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诉权的再审与基于检察监督权的再审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本荣 《法治研究》 2013年第7期102-115,共14页
2007年、2012年民诉法修改没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与检察机关抗诉再审作实质性区分。基于诉权的再审是因为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原审存在诉讼无效和"可撤销"情形,必须赋予当事人新的程序救济,以保障其公平程序请求权。基于检察监督... 2007年、2012年民诉法修改没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与检察机关抗诉再审作实质性区分。基于诉权的再审是因为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原审存在诉讼无效和"可撤销"情形,必须赋予当事人新的程序救济,以保障其公平程序请求权。基于检察监督权的再审纠正的是审判权违法行使导致的裁判错误,针对的是审判公权力,目的取向是权力制衡。诉权性再审应当与诉权的特性相适应,检察监督性再审既应体现检察监督权的本质属性,亦应遵循民事诉讼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 检察监督 再审之诉 审判监督
下载PDF
职务犯罪侦辩关系的平衡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清立 《犯罪研究》 2013年第1期11-18,共8页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完善了会见、阅卷、法律帮助、表达意见等权利,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但同时也对诉讼构造进行了调整设置,赋予了侦查机关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机关一些特殊的手...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完善了会见、阅卷、法律帮助、表达意见等权利,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但同时也对诉讼构造进行了调整设置,赋予了侦查机关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机关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措施,达到了侦辩平衡。职务犯罪侦查和律师辩护只有在正视冲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协作,保证实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惩治腐败和保障人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侦辩平衡 冲突 协作
下载PDF
推动我国检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研究——以派驻乡镇检察室为讨论中心
3
作者 李梦林 《新东方》 2020年第3期61-66,共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理代化作出决定。全国检察机关乡镇检察室经历了两次建设、整顿或回收的过程,其曲折过程可以作为检视检察工作的一个样本。通过回顾乡镇检察室建设过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理代化作出决定。全国检察机关乡镇检察室经历了两次建设、整顿或回收的过程,其曲折过程可以作为检视检察工作的一个样本。通过回顾乡镇检察室建设过程,从中总结促进我国检察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经验教训,即在推进新时代检察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理论的成熟定型、主责主业的成熟定型、制度机制的成熟定型和立法保障的成熟定型,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检察室 检察制度 成熟定型
原文传递
弱势群体之检察保护
4
作者 张远南 《海南人大》 2004年第12期28-29,共2页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有的学者把弱势群体分类为"自然性的弱势群体"和"社会性的弱势群体"。所谓"自然性的弱势群体",一是指生态脆...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有的学者把弱势群体分类为"自然性的弱势群体"和"社会性的弱势群体"。所谓"自然性的弱势群体",一是指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灾民等,二是指因生理原因而成为弱势群体的儿童、老人、女性、残疾人、艾滋病患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权 犯罪嫌疑 检察官 被告人 被害人 社会性 控告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