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鱼礁发展现状及其在南海海洋牧场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博轩 许强 +3 位作者 孙春阳 高菲 王爱民 朱宇鹏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中上层的水体空间,是营造深水渔场的最佳设施。本研究综述了浮鱼礁的类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浮鱼礁未来在南海海洋牧场信息化监测、休闲渔业、中上层鱼类资源养护和构建大洋性海洋牧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鱼礁 锚定型浮鱼礁 资源养护 热带海洋牧场 南海
下载PDF
同位素新技术揭示海洋化能自养硝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下行控制
2
作者 倪司麟 徐敏 高树基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该研究将同位素优势引入经典的生物稀释法,原创“创新稀释法”,解决了海洋中难标记硝化微生物被摄食速率的测定难题。研究团队通过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首次成功定量了海洋中氨氧化微生物的被摄食速率,并发现了海洋真光层底部的氨氧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强烈影响(受到强下行控制)。该研究为海洋中下行控制对硝化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摄食速率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资源利用 海南大学 下行控制 稀释法 化能自养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潮间带天然牡蛎礁牡蛎食物来源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3
作者 肖玉林 施凯 +2 位作者 孙春阳 贾程豪 许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10,共12页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文昌龙楼3个受影响的天然牡蛎礁区(效应区)及昌江海尾未受影响的牡蛎礁区(对照区),对比分析了2022年7月(夏季)和11月(冬季)牡蛎的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各站位牡蛎食物来源主要有底栖微藻、浮游植物、沉积物、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和大型海藻碎屑,它们对牡蛎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3.8%±16.5%、15.5%±6.9%、24.1±21.7%、13.0%±3.4%、26.6%±16.4%,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2.9%~61.6%、7.8%~30.8%、0%~76.9%、9.3%~19.2%和0%~45.0%。其中,底栖微藻的最高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龙楼,最低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海尾;7月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来源有机质对海尾牡蛎的食物贡献率高达45.0%;11月各站位沉积物食物贡献率均高于7月。效应区牡蛎7月的δ^(13)C值分别为–16.48‰、–18.35‰、–17.06‰,11月分别为–15.15‰、–18.05‰、–15.22‰,均低于相应季节的对照区海尾(–15.65‰,–14.48‰)。7月海头与龙楼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牡蛎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15.3%、12.9%,明显高于11月(9.5%, 9.3%);7月,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昌化牡蛎的食物来源贡献率为11.8%,低于11月(19.2%)。研究表明,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能有效地被牡蛎同化,是效应区牡蛎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本研究证实天然牡蛎礁可同化去除一定比例的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发挥其显著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建议在减少陆源养殖尾水排放量的同时,大力保护或修复近岸牡蛎礁,降低邻近海域的营养负荷,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Ostreidae)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水产养殖尾水 有机颗粒物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
4
作者 李凤莹 罗阳 +1 位作者 杜川军 高树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0,共8页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是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与行业调研,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是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与行业调研,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存在高端装备及核心器件国际依赖性高、产业协作网络不发达、主研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尚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等问题,导致我国海洋监测产业在国际海洋监测产业链领域中缺乏竞争力。围绕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与国内技术短板,从政策、技术、市场与价格、标准化等4个方面剖析了制约国内海洋监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计15项,并对其中制约程度最高的5项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与解决路径,以期针对性补强产业技术不足,切实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监测产业 发展瓶颈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质量谱模型评估捕捞对蜈支洲岛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乔家乐 栗小东 +3 位作者 李建龙 夏锴铭 刘琦 王迎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以评估捕捞对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两种管理策略(单物种管理和多物种管理)的模拟,分析特定种类的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群落总生物量、质量谱斜率、平均最大质量、平均质量和大型鱼类指数5种群落生态指标监测了鱼类群落的特征状态。