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瑞 庞涛 +2 位作者 张新 聂明明 印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在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39例GIS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在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39例GIS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随访率达87.77%。全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6.72%、85.25%、77.87%;1、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95.08%、81.97%、77.87%。单因素分析影响GISTs总生存时间以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肿瘤危险分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生存率与肿瘤危险分级、核分裂像相关(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进食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开腹手术方式的患者(P<0.05)。结论GISTs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肿瘤危险分级、核分裂像是影响GISTs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下行GISTs切除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探查对进展期胃癌精准分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聂明明(综述) 朱正纲(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超过70%的初诊病人已属进展期或伴转移。目前存在“三高”现象:进展期胃癌比例高,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率偏高,以及非R0切除率偏高。腹腔镜探查可发现:(1)腹腔内隐匿、影像学检查无法诊断的微小转移病灶;(2)明确已侵...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超过70%的初诊病人已属进展期或伴转移。目前存在“三高”现象:进展期胃癌比例高,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率偏高,以及非R0切除率偏高。腹腔镜探查可发现:(1)腹腔内隐匿、影像学检查无法诊断的微小转移病灶;(2)明确已侵犯邻近脏器;(3)通过腹腔灌洗发现腹腔游离癌细胞,从而精准分期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明确T4b分期,采取积极的术前治疗。发现腹腔隐匿性转移灶,避免过度治疗。筛查脱落细胞,实施转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新辅助治疗,进一步改善胃癌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探查 腹腔转移 临床分期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江 聂明明 +3 位作者 罗天航 杨俊驰 史征 毕建威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605-610,共6页
目的:评价及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年—2016年。收集有关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治疗成人... 目的:评价及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年—2016年。收集有关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道,由2名评价员根据5.0.1版《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提取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12个临床试验,以及3 200例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患者。Meta分析提示: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组的住院费用较高(SMD=4.99,95%CI 3.13~6.85,P<0.001),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2,95%CI 0.68~0.98,P=0.03)、术后疼痛评分(MD=-1.67,95%CI-2.29^-1.05,P<0.001)和慢性疼痛发生率(RR=0.40,95%CI 0.23~0.69,P=0.001)降低;但在手术时间(MD=0.14,95%CI 2.69~2.97,P=0.92)和复发率(RR=0.96,95%CI 0.32~2.88,P=0.06)方面,2种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单侧初发腹股沟疝有优势但费用较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开放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CircKRT17与miR-485-5p互作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瑞 张新 +2 位作者 聂明明 胡旭光 印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circ KRT1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对circ KRT17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及内在机制进行评价。方法 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获得67例临床胃癌样本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并采用qRTPCR检测circ KRT17在胃癌组织和不同胃... 目的探讨circ KRT1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对circ KRT17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及内在机制进行评价。方法 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获得67例临床胃癌样本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并采用qRTPCR检测circ KRT17在胃癌组织和不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irc KRT17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CK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irc KRT17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 KRT17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检测circ KRT17对胃癌细胞肿瘤异种移植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 KRT17与miR-485-5p以及miR-485-5p与Wnt3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circ KRT1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分期、转移及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此外,降低circ KRT17表达显著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了细胞凋亡。体内实验显示,敲低circ KRT17表达抑制肿瘤生长。机制上,研究发现circ KRT17作为miR-485-5p的海绵,增加Wnt3a的表达,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结论 circ KRT17/miR-485-5p/Wnt3a/β-catenin信号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ircKRT17 miR-485-5p Wnt3a/β-catenin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胰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常绪生 蔡慧 +4 位作者 丁丹 龚晓 黎旭 徐俊 印慨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胰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采用胰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方法行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采用此技术... 目的探讨胰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采用胰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方法行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采用此技术顺利完成脾门淋巴结清扫。清扫脾门淋巴结时间30~65 min,失血量20~100 mL。脾门淋巴结阳性患者6例,脾门淋巴结阳性率为12.0%。术后1例腹腔出血行脾脏切除术,1例胰瘘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胰胰后入路托出式方法能更好的完成脾门淋巴结的清扫,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后入路 托出式 脾门淋巴结清扫 胃癌
下载PDF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相关治疗
6
作者 张景辉 徐袁 印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28-33,共6页
胃癌是全球第4位常见癌症,第2位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腹膜转移是导致胃癌病人生存期降低的首要因素。胃癌腹膜转移的初检率为11%,不接受任何治疗的中位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5个月,接受化疗的病人中位OS期约10个月。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转化治疗 化疗
下载PDF
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白斌 蔡慧 +2 位作者 聂明明 刘兆瑞 印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220例早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个人史、家族史、病变部位、病理特征。结果病人淋巴...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220例早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个人史、家族史、病变部位、病理特征。结果病人淋巴结转移率,男性与女性病人比较(10%vs.22%,χ2=5.469,P=0.019),肿瘤最大径<2 cm与≥2 cm病人比较(7%vs.21%,χ2=8.375,P=0.004),肿瘤浸润黏膜层与浸润黏膜下层者比较(5%vs.28%,χ2=21.455,P<0.001),合并溃疡与无溃疡病人比较(20%vs.10%,χ2=4.151,P=0.042),病理学分型为分化型、混合型和未分化型3组病人比较(分别为11%、27%和12%,χ2=6.14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OR=0.115,P<0.05)。结论女性、肿瘤最大径≥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及病理学分型为混合型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分型
原文传递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勇 姜双 +2 位作者 印慨 钱晶晶 徐宣弘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腹股沟 优势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进展期远端胃癌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兆立 王赭 罗天航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远端胃癌幽门下(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术并有完整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资料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30例,统计计算第6... 目的研究进展期远端胃癌幽门下(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术并有完整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资料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30例,统计计算第6组及其亚组淋巴结的转移率、转移度并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230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出现第6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0.87%(94/230),其中54例患者有6a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48%(54/230);57例患者有6i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4.78%(57/230);56例患者有6v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4.35%(56/230),3个亚组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清扫第6组淋巴结516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第6组淋巴结(4.49±2.1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195枚,转移度为37.79%(195/516)。共清扫第6a组淋巴结16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45枚,转移度为27.8%(45/162);共清扫第6i组淋巴结12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23枚,转移度为18.5%(23/124);共清扫第6v组淋巴结160枚,其中阳性淋巴结45枚,转移度为28.1%(45/160)。进一步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发现,患者性别(P=0.03)、肿瘤直径(P=0.002)、远处转移M分期(P<0.001)、肿瘤TNM分期(P<0.001)与第6a亚组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直径(P=0.003)、淋巴结转移(P=0.01)、肿瘤TNM分期(P<0.001)与第6i亚组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直径(P=0.001)、远处转移M分期(P=0.013)和肿瘤TNM分期(P=0.023)与第6v亚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5 cm(P=0.015&0.019)、肿瘤TNM分期(P=0.027&0.045)是第6a和6i亚组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5 cm(P=0.025)、远处转移M分期(P=0.017)是第6v亚组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可切除的进展期远端胃癌中,对于肿瘤大小≥5 cm和TNM分期较晚的患者应考虑彻底廓清第6组淋巴结及其各个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第6组淋巴结 亚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