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菌株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磊 杨叶 +2 位作者 王萌 贺瑞 陈绵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6,共9页
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 针对中国海南地区芒果蒂腐病致病菌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菌株的适合度进行了研究。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6年从海南省芒果园采集、分离的90株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并对抗性及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致病力、渗透压及相对渗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65.56%,且以高抗菌株为主(8个中抗菌株,51个高抗菌株);该病菌对芒果危害甚大,其中具强致病力的菌株达65株,占72.22%。高抗菌株的菌丝生长优于敏感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抗性菌株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敏感菌株的相对渗率高于抗性菌株,表明敏感菌株细胞膜的透性较高,胞内电解质渗出较多。研究表明,海南地区芒果可可球二孢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较高,且抗性菌株适合度高于敏感菌株,易形成优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蒂腐病 可可球二孢 多菌灵 抗药性 适合度
下载PDF
海南省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前景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圆 严婉荣 +4 位作者 赵志祥 肖彤斌 王海洪 曾向萍 王会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8期326-327,共2页
对火龙果在海南的引种、种植情况及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市场销售和需求状况,并对其在岛内市场、大陆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火龙果 现状 可持续发展 前景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芒果蒂腐病可可球二孢抗药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萌 陈小莉 +4 位作者 赵磊 卜小莉 王莉巧 曾宇松 杨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3-1369,共7页
探索海南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抗药性、培养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区分剂量法检测30个菌株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RAPD技术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多菌灵、... 探索海南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抗药性、培养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区分剂量法检测30个菌株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RAPD技术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锰盐7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比率(MR和HR)分别为66.67%、70.00%、90.00%、76.67%、53.33%、20.00%和16.67%。供试菌株的培养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6个随机引物对共扩增出64条带,DNA多态率高达90.6%,遗传距离在0.58-0.86,芒果蒂腐病菌遗传分化较大。在遗传距离为0.65时,可分为两个群,群Ⅰ分成3个类群,共有26个菌株,群Ⅱ分成2个类群。聚合类型与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一致。菌株的致死温度与聚合类型、抗药性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球二孢 抗药性 RAPD分析 培养特性
下载PDF
海南岛益智轮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4
作者 符美英 曾向萍 +2 位作者 芮凯 王会芳 陈绵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170-171,共2页
介绍了海南岛益智轮纹叶枯病病害的症状、病原,分析其发病规律、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益智轮纹叶枯病 症状 病原 影响因素 防治技术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冬瓜褐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向萍 王会芳 +4 位作者 何舒 符美英 田威 罗激光 肖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5,共4页
为了明确海南冬瓜种植基地发现的冬瓜新病害病原菌种类,将从澄迈县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为冬瓜褐斑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鉴定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序列... 为了明确海南冬瓜种植基地发现的冬瓜新病害病原菌种类,将从澄迈县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为冬瓜褐斑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鉴定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序列比对结果与多主棒孢同源性为100%,且与不同地区的多主棒孢均属于同一分支,确定病原菌为多主棒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褐斑病 多主棒孢
下载PDF
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慧 王会芳 陈绵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致病力强、寄主范围广,种群扩散迅速,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根结线虫常年危害严重,逐渐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根结线虫之一。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大棚和温...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致病力强、寄主范围广,种群扩散迅速,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根结线虫常年危害严重,逐渐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根结线虫之一。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大棚和温室在生产上的应用不断增多,导致土壤温度上升,象耳豆根结线虫向内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分布、鉴定、防治和进化树构建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同类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鉴定 防治 象耳豆根结线虫
下载PDF
杀象耳豆根结线虫Pro-21fa6克隆子产活性蛋白酶研究
7
作者 张怀军 赵志祥 陈绵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9-2135,共7页
