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三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家诚 陈小菁 +3 位作者 陈良 王云 罗海梅 周开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ofthebileduct,IPMN-B),是指胆管内皮发生的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为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种肿瘤样病变。从2010年开始,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1]...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ofthebileduct,IPMN-B),是指胆管内皮发生的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为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种肿瘤样病变。从2010年开始,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1]。既往诊断黏胆症、分泌黏液的胆管癌、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中,部分可能属于IPMN-B。IPMN-B较少见,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少部分有恶变倾向。术前或者术中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给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影响,且易造成误诊。本文通过复习3例胆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仅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黏液 乳头状肿瘤 胶冻样液体
下载PDF
合并胆管结石的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小菁 罗海梅 +5 位作者 陈世梁 陈家诚 吴奕强 陈劲松 邢贻雷 周开伦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与其类似的病变有肝腺鳞癌。多数学者认为肝鳞状细胞癌大多始发于肝内胆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胆管壁囊变等因素作用后,胆管壁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化生后癌变相关。有关肝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荟萃中发现一个有趣的...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与其类似的病变有肝腺鳞癌。多数学者认为肝鳞状细胞癌大多始发于肝内胆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胆管壁囊变等因素作用后,胆管壁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化生后癌变相关。有关肝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荟萃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肝鳞状细胞癌往往与肝内胆管结石、单纯性良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畸胎瘤等疾病伴随发生,但相关的病例报道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鳞状细胞癌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联合气压弹道碎石诱发胆囊结石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云 陈家诚 +4 位作者 陈小菁 王媛媛 邢贻雷 周开伦 李灼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543-1544,共2页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据统计,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残留率有20%~40%[1],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复发率。二次手术率的可能性极高,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者切肝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大,并发症机会多,且短期不能重复手术...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据统计,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残留率有20%~40%[1],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复发率。二次手术率的可能性极高,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者切肝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大,并发症机会多,且短期不能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经皮肝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hepatocholangiostomy,PCH)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效果,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本文报道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后诱发胆囊新发结石一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造瘘 气压弹道碎石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感染坏死性胰腺炎一例诊治分析
4
作者 卢汉原 陈家诚 +5 位作者 陈良 罗相相 陈骋 许达峰 武金才 周开伦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对1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记录与分析,并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及对INP诊疗进展的文献综述,针对外科干预时机及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认为,对于INP的外科干预时机应尽量于4周后进行,而对于外科干预策略的决... 通过对1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记录与分析,并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及对INP诊疗进展的文献综述,针对外科干预时机及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认为,对于INP的外科干预时机应尽量于4周后进行,而对于外科干预策略的决定应优先选择整体创伤较小的内镜或微创入路(腹腔镜或硬镜)清创,其次是开腹清创;但不应拘束于一种治疗模式,可结合自身条件在充分评估病情后进行升阶梯治疗。整体治疗策略应根据胰腺坏死性感染病灶的位置、累及范围、病程时期、患者一般情况等条件,由MDT团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开腹手术 内镜治疗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术胆道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云 陈家诚 +3 位作者 陈小菁 邢贻雷 周开伦 李灼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33-934,共2页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传统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多选择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或合并切肝治疗。近年来,随着电子工程和先进光学设备的的全面发展,加上手术医师经验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微创办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日趋成...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传统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多选择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或合并切肝治疗。近年来,随着电子工程和先进光学设备的的全面发展,加上手术医师经验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微创办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日趋成熟。经皮肝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hepatocholangiostomy,PCH)硬质胆道镜联合碎石设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效果,但微创并不代表无创,术后胆道出血是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常见的也是临床医师比较棘手的并发症。本文总结本科室近年来行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后出现胆道渗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造瘘 气压弹道碎石 肝胆管结石 护理
