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技术解析海南东寨港红树植物老鼠簕根际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潜在的功能
1
作者 刘顺卿 何小稳 +4 位作者 吴金燕 易国辉 陈芊芊 谢欣宜 隋金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8-1510,共13页
根际是土壤-植物根系-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活跃地带。根际放线菌是根系放线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了5份红树植物老鼠簕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纯培养相... 根际是土壤-植物根系-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活跃地带。根际放线菌是根系放线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了5份红树植物老鼠簕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传统纯培养相结合的策略探究样品中根际放线菌的多样性和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利用Illumina Novaseq6000测序平台对老鼠簕根际样品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1)老鼠簕根际细菌共注释到32个门(包括25个有效鉴定的门),其中优势门是变形菌门;α多样性分析表明老鼠簕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非常丰富;(2)对放线菌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注释到33个有效鉴定的属、4个暂定的属和28个未培养的新放线菌属,KEGG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老鼠簕根际放线菌主要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同时,利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分离放线菌,经形态特征分群和排重,通过PCR扩增、测序并比对16SrRNA基因序列后进行放线菌多样性分析,利用琼脂扩散法筛选抑菌活性,通过基于PCR的基因筛选技术检测代表菌株可能存在的PKS-Ⅰ、PKS-Ⅱ和NRPS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果显示:(1)共得到4个属的33株放线菌代表菌株,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有2个属未被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注释到;(2)代表菌株的NRPS和PKS-Ⅱ基因阳性率很高(90%以上),24.24%根际放线菌具有抗1种及以上指示菌的活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得出东寨港红树植物老鼠簕的根际放线菌多样性非常丰富,并具有较好的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同时也为后续新药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鼠簕 根际 放线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下载PDF
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小稳 易国辉 +2 位作者 马寅正 薛伟玲 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产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了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和峰面积归一化... 目的:研究海南产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了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马缨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16%和0.27%,分别鉴定出69种和85种化合物。结论:马缨丹花和嫩枝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其中大根香叶烯D、α-石竹烯、β-石竹烯、大根香叶烯B在马缨丹花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889%、18.763%、8.568%、7.154%,在马缨丹嫩枝叶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011%、22.052%、8.704%、6.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丹 挥发油 气相色谱j质谱联用技术(GC MS) 大根香叶烯D α一石竹烯 海南
下载PDF
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润泽 周利民 +1 位作者 高炳淼 程双怀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为了解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相关文献的搜索、收集、阅读和归纳总结,通过对轮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展趋势及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测序... 为了解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相关文献的搜索、收集、阅读和归纳总结,通过对轮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轮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展趋势及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测序技术的发展,轮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相关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目前已经报道的轮虫线粒体全序列有12个记录,共6种物种,主要集中于蛭态轮虫和臂尾轮属轮虫,蛭态轮虫线粒体基因组含1条环形染色体,臂尾轮属轮虫含两条环形染色体。所有轮虫线粒体基因组均含有基本的13个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编码基因,22个tRNA编码基因(18~32个)。另外,少数轮虫如萼花臂尾轮虫含有额外的cytb基因拷贝。由于轮形动物中的轮虫体型微小,克隆培养困难,研究人员相对较少,轮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有待进一步深入。线粒体基因组研究中获得的序列可以用于轮虫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轮虫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学研究、轮虫隐种研究、轮虫分子鉴定研究、轮虫地理谱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测定
下载PDF
气质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海南九里香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
4
作者 何小稳 张霞 +3 位作者 廖曼 程晓叶 陈锦萍 张兰桐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海南产九里香叶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九里香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九里香叶和果实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 目的研究比较海南产九里香叶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九里香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九里香叶和果实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61种和44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6.2%和99.4%。结论九里香叶和果实的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成分倍半萜的含量分别为91.9%和43.4%,其中共有成分23种。该方法为九里香进一步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里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保留指数
下载PDF
中心体在肿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
5
作者 薛丽 白玉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1-433,共3页
