阶段内的实习对象,采纳常规普外科教学模式;其二为观察组,人数共有15名,实习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采纳PBL联合TBL教学模式,在组与组结束普外科临床教学之际,对实习对象的考核结果、实习效果、实习生对本次教学的认同情况等展开计算与分析。结果 组与组之间分别完成了本次普外科的实习任务,在教学考核中,得出观察组实习对象对科室所授内容的各项评分结果均占据更高水平位(P<0.05)。在结束教学之际,对实习生展开实习效果测评时,所得出的观察组实习对象有关接诊表的各个考核项目及考核总分,均位于更高水平位(P<0.05)。在认同度观察中,观察组实习对象的各项目认同感均位于更高水平位,但组与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普外科在本次教学结束之际,对实习对象展开综合评分,观察组实习对象的各项综合能力水平均位于更高价值位(P<0.05)。结束普外科临床教学之际,回收得出观察组实习对象对本次教学工作开展的认可度占比更高水平显示(P<0.05)。结论 采纳PBL与TBL教学法落实普外科临床教学工作,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学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确保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TBL教学 普外科 临床教学 实习
下载PDF
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左半结肠根治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舒迅 孙延平 +4 位作者 高文超 李新星 臧佳 苏宁 胡志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的左半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完成的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的37例左半结...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的左半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完成的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的37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手术步骤:采用腹腔镜5孔法,打开乙状结肠后Toldt间隙,于直肠上动脉侧先行打开动脉鞘,向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方向逆向游离肠系膜下动脉鞘,显露左结肠动脉及乙状结肠动脉分支并结扎离断,保留直肠上动脉。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6例患者成功保留直肠上动脉。手术时间为(163.1±24.7)min;保留直肠上动脉操作时间为(16.7±3.1)min;术中离断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数量为(2.7±0.8)支;保留直肠上动脉操作出血量为(6.5±3.4)ml;手术总出血量为(50.1±18.8)ml,术中均未损伤肠管;检取淋巴结数(13.7±4.3)枚。术后排气时间(2.7±0.6)d,恢复饮食时间(3.3±0.7)d,住院时间为(8.7±1.3)d;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逆向鞘内游离保留直肠上动脉的左半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逆向鞘内游离 保留直肠上动脉 左半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的设计与分析
11
作者 毛云霄 崔海坡 +3 位作者 赵展 郭旭东 张鑫 马骞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0-1208,共9页
针对在海军舰艇上救助伤员的搬运环节,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搬运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所设计的外骨骼担架开展静力学仿真、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 针对在海军舰艇上救助伤员的搬运环节,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搬运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所设计的外骨骼担架开展静力学仿真、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平地行走时,外骨骼担架的最大应力为265.55 MPa,低于其制作材料的许用强度,且整体变形小;模态分析得到的各步态下外骨骼担架的固有频率范围为1.96~28.70 Hz,与人体行走时的摆动频率1 Hz差别较大,表明所设计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外骨骼担架的最大形变和应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满足预期性能要求。综上,本研究设计的单兵背负式外骨骼担架可解决现有担架需2人以上搬运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海军舰艇狭小空间,可为海军舰艇上的伤员救助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担架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复发行合并骶尾骨的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并行盆腔区域热灌注化疗1例
12
作者 陈国良 王思琦 +2 位作者 苗佳 苏宁 张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2084-2086,共3页
本病例为54岁男性患者,因直肠癌术后出现手术部位复发并侵犯膀胱、前列腺、双侧精囊腺、S_(3~5)等多处组织和脏器,同时伴有直肠膀胱瘘、肛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入院。多学科协作组讨论评估后,接受直肠癌术后复发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盆腔... 本病例为54岁男性患者,因直肠癌术后出现手术部位复发并侵犯膀胱、前列腺、双侧精囊腺、S_(3~5)等多处组织和脏器,同时伴有直肠膀胱瘘、肛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入院。多学科协作组讨论评估后,接受直肠癌术后复发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盆腔复发病灶带肛门联合部分小肠、全膀胱、前列腺、双侧精囊腺、盆壁肌群、S_(3~5)切除+基底膜生物补片联合带蒂大网膜瓣重建盆底+回肠代膀胱+结肠造口),肿瘤获根治性切除,并于术后48、72 h行盆腔区域热灌注化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盆底重建 盆腔区域热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