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心肌病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SYNTAX积分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喜民 陈林 +3 位作者 张云波 冯旭霞 罗江宾 王天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比较缺血性心肌病(ICM)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f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4—12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心力衰竭住院诊断为ICM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i2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左心室射... 目的比较缺血性心肌病(ICM)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f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4—12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因心力衰竭住院诊断为ICM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i2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又称收缩性心力衰竭(HF—REF)和LVEF保留的心力衰竭又称舒张性心力衰竭(HF—PEF),其中HF—PEF53例,HF—FIEF75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血浆BNP、超声改变以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的差异。结果HF—REF组病程长短、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纽约心功能分级、多支血管病变、血浆BNP、SYNTAX积分等均显著高于HF—PEF组(P〈0.05)。多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心功能分级、血浆BNP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0.443、0.513(P〈0.05),而LVEDD、LVESD、LVEF值与SYNTAX积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与HF—REF患者比较,HF—PEF患者病程较短,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预后相对较好;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及复杂程度是I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ICM)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SYNTAX积分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5 位作者 梁柳丹 张华 吉晓理 晏君 张明哲 魏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 目的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均治疗5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无创心功能监测指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量、血尿酸、血钠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第5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第4天和第5天心排血量、治疗第5天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时间[(0.52±0.08)%比(0.46±0.16)%、(3.24±0.44)L/min比(2.72±0.38)L/min、(3.36±0.45)L/min比(2.68±0.34)L/min、(2.8±0.6)L/(min·m^2)比(2.2±0.5)L/(min·m^2)],治疗第4天和第5天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1 652±325)DS/cm^5比(1 546±320)DS/cm^5、(1 654±324)DS/cm^5比(1 510±310)DS/cm^5、(2 796±421)DS/(min^2·m^5)比(2 052±418) DS/(min^2·m^5)、(2 624±419)DS/(min^2·m^5)比(2 045±404)DS/(min^2·m^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恶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论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而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脉隆注射液 心功能 无创心排血量
下载PDF
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在判断冠心病病情和预后方面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其敬 张云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在判断冠心病病情和预后方面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具有心气虚证和冠心病疾病分期将患者进...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cAMP)、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在判断冠心病病情和预后方面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具有心气虚证和冠心病疾病分期将患者进行分组,另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测定c AM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各时期冠心病患者E、NE、c AMP含量及心气虚证冠心病与非心气虚证冠心病患者E、NE、c AMP含量及其预后效果。结果 纤维化期患者E、NE、cAMP含量明显高于隐匿期、缺血期、坏死期(P〈0.05),坏死期明显高于缺血期和隐匿期(P〈0.05),缺血期明显高于隐匿期(P〈0.05);随着疾病分期不断升级,患者E、NE、cAMP水平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患者E、NE、cAMP含量均明显高于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5.34±6.78),预后良好有37例(92.5%),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为(53.57±7.42),预后良好30例(75.0%),冠心病心气虚证组治疗预后明显优于冠心病非心气虚证组(P〈0.05)。结论 c AMP、E、NE含量与患者病情有关,且可提示患者预后效果,对于临床诊断病情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环磷酸腺苷 儿茶酚胺类物质 预后
下载PDF
CT-1C末端多肽对昆明小鼠心肌肌小节α-Actin、α-Actinin及UCP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淑芬 张卫 +3 位作者 魏桃枝 许闽广 董战玲 张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48-452,457,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重构心肌中,肌小节收缩性蛋白α-Actin、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及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T-1C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 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重构心肌中,肌小节收缩性蛋白α-Actin、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及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T-1C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后,对照组小鼠(10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摘取小鼠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采用SABC检测肌小节结构蛋白α-Actin、α-Actinin与UCP2在小鼠心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3种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Actin的阳性颗粒主要集中于细胞核的周围,α-Actinin则趋于向肌节的横纹处汇聚,而UCP2则较均匀地散布于肌细胞浆中。结合Western blot相对灰度的比较分析,在对照组,α-Actin的表达水平略高于α-Actinin和UCP2,但3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WB:F=0.249,P>0.05)。注射CT-1-CP后,α-Actin的表达基本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对照组与4个注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χ2=7.386,P>0.05);与之相反,α-Actinin的表达则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和阳性颗粒的染色强度都逐渐增多,而且各组间呈现出明显差异(χ2=21.977,P<0.01);UCP2的表达则在1周后增强,2周后达最高值,随后出现降低,4周后降至接近对照组的水平。