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良
付乐
+3 位作者
张禹
杨晨
潘树义
郭大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4期96-98,1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DN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急诊就诊的119例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毒后5周发生DNS为DNS组(15例),未发生DNS为未发生DNS组(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DN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急诊就诊的119例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毒后5周发生DNS为DNS组(15例),未发生DNS为未发生DNS组(10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接触时间、意识障碍程度、是否24 h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HBOT)及静脉血化验中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可能影响DNS发生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毒接触时间≥6 h、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24 h以内未开始行HBOT这三项危险因素与DNS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GCS<9分(OR=1.05,95%CI:1.01~1.09)及年龄(OR=5.83,95%CI:1.13~25.58)(P<0.05);其余因素与DNS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大、GCS评分低、中毒接触时间长、24 h内未开始行HBOT的ACMP患者发生DNS可能性大,临床上应对上述情况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型神经精神后遗症
危险因素
高压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erilipin5基因功能结构域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航
赵振广
+3 位作者
卢晓朝
刘芳
李青
潘树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805-810,共6页
目的:依据perilipin5的功能结构域,构建含perilipin5截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它们的亚细胞定位。方法:以小鼠肝脏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出perilipin5的全长及功能结构域,将之分别装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5中,并引入HA标签。酶切和...
目的:依据perilipin5的功能结构域,构建含perilipin5截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它们的亚细胞定位。方法:以小鼠肝脏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出perilipin5的全长及功能结构域,将之分别装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5中,并引入HA标签。酶切和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将构建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标记HA,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rilipin5各结构域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构建的质粒序列正确,转染细胞后可检测到HA-perilipin5融合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含有1-188aa结构域的perilipin5截断体可定位于脂滴表面,1-188aa一旦缺失perilipin5的截断体则弥散于胞内。结论:包含perilipin5功能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erilipin5的1-188aa与其脂滴定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lipin5
功能结构域
脂滴
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从一氧化碳的生理效应看一氧化碳中毒
被引量:
16
3
作者
胡慧军
孙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一氧化碳(CO)中毒可造成脑、心脏、肺等多脏器损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我国职业和非职业中毒的前列。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发生CO中毒后就医,其中数百人死亡,由此导致的花费每年超过10亿美元。1912年Douglas等提出了CO中毒与血...
一氧化碳(CO)中毒可造成脑、心脏、肺等多脏器损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我国职业和非职业中毒的前列。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发生CO中毒后就医,其中数百人死亡,由此导致的花费每年超过10亿美元。1912年Douglas等提出了CO中毒与血红蛋白(Hb)关系的经典学说,即CO中毒时S型的氧离曲线左移,Hb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CO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最终造成组织缺氧。1917年Haldane提出高浓度或高分压氧是减轻CO中毒效应的最佳拮抗剂。自此,以COHb理论为中心的缺氧机制被广泛接受,也成为氧疗的合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O)中毒
生理效应
碳氧血红蛋白
职业中毒
CO中毒
组织缺氧
COHB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良
付乐
张禹
杨晨
潘树义
郭大志
机构
解放军
海军
总
医院
高压氧科
全军
高压氧
治疗
中心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4期96-98,102,共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3175)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DN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急诊就诊的119例ACM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毒后5周发生DNS为DNS组(15例),未发生DNS为未发生DNS组(10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接触时间、意识障碍程度、是否24 h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HBOT)及静脉血化验中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可能影响DNS发生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毒接触时间≥6 h、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24 h以内未开始行HBOT这三项危险因素与DNS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GCS<9分(OR=1.05,95%CI:1.01~1.09)及年龄(OR=5.83,95%CI:1.13~25.58)(P<0.05);其余因素与DNS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大、GCS评分低、中毒接触时间长、24 h内未开始行HBOT的ACMP患者发生DNS可能性大,临床上应对上述情况高度重视。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型神经精神后遗症
危险因素
高压氧
Keywords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layed neuropsychiatric sequelae
Risk factors
Hyperbaric oxygen
分类号
R747.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erilipin5基因功能结构域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航
赵振广
卢晓朝
刘芳
李青
潘树义
机构
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全军高压氧中心
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
第四军医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0171
51203185)
文摘
目的:依据perilipin5的功能结构域,构建含perilipin5截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它们的亚细胞定位。方法:以小鼠肝脏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出perilipin5的全长及功能结构域,将之分别装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5中,并引入HA标签。酶切和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将构建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标记HA,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rilipin5各结构域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构建的质粒序列正确,转染细胞后可检测到HA-perilipin5融合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含有1-188aa结构域的perilipin5截断体可定位于脂滴表面,1-188aa一旦缺失perilipin5的截断体则弥散于胞内。结论:包含perilipin5功能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erilipin5的1-188aa与其脂滴定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
perilipin5
功能结构域
脂滴
亚细胞定位
Keywords
Perilipin5
Functional domain
Lipid droplet
Subcellular location
分类号
Q75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一氧化碳的生理效应看一氧化碳中毒
被引量:
16
3
作者
胡慧军
孙强
机构
解放军
海军
总
医院
高压氧科
全军
高压氧
治疗
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1957)
文摘
一氧化碳(CO)中毒可造成脑、心脏、肺等多脏器损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我国职业和非职业中毒的前列。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发生CO中毒后就医,其中数百人死亡,由此导致的花费每年超过10亿美元。1912年Douglas等提出了CO中毒与血红蛋白(Hb)关系的经典学说,即CO中毒时S型的氧离曲线左移,Hb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CO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最终造成组织缺氧。1917年Haldane提出高浓度或高分压氧是减轻CO中毒效应的最佳拮抗剂。自此,以COHb理论为中心的缺氧机制被广泛接受,也成为氧疗的合理原因。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O)中毒
生理效应
碳氧血红蛋白
职业中毒
CO中毒
组织缺氧
COHB
分类号
R59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神经精神后遗症危险因素分析
张良
付乐
张禹
杨晨
潘树义
郭大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erilipin5基因功能结构域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李航
赵振广
卢晓朝
刘芳
李青
潘树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
1
原文传递
3
从一氧化碳的生理效应看一氧化碳中毒
胡慧军
孙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