下载PDF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一例
6
作者 邢健鹦 陈家诚 +4 位作者 陈小菁 王云 罗海梅 周开伦 李灼日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766-3767,共2页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指胆管内皮发生的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为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包括良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和恶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癌[1]...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指胆管内皮发生的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为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包括良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和恶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癌[1],从病变发生部位上分为肝内胆管、肝外胆管乳头状黏液瘤或者是以上两种的混合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乳头状肿瘤 黏液 胶冻样液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云 王媛媛 +4 位作者 吕雅萍 陈玉婷 林明花 冯春微 王春玲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77-480,共4页
目的调查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胰瘘(PF)的影响因素,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脾切除断流术,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PF的针对性护理,记录术后PF发生情况,调查影响PF... 目的调查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胰瘘(PF)的影响因素,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脾切除断流术,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PF的针对性护理,记录术后PF发生情况,调查影响PF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118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1个月发生PF 25例,发生率为21.2%,A级PF 18例,B级PF 5例,C级PF 2例。比较PF组与非PF组在脾脏大小、脾静脉直径、术后血小板计数、门静脉直径、术后D-二聚体、门静脉血流速度、输血量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小板计数≥400×10~9·L^(-1)、术后D-二聚体≥3.5 mg/L、门静脉血流速度14 cm/s为影响PF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PF组患者都积极给予抗炎、抑酶、冲洗、引流等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随访至2017年6月,PF组与非PF组的1年死亡率分别为20.0%(5/25)和1.1%(1/93),PF组明显高于非PF组(χ~2=17.294,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PF比较常见,多为A级PF,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D-二聚体、门静脉血流速度为影响PF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可促进病情恢复,减少PF可能会带来的严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 胰瘘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BTG1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cyclin D1、cyclin B1、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开琼 邢贻雷 +4 位作者 乔欣 李仕总 宫东伟 余智威 吴奕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AsPC-1、BxPc-3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6C7中B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的BxPc-3...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AsPC-1、BxPc-3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H6C7中B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的BxPc-3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转染)、pcDNA3.1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质粒)和BTG1组(转染pcDNA3.1-BTG1过表达质粒),转染48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周期分布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6C7细胞相比,PANC-1、AsPC-1、BxPc-3细胞中BT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BxPc-3细胞差异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BTG1组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细胞在S期的百分比以及细胞中cyclin D1、cyclin B1、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在G0/G1期的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pcDNA3.1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周期分布情况以及cyclin D1、cyclin B1、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G1过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cyclin B1、MMP-2、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BTG1 细胞增殖 侵袭 CYCLIN D1 MMP-9
下载PDF
miR-144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PI3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开琼 邢贻雷 +4 位作者 乔欣 李仕总 宫东伟 余智威 吴奕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4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系HPDE与胰腺癌SW1990细胞中miR-144表达水平。将miR-144阴性对照质粒、miR-144 mimi... 目的探讨miR-144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系HPDE与胰腺癌SW1990细胞中miR-144表达水平。将miR-144阴性对照质粒、miR-144 mimic质粒分别转染至SW1990细胞,分别命名为阴性转染组、miR-144过表达组,未经处理的细胞命名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miR-144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菌落形成;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SW1990细胞中miR-14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PDE细胞(P<0.05);miR-144过表达组中miR-14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细胞增殖率、菌落形成、迁移及侵袭数量和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均P<0.05)。结论miR-144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呈低表达,上调miR-144表达水平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PI3K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4 胰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类鼻疽杆菌感染致脾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家诚 陈小菁 +2 位作者 肖晓岚 罗海梅 周开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79-1180,共2页