单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呈现下行控制效应,肉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存在着强烈的调控作用。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后,不同物种间竞争捕食等复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营养级联效应。多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的捕捞死亡系数对群落质量谱斜率影响最大,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和灰海鳗的捕捞死亡系数对鱼类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和维持鱼类群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潜在影响,从而根据物种对渔业的重要性制定可行且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谱模型 海洋牧场 管理策略 生态指标 营养级联
下载PDF
海南岛近海砗磲(Tridacninae)资源时空变化--以蜈支洲岛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萌 李秀保 +3 位作者 顾志峰 夏景全 王爱民 刘春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1529,共9页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主要分布于3 m水深,在该水深区域,站位3和站位11砗磲密度最高,站位4次之,站位9和站位13最低,统计学分析表明砗磲密度与站位呈显著相关性(P<0.05)。(2)2017年,蜈支洲岛海域四种规格砗磲(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均有分布,2018-2020年,未发现壳长≥15 cm的大规格个体。(3)尽管温度及各水质因子均与砗磲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水体硝酸盐NO_(3)^(-)浓度与砗磲密度相关系数最高(0.29)。(4)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底质(66.67%),其次为礁石(24.24%),砂石底质最低(9.09%)。(5)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存在相关性,空间上,站位3的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相关性高于站位11;时间上,2020年砗磲外套膜颜色与周边底质B值相关系数R高于2017年(0.899 vs.0.712)。研究首次开展了海南岛近岸海域砗磲资源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变动 珊瑚礁 水质 外套膜颜色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抓好实验室党建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迪 蒙秋妍 黄梦醒 《成长》 2021年第1期25-28,33,共5页
“双一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好“双一流”工程必须要把握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 “双一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好“双一流”工程必须要把握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好高校实验室的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对于助力“双一流”工程的成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以高校实验室为“战斗堡垒”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工程 高校实验室 学生党建
下载PDF
海南石英砂资源的性状及其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余辉 吴高龙 +4 位作者 陈帅峰 陈拥军 骆丽杰 侯振豪 李建保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2-727,共6页
本文采集了海南六个地区的石英砂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白度和粒径的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石英砂原料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梅湾采集的石英砂具有较细的粒度D70=0.24μm和较低的烧失量... 本文采集了海南六个地区的石英砂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白度和粒径的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石英砂原料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梅湾采集的石英砂具有较细的粒度D70=0.24μm和较低的烧失量1.88wt.%;采用此石英砂制得托辊用陶瓷材料具有最佳的抗折强度(126.02 MPa)和良好的烧结性能,显气孔率0.4%,体积密度2.84 g/cm^3。较好的性能归因于材料微观尺度上较小的气孔尺寸、颗粒拔出机制的作用以及贝壳状和多片状断裂机制的作用。最后采用这种配方成功做出了陶瓷托辊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 托辊 抗折强度 微观结构 烧结性能
下载PDF
南海岛礁羊鲍(Haliotis ovina)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研究
9
作者 王公嗣 符翔超 +1 位作者 黄勃 罗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40,共5页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 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 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境研究。按照《海岛调查技术规程》中潮间带岩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对羊鲍进行取样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 T 12763.4-2007),对羊鲍栖息地水环境的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海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鲍在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都有分布,这些岛礁按永兴岛、七连屿、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的顺序,分布密度依次增加,个头大小依次增大,总体来说羊鲍资源量小,有的岛礁海区几乎绝迹,亟需开展生态增殖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水质调查表明,除永兴岛站位的悬浮物指标因填海作业未达标外,各站位的水质指标均达一类水标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尽管南海岛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该海域仍适合羊鲍栖息,是羊鲍资源养护、底播生态增殖和生态养护的适宜场所,符合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国家水质标准和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鲍(Haliotis ovina) 宣德群岛 永乐群岛 海水环境
