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鼻胃管早期拔除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游 郝建玲 黄建业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鼻胃管早期拔除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遵循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科室2020年4月—2021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鼻胃管早期拔除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遵循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科室2020年4月—2021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分为早期拔除组(≤48 h)和晚期拔除组(>48 h),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共有25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早期拔除鼻胃管150(58.3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P=0.024)、是否重置胃管(P=0.002)、并发症(P=0.002)、住院天数(P=0.046)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长(3~5 h)(OR=0.546,95%CI:0.323-0.921,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长是影响鼻胃管早期拔除直接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可使患者获益;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早期拔除鼻胃管是安全的;医护一体化专业化团队有利于ERAS综合措施的贯彻执行开展,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配合,实现加速康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鼻胃管 早期拔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森 李炜 +5 位作者 杨佳华 程鹏 陈诚 于昆 吴文韬 李刚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为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胰腺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筛选病理结果为实性假乳头状瘤且肿瘤位于胰腺颈部或近体部... 目的为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胰腺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筛选病理结果为实性假乳头状瘤且肿瘤位于胰腺颈部或近体部的病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中段胰腺切除术组(central pancreatectomy,CP)和远端胰腺切除术组(distal pancreatectomy,DP),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共37例患者入组,其中CP组12例,DP组25例。两组在手术时间[(119.92±29.56)min vs(100.92±27.91)min,t=1.902,P=0.065]、术中失血量[(291.67±178.16)mL vs(330.00±277.26)mL,t=-0.436,P=0.666]、住院时间[(14.5±4.3)d vs(13.24±4.9)d,t=0.759,P=0.451]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内发泌功能不全(新发糖尿病)(9.1%vs 28.6%,P=0.374)、外分泌功能不全(0 vs 14.3%,P=0.534)方面两组虽存在差异,但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术式DP治疗胰颈部或近体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相比,CP手术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选用适宜的残端处理方法可有效控制CP手术后的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 中段胰腺切除术 远端胰腺切除术 胰腺功能不全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郑楷炼 倪晨明 +5 位作者 刘涛 曾彦博 李轶锴 张颂 杜奕奇 金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SAP合并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56.25±14.01)岁...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SAP合并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56.25±14.01)岁;另按1∶4的比例纳入一般资料相仿、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的SAP患者116例作为非出血组,其中男性94例,女性22例,年龄(56.14±13.96)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SAP患者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9例出血患者中,6例消化道出血,14例腹腔出血,9例同时发生消化道及腹腔出血,15例治愈出院,14例死亡。29例SAP合并出血患者均采用了药物治疗。8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止血成功,3例内镜下止血成功,2例手术止血成功,2例药物保守止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SI越高(OR=1.824,95%CI:1.187~2.802)、凝血酶原时间(PT)越长(OR=3.431,95%CI:1.470~8.007)、BISAP越高(OR=2.286,95%CI:1.054~4.957)的SAP患者并发出血的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 SAP合并出血患者的预后差。MCTSI高、PT延长和BISAP高是SAP患者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出血 临床特征 救治策略
原文传递
胰腺癌精准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欢 金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7-1005,共9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群体研究证据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效果有限。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个体间的异质性造成了其治疗效果的差异。精准治疗模式在癌症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治...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群体研究证据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效果有限。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个体间的异质性造成了其治疗效果的差异。精准治疗模式在癌症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胰腺癌在靶向治疗、分子分型、个体化肿瘤模型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为精准治疗模式在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胰腺癌的四大驱动突变(KRAS、TP53、CDKN2A、SMAD4)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缺乏相对应的靶向药物。Ⅱ期临床试验证实AMG510对有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但KRAS G12C突变在胰腺癌患者中占比较低。POLO试验结果提示奥拉帕利可以提高BRCA基因胚系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基于此结果,NCCN指南已推荐奥拉帕利用于BRCA1/2基因胚系突变晚期胰腺癌的维持治疗。此外,KEYNOTE-158Ⅱ期临床试验提示存在错配修复缺陷相关基因(MLH1、MSH2等)突变以及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胰腺癌患者可能从PD-1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总体上看,目前胰腺癌可干预靶点较少,针对四大高频突变及其相关通路靶向药物的研发是胰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方向。相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分型,转录组学分型从胰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差异对患者进行分型,为精准治疗的实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2011年首个胰腺癌转录组学分型被提出后,已有多个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转录组学分型标准。综合来看,根据转录组学特征可以将胰腺癌大致分为两型:经典型和基底样型。相对于经典型胰腺癌,基底样型胰腺癌对化疗的反应不佳,预后也更差。未来的研究中,表观遗传学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可能会为胰腺癌的分子分型和临床转化提供新的路径。个体化肿瘤模型可以为癌症患者筛选潜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胰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又一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细胞系,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和类器官更好地保留了肿瘤的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特征。我中心的研究实践证实了胰腺癌PDX和类器官有相对较高的建模成功率,其中类器官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是PDX和类器官在肿瘤微环境上与人体有较大差别,同时建模方法和药敏检测也缺乏统一标准,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总体上看,胰腺癌的精准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胰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应侧重于借助多组学探索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建立生物样本库加速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随着基础医学的进步以及精准医疗实践的深入,精准医疗模式一定能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精准医学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胰腺癌长期生存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亚奇 王欢 +5 位作者 时霄寒 倪晨明 郑楷炼 许熊飞 郭世伟 金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31,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长期生存胰腺癌病人(>5年)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长期生存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病人资料,选取有完整临床病理信息、随访... 目的通过分析长期生存胰腺癌病人(>5年)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长期生存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病人资料,选取有完整临床病理信息、随访>5年并存活的病人112例,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资料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生存质量分析,探讨长期生存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期生存病人中,男性73例(65.2%),女性39例(34.8%),男女比例约为1.87∶1;年龄31~81岁,中位年龄61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1例(77.3%),远端胰腺切除术31例(27.7%);肿瘤大小范围为0.5~7.0cm(中位值3.0 cm);高分化4例(3.6%),中分化74例(66.1%),低分化34例(30.4%);淋巴结阳性23例(20.6%),胰周神经侵犯56例(50%)。ⅠA期病人23例(20.5%),ⅠB期病人47例(42.0%),ⅡA期病人16例(14.3%),ⅡB期病人15例(13.4%),Ⅲ期病人8例(7.1%),Ⅳ期病人3例(2.7%)。获得完整生存质量量表的病人58例,功能量表得分四分位间距80~100分,症状量表得分以疲倦、疼痛、腹泻为主,总体健康状况(QOL)中位数为71.7分,四分位间距66.7~77.0分。女性病人疼痛得分高(P<0.05),术中输血的病人角色得分较高(P<0.05),无淋巴结转移(N0)的病人角色功能得分高且气促症状较轻(P<0.05);AB血型病人角色功能得分差(P<0.05)。肿瘤位置、手术方式、T分期、生存时间(年)、术后辅助化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角色功能优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P=0.031)。结论胰腺癌长期生存病人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巨大,术后长期生存病人拥有较高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长期生存 临床病理因素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