1911年Whit More在缅甸仰光发现了类鼻疽杆菌,其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人群易感性,主要经口、鼻和皮肤黏膜的伤口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一般认为吸入10~100个细菌就足以使人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分为急性败血症型... 1911年Whit More在缅甸仰光发现了类鼻疽杆菌,其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人群易感性,主要经口、鼻和皮肤黏膜的伤口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一般认为吸入10~100个细菌就足以使人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分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霍尔德杆菌 类鼻疽 脓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右颌下腺联合受累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家诚 陈小菁 +3 位作者 陈良 周宗 邢贻雷 周开伦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922-923,共2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Lichtenstein于1953年首先命名的一组以组织细胞克隆眭增生为病理特征的少见疾病。本病发病率为0.0001%-00002%,也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O.0008%。
关键词 肝脏 颌下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前沿磷酸化RB核质转位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12
作者 肖晓岚 吴文川 +1 位作者 李灼日 陈春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前沿磷酸化RB(p 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2例加做颈部淋巴结清扫的部分或全部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p RB检测,分析p 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前沿磷酸化RB(p 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2例加做颈部淋巴结清扫的部分或全部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p RB检测,分析p RB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前沿,可见p RB以核质转位的模式表达,p RB在浸润前沿的核质转位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浸润前沿p RB核质转位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RB 免疫组织化学 核质转位
下载PDF
HBx上调TGF-β/TβR-Ⅱ通路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健鹦 何远学 +7 位作者 曾洪兰 陈家诚 周钰 沈群 周文珂 陈晓玲 叶文玉 武金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探讨HBx上调TGF-β/TβR-Ⅱ通路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转染HBX蛋白的HepG2-HBx细胞与转染pcDNA3.1质粒的HepG2-3.1细胞,采用索拉菲尼进行药物处理,运用MTT法来检测索拉菲尼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接着流式实验对... 目的探讨HBx上调TGF-β/TβR-Ⅱ通路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转染HBX蛋白的HepG2-HBx细胞与转染pcDNA3.1质粒的HepG2-3.1细胞,采用索拉菲尼进行药物处理,运用MTT法来检测索拉菲尼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接着流式实验对细胞凋亡率加以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GF-β/TβR-Ⅱ通路中TβR-Ⅱ的蛋白水平。结果 HepG2-HBx细胞的HB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普通的HepG2-3.1细胞(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索拉菲尼对HepG2-HBx细胞的IC_(50)值为HepG2-3.1细胞的4.65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索拉菲尼作用24 h后,HepG2-HBx细胞的凋亡率要明显低于HepG2-3.1细胞的凋亡率(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较HepG2-3.1细胞的多药耐药蛋白TGF-β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 HBx可通过上调TGF-β/TβR-Ⅱ通路的表达,从而提高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的耐药性,降低细胞凋亡率,HBx是引起肝癌细胞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TGF-β/TβR-Ⅱ通路 索拉菲尼 耐药性 肝癌细胞
下载PDF
脾多发血管淋巴管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健鹦 陈小菁 +4 位作者 陈家诚 李娇 王云 王媛媛 周开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65-1567,共3页
脾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的良性肿瘤,主要的组织病理成分为不规则非序性增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在国际肿瘤形态学编码[1]中常见近似的名称为毛细血管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内皮瘤、囊状血管淋巴管瘤等。脾脏的... 脾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的良性肿瘤,主要的组织病理成分为不规则非序性增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在国际肿瘤形态学编码[1]中常见近似的名称为毛细血管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内皮瘤、囊状血管淋巴管瘤等。脾脏的肿瘤样病变在临床中多以继发性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淋巴管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赛短 王云 +2 位作者 陈家诚 刘飞 王开琼 《现代医学》 2023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调查肝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接受度量表(AI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3例肝... 目的:调查肝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接受度量表(AI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43例肝癌患者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的患者315例,分析其疾病接受度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TCSQ、SSRS得分与AI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IS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患者AIS得分为(18.81±3.48)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癌症分期、癌症转移情况的肝癌患者AI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积极应对、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AIS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AIS得分呈负相关(P<0.05);性别、文化程度、癌症是否转移、消极应对、SSRS总分是AIS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预测54.8%的总变异。结论:肝癌患者疾病接受度为低水平。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女性、文化程度低和癌症发生转移患者的关注,帮助患者转变应对方式并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其疾病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疾病接受度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