下载PDF
春季南海东沙岛硝酸盐干沉降通量、形成机制及其来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舒迪 罗笠 +4 位作者 李宇笑 王晨 卢玢宇 许世杰 高树基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硝酸盐是大气中主要的酸性离子,也是大气活性氮沉降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对大气硝酸盐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海洋气溶胶的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3年春季(3—5月),在中国南海东沙... 硝酸盐是大气中主要的酸性离子,也是大气活性氮沉降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对大气硝酸盐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海洋气溶胶的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3年春季(3—5月),在中国南海东沙岛共计采集了86个总悬浮颗粒(TSP)气溶胶样本,分析了TSP样品中NO_(3)^(-)浓度、δ^(15)N-NO_(3)^(-)和δ^(18)O-NO_(3)^(-)值。结果表明:东沙岛春季TSP中NO_(3)^(-)浓度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基于NO_(3)^(-)浓度估算东沙岛春季NO_(3)^(-)-N干沉降通量范围为(1.0±0.5)—(3.4±1.7)mg·d^(-1)·m^(-2)(以N计,余同)。δ^(18)O-NO_(3)^(-)值在3月和4月(76.1‰±3.8‰和79.1‰±5.6‰)明显高于5月(67.0‰±7.5‰),表明东沙岛3月和4月硝酸盐的形成路径不同于5月。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N_(2)O_(5)参与的路径(N_(2)O_(5)+H_(2)O/Cl-和NO_(3)^(+)VOCs)在3月和4月生成了37.2%和43.3%的硝酸盐,5月NO_(2)+·OH路径是硝酸盐的主要形成路径,形成了80.2%的硝酸盐。δ^(15)N-NO_(3)^(-)值和气团后向轨迹表明,东沙岛春季不同月份TSP中NO_(3)^(-)的来源不同,3月和4月以陆地源为主,5月主要受海洋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岛 TSP 硝酸盐 干沉降通量 氮氧同位素
下载PDF
海南万泉河口尖鳍鲤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结构特征分析
11
作者 蒙雨 宋一清 +6 位作者 谢青颖 蔡杏伟 张清凤 董杨 李芳远 谢松光 申志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8,共13页
为了解海南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进化关系,本文通过二代测序获得海南万泉河口尖鳍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典型的环状闭环双链分子,全长165... 为了解海南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进化关系,本文通过二代测序获得海南万泉河口尖鳍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典型的环状闭环双链分子,全长16581bp,碱基组成为A(31.96%)、G(15.69%)、C(27.53%)和T(24.82%),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genes,PCGs)、2个r 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可变控制区D环。对碱基含量分析发现尖鳍鲤的碱基组成中具有较高AT含量的偏向性,13个PCGs中有不少的偏好性密码子,如CGA(RSCU>3.506)、CCA(RSCU>2.208)等。除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Leu(CUN)、tRNATyr、tRNASer(UCN)、tRNAPro和ND6外,其余基因的排列于H链上。比较海南与广西海域尖鳍鲤线粒体基因组发现,两者PCGs相似性在96%~100%, ND4、COⅡ、Cytb基因在起始位置、长度以及起始密码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外,将与尖鳍鲤同属的的鲤(C. carpio)、鲫(C. auratus)的13个PCGs进行两两比较表明, 3种鲤属鱼类的PCGs相似性在85%~99%。通过与其他鲤科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尖鳍鲤和鲤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鲤科鱼类的亲缘关系,为尖鳍鲤线粒体进化分析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海水营养盐参考物质的国际比对实验
12
作者 王丽芳 曹知勉 +1 位作者 杜川军 方腾越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准确可靠的海水营养盐数据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前提,为增加我国海洋化学实验室与全球其他实验室间的营养盐数据的可比性,本文介绍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由国际海洋碳协作计划等海洋机构组织的海水... 准确可靠的海水营养盐数据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前提,为增加我国海洋化学实验室与全球其他实验室间的营养盐数据的可比性,本文介绍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由国际海洋碳协作计划等海洋机构组织的海水营养盐参考物质的国际比对实验的具体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在5次国际比对实验中(2006—2017年),本实验室采用基于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测量海水营养盐参考物质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在共计117项比对参数中,本实验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高度可比,获得的满意测量结果高达109项,占比大于90%,且其中88%的测量值与公认的标准值的偏差在1倍的能力评定标准偏差之内,与国际同类实验室相比,本实验室对海水营养盐的测量能力在历年中保持在国际先进行列。本文基于历年国际比对的经验,对如何提升我国对海水、特别是开阔大洋营养盐测量的准确度提出了参考建议,为提高我国对海水营养盐的测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海水 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技术 参考物质 国际比对实验
