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1例外耳道炎致病菌培养结果的分析
1
作者 刘俞 纪彩丽 李蔼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8期1185-1186,共2页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多发生于潮湿温暖的地区,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青岛地区的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夏季时。大部分外耳道炎的病人在接受局部的抗生素治疗后会较快的痊愈,所以关于外...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多发生于潮湿温暖的地区,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青岛地区的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夏季时。大部分外耳道炎的病人在接受局部的抗生素治疗后会较快的痊愈,所以关于外耳道炎的病原体检查并不是常规的手段。但有部分的病人治疗 2周以上症状仍不减轻或症状反复出现,此时的病原体及药敏监测变得有意义。现将我院门诊的经2周治疗未愈的外耳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培养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 致病菌培养 病人治疗 急慢性炎症 抗生素治疗 药敏监测 病原体培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后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俞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 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的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的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的,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的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BPPV的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