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1
作者 陈汉东 王和驹 +1 位作者 马心赤 林崇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目的:总结腕掌侧切割伤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腕掌侧切割伤中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全部采取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2年的随访,手指屈曲活动功能优良率达84%,手部的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术中清创彻底,对所有损伤组织进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损伤 显微外科 修补手术 外科
下载PDF
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德斌 栗鹏程 +3 位作者 邱勋永 吴开丘 陈鹏 王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均持续改善,且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在血供、感觉及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更好,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效果 功能改善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德斌 栗鹏程 +4 位作者 邱勋永 林崇正 吴开丘 陈鹏 王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持续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腹部带蒂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感觉功能 活动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比较两种体位和入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南生 陈剑飞 +5 位作者 周钢 黎早敏 林坚平 肖海涛 高允锁 纪翠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 目的比较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和仰卧位外侧入路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15例,分别采取仰卧位外侧入路和侧卧位后外侧入路,用DCS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周主动屈髋度数及内侧柱小粗隆复位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主动屈髋度数、促进内侧柱小粗隆复位,使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侧卧位髋后外侧入路 仰卧位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热带沿海地区手部慢性低毒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汉东 马心赤 +2 位作者 林崇正 张燕翔 邱勋永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2259-2260,共2页
目的探讨热带沿海地区手部慢性低毒感染的致病原因及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2006年16例手部慢性低毒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多数有海水接触、海洋生物致伤史。临床表现多样,病灶多... 目的探讨热带沿海地区手部慢性低毒感染的致病原因及诊治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2006年16例手部慢性低毒感染病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多数有海水接触、海洋生物致伤史。临床表现多样,病灶多呈局限性、迁延性,深部侵袭,一般较少出现感染的全身性表现。结论该病多发于沿海地区,菌种分布中以分支杆菌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性,侵袭的组织较多,抗感染治疗作用有限,多数病例需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分支杆茵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
6
作者 张燕翔 王保春 +1 位作者 柴益民 陈彦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809-809,共1页
目的 总结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手术 ,推广临床应用。 方法 临床观察法。伤指彻底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及污染物 ,多指受伤则缝合形成并指 ,根据缺损情况 ,在同侧或对侧腹部设计双叶皮瓣 ,皮瓣掀起后将远... 目的 总结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手术 ,推广临床应用。 方法 临床观察法。伤指彻底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及污染物 ,多指受伤则缝合形成并指 ,根据缺损情况 ,在同侧或对侧腹部设计双叶皮瓣 ,皮瓣掀起后将远端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修复手部创面 ,供区直接缝合 ,10~ 14d断蒂。 结果 共修复 9例 ,皮瓣均成活 ,术后伤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时间早 ,皮瓣较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修复 手指脱套伤 双叶皮瓣
下载PDF
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分期训练改善功能
7
作者 张燕翔 王保春 +1 位作者 陈彦坤 王和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4038-4038,共1页
肌腱修复术后良好的固定是肌腱愈合的基础,而术后固定易形成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影响手功能恢复。根据手部伸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不同阶段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关键词 手部 肌腱修复术 功能训练 手术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3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燕翔 王和驹 马心赤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报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对掌指骨骨折30例40处作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掌骨骨折15例(18块钛板)、指骨骨折12例(13块铁板)、掌指骨同时骨折3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2个月(平均... 目的报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对掌指骨骨折30例40处作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掌骨骨折15例(18块钛板)、指骨骨折12例(13块铁板)、掌指骨同时骨折3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本组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顺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微型钛板质薄、体积小、坚强,固定后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是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汉东 柴益民 +2 位作者 王和驹 林崇正 马心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总结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2004年应用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腹部带蒂皮瓣4例,前臂骨间动脉筋膜皮瓣4例,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第一... 目的总结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2004年应用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腹部带蒂皮瓣4例,前臂骨间动脉筋膜皮瓣4例,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3例. 结果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对于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皮瓣质地及术后手部外观、拇指活动功能的恢复均较好.正确选择皮瓣、及时防治血管危象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皮肤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修复 虎口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腹部带蒂皮瓣