下载PDF
西北江下游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13
作者 肖许沐 马卓荦 +1 位作者 蒋任飞 王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0~0.82之间,处于很差—良好状态,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占比为87.5%。氨氮浓度与B-IBI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降低水污染负荷是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水质已经实现好转的基础上,可通过营造河底卵石生境来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同时也应加强河岸带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河流健康评价 西北江下游
下载PDF
旋转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14
作者 陈云 杜燕连 +2 位作者 李萌 梁栋 沈义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多金属结核提升进行模拟,研究了垂直管道中不同旋转流场旋流比对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流场旋流比增大,旋转强度显著增强,流体流速最大值增大,颗粒群轴向平均速度增大。旋转流场的... 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多金属结核提升进行模拟,研究了垂直管道中不同旋转流场旋流比对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流场旋流比增大,旋转强度显著增强,流体流速最大值增大,颗粒群轴向平均速度增大。旋转流场的旋转强度明显影响管道内颗粒的速度分布:速度大的颗粒逐步分布在管壁周围,速度较小的颗粒分布在管道中心处。旋转流场可降低颗粒群局部浓度,有利于降低因颗粒滞留效应引起局部浓度升高造成的输送管堵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多金属结核 液固双相流 水力提升 管道输送 旋流比 CFD-DEM耦合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柔性冷水管截面设计及强度分析
15
作者 李正农 段国娣 +2 位作者 沈义俊 吴红华 蔡虬瑞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海洋温差能因具有能源稳定、环保可持续等特点,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冷海水管设计是温差能电站建造的重要环节,为降低成本,提出一种分段设计方法.首先,利用ABAQUS软件对直径为1 m的大口径玻璃纤维增强柔性冷水管进行截面设计,并运... 海洋温差能因具有能源稳定、环保可持续等特点,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冷海水管设计是温差能电站建造的重要环节,为降低成本,提出一种分段设计方法.首先,利用ABAQUS软件对直径为1 m的大口径玻璃纤维增强柔性冷水管进行截面设计,并运用ORCAFLEX软件分析缓波形布置冷水管的整体受力情况;其次,根据整体受力分析结果将冷水管按深度分段,再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局部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分段冷水管满足内压、外压、拉伸载荷及弯矩组合载荷强度要求的增强层最少纤维缠绕层数;最后,提出分段设计截面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设计截面的方法,可大幅减少冷水管纤维增强层材料的用量,降低冷水管的制作成本,为大口径玻璃纤维增强冷水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海洋温差能 海洋管道 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16
作者 孙云超 羊玉梅 +3 位作者 刘春胜 杨毅 王爱民 顾志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海菊蛤 人工繁育 胚胎发育 稚贝 附着基
下载PDF
不同盐度和光强对刺枝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姚坤志 李峰 +3 位作者 黄雪颖 何林文 许强 孙春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探究海南野生刺枝紫菜(Pyropia acanthophora)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最适盐度和光强条件,将采自海南文昌铜鼓岭的叶状体诱导获得自由丝状体,打碎为长150~200μm藻段后放于锥形瓶中,在温度20℃、光周期12L∶12D培养箱中培养29 d。观察自由... 为探究海南野生刺枝紫菜(Pyropia acanthophora)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最适盐度和光强条件,将采自海南文昌铜鼓岭的叶状体诱导获得自由丝状体,打碎为长150~200μm藻段后放于锥形瓶中,在温度20℃、光周期12L∶12D培养箱中培养29 d。观察自由丝状体在30μmol·m^(-2)·s^(-1)光强下5个盐度梯度组(15、20、25、30、35),和盐度30时6个光强梯度组(20μmol·m^(-2)·s^(-1)、30μmol·m^(-2)·s^(-1)、40μmol·m^(-2)·s^(-1)、50μmol·m^(-2)·s^(-1)、60μmol·m^(-2)·s^(-1)、80μmol·m^(-2)·s^(-1))下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刺枝紫菜自由丝状体在35盐度下增重最快,日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30μmol·m^(-2)·s^(-1)光强下日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最多。综上所述,盐度35、光强30μmol·m^(-2)·s^(-1)是刺枝紫菜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最适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枝紫菜 盐度 光强 生长和生理 自由丝状体
下载PDF
退塘还林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尹连政 秦永强 +4 位作者 苏园园 雷俊 曾若菡 黎平 刁晓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780-790,共11页
