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诊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瀚澜 隋明星 +5 位作者 赵闻雨 陈瑞 付嘉钊 曾力 朱有华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肾移植和肝移植受者共34例的病史资料,按时... 目的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肾移植和肝移植受者共34例的病史资料,按时间段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为传统病原检测组,共20例,均采用传统病原检测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二代基因测序组,共14例,均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统计分析两组间病原学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测结果回报时间、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抗体诱导方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测序组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检测组,灵敏度高于传统检测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检测组检测结果回报耗时明显短于传统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代基因测序组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低于传统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检出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精而准"的指向,是传统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宏基因组学 感染
原文传递
赢在起点: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配型在器官移植临床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708,共2页
移植的"起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对移植的"终点"-长期存活,具有不可更改的决定性影响。通过精准的组织配型,尽可能减小供、受者之间的错配负荷,以降低随后的排斥风险和所需免疫抑制的强度,是最有效最经济的... 移植的"起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对移植的"终点"-长期存活,具有不可更改的决定性影响。通过精准的组织配型,尽可能减小供、受者之间的错配负荷,以降低随后的排斥风险和所需免疫抑制的强度,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解决途径。HLA分子分型可反映出不同HLA分子在氨基酸水平的差异,为准确评估错配负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分子分型 错配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配型在器官移植临床的探索和应用
3
作者 张雷 朱晓隆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655-662,共8页
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其本质是错配的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引发受者免疫反应,错配负荷(mismatch load,ML)越高,排斥反应越强。因此,准确评估ML具有重要意义,而HLA分型是分析ML的基础... 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其本质是错配的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引发受者免疫反应,错配负荷(mismatch load,ML)越高,排斥反应越强。因此,准确评估ML具有重要意义,而HLA分型是分析ML的基础。从大样本统计学角度,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清学分型方法显示,HLA错配数越多,受者长期存活率越低。但它仅能表现HLA在整体蛋白质大分子水平上有差异,无法反应差异的大小,因而不能准确反应供受者之间的具体ML。随着HL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及晶体结构的阐明,多种HLA分子配型技术也随之发展出来,如功能表位(Eplet)错配分析、PIRCHE评分、氨基酸错配评分(amino-acid mismatch score,AMS)、静电荷错配评分(electrostatic mismatch score,EMS)和HLA抗原表位错配计算法(HLA epitope mismatch algorithm,HLA-EMMA)等。本文现就它们与传统的HLA血清学配型的不同,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组织配型 抗原表位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在临床移植使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蔡俊超 朱兰 +2 位作者 陈刚 张雷 Qing Xin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 +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 +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作用可以持续1~3年或更长。由于B细胞大量存在于脾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其远期效应依赖于对这些淋巴组织中CD20 +细胞的杀伤。2.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问题:利妥昔单抗最早被引入移植临床时,使用的剂量参照了其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时的剂量(375 mg/m 2或更高),而这个剂量对于绝大多数接受维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者而言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3.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使用时的时间点问题:由于其B细胞清除的长效性,当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对于高危受者可能发生AMR的预防性诱导治疗的措施时,一旦有了确定的移植供体,利妥昔单抗建议在移植前1~2周或更早使用,这种提前清除B细胞的治疗可以避免受者在接触移植物时体内仍有大量的B细胞而被移植物中异体抗原激活并发育成浆细胞。4.利妥昔单抗和血液净化联合使用时的次序问题:血液净化,如血浆置换/双重滤过等可以清除血浆中可溶性成分和大分子物质,包括利妥昔单抗等药物。两种治疗联合使用时,建议血浆清除在前、利妥昔单抗在后;或者在利妥昔单抗使用后至少等1~2个半衰期(2~4周)再进行血浆置换/血浆清除,以期发挥利妥昔单抗最大的B细胞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预防 治疗 利妥昔单抗 血浆置换 脱敏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肾移植的创新之路:优化儿童供肾分配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雷 隋明星 +4 位作者 赵闻雨 王长希 陈刚 曾力 朱有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儿童肾移植是儿童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手段。我国儿童肾移植因优质供肾不足而受限。儿童供肾长期被归为扩大标准供肾,但实践探索中儿童供肾合理分配给儿童受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在数家中心推动下,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PTP)模式被纳入分配政策... 儿童肾移植是儿童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手段。我国儿童肾移植因优质供肾不足而受限。