结论:CT-1-CP的慢性作用可导致肌小节不同结构蛋白的比例发生改变,α-Actin的表达减少,α-Actinin的表达增多;而线粒体UCP2的表达达到一定峰值后即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一1c末端多肽(CT一1CP) α一肌动蛋白(d-Actin) α一辅肌动蛋白(α-Actinin) 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 )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2 位作者 张华 张明哲 吉晓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5期91-94,共4页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肺静脉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环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后复发患者48例,经食管超声测量环肺静脉隔...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肺静脉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环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后复发患者48例,经食管超声测量环肺静脉隔离术前1周内、术后48 h、术后5个月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个月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与术前1周内、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及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个月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与术前1周内、术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肺静脉口、左房容积以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未出现增大。经食管超声能为临床医师消融心房颤动提供一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隔离术 复发
下载PDF
CT-1C末端肽慢性作用致昆明小鼠心肌重构
6
作者 陈淑芬 张卫 +3 位作者 魏桃枝 许闽广 董战玲 张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观察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及其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鼠CT-1C-末端16个氨基酸,合成多肽(carboxyl-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给实验组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观察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及其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鼠CT-1C-末端16个氨基酸,合成多肽(carboxyl-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给实验组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小鼠(10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分别于注射CT-1-CP 1、2、3、4周后称量小鼠的体重,摘取心脏标本称量心脏重量,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动态观测小鼠心脏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增加量在1、2周时高于CT-1-CP注射组小鼠;3周后,明显低于接受CT-1-CP注射的3周组(t=4.821,P<0.01)和4周组(t=4.060,P<0.01),4周后,CT-1-CP注射组的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019,P<0.05),体重也略高于对照组;注射过CT-1-CP的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的心脏/体重比值却无明显差异(F=1.083 3,P>0.05)。腹腔注射CT-1-CP 1周后的昆明小鼠即出现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变薄,心室壁内出现点灶状分布的纤维排列紊乱、横纹模糊,肌浆染色不均匀,并逐渐出现边集凝块的病变心肌细胞;2周后,心室壁出现非均匀性肥厚,病灶增多;3、4周后,上述病变更为明显,范围逐渐扩大,严重者出现肌原纤维断裂,甚至肌小节部分或完全缺失的现象。Masson染色则显示,注射CT-1-CP 1周后,形态正常的心肌细胞外及肌原纤维间,蓝染的纤维结缔组织即开始增多,且注射时间越长,纤维结缔组织增多的情况越明显。此外,在出现肌原纤维紊乱或肌小节缺失的病变心肌细胞处,结缔组织也明显增多。结论:CT-1-CP的慢性作用可促进心脏肥大,导致昆明小鼠心室发生重构,并导致昆明小鼠的重构心肌组织中病变心肌细胞内结构损坏;促进非心肌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C末端多肽(CT-1-CP) 心肌重构 组织增生
下载PDF
冠状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3 位作者 何喜民 陈其敬 晏君 吉晓理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48-1150,共3页
冠状静脉窦(冠状窦)是心房间传导通路之一,在心房下部间的电传导中占重要地位。近年研究发现冠状窦肌肉组织传导延缓与折返倾向和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本文就冠状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冠状窦 房性心律失常 进展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高剂量组临床疗效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表达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上调更为明显,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提高血清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TIMI危险评分
下载PDF
血尿酸与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太斋 王天松 陈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心房的规律有序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且不规律的颤动波。心房快速无序的颤动使之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致使心房泵血功能受损或丧失,因此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体循环...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心房的规律有序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且不规律的颤动波。心房快速无序的颤动使之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致使心房泵血功能受损或丧失,因此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体循环血栓栓塞。既往学者对房颤电生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房颤的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主要是触发因素和维持基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房颤最常见触发因素是异位局灶快速冲动发放高频电刺激,而房颤得以持续存在的维持基质主要是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32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罗桂娇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97-998,1003,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32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症状、心功能,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患者32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32... 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32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症状、心功能,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患者32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32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4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心电图较术前有所改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PCI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
下载PDF