本文提取土壤样品总DNA,以Fosmid为载体,构建宏基因组文库。以脱脂奶为底物,象耳豆根结线虫为靶标,筛选杀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产蛋白酶基因克隆子。以克隆子Pro-21fa6为研究对象,从酶活、蛋白含量变化、p H变化对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 本文提取土壤样品总DNA,以Fosmid为载体,构建宏基因组文库。以脱脂奶为底物,象耳豆根结线虫为靶标,筛选杀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产蛋白酶基因克隆子。以克隆子Pro-21fa6为研究对象,从酶活、蛋白含量变化、p H变化对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31 104个克隆子,库容1.067 Gb,获得产蛋白酶阳性克隆子111株,其中9株对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毒杀作用,Pro-21fa6克隆子毒杀效果最好。培养条件温度35℃、转数200 r/min、以及脱脂奶与诱导剂共同作用可以使酶活提高,是基础培养基的1.33倍。Pro-21fa6蛋白酶克隆子初步研究,为蛋白酶基因基因片段亚克隆、测序、活性蛋白酶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文库 FOSMID文库 克隆子 活性蛋白酶 象耳豆根结线虫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取食不同猎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良德 李飞 +2 位作者 赵海燕 吴建辉 任顺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65-5770,共6页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豆蚜和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分别为(26.15±0.42)d、(52.95±1.98)%、(53.73±2.17)d和(157.67±16.79)粒/雌;而取食玉米蚜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分别为(16.40±0.49)d、(77.93±0.76)%、(68.33±4.31)d和(798.77±44.29)粒/雌;取食豆蚜时的各生物学参数介于两者之间。种群生命表参数也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取食烟粉虱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71.216、0.092和1.094,世代平均历期(T)最长为47.377d;取食玉米蚜的R_0、r_m和λ最高分别为290.281、0.131和1.143,T最短为42.428d。总体来看,相对于烟粉虱而言,蚜虫更适合六斑月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玉米蚜优于豆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烟粉虱 豆蚜 玉米蚜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2 位作者 陈圆 肖彤斌 肖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3-768,共6页
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的生姜主要种植区采集青枯病病样,分离纯化出27个青枯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生物型划分、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 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的生姜主要种植区采集青枯病病样,分离纯化出27个青枯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生物型划分、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属于4号生理小种和生物型Ⅲ。进一步对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海南生姜青枯病属于青枯劳尔氏菌演化型Ⅳ,即非洲分支菌株,这是首次首次报道海南生姜青枯病病原演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青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型 青枯劳尔氏菌
原文传递
海南黄瓜新炭疽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敏 曾向萍 +5 位作者 严婉荣 王会芳 何舒 符美英 芮凯 赵志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481-7486,共6页
为了解海南葫芦科蔬菜炭疽病原菌的种类,从海南澄迈金安镇一黄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炭疽病菌株HCJ-31和HCJ-32,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ITS和Bt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初期病斑淡黄色,后逐渐变黄褐... 为了解海南葫芦科蔬菜炭疽病原菌的种类,从海南澄迈金安镇一黄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炭疽病菌株HCJ-31和HCJ-32,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ITS和Bt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初期病斑淡黄色,后逐渐变黄褐色,后期凹陷萎缩。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菌丝稀疏,紧贴培养基生长,开始白色,后期淡灰色,背面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红褐色,培养过程中有些菌落变扇形;刚毛黑褐色,1~4个隔,分生孢子无色,新月形,无隔膜,两头钝尖,中间有油滴,含褐色椭圆形附着胞等,具典型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特征;序列分析中,经扩增、测序得到560 bp和561 bp的ITS基因序列,以及476 bp和486 bp的Bt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与平头炭疽菌相似性达100%。根据97%序列相似性水平,确定为同一个菌,证实了黄瓜炭疽菌株HCJ-31和HCJ-32的病原为平头炭疽菌,这是国内黄瓜平头炭疽菌的首次报道。通过对黄瓜平头炭疽菌的种类鉴定,明确了黄瓜为平头炭疽菌的新寄主,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原菌为害黄瓜,从而促进黄瓜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病原鉴定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病原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2 位作者 陈圆 肖敏 肖彤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082-7088,共7页
为了明确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及为后续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海南海口、临高、陵水、三亚、儋州、琼海等地采集病样123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了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形... 为了明确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及为后续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海南海口、临高、陵水、三亚、儋州、琼海等地采集病样123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了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特征;而ITS序列分析上,代表菌株43A1和43A2与NCBI数据库中Phomopsis sp.179GP/T (登录号:GQ352484.1)和Phomopsis sp.131AM/T (登录号:GU066693.1)均在99%以上;系统发育树上,43A1、43A2与Phomopsis sp.131AM/T和Phomopsis sp.179GP/T聚在同一分支上面,遗传距离最近。说明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为火龙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pitaya,这是国内首次在火龙果上发现该病原菌。研究结果为弄清火龙果叶斑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瓜实蝇的一种简易饲养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飞 秦双 +1 位作者 肖彤斌 陈海燕 《蔬菜》 2017年第6期62-64,共3页