中心体维持细胞形态和染色体的准确分离,与损伤修复系统协同应对DNA损伤,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中心体结构或功能异常与非整倍体及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抑制中心体蛋白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关键词 肿瘤学 中心体 有丝分裂 肿瘤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遗传变异与海南省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赛明 周小柳 +2 位作者 李志路 张云霞 周代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GC遗传变异与海南者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方法 37例老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病例组,99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基因型,利用统计学在线分...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基因GC遗传变异与海南者老龄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方法 37例老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病例组,99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基因型,利用统计学在线分析软件SNPStat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均可以检测出三种基因型,其中rs7041的三个基因型TT、GT、GG在病例组的发生率为20例(54.1%)、14例(37.8%)、3例(8.1%),在对照组分别为44例(44.4%)、41例(41.4%)、14例(14.2%)。rs222016的三种基因型AA、AG、GG在病例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例(37.8%)、17例(46.0%)、6例(16.2%),在对照组分别为34例(34.3%)、39例(39.4%)、26例(26.3%)。rs4588的三种基因型CC、AC、AA在病例组的发生率为17例(46.0%)、18例(48.6%)、2例(5.4%),在对照组分别为59例(59.6%)、33例(33.3%)、7例(7.1%)。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基因三个多态性位点rs7041、rs222016、rs4588的遗传差异可能与海南老龄慢性鼻窦炎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维生素D结合蛋白 GC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赛明 黄静 +4 位作者 周小柳 李智群 陆菁菁 祝芙蓉 周利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标本113例进行病例比对研究,以质谱分型技术进行GC基因多态性位点识别,利用SNPStats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基...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标本113例进行病例比对研究,以质谱分型技术进行GC基因多态性位点识别,利用SNPStats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型的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四种模型的验证,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等位基因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rs7041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TT、GT、GG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4%/42.5%、44.7%/42.5%、14.9%/1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rs222016位点的三种基因型AG、GG、A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8%/40.7%、12.8%/25.7%、40.4%/3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接近显著差异(P=0.062),而等位基因G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P<0.05)。结论:GC多态性位点rs7041多态性与海南人群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无显著关联,rs222016位点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可能对海南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具有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D 蛋白基因
下载PDF
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路 李洪海 +4 位作者 杜莹婧 李赛嘉 许冰心 易国辉 张云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基因(PON1)遗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SCI)的关联性,为脑梗死预警体系及分子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性汉族ASCI患者作为试验组(n=142例),另选择...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基因(PON1)遗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SCI)的关联性,为脑梗死预警体系及分子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性汉族ASCI患者作为试验组(n=142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格检查科体检的196例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196例)。采集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技术对PON1基因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074354、rs3917538和rs854565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SNPstats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验证,然后采用SPSS 25.0对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型分布频率的组间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PON1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均可检测出AA、AG、GG 3种基因型及A、G两种等位基因。两组在3个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rs2074354、rs3917538、rs854565的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汉族ASCI相关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脂酶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海南汉族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CYP2R1基因遗传变异对海南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赛明 周小柳 +4 位作者 李智群 李志路 庞思蓓 舒宏臻 周利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CYP2R1(cytochrome P450family 2subfamily R member 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794714多态性对海南人群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为其遗传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海南本地慢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科... 目的:探讨CYP2R1(cytochrome P450family 2subfamily R member 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794714多态性对海南人群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为其遗传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海南本地慢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群113例,所有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napshot技术进行序列测定及分型。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进行组间差异化分析。结果:rs12794714多态性位点在海南人群中均可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它们在慢性变应性鼻炎组中的分布频率为20.2%、46.8%、3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8.6%、38%、43.4%。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及超显性模型验证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4%和46%,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63%和37%,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12794714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海南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家族 维生素D信号通路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海南部分城区菜市场淡水鱼及禽类感染菲律宾毛细线虫的调查