肺静脉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明宽 梁柳丹 刘浩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关于AF的机制有很多学说,研究证实肺静脉有效不应期(EPR)的缩短能促进AF的发生和维持。现就肺静脉ERP与AF的关系及其促发AF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有效不应期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天松 冯旭霞 +6 位作者 姚震 罗江宾 陈良 张云波 陈其敬 马瑞莲 秦喜竹 《中国医药》 2012年第7期792-793,共2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先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先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再行PCI;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术后心肌灌注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灌注率0/1级为7.7%(3/39)比28.2%(11/39)(P〈0.05);2级为23.1%(9/39)比30.8%(12/39)(P〉0.05);3级为69.2%(27/39)比41.0%(16/39)(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cTnT分别为(4.7±1.3)μg/L和(9.3±3.1)μg/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分别为(55±15)%和(40±1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NSTEACS患者行早期PCI前进行血栓抽吸术可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术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术与单支架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庄少伟 王天松 +3 位作者 李新明 姚震 冯旭霞 胡大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7-70,74,共5页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药物洗脱支架 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旭霞 何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接受PTCA治疗并于PTCA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患者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接受PTCA治疗并于PTCA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患者20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80例(非再狭窄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48h及术后半年IL-6、IL-18水平。【结果】两组术前IL-6、IL-18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hIL-6、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6个月RS组IL-6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1),IL-18继续增高,高于术前及术后48h。无RS组术后6个月IL-6与IL-18表达水平下降,IL-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8表达水平仍高于术前(P〈0.01)。【结论】IL-6、IL-18与PTCA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发生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PCI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江宾 冯旭霞 +2 位作者 陈其敬 王天松 何喜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129-132,136,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3例高血栓负荷的ASTEM...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3例高血栓负荷的ASTEMI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PCI治疗。对照组通过抽吸导管在病变冠脉的远端缓慢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rhPro-U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流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hPro-UK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于经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状态ASTEMI患者中,所得疗效较好,预后安全性较高,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状况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高血栓负荷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IVUS-VH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血清中hs-CRP的表达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江宾 王天松 方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5-1156,1159,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成分,根据斑块成分分为2组,坏死成分大于或等于10%为观察组(n=146),坏死成分小于10%为对照组(n=154);均按常规进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手术;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以了解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hs-CRP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1年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1.2%;P<0.05);(2)观察组hs-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5.80)∶(1.57±0.49),P<0.01]。结论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坏死成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是否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罗桂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82例,记录用药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82例,记录用药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是有效、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厄贝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下载PDF
房颤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伟生 林明宽 《微创医学》 201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的特点。方法房颤组为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1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500、400、350、300、280 ms起搏低位右心房(LRA),测量低...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的特点。方法房颤组为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1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500、400、350、300、280 ms起搏低位右心房(LRA),测量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CS近端、CS远端的传导时间。结果对照组和房颤组的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近端、远端的传导时间有差异,随着起搏时间的递减S1S1500 ms^400 ms尤以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窦心房交界处存在传导电延缓,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右房 电传导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患者并发右上肢动脉栓塞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明宽 何喜民 +8 位作者 陈其敬 罗江滨 冯旭霞 陈邢玉 张云波 吉晓理 陈林 晏君 刘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75-276,共2页
患者女性,53岁,因右上肢疼痛、感觉丧失5h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入院后行右上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低回声实性充填,考虑急性动脉栓塞。入院后尝试药物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患者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从... 患者女性,53岁,因右上肢疼痛、感觉丧失5h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入院后行右上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低回声实性充填,考虑急性动脉栓塞。入院后尝试药物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患者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从而采取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房颤动 动脉 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