儿童供肾长期被归为扩大标准供肾,但实践探索中儿童供肾合理分配给儿童受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在数家中心推动下,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PTP)模式被纳入分配政策,走出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儿童供肾 器官分配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新生DSA针对性位点初步观察和新生DQ DSA产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晓隆 张晓伟 +3 位作者 隋明星 陈瑞 张雷 曾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肾移植受者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产生规律及分析产生针对特定位点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Q DSA)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肾移植的47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 目的观察中国肾移植受者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产生规律及分析产生针对特定位点的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Q DSA)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肾移植的47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n DSA阳性受者36例,通过横断面研究观察受者产生的dn DSA的针对性位点数量及其MFI值,对比分析各位点dn DSA的受者数量及强阳性受者比例之间的差异,初步观察dn DSA的产生规律,并将dn DQ DSA阳性受者与dn DQ DSA阴性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寻导致dn DQ DSA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排除术前PRA阳性、移植失败、失访受者后共纳入肾移植受者470例,产生dn DSA者36例,发生率36/470(7.36%),各dn DSA位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Q位点最多为19例(52.8%),且强阳性比例最高(P<0.001)。将全部dn DQ DSA阳性受者作为观察组(19例),随机选取dn DQ DSA阴性受者作为对照组(38例),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诱导方案、输血史、移植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Q位点错配数是产生dn DQ DSA的相关因素(P=0.003)。结论dn DQ DSA是中国肾移植受者群dn DSA主要组成部分,DQ位点应作为影响参数纳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肾脏匹配算法,以降低dn DQ DSA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 供者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基于供受者eplet错配数预测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隋明星 马立平 +6 位作者 陈瑞 赵闻雨 陆瀚澜 朱晓隆 曾力 朱有华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比较供受者HLA血清型配型和eplet配型预测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的效力,并探讨基于供受者eplet错配数预测受者dnDSA风险的分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供受者的HLA血清型错配数及eplet错配数。随访期间定期监测抗... 目的比较供受者HLA血清型配型和eplet配型预测肾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 DSA)的效力,并探讨基于供受者eplet错配数预测受者dnDSA风险的分层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供受者的HLA血清型错配数及eplet错配数。随访期间定期监测抗HLA抗体,141例受者中产生dnDSA的受者(研究组)10例,dnDSA为阴性受者(对照组)131例。结合随访结果,分别评估两种方案预测dnDSA的效力,并分析eplet错配数对风险分层的阈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LA血清型错配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0和8.94,P=0.431),而eplet错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60和70.37,P<0.0001);进一步进行dnDSA风险的分层,HLA血清型配型方案的低危组(错配数≤2)、中危组(错配数3~4)和高危组(错配数≥5)术后1年无新生DSA的比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100%、94.74%和90.41%,P=0.4485,P=0.4506,P=0.2060);而eplet配型方案的低危组(错配数≤70)、中危组(70<错配数≤100)和高危组(错配数>100)术后1年无新生DSA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91.04%和66.67%,P=0.0001,P=0.0001,P<0.0001)。结论与HLA血清型配型比较,eplet配型能更好地预测肾移植术后dnDSA的产生,且用于dnDSA风险的分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eplet 供者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CALM:肾移植等待者抗HLA抗体阳性的应对策略探讨
8
作者 隋明星 赵闻雨 +4 位作者 陈瑞 陆瀚澜 曾力 朱有华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1-453,共3页
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抗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抗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 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抗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抗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通过总结我中心既往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算(Calculate)、避(Avoid)、降(Lessen)、配(Match)的"CALM"策略,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处理,提高了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阳性 策略 CALM
原文传递
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处理经验
9
作者 付嘉钊 赵闻雨 +5 位作者 隋明星 陆瀚澜 宋焰鑫 朱有华 曾力 张雷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儿童(供、受者年龄≤18周岁)肾移植114例。根据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和流速增快组34例。根据是否存在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儿童(供、受者年龄≤18周岁)肾移植114例。根据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和流速增快组34例。根据是否存在血压升高、肾功能不稳定等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相关临床表现,将流速增快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3例)和无症状组(21例),分析总结可能引起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风险因素。结果11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男性65例,女性49例,男女受者出现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比例明显不同(38.5%和18.4%,P=0.02)。各组受者月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供者的平均年龄10.4个月、体重9 kg明显低于正常组(平均年龄65.3个月,体重21.0 kg)和无症状组(平均年龄64.4个月,体重21.2 kg),P值均小于0.01。有症状组动脉最快流速363.5 cm/s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228.8 cm/s(P<0.001)。有症状组中6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完全缓解;另外7例接受有创治疗:2例接受1次,2例接受2次,1例接受3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稳定;1例接受PTA治疗时穿刺点出血,治疗失败,移植肾功能逐渐丧失;1例接受PTA后未缓解,随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此后由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多次支架内扩张无效。最后手术探查,取出血管支架,行移植肾动脉修剪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男性受者、低体重或低月龄供者可能是儿童供肾移植发生TRAS的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不一定伴随相应临床表现,但动脉流速明显增快往往提示TRAS可能性大,需药物或有创治疗干预。在PTA效果不明显时,可多次治疗,尽量避免置入血管支架,以防止形成血管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