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进华 刘茂柏 +17 位作者 蔡铭智 郑英丽 劳海燕 向倩 都丽萍 朱珠 董婧 左笑丛 李新刚 尚德为 陈冰 叶岩荣 王玉珠 高建军 张健 陈万生 谢海棠 焦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01-1212,共12页
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是基于定量药理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模拟技术,将患者信息、疾病和华法林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个体化用药的方法。相较于经验用药,该法可提高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可依从性。本... 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是基于定量药理理论,通过数学建模与模拟技术,将患者信息、疾病和华法林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个体化用药的方法。相较于经验用药,该法可提高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可依从性。本专家共识介绍了华法林的常用建模和模拟技术、以及基于模型在制订和调整华法林的给药方案、提高和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重点阐述了华法林药学服务路径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推动模型引导的华法林精准用药的普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建模与模拟 精准用药 药动学和药效学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健脾补肾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玮 王明哲 +2 位作者 李婷婷 刘云 潘卫东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1年第2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AR2小鼠运动和平衡能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条件性ADAR2(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2)基因敲除AR2小鼠模型,选择保留部分运动神经元功能的...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AR2小鼠运动和平衡能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条件性ADAR2(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2)基因敲除AR2小鼠模型,选择保留部分运动神经元功能的AR2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健脾补肾方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除正常饮食外,不给予其他干预。补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接受补肾健脾方15 mg/kg、30 mg/kg、45 mg/kg灌胃,1次/d,连续干预9个月。每个月观察小鼠的体质量、姿势、活动度和生存情况。每3个月检测小鼠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于干预前以及干预1、3和6个月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疲劳转棒实验、爬杆实验、平衡木实验和跑步机实验。检测不同鼠龄时的ADAR2免疫反应性以及缺失免疫反应性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数量。在干预1和3个月后,检测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小鼠的脊髓前角细胞数量。结果:4组小鼠从干预第3个月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减退。随着干预的进行,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小鼠的运动和平衡能力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所改善。干预3个月后,补肾健脾方中剂量组的疲劳转棒实验、平衡木实验和跑步机实验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小鼠的ADAR2免疫反应性以及缺失免疫反应性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数量开始减少,与ALS的病程进展一致。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健脾补肾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干预期间,小鼠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健脾补肾方(尤其是中剂量)能够改善ALS小鼠的运动和平衡能力,可能与延缓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丢失和变性以及降低AR2小鼠模型的ADAR2免疫反应性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健脾补肾汤 谷氨酸受体 AR2小鼠模型 疗效 机制
原文传递
平逆方联合抗酸治疗肝胃郁热型咽喉反流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邢艳莉 曹海滨 +6 位作者 鲍红琴 吴昆仑 都乐亦 卢向莉 叶璐 翟健钧 胥伟华 《现代医学》 202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分析平逆方联合抗酸治疗肝胃郁热型咽喉反流病(LPRD)的疗效。方法:抽取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肝胃郁热型LPRD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结合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平逆方”+抗酸治疗组为A组(n=42)、“平逆方”组为B组(n=38... 目的:分析平逆方联合抗酸治疗肝胃郁热型咽喉反流病(LPRD)的疗效。方法:抽取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肝胃郁热型LPRD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结合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平逆方”+抗酸治疗组为A组(n=42)、“平逆方”组为B组(n=38)、抗酸组为C组(n=20),比较治疗2个月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量表评分、回流总数、总回流时间。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平均RSI低于13分,RFS低于7分,A组RFS、RSI评分总分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A组在喉室消失、杓会厌襞红斑/充血、嘶声或发声障碍、持续清嗓子、烧心胸痛胃酸反流方面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回流总数、总回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回流总数、总回流时间均改善显著(P<0.05),A组优于B、C两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可以更好改善LPR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咽喉反流体征评分 咽喉反流症状指数 平逆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