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
1
作者 方琦琦 吴婷婷 邢健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角膜损伤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并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20例作为...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角膜损伤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并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b-bFGF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Ⅰtest,SIT)]、角膜损伤程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of the cornea,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并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IT、FL评分、BUT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患者泪液分泌,减轻角膜损伤,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 白内障 干眼症 泪液分泌 角膜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黄斑裂孔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吴小燕 邢健强 +3 位作者 晏艳霜 麦圣龙 王馨培 陈辉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74-4176,共3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MH)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47例特发性M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接受...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MH)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47例特发性M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裂孔封闭率和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微结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浅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FSVD)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FDVD)〕,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裂孔封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3、6个月BCVA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CRT、FAZ显著降低,FSVD、FDVD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RT、FAZ显著低于对照组,FSVD、FD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可以提高大直径特发性MH的裂孔封闭率,进一步改善视网膜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MH)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翻转术 内界膜剥除术 最佳矫正视力 视网膜微结构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1
3
作者 麦圣龙 姚金玉 吴小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收治的70例(70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2例(32眼)行...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收治的70例(70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2例(32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38例(38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术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度、眼压及散光度,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散光度、眼压、白内障核硬度分级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散光度均大于术前,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眼前房深度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术眼前房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散光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1眼,对照组分别为29眼、6眼、3眼;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4.38%,对照组为76.32%,两组视力提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1,P=0.589)。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出现角膜水肿2眼、前房渗出1眼,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4眼、前房渗出1眼、前房积血3眼、浅前房2眼、黄斑水肿1眼,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P=0.042)。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改善视力,且临床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白内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小燕 麦圣龙 邢健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922,共4页
目的:分析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8-01/2019-12拟在本院行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16例11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58... 目的:分析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8-01/2019-12拟在本院行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16例11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58眼行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58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时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3mo时的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较术前均显著上升,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术后1、3mo时的角膜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mo SAI、SRI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AI、S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感染、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眼部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wk时眼部刺激症状发生率较术前1wk时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术后2wk时的眼部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更利于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改善,并能降低眼部刺激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扩大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角膜屈光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功能的差异 被引量:11
5
作者 麦圣龙 邢健强 黄雄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EDOF)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差异。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9月于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EDOF)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差异。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9月于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两组MIOL组和EDOF组,每组各50例(100眼)。MIOL组患者双眼植入衍射型三焦点人工晶状体,EDOF组患者采用“微单视”方案双眼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复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以logMAR表示)、对比敏感度、脱镜率、波前像差、不良视觉现象(跳视感、光晕、眩光、星芒)发生情况。其中视力检查包括单眼及双眼的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结果EDOF组患者非主视眼裸眼远视力较其他各眼(EDOF组患者主视眼,MIOL组患者非主视眼、主视眼)高(均为P<0.05);并且EDOF组主视眼裸眼近视力较其他各眼(EDOF组患者非主视眼,MIOL组患者非主视眼、主视眼)也高(均为P<0.05)。术后3个月,MIOL组实现完全脱镜的患者有46例,脱镜率为92%;EDOF组完全脱镜的患者有45例,脱镜率为90%,两组患者脱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P=0.137)。术后3个月,在明视条件下两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暗视条件下,EDOF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M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MIOL组患者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均高于EDO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EDOF组患者各不良视觉现象的发生率均低于M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可有效解决以往EDOF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近视力欠佳的问题。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和暗视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优于植入MIOL眼,且不良视觉现象发生少于植入MIOL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新型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功能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与核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小燕 麦圣龙 邢健强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损伤程度与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13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Emery-Little白内障核硬度分级为Ⅱ...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损伤程度与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13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Emery-Little白内障核硬度分级为Ⅱ~Ⅳ级。依据核分级不同,将纳入患者分成低核分级组(Ⅱ级)与高核分级组(Ⅲ~Ⅳ级),分别为45例和68例。术后均定期复诊随访8周,观察2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 VA)恢复效果,并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ofhexagonal,6A)情况。结果:低核分级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13.33%)低于高核分级组(25.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8周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低核分级组术后8周的BCVA明显高于高核分级组(P<0.05);2组术后8周角膜ECD和6A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角膜CV明显增高(均P<0.05),术后8周低核分级组角膜ECD和6A高于高核分级组,角膜CV低于高核分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有效术式,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CECs损伤程度与核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术 核分级 视力恢复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