10
作者 王彬瑾 李制一 +4 位作者 张凝 李斯 林桂芬 周利民 范志刚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937-939,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部分城区菜市场淡水鱼及禽类肠道内菲律宾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1月至12月通过小样本量抽样法采集了琼海市、陵水县、乐东县城区菜市场淡水鱼肠道及禽类粪便,样本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离心沉淀法分别涂片后置显... 目的了解海南省部分城区菜市场淡水鱼及禽类肠道内菲律宾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1月至12月通过小样本量抽样法采集了琼海市、陵水县、乐东县城区菜市场淡水鱼肠道及禽类粪便,样本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离心沉淀法分别涂片后置显微镜下检查。结果共177份淡水鱼鱼肠,82份活禽粪便被检查,未检出菲律宾毛细线虫,但检出其他寄生虫。淡水鱼及活禽肠道中寄生虫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鳙鱼21.1%、鸭10.4%和罗非鱼5.94%;其中,鳙鱼肠壁寄生虫的检出率(9.21%)高于罗非鱼的检出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的鳙鱼、罗非鱼和鸭的寄生虫检出率不同,琼海市分别为16.2%、1.52%、0,陵水县分别为22.2%、4.00%、29.2%,乐东县分别为28.6%、40.0%、2.00%,其中琼海与乐东地区寄生虫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地城区菜市场淡水鱼和活禽没有感染菲律宾毛细线虫;食用城区菜市场淡水鱼禽的居民无感染该虫的风险,但是可能有感染其他寄生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菜市场 淡水鱼 家禽 寄生虫 菲律宾毛细线虫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汉族慢性鼻窦炎的关联性分析
11
作者 李志路 李赛嘉 +1 位作者 李洪海 张云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6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ceptor,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731236(TaqI)、rs1544410(BsmI)、rs7975232(ApaI)及CdxⅡ与海南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 目的: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ceptor,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731236(TaqI)、rs1544410(BsmI)、rs7975232(ApaI)及CdxⅡ与海南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就诊的汉族CRS患者111例作为病例组(CRS组),同期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113例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C组),利用Snapshot技术对上述样本VDR基因4个SNP位点TaqI、BsmI、ApaI、CdxⅡ进行基因分型。通过Snpstats云分析平台、SPSS 25.0软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qI在海南人群中可检测到TC、TT两种基因型,在CRS组中分别为15例(13.51%)、96例(86.49%),HC组分别为11例(9.73%)、102例(90.27%);等位基因T、C在CRS组中分别为207例(93.24%)、15例(6.76%),在HC组中分别为215例(95.13%)、11例(4.87%)。BsmI有AG、GG两种基因型,在CRS组中分别为9例(8.10%)、102例(91.90%),在HC组中分别为11例(9.73%)、102例(90.27%),等位基因A、G在CRS组中为9例(4.05%)、213例(95.95%),在HC组中分别为11例(5.09%)、215例(94.91%)。ApaI有AA、AC、CC三种基因型,在CRS组中分别为6例(5.41%)、48例(43.24%)、57例(51.35%),在HC组中分别为15例(13.27%)、44例(38.94%)、54例(47.79%),等位基因A、C在CRS组中分别为50例(27.02%)、162例(72.97%);在HC组分别为74例(32.74%)、152例(67.26%)。CdxⅡ的三种基因型AA、AG、GG在CRS组中为36例(32.43%)、54例(48.65%)、21例(18.92%),在HC组中为39例(34.51%)、58例(51.33%)、16例(14.16%),等位基因A、G在CRS组中为126例(56.76%)、96例(43.24%),在HC组中分别为136例(60.18%)、90例(39.82%),TaqI、BsmI、ApaI、CdxⅡ四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倍型TaqI-BsmI-ApaI-CdxⅡ-T-G-C-A在CRS组和HC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VDR基因的四个多态性位点(TaqI、BsmI、ApaI、CdxⅡ)单个SNP位点与海南CRS关联性不显著,四个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TaqI-BsmI-ApaI-CdxⅡ-T-G-C-A可能与海南汉族CRS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慢性鼻窦炎 海南汉族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过敏性鼻炎易感性分析
12
作者 李赛嘉 李志路 +3 位作者 黎冠陆 庄小敏 蔡奕渔 周利民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过敏性鼻炎(AR)的易感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020年海南省海口市某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的88例AR患者作为实验组(AR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科体检的105例健康人群作为...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过敏性鼻炎(AR)的易感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020年海南省海口市某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的88例AR患者作为实验组(AR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科体检的10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C组),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GC基因三个SNP位点rs222016、rs4588、rs2282679的基因型,并通过人工、Snpstats云分析平台、SPSS25.0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验证及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基因型有统计学差异的多态性位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个多态性位点rs222016、rs4588、rs2282679均可检测出三种基因型,其中rs222016基因型为GG、GA、AA,等位基因为G、A。rs4588基因型为AA、AC、CC,等位基因为A、C。rs2282679基因型为AA、AC、CC,等位基因为A、C。其中rs4588和rs228267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0.523,P>0.05),rs222016基因型、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5,P<0.05),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发现,等位基因G为保护因素。