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测定人工养殖蟒蛇胆汁中牛磺蟒胆酸钠的含量 被引量:4
1
作者 符秀娟 武文 +4 位作者 石书江 陈志维 龙丽娜 谭家明 苏子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工养殖蟒蛇胆汁中牛磺蟒胆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氢二钠(10%磷酸调pH至3.0),梯度洗脱;流速为1... 目的建立测定人工养殖蟒蛇胆汁中牛磺蟒胆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氢二钠(10%磷酸调pH至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牛磺蟒胆酸钠在20.2~322.4μg.mL-1(r=0.998 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4%,n=6);8批蟒蛇胆汁中牛磺蟒胆酸钠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为65.09 mg/g-1。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蟒蛇胆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蛇 胆汁 牛磺蟒胆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缅甸蟒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雅芳 曹婷 +4 位作者 刘建才 于萍 赵春萍 侯冠彧 张立岭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采用LA—PCR(10ngandaccuratePCR)、巢式PCR及TA克隆测序技术,首次获得缅甸蟒Pythonbivittat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21479)。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蟒线粒体全长17617bp,与其它多数蛇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相似,由13... 采用LA—PCR(10ngandaccuratePCR)、巢式PCR及TA克隆测序技术,首次获得缅甸蟒Pythonbivittat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21479)。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蟒线粒体全长17617bp,与其它多数蛇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相似,由13个蛋白编码区、2个rRNA、22个tRNA和双控区组成,基因间排列紧凑;与蟒属其它物种相比,缅甸蟒线粒体在氨基酸数目上存在增减现象;tRNA中tRNA—Cys长度最短,只有57bp,二氢尿嘧啶环无配对的茎区;缅甸蟒在两个控制区各存在3个相同的串联重复,可能是造成个体问相差87~89bp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蟒 线粒体基因组 氨基酸 控制区
下载PDF
蟒蛇的药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武文 陈志维 +4 位作者 卢小凤 符秀娟 龙丽娜 谭家明 苏子仁 《蛇志》 2010年第2期145-147,共3页
蟒蛇是我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现已成功实现人工养殖,资源大大丰富。如何综合利用开发蟒蛇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蟒蛇胆、蟒蛇油、蟒蛇肉、蟒蛇血、蟒蛇皮、蟒蛇蜕等的应用现状及可能的开发前景,希望促进人工养殖蟒蛇资... 蟒蛇是我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现已成功实现人工养殖,资源大大丰富。如何综合利用开发蟒蛇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蟒蛇胆、蟒蛇油、蟒蛇肉、蟒蛇血、蟒蛇皮、蟒蛇蜕等的应用现状及可能的开发前景,希望促进人工养殖蟒蛇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蛇 人工养殖 药用价值
下载PDF
蟒蛇油中铁锰铜锌的测定与去除研究
4
作者 洪志龙 胡广林 +2 位作者 庞锦伟 李平 徐航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1-294,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蟒蛇油中Fe、Mn、Cu、Zn等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金属离子螯合剂(柠檬酸、抗坏血酸、磷酸二氢钾)螯合萃取去除蟒蛇油中金属元素,抑制蟒蛇油自动氧化作用,以延长蟒蛇油的贮存期、降低其腥臭味。研究结...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蟒蛇油中Fe、Mn、Cu、Zn等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金属离子螯合剂(柠檬酸、抗坏血酸、磷酸二氢钾)螯合萃取去除蟒蛇油中金属元素,抑制蟒蛇油自动氧化作用,以延长蟒蛇油的贮存期、降低其腥臭味。研究结果表明,Fe、Mn、Cu、Zn等4种金属元素的去除率分别为65.07%、26.61%、11.82%、14.76%。金属元素的去除,有效地抑制了蟒蛇油的自动氧化作用,提高了蟒蛇油的氧化稳定性,使蟒蛇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延长了32~4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蛇油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金属元素 去除率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缅甸蟒放归初期停卧地的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段玉宝 刘磊 +3 位作者 黄云龙 米红旭 戎可 马建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48-2854,共7页
2014年3—6月,在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样方调查和资源选择函数对7条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放归初期栖息地利用进行分析,共测得80个利用样方和75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缅甸蟒放归初期栖息地的利用... 2014年3—6月,在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样方调查和资源选择函数对7条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放归初期栖息地利用进行分析,共测得80个利用样方和75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缅甸蟒放归初期栖息地的利用类型倾向于灌木丛和草地,偏向海拔较低、阳坡、郁闭度较小、环境温度(27.19±2.44)℃、光照较强、距干扰源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栖息地;缅甸蟒对栖息地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21-2.77×环境温度-2.20×坡向+1.44×光照强度+1.21×植被类型-1.19×郁闭度;缅甸蟒对栖息地的利用与环境温度、坡向、郁闭度呈负相关,与光照强度、植被类型呈正相关;根据拟合的资源选择函数,缅甸蟒对栖息地利用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该模型的正确率为90.7%,R2=0.843;环境温度、光照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缅甸蟒放归初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蟒 栖息地利用 放归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