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文霞 李海涛 +1 位作者 黄玉冰 廖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93-596,629,共5页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25(OH)D3水平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5(OH)D3缺乏组(n=48)和非25(OH)D3缺乏组(n=32)。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缺乏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时25(OH)D3水平将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5(OH)D3缺乏组(n=48)和非25(OH)D3缺乏组(n=32)。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血管内皮功能评估指标,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对比两组RHI、IMT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25(OH)D3与RHI、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影响心力衰竭患者RHI、IMT值的危险因素。结果:25(OH)D3缺乏组RHI低于非25(OH)D3缺乏组,IMT高于非25(OH)D3缺乏组(P<0.05)。25(OH)D3与RHI呈正相关关系(r=0.595,P<0.001),与IMT呈负相关关系(r=-0.423,P<0.001)。总胆固醇(T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RHI的影响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25(OH)D3是心力衰竭患者IMT的影响因素。结论:25(OH)D3缺乏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心力衰竭患者25(OH)D3水平有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25-羟基维生素D3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反应性充血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