为揭示红树林修复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22年12月(旱季)和2023年6月(雨季)随机选择5个不同修复阶段(2017—2021年)的红树林区域和1个原生红树林区域作为采样点,通过五点采样法采集沉积物的样品,... 为揭示红树林修复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22年12月(旱季)和2023年6月(雨季)随机选择5个不同修复阶段(2017—2021年)的红树林区域和1个原生红树林区域作为采样点,通过五点采样法采集沉积物的样品,按照《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指南》(GB/T12763.6—2007)对沉积物中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得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0种,隶属4纲9目18科。原生区和修复区红树林均以腹足纲和软甲纲动物为主,主要优势种有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红树林招潮蟹(Uca rhizophorae)等。与原生区红树林相比,修复区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优势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表明通过生态修复使红树林生境的质量得到改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栖息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栖息密度旱季高于雨季;而优势种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旱季却低于雨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pH和总氮是影响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显示退塘还林的红树林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改善了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修复年限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本研究为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修复 红树林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刻蚀法制备高透过率防眩高铝玻璃
19
作者 王其琛 郝霞 +5 位作者 赵竞一 王闻之 段佳岐 赵会峰 李军葛 姜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目的采用刻蚀法制备了具有高透过率的高铝玻璃,分析刻蚀时间对玻璃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过HF(2.3 mol/L)溶液酸洗10 min后的玻璃样品清洗烘干,然后放入H_(2)SO_(4)(0.1 mol/L)、HCl(0.4mol/L)、Na_(2)SiF_(6)(0.02mol/L)的混... 目的采用刻蚀法制备了具有高透过率的高铝玻璃,分析刻蚀时间对玻璃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过HF(2.3 mol/L)溶液酸洗10 min后的玻璃样品清洗烘干,然后放入H_(2)SO_(4)(0.1 mol/L)、HCl(0.4mol/L)、Na_(2)SiF_(6)(0.02mol/L)的混合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表面刻蚀处理,形成了超表面凹坑结构,这种结构使部分光线经过有限次数的反射和折射后成为透射光的一部分,这种凹坑结构也相当于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增加了一个具有梯度折射率的介质层,从而减少反射率、增加透过率。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刻蚀前后玻璃的表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着刻蚀时间的延长,蚀坑的直径逐渐增大,同时致密度也在逐渐增加直至相互融合,而坑深先增大后减小。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先增加后降低,反射率先降低后增加,且透过率均大于玻璃原片,反射率均小于玻璃原片。刻蚀前后玻璃成分基本不变,铅笔硬度达到9H。结论刻蚀后,在玻璃表面形成超表面凹坑结构,当刻蚀时间为20 min时,蚀坑直径达到2.5~5.0μm,深度达到927.2 nm左右,平均透过率达到95.95%,平均反射率达到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 透过率 高铝玻璃 超表面凹坑结构 玻璃表面
下载PDF
浮筏式牡蛎养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以大鹏澳为例
20
作者 饶义勇 赵美榕 +2 位作者 旷泽行 黄洪辉 谭萼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牡蛎养殖的环境生态效应存在争议,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机理缺乏清晰认识。本研究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大鹏澳浮筏式牡蛎养殖区及邻近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和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2个航次共获得大型底... 牡蛎养殖的环境生态效应存在争议,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机理缺乏清晰认识。本研究于2020年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大鹏澳浮筏式牡蛎养殖区及邻近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和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2个航次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3种,种类组成以多毛类、双壳类和甲壳类物种占优势。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在季节间(秋季和冬季)和区域间(养殖区和对照区)具有显著差异。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群落参数高于秋季,对照区高于养殖区。生物性状分析(biological traits analysis,BTA)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性状组成仅在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牡蛎养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性状组成差异不显著,但生物扰动方式、个体大小、摄食类型等性状在区域间仍有一定的差别。牡蛎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功能丰富度(functional richness,Fric)低于对照区,但功能均匀度(functional evenness,Feve)和功能分散度(functional divergence,Fdiv)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悬浮物、营养盐以及沉积物的有机碳、硫化物和中值粒径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性状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摄食类型、栖息方式以及幼体发育方式等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物种丰富度(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具有较高的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牡蛎养殖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生物性状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