实验室饲养瓜实蝇及建立健壮种群是开展该虫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第一步。为研究一种花费低、操作方法简单、当地食物资源取材丰富的瓜实蝇幼虫的实验室人工饲养技术,以苦瓜为饲养材料,研究探讨了瓜实蝇的饲养条件及其成虫、幼... 实验室饲养瓜实蝇及建立健壮种群是开展该虫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第一步。为研究一种花费低、操作方法简单、当地食物资源取材丰富的瓜实蝇幼虫的实验室人工饲养技术,以苦瓜为饲养材料,研究探讨了瓜实蝇的饲养条件及其成虫、幼虫和蛹的简易饲养方法。研究结果实现3点突破,第一,将污水和幼虫分开可以大大提高幼虫存活率。第二,用沙子供幼虫化蛹,方法简单易行,只需过筛网就能获得蛹,有利于大量饲养实蝇类昆虫。第三,在幼虫饲养过程中,加以报纸遮盖,人为创造黑暗条件,瓜实蝇老熟幼虫不随意跳跃,均在沙子里化蛹,提高了幼虫化蛹率。并因此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即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瓜实蝇时,可以考虑在幼虫即将化蛹时直接把幼虫连同饲料直接放在沙子上,加以报纸遮盖,最后直接把沙过筛,就能获得大量的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成虫 幼虫 饲养
下载PDF
香蕉种资资源对相似穿孔线虫的抗性鉴定
13
作者 符美英 符尚娇 +1 位作者 芮凯 陈绵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166-167,170,共3页
[目的]初步筛选出抗相似穿孔线虫的香蕉品种。[方法]通过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3个香蕉种资资源对相似穿孔线虫种群1和种群2的抗病性。[结果]接种种群1的处理中,云南粉蕉属高抗品种,皇帝蕉(AA)属抗病品种,有7个品种表现... [目的]初步筛选出抗相似穿孔线虫的香蕉品种。[方法]通过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3个香蕉种资资源对相似穿孔线虫种群1和种群2的抗病性。[结果]接种种群1的处理中,云南粉蕉属高抗品种,皇帝蕉(AA)属抗病品种,有7个品种表现中抗;接种种群2的处理中,没有高抗或抗病品种,有9个香蕉品种表现中抗,巴西蕉(AAA)为高感品种。[结论]试验结果为寻找抗相似穿孔线虫的香蕉品种或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种资资源 相似穿孔线虫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象耳豆根结线虫Me-mapk1基因的克隆及RNAi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丽莎子 龙海波 +1 位作者 陈绵才 赵志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80-1985,共6页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线虫体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象耳豆根结线虫中克隆了1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e-mapk1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369 bp,包含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线虫体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象耳豆根结线虫中克隆了1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e-mapk1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369 bp,包含1个1 1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推导编码39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5.39 ku。同源性搜索比对结果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南方根结线虫MI-MAPK1具有99%的一致性。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MAPK,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70 ku左右的特异融合蛋白(包括大小约26 ku的标签序列)。利用RNAi技术对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Me-mapk1基因进行沉默,线虫诱导番茄根结形成的数量显著减少,推测Me-mapk1基因的下调表达有可能影响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RNA干扰
下载PDF
节瓜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敏 曾向萍 +3 位作者 严婉荣 陈绵才 何舒 赵志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83-3189,共7页
为了研究海南节瓜褐斑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定安节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到大量病株,经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测定和分子鉴定,其病原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在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 为了研究海南节瓜褐斑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定安节瓜地采集分离纯化到大量病株,经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测定和分子鉴定,其病原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在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30℃,50℃不能生长;适宜p H值6~10,最适为6.0,强酸强碱下无法生长;3种光照条件以无光最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在8种培养基上以OMA的生长最快,其次为PDA和PSA;最适碳源为D-甘露醇和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瓜褐斑病 病原鉴定 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黑皮冬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3 位作者 曾向萍 何舒 吴凤芝 肖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740-7746,共7页
白粉病是海南黑皮冬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弄清其病原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分子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儋州、海口、文昌等地的黑皮冬瓜白粉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白粉病是海南黑皮冬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弄清其病原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分子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儋州、海口、文昌等地的黑皮冬瓜白粉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上具有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sp.)的典型特征。其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内含有明显的纤维丝;附属丝为菌丝状。在分子鉴定中,代表样品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苍耳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xanthii)(登录号:JQ728480.1,KP980563.1,MH143487.1,KX369541.1和KX371257.1)的多条序列相似性达100%;与菊科白粉病菌(Podosphaera senecionis)(登录号:KY660807.1)等相似性小于97%;系统进化分析中,所有瓜类白粉病菌聚在一个分支上,遗传距离近,差异较小;与菊科白粉病菌等在不同分支上,遗传距离较远。