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效果探析
1
作者 冯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7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诊的6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磷酸肌酸钠组(32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磷酸肌酸... 目的:观察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诊的6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磷酸肌酸钠组(32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磷酸肌酸钠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磷酸肌酸钠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6.87%)高于参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68.75%),P<0.05。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患儿血清CK、CK-MB、cTnI的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儿,P<0.05。讨论: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与CRP和25(OH)D3检测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淑妮 卢维城 +2 位作者 蔡容燕 伍芳芳 许晨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30-2834,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HAI)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发生HAI的新生儿120例,并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HAI...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HAI)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发生HAI的新生儿120例,并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HAI患儿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同时选取24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HAI危险因素,观察PCT、CRP和25(OH)D3对HAI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以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AI组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及住院时间≥7 d比例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住院时间≥7 d和非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发生H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AI组治疗前和治疗3 d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CT和CRP高于轻症组,25(OH)D3水平低于轻症组(P<0.05);HAI患儿治疗前血清PCT、CRP和25(OH)D3鉴别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86、0.796和0.787;Pearson积差分析显示,HAI患儿治疗前血清PCT和CRP水平均与25(OH)D3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胎龄<37周、住院时间≥7 d和非母乳喂养为新生儿HAI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CT、CRP和25(OH)D3有利于检测患儿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25羟维生素D
原文传递
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锻炼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容燕 《医师在线》 2022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口腔吸吮锻炼。干预前、干预后使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口腔吸吮锻炼。干预前、干预后使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评估两组早产儿早期吸吮吞咽功能。记录两组静脉营养、管饲、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统计管饲时、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有喂养准备行为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下颌NOM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NOM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营养、管饲、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饲时、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有喂养准备行为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饲、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阶段的腹胀、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饲、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阶段的误吸/呛奶、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锻炼能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喂养效率,促进喂养前的喂养准备行为,减少喂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 口腔吸吮锻炼 吞咽功能 喂养行为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布洛芬治疗时机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影响
4
作者 林明静 冯琼 +5 位作者 明静 卢维城 罗薇 蔡冬 冯文婷 周丽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治疗时机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PD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患儿分为早期组(n=38)与延迟组(n=31)。... 目的探讨布洛芬治疗时机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PD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患儿分为早期组(n=38)与延迟组(n=31)。两组患儿进行基础治疗后,早期组立即口饲布洛芬,延迟组于出生后7 d口饲布洛芬。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14 d的PDA关闭率,确诊时及出生后14 d的血浆NT-pro BNP、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患儿出生7 d后PDA关闭率为86.84%(33/38),高于延迟组的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生14 d后的PDA关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时,两组患儿的血清BUN、Cr、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4 d,两组患儿的血清BUN、Cr均高于确诊时,NT-pro BNP低于确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BUN、Cr、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口服布洛芬的治疗效果与早期口服效果相当,建议PDA患儿确诊后可延迟至出生后7 d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疗,以避免对部分能够自发性关闭的患儿进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时机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