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恙虫病流行及临床研究进展(2010-2020)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晓菲 王高玉 +6 位作者 黄艺 唐川宁 彭箬岩 胡小媛 杜江 秦爱平 尹飞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505-1509,共5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啮齿类动物在恙虫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原因,我国恙虫病感染病例数和流行区域呈明...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啮齿类动物在恙虫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原因,我国恙虫病感染病例数和流行区域呈明显增加和北扩趋势。本文基于文献总结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各地区恙虫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研究等进展。结果表明Kato、Karp、Gilliam型为我国恙虫病东方体主要流行基因型;恙虫病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云南、广州、福建等地是高发区;传播媒介种类呈明显地理差异;本病发病高峰期与季节温度、人群年龄、职业等相关。对我国恙虫病流行趋势变化、人群感染风险、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将为优化媒介防控措施、完善临床诊治方案、提高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及精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流行区域 流行趋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负载丁酸梭菌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谢书海 黄海溶 +4 位作者 Emmanuel CM 徐文东 孙峥科 李凯 孙早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BALB/c裸鼠体内效能实验:28只BALB/c裸鼠随机为7组,实验第1天,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裸鼠左下臂。14 d后,G组裸鼠左下臂移植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处死裸鼠并分离皮下移植瘤,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病理切片,电子秤称其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BALB/c裸鼠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A组(0.99±0.27)cm^(2)最大,F组(0.45±0.20)cm^(2)最小,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4,P<0.05)。(2)BALB/c裸鼠生物效能实验结果。A组(1.24±0.26)g,F组(0.77±0.22)g,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4,P<0.05)。同时,F组抑瘤率高达46.52%,A组抑瘤率最低13.8%,其他组皮下移植瘤抑制率为B组<C组<D组<E组。结论CB致敏的DC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诱导IECs抗BxPC-3移植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树突状细胞 免疫效应细胞 胰腺癌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