结合形态、分子和遗传进化分析,将黑皮冬瓜白粉病的病原鉴定为苍耳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xanthii)。本研究为冬瓜白粉病流行规律、成灾机理和抗病育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 白粉病 病原鉴定 形态特征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6种杀线剂对水稻根结线虫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芮凯 王会芳 +1 位作者 符美英 陈绵才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为筛选防治水稻根结线虫有效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方法]35%威百亩AS和98%棉隆MG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其他药剂进行沟施,调查土中2龄幼虫和根结数量,计算相应防效。[结果]20%噻唑膦EW和10%噻唑膦GR的防效最好,98%棉隆MG和35%威百... [目的]为筛选防治水稻根结线虫有效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方法]35%威百亩AS和98%棉隆MG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其他药剂进行沟施,调查土中2龄幼虫和根结数量,计算相应防效。[结果]20%噻唑膦EW和10%噻唑膦GR的防效最好,98%棉隆MG和35%威百亩AS的防效次之,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较好,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GR的防效较差。[结论]10%噻唑膦GR、20%噻唑膦EW、35%威百亩AS和98%棉隆MG对水稻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水稻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线虫剂 根结线虫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南繁区玉米锈病种类鉴定及病原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志祥 肖敏 +2 位作者 陈圆 严婉荣 肖彤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9-296,共8页
玉米锈病在海南等地种植的玉米上爆发成灾。单从症状和形态特征上很难将其进行分类鉴定。因此,本研究从南繁区玉米种植基地采集病样132份,经夏孢子显微形态观察,离体致病性测定和玉米锈病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以及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发... 玉米锈病在海南等地种植的玉米上爆发成灾。单从症状和形态特征上很难将其进行分类鉴定。因此,本研究从南繁区玉米种植基地采集病样132份,经夏孢子显微形态观察,离体致病性测定和玉米锈病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以及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的多条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相似性99%。说明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为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类型为南方型玉米锈病(Southern corn rust)。同时,通过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明确了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致死温度为40℃,10 min;光照对夏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此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尿素、草酸铵、酪氨酸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繁区玉米锈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锈病 PCR扩增 系统进化分析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火龙果茎腐病致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圆 严婉荣 +3 位作者 肖敏 肖彤斌 赵志祥 王海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4-909,共6页
为弄清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和分类地位,并进一步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琼海、临高、陵水等地广泛采集病样。经田间症状调查、组织纯化培养、病原形态观察、致病力测定、真菌ITS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了该病害的病... 为弄清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和分类地位,并进一步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琼海、临高、陵水等地广泛采集病样。经田间症状调查、组织纯化培养、病原形态观察、致病力测定、真菌ITS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结果表明:病原分离物具有典型的镰刀菌形态特征,菌丝浓密,产生紫色素,小型分生孢子新月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多个隔;而在ITS序列分析中,代表菌株47A4和47A5与NCBI数据库中尖孢镰刀菌的多条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KJ653447.1, DQ535184.1和KM268692.1)相似性达100%;系统进化树上,47A4和47A5与尖孢镰刀菌聚在同一分支上,遗传距离最近,而与非纯培养镰刀菌克隆3.91E在不同分支上,遗传距离远。结合形态特征、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火龙果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研究结果对火龙果茎腐病流行规律、致灾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茎腐病 病原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大麻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向萍 符美英 +4 位作者 何舒 吴凤芝 王三勇 陈慧 王会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094-7098,共5页
大麻叶斑病是大麻生产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片上布满病斑,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萎蔫甚至脱落,对麻的产量和品种造成很大影响。为... 大麻叶斑病是大麻生产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蔓,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叶片上布满病斑,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萎蔫甚至脱落,对麻的产量和品种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明确大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将从山西大麻种植基地采集到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后,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与链格孢的序列同源性为100%,因此鉴定大麻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这是链格孢在国内大麻上引起叶斑病的首次报道,为以后大麻生产上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叶斑病 链格孢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