原文传递
踝关节内侧截骨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对下肢关节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琰 明光福 +2 位作者 钟斌 邱勋永 陈汉东 《西部医学》 2023年第8期1178-1182,1187,共6页
目的 探究踝关节内侧截骨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对下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39例骨肿瘤患者,其中接受踝关节内侧截骨术治疗53例,接受距骨开窗骨瘤刮除术治疗86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对所有纳... 目的 探究踝关节内侧截骨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对下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39例骨肿瘤患者,其中接受踝关节内侧截骨术治疗53例,接受距骨开窗骨瘤刮除术治疗86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对所有纳入患者基线资料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建立倾向性得分模型,最终获得基线资料统计学无意义的患者共113例,截骨组49例,对照组64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vWF)、胸腺肽α1(Tα1)],骨创伤及愈合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下肢关节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vWF、Tα1)、骨创伤及愈合指标(LDH)、血液流变学指标(FIB、ESR)均低于术前,且截骨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FGF、下肢关节功能(MSTS)、运动功能(FMA)量表中平衡功能、四肢感觉得分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肿瘤患者行踝关节内侧截骨术疗效确切,术后下肢关节及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踝关节内侧截骨术 距骨开窗骨瘤刮除术 骨创伤 愈合指标 下肢关节功能
下载PDF
海南省一例足部皮肤感染海藻施万菌的鉴定分析
11
作者 张冠男 吴开丘 +3 位作者 曹佩佩 陈智凌 周晓君 牛莉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目的本研究对2022年5月海南省1例足部皮肤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耐药基因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革兰染色方法,VITEK 2 Compat和MALDI-TOF MS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和... 目的本研究对2022年5月海南省1例足部皮肤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耐药基因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革兰染色方法,VITEK 2 Compat和MALDI-TOF MS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和ANI进行溯源分析,同时采用肉汤稀释法开展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该分离株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VITEK 2 Compat和MALDI-TOF MS质谱检测系统鉴定结果为海藻施万菌,鉴于临床鉴定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基于基因水平对其16S rRNA序列、gyrB保守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最终溯源分析该菌株为海藻施万菌。结论海藻施万菌的鉴定需要临床鉴定系统结合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该研究首次在我国海南岛的临床病例中鉴定到1株海藻施万菌,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鉴定罕见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学参考,同时提示海南地区临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施万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认识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施万菌 16S rRNA GYRB 平均核苷酸同源性 鉴定
原文传递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快胜 柴益民 +3 位作者 邱勋永 马心赤 林崇正 陈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腓肠神经 血管穿支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跖内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柴益民 马心赤 +2 位作者 陈彦 王书成 卢传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吻合。临床以该支为蒂设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足部创面7例,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6例,范围为3cm×3cm~11cm×7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质地优良,面积适中,血供可靠,是修复足部与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皮瓣 显微解剖 皮肤缺损 切取 修复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的系统全程化康复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燕翔 柴益民 +2 位作者 王保春 马心赤 王快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2期7170-7170,共1页
将40例患者再植指段行术前处理,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和晚期功能重建。术后6个月后随访,手指的功能优良率达92.5%(37/40)。系统化全程康复治疗是断指再植术后获得良好功能的必备手段。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康复治疗 功能重建 肌腱粘连 心理康复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燕翔 吴开丘 +1 位作者 王和驹 马心赤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8-99,共2页
