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妇产科网络课程设计及应用的思考
1
作者
凌奕
陈彩霞
+2 位作者
金松
徐瑜
张峻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妇产科
多媒体
网络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基因水牛人FSHβ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克家
钱建新
+2 位作者
陈雪银
符家达
李晓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325-326,330,共3页
目的:检测转基因水牛人FSHβcDNA序列基因。方法:分离提取转基因水牛外周血DNA,PCR扩增,T-A克隆测序,DNAclub软件分析。结果:水牛基因组整合人FSHβcDNA序列并发生一位点缺失C44(无意义链)或G347(有意义链),突变位于人FSHβ-Seatbelt结...
目的:检测转基因水牛人FSHβcDNA序列基因。方法:分离提取转基因水牛外周血DNA,PCR扩增,T-A克隆测序,DNAclub软件分析。结果:水牛基因组整合人FSHβcDNA序列并发生一位点缺失C44(无意义链)或G347(有意义链),突变位于人FSHβ-Seatbelt结构域。结论:转基因水牛整合人FSHβcDNA序列发生点缺失,导致阅读框架发生移码,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转基因
人FSHβ
CD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42
3
作者
郭仁妃
张宏玉
+3 位作者
吴燕
李会英
庄春雨
史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09-2812,共4页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因素,为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医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487例,对产妇切口感染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用无菌棉签拭子采集...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因素,为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医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487例,对产妇切口感染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用无菌棉签拭子采集产妇切口深部的分泌物,将收集到的标本立即送检进行接种,对于细菌阳性的再经分纯后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7例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10.1%;49例感染产妇的送检标本中阳性32例,阳性率65.3%,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0.4%,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3%,真菌4株占8.3%;从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阴道加德纳菌对氨苄西林和甲硝唑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83.3%;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二路普雷沃菌均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其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操作者的缝合技术、孕妇产程时间过长以及相关卫生、产前教育缺乏等是导致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及孕妇产程是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真菌感染的情况有所上升,需要高度重视;同时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及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其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或局部处理,促进患者切口尽快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会阴切口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
41
4
作者
郭仁妃
吴燕
+1 位作者
王爱宝
张宏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7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会阴侧切组(154例)、顺产组(430例)、剖宫产组(149例)。产后6周、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和...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7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会阴侧切组(154例)、顺产组(430例)、剖宫产组(149例)。产后6周、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和盆底肌力,并咨询性生活恢复时间及有无疼痛感及尿失禁等。结果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阴道收缩力测量,会阴侧切组与顺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阴道收缩力高于会阴侧切组和剖宫产组。3组产后3个月与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恢复性生活的时间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和顺产组(P<0.05)。顺产组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会阴侧切组(P<0.05),剖宫产组无会阴水肿发生。3组首次性生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术后6周盆底肌力得分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和顺产组(P<0.05)。结论应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孕妇自愿的前提下可选择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剖宫产
会阴裂伤
阴道收缩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妇产科网络课程设计及应用的思考
1
作者
凌奕
陈彩霞
金松
徐瑜
张峻霄
机构
海南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89-690,共2页
基金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琼卫2007-47)
关键词
妇产科
多媒体
网络教学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基因水牛人FSHβ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克家
钱建新
陈雪银
符家达
李晓军
机构
海南医学院
转基因实验室
海南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海南
省白莲畜牧兽医研究所
海南医学院
生物学
教研室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325-326,330,共3页
基金
海南省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1998-149)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部分基金(2000-65)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618)资助。
文摘
目的:检测转基因水牛人FSHβcDNA序列基因。方法:分离提取转基因水牛外周血DNA,PCR扩增,T-A克隆测序,DNAclub软件分析。结果:水牛基因组整合人FSHβcDNA序列并发生一位点缺失C44(无意义链)或G347(有意义链),突变位于人FSHβ-Seatbelt结构域。结论:转基因水牛整合人FSHβcDNA序列发生点缺失,导致阅读框架发生移码,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牛
转基因
人FSHβ
CDNA
Keywords
buffalo Transgene Human FSHβ cDNA
分类号
Q813.4 [生物学—生物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42
3
作者
郭仁妃
张宏玉
吴燕
李会英
庄春雨
史春
机构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海南医学院
妇产科
护理
教研室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09-2812,共4页
基金
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5A200039)
文摘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因素,为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医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487例,对产妇切口感染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用无菌棉签拭子采集产妇切口深部的分泌物,将收集到的标本立即送检进行接种,对于细菌阳性的再经分纯后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7例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10.1%;49例感染产妇的送检标本中阳性32例,阳性率65.3%,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0.4%,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3%,真菌4株占8.3%;从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阴道加德纳菌对氨苄西林和甲硝唑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83.3%;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二路普雷沃菌均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其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操作者的缝合技术、孕妇产程时间过长以及相关卫生、产前教育缺乏等是导致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及孕妇产程是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真菌感染的情况有所上升,需要高度重视;同时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及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其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或局部处理,促进患者切口尽快愈合。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会阴切口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Keywords
Natural delivery
Perineal incision infection
Etiology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37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
41
4
作者
郭仁妃
吴燕
王爱宝
张宏玉
机构
海南
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海南医学院
妇产科
护理
教研室
出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696-3698,共3页
基金
海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814383)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7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会阴侧切组(154例)、顺产组(430例)、剖宫产组(149例)。产后6周、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和盆底肌力,并咨询性生活恢复时间及有无疼痛感及尿失禁等。结果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阴道收缩力测量,会阴侧切组与顺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阴道收缩力高于会阴侧切组和剖宫产组。3组产后3个月与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恢复性生活的时间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和顺产组(P<0.05)。顺产组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会阴侧切组(P<0.05),剖宫产组无会阴水肿发生。3组首次性生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术后6周盆底肌力得分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和顺产组(P<0.05)。结论应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孕妇自愿的前提下可选择剖宫产。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剖宫产
会阴裂伤
阴道收缩力
分类号
R714.6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妇产科网络课程设计及应用的思考
凌奕
陈彩霞
金松
徐瑜
张峻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转基因水牛人FSHβ基因突变的研究
董克家
钱建新
陈雪银
符家达
李晓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郭仁妃
张宏玉
吴燕
李会英
庄春雨
史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2
原文传递
4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郭仁妃
吴燕
王爱宝
张宏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