将这三个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它们构成的单倍型rs222016-rs4588-rs2282679-A-C-A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2016的多态性与海南汉族AR易感性有关,位点rs4588、rs2282679的多态性与海南汉族AR易感性无关,但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可协同增强位点rs222016对海南汉族AR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番木瓜籽挥发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姚凯 马寅正 +6 位作者 易国辉 王元晓 周霞 臧旭 刘禹棋 汪桐 何小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8-1487,共10页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inn.)属十字花目番木瓜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番木瓜籽挥发油的主成分为异硫氰酸苄酯(BITC),含量高达99%,具有天然、无污染、纯度高等特点,且对多种假丝酵母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inn.)属十字花目番木瓜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番木瓜籽挥发油的主成分为异硫氰酸苄酯(BITC),含量高达99%,具有天然、无污染、纯度高等特点,且对多种假丝酵母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由于BITC水溶性差、易挥发、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异硫氰酸苄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ITC-NLC),并进行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方面的表征及其抗假丝酵母菌活性研究,旨在提高BITC的稳定性和抑菌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的制备工艺和BITC-NLC的处方组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初乳搅拌20 min,超声分散15 min(振幅80%);最佳处方组成:单硬脂酸甘油酯50 mg,辛癸酸三甘油酯50 mg,聚醚F188400 mg,大豆卵磷脂400 mg,BITC100 mg,蒸馏水20 mL。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最终制备得到的BITC-NLC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79.13 nm,Zeta电位为–21.77 mV,包封率为91.52%。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BITC-NLC在25℃下贮存30 d的稳定性良好。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得制剂对供试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和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32μg/mL,比原料药BITC的抑菌效果好,且对耐药菌株也具有抑菌效果。综上,本研究制备的番木瓜籽挥发油新剂型BITC-NLC粒径小,稳定性好,包封率高,对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强,为大量存在且多被丢弃的番木瓜籽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籽 挥发油 异硫氰酸苄酯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哌喹抗性系的建立及其抗性表型特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虹 周利民 +4 位作者 潘在用 黄宪希 薛伟玲 吴金燕 易国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65-869,875,共6页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化、计数原虫率,记录分析小鼠接种后存活时间及肝、脾及体重变化等特征。结果:磷酸哌喹(PQ)起始剂量7 mg/kg,传14代,历时8个月,PQ浓度达35 mg/kg时,抗性指数大于敏感株>186倍;P.b.PQR光镜下形态变化显著,原虫率上升缓慢、致病力下降,感染鼠存活时间延长、贫血程度较轻,肝脾肿大显著等。去除药物压力传代6次后,RI仍>100,抗性表型无明显改变。结论:建立了P.b.ANKA株PQR系,该系抗性相对稳定,抗性表型特征明显。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PQ抗性分子机制及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哌喹 抗性系 鼠疟模型
下载PDF
AS-PCR方法检测中国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丽 叶玉兴 +1 位作者 易国辉 白玉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01-1105,111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方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分别用一对等位基因特异性(allele-specific,AS)的反向引物与共用正向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析对应的PCR产物来判断CYP2C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方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分别用一对等位基因特异性(allele-specific,AS)的反向引物与共用正向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析对应的PCR产物来判断CYP2C19基因型。在AS引物3′端倒数第三位或第二位引入错配碱基改进特异性。采用优化后方法对278例健康人进行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AS-PCR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引入第二个错配碱基可提高检测特异性。经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建立和优化的AS-PCR方法适用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 遗传多态性 基因型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下载PDF
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傅琼瑶 陈春羽 +5 位作者 邬娇 邬强 覃西 钱士匀 易国辉 夏乾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Ⅲ型分泌系统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DNA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体系,同时进行方...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并评价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Ⅲ型分泌系统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DNA标准品,优化荧光定量PCR体系,同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以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101~1×1010拷贝/μL;其灵敏度为10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3%~4.6%;对用24份模拟血液标本和67份稻田土壤标本分别采用本法和对照方法进行检测,本菌配制的模拟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且能准确定量,阳性率为100%,而含有其他常见感染细菌的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土壤标本中有12份标本采用本法和与细菌培养法均为阳性,但是对照方法未能检测出其中两份低浓度的土壤标本。结论建立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作为环境中该菌检测和疫区类鼻疽病诊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
下载PDF
Centrobin与BRCA2蛋白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丽 杨芳 +3 位作者 张贺龙 赵锦荣 张文红 白玉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7-1023,共7页