目的报告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按Cooney(1990)通用分类法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无移位关节外骨折及有移位但稳定性关节外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稳定性关节内骨折采用经皮穿克氏... 目的报告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按Cooney(1990)通用分类法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无移位关节外骨折及有移位但稳定性关节外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稳定性关节内骨折采用经皮穿克氏针+石膏外固定;不可闭合复位且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可闭合复位但复位后不稳定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植骨术。结果本组6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桡骨短缩、掌倾角改变及骨不连发生,无针道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根据腕关节功能与X线测量综合指标,优38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随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腕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的不断深入认识,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改善,由传统的石膏外固定,发展为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外固定器,使骨折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手术对于骨折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的确有较好作用,但同时也有创伤及引起相应并发症的风险,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治疗方案选择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柴益民 邱勋永 +1 位作者 林崇正 陈彦堃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56-57,共2页
目的 建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各取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别进行活体及灌注解剖确定皮瓣模型,另采用24只根据不同蒂部组织切断类型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1组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目的 建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各取新西兰大白兔5只,分别进行活体及灌注解剖确定皮瓣模型,另采用24只根据不同蒂部组织切断类型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1组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2组为皮神经内血管供养组;3组为皮神经外血管供养组;4组为对照组。结果 兔股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起源于股神经及股动静脉,走行于大腿内侧中段,沿途发出3~6个皮支供养大腿后内侧区皮肤。分组实验皮瓣成活情况以1组最佳,2、3组次之,4组最差。结论 兔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可靠的动物实验模型,其血供由皮神经内血管及皮神经外血管丛共同提供,且后者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岛状皮瓣 动物实验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血供
下载PDF
MRI在腕管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汉东 王和驹 +2 位作者 吴开丘 马心赤 王快胜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MRI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以横断面为主),手术治疗后探查证实MRI的发现。结果 11例腕管综合征的MRI表现为:正中神...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MRI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以横断面为主),手术治疗后探查证实MRI的发现。结果 11例腕管综合征的MRI表现为:正中神经进入腕管时增粗肿胀11例;正中神经肿胀率为(MNSR)2.2:1。正中神经于腕管内受压变扁,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为3.6%。T2W1正中神经信号增高11例。结论 MRI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腕管综合征 神经卡压
下载PDF
邻指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勋永 柴益民 陈彦堃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35-36,共2页
目的 报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31例。结果 术后31例全部成活,28例2周断蒂,3例瘀血,3周断蒂。术后随诊6-12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 目的 报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31例。结果 术后31例全部成活,28例2周断蒂,3例瘀血,3周断蒂。术后随诊6-12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指皮瓣 临床应用 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手指损伤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燕翔 王和驹 陈汉东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中以指固有动脉在指侧方的走向为皮瓣血管轴,以指固有动脉掌侧分支为皮瓣血管蒂,根据受区的大小,形状在手指掌侧设计皮瓣,皮瓣内只携带指动脉,而将指神经留置原位,皮瓣...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中以指固有动脉在指侧方的走向为皮瓣血管轴,以指固有动脉掌侧分支为皮瓣血管蒂,根据受区的大小,形状在手指掌侧设计皮瓣,皮瓣内只携带指动脉,而将指神经留置原位,皮瓣蒂带5.0~1.0mm宽筋膜,皮瓣形成后,将手指轻度屈曲推进,修复指端缺损23例,其中示指指端缺损10例,中指指端缺损6例,环指指端缺损4例,末指指端缺损3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2.5cm×1.5cm,最小为1.5cm×1.0cm。结果术后皮瓣轻度肿胀瘀血,但均未出现血管危象,2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mm,感觉良好。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费用低,有利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侧方掌侧皮瓣 指端缺损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足背伸肌腱移植修复腕背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海燕 钟琼梅 +2 位作者 严恋 王冰帘 邱勋永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足背伸肌腱移植修复腕背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例腕背复合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足背伸肌腱移植修复术的患者,针对性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重点加强显微外科专科护理,密切观察移植皮瓣,...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足背伸肌腱移植修复腕背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7例腕背复合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足背伸肌腱移植修复术的患者,针对性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重点加强显微外科专科护理,密切观察移植皮瓣,正确判断动静脉危象,保持正确体位,早期及时正确进行手功能训练,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结果术后7例游离皮瓣全部存活,伤口一期愈合,无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伸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5例皮瓣臃肿,行整形术后外观满意。结论加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预防、观察及护理,并及早发现和处理皮瓣术后血运障碍是皮瓣成活的关键。同时,结合科学的手功能康复护理以促进手功能恢复,能使手术效果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伸肌腱 移植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