为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2,BRCA2)蛋白与中心体BRCA2相互作用蛋白(centromal BRCA2interacting protein,centrobin)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的关系,探讨二者功能上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 为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2,BRCA2)蛋白与中心体BRCA2相互作用蛋白(centromal BRCA2interacting protein,centrobin)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的关系,探讨二者功能上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实验检测体内结合并初步判定BRCA2分子上的结合区域 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体内结合活性,GST-pulldown法检测其体外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BRCA2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在有丝分裂各期centrobin的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RCA2与centrobin间存在体内和体外结合,且BRCA2分子的结合区域主要位于2393-2952氨基酸残基处 外源表达BRCA2定位于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各时相centrobin均定位于中心体.BRCA2与centrobin在体内形成复合物,并存在直接物理结合作用,二者存在细胞空间定位的一致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RCA2在中心体复制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 乳腺癌易感基因2 中心体的BRCA2相互作用蛋白 有丝分裂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抗哌喹系小鼠IFN-γ、TNF-α及IL-4分泌细胞的抗性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宪希 周利民 +2 位作者 易国辉 薛伟玲 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77-581,58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及比较伯氏疟原虫(Pb)ANKA株抗哌喹(PQR)系及敏感(PQS)系感染小鼠脾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哌喹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80只昆明小... 目的:通过检测及比较伯氏疟原虫(Pb)ANKA株抗哌喹(PQR)系及敏感(PQS)系感染小鼠脾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哌喹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PbPQS)、B(PbPQR)和C(对照组,NC)3组,应用ELISP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结果:在PbPQS或PbPQR感染小鼠后3、6d时IFN-γSFCs A、B两组均显著增高,3d时A组高于B组(P=0.05),而6d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02),TNF-αSFCs的增加B组明显高于A组(3d:P<0.001,6d:P=0.037),IL-4SFCs A、B两组增高无显著性差别。B组3种细胞因子SFCs 22d间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d时IFN-γSFCs及TNF-αSFCs增至峰值,9d时IL-4SFCs增至峰值,22d时3种细胞因子SFCs再度增加。结论:感染早期Th1免疫反应的有效活化、其后向Th2免疫反应的偏移以及感染后期3种细胞因子的协同抗原虫作用是影响PbPQR感染小鼠早期原虫增殖低下、其后原虫率上升以及最终疾病转归恢复的重要因素,抗性的产生与宿主免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哌喹抗性 细胞因子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5种驱蚊止痒产品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小稳 易国辉 +2 位作者 周利民 吴金燕 郭虹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4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分析5种驱蚊止痒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并分析比较其中成分及使用。方法采用RTX-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EI离子源,对5种驱蚊止痒产品:清爽花露水、驱蚊花...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分析5种驱蚊止痒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并分析比较其中成分及使用。方法采用RTX-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EI离子源,对5种驱蚊止痒产品:清爽花露水、驱蚊花露水、风油精1、风油精2、百草油进行GC-MS分析,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清爽花露水和驱蚊花露水中分别鉴定出10、2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乙醇,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含量达38.022%,其余多为定香剂、香料等;2种风油精中分别鉴定出31、3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较高,其他挥发性成分含量较低;百草油中挥发性成分多(62种)且含量较均匀,有α-蒎烯、柠檬烯、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等。结论该方法不需要任何溶剂、任何预处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驱蚊止痒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指导人们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驱蚊止痒 挥发性 乙醇 避蚊胺 薄荷脑 水杨酸甲酯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哌喹系小鼠模型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宪希 周利民 +4 位作者 易国辉 吴金燕 潘在用 薛伟玲 郭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19,共6页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抗哌喹(PQR)系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方法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16只,B组32只(其中16只用于观察存活天数)。A组和B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敏...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抗哌喹(PQR)系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方法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16只,B组32只(其中16只用于观察存活天数)。A组和B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敏感系(PbPQS)和抗性系(PbPQR)红内期原虫1×10^7个(200μl血),C组(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于感染后4、8、12和16d各取4只小鼠,取尾血制薄血膜镜检,计算红细胞原虫感染率(简称原虫率)。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用Griess法和ELISA分别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另取10只昆明小鼠,每鼠腹腔接种PbPQR系原虫约1×10^7个,待原虫率上升后下降,典型的原虫转变为蓝染细胞时,腹腔感染PbPQS系原虫(1×10^6个)进行攻击感染,观察小鼠原虫率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A组小鼠平均存活(9.0+3.0)d,感染后6~12d原虫率均〉50%,出现严重贫血。感染后16d,B组小鼠全部存活,原虫率为(26.66±2.54)%。A、B两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后增殖显著,感染后12d,分别为0.65±0.08和0.86±0.20(P〈0.01)。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A、B和C组分别为(48.80±3.49)、(54.80±2.17)和(7.80±0.71)μmol/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达到最高,为(752.20±39.49)pg/ml,B组于感染后8d升至峰值[(855.80±33.65)pg/ml],感染后12d降至(620.20±27.11)pg/ml;感染后8d和12d,A组和B组IFN.吖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PbPQS系攻击感染PbPQR系小鼠模型后10d,原虫率为(2.44±2.07)%,随之逐渐消失,感染后40d未检出虫体,无小鼠死亡。结论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抗性系感染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O水平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PbANKA株PQS系感染小鼠,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哌喹抗性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