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石廷慧 林保冠 +2 位作者 汪波 吴世畅 张全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4613-461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93例,其中应用心肺呼吸机进行院前抢救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人工...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93例,其中应用心肺呼吸机进行院前抢救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抢救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各项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循环恢复、存活大于24h和康复出院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血清NSE、NT-proBNP、cTnI、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循环恢复24h后研究组NSE、NT-proBNP、cTnI、H-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抢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损伤,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心肺复苏术 心搏骤停 自主循环
下载PDF
海南省多中心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注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宋维 刘元税 +14 位作者 吴世畅 符家传 邢柏 覃少强 吴国平 王丽艳 王龙 曾德伟 李相生 王秀川 黄韬 王林明 吴开毅 林春海 高允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4-910,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 目的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对海南省13家医院急诊科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注册登记。通过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结果1125例心搏骤停患者男性占73.8%,女性26.2%,年龄为(53.9±13.1)岁,既往病史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高血压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3.8%,成活出院为7.4%。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的患者中发病1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8%和49.4%。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和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ROSC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8例(16.7%),其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8.0%,21.8%。心源性心搏骤停448例(39.8%);其中院内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非心源性心搏骤停677例(60.2%)。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69.8%和30.2%,成活出院率分别为7.4%和7.3%。结论心搏骤停更常见于男性。慢性疾病在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多见。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率均明显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室纤颤/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及成活出院率高于其他类型初始心律的患者。缩短心肺复苏启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院内心搏骤停 院外心搏骤停 心室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肺 复苏 UTSTEIN模式 自主循环恢复 成活出院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符国平 吴世畅 汪波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解痉镇痛、胃肠减压、抗炎抗感染治疗,维持电解质和酸...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解痉镇痛、胃肠减压、抗炎抗感染治疗,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5%葡萄糖250ml静滴,2次/d,病情改善后改为1次/d,治疗10d,并在入院确诊后接受微创腹腔引流加肠内营养。在治疗第1、5、7、14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血浆内毒素、DAO、L/M均有所下降,治疗第5、7、14天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3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3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介质及内毒素升高在SAP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给予抗炎、抗酶治疗并给予微创腹腔引流加肠内营养对于提高SAP的治疗水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疗效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符国平 吴世畅 汪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6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溶栓前、溶栓后1、3、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6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溶栓前、溶栓后1、3、5、7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和VEGF、sICAM-1、sVCAM-1、MMP-2、MMP-9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2、MMP-9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溶栓前至溶栓后1、3、5、7d呈现升后降的趋势,而CRP于溶栓后3d、其他指标则于溶栓后5d至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作为监测溶栓效果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炎性因子 VEGF SICAM-1 SVCAM-1 MMP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84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符国平 许志有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临床分析 生活水平 老龄化 年青化 青年性 老年性 社会
下载PDF
1537株结核杆菌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韦小莉 吴世畅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9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当前结核病对一线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以及耐多药情况。为今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医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菌株为研究对象,改良罗氏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当前结核病对一线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以及耐多药情况。为今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医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菌株为研究对象,改良罗氏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用绝对浓度法进行一线结核用药的药敏实验。结果:共有耐药菌528例,总耐药率为34.4%。初始耐药率为23.7%,耐多药率为5.1%,其中4种药全耐者占1.3%;获得性耐药率47.8%,耐多药率29.9%,4药全部耐药者占6.7%。结论:三亚市结核病耐药情况仍然十分严峻,应加强结核病临床治疗的管理,制定合理化疗方案,防止耐药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初始耐药 获得性耐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低血糖昏迷并发韦尼克脑病一例
7
作者 符国平 庞芳宁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139-140,共2页
韦尼克脑病(Wem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若不能及时获得确诊和治疗,其病死率达50%以上。本人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期间遇见一例低... 韦尼克脑病(Wem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若不能及时获得确诊和治疗,其病死率达50%以上。本人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期间遇见一例低血糖昏迷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昏迷 韦尼克脑病
下载PDF
莫昔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5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光余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莫昔沙星 左氧氟沙星 副伤塞 甲型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海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H)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NF-α、hs-CRP、MCSF)的影响。方法 120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MH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H)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NF-α、hs-CRP、MCSF)的影响。方法 120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MH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测定血清TNF-α、hs-CRP、MCSF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218,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864,P<0.05)。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NF-α、hs-CRP、MCSF)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ACS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LMH治疗老年ACS患者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来达到抗血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细胞因子 低分子肝素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海东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方法将21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为A(持续性房颤患者)、B(阵发性房颤患者)、C(非房颤患者)三组,分析脑卒中患病率与房颤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比...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方法将21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为A(持续性房颤患者)、B(阵发性房颤患者)、C(非房颤患者)三组,分析脑卒中患病率与房颤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比较三组患者高血压患病例数、总胆固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老年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概率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P<0.05),各年龄段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房颤组在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方面与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类型的心房颤动均可导致脑内血管的栓塞及梗死,通常病势凶险,临场上应予以重视,应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 脑卒中
下载PDF
慢性咳嗽患者诊疗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海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8期1312-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断情况、治疗用药、疗效等,希望为我国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调研问卷,分别调查和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确诊方法、既往误诊原因、临床用药、和治疗结果。结果:年龄、...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断情况、治疗用药、疗效等,希望为我国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调研问卷,分别调查和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确诊方法、既往误诊原因、临床用药、和治疗结果。结果: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咳嗽性质和诱发病症均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咳嗽患者仅25.33%单纯应用X线扫描确诊,其余患者中,最终以肺功能检查、CT扫描和血液检查确诊患者比例最高。28例患者临床咳嗽症状完全缓解(18.67%),68例部分缓解(45.33%),44例短暂性缓解(29.33%),10例无缓解(6.67%)。结论:慢性咳嗽临床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应详细询诊,综合多种诊断手段,结合慢性咳嗽发病特点及诱发原因等实施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诊疗现状 临床调查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爱华 汪波 +2 位作者 吴云虹 羊章礼 钟静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A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两家三级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DeBakey分型:Ⅰ型12例(30.8%),Ⅱ型6例(15.4%),Ⅲ型21例(53.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A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两家三级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DeBakey分型:Ⅰ型12例(30.8%),Ⅱ型6例(15.4%),Ⅲ型21例(53.8%);(2)疼痛是AD的主要临床表现,共34例(87.2%);(3)误诊11例,误诊率为28.2%;(4)诊断符合率:超声心动图76.9%,CT血管造影100%,磁共振成像100%。结论主动脉夹层主要症状为持续剧烈胸腹背疼痛,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UCG、CTA及MRI有助于确诊,在有效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整合素β_1-黏附斑激酶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传钦 翟秀丽 邓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0,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素β_1-黏附斑激酶(integrin β_1-FAK)在心肌细胞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清脂肪酶(LPS)处理组、integrin β_1抑制组、黏附斑激酶(FAK)抑制组及integrin β_1阻断+FAK抑制组。...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素β_1-黏附斑激酶(integrin β_1-FAK)在心肌细胞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清脂肪酶(LPS)处理组、integrin β_1抑制组、黏附斑激酶(FAK)抑制组及integrin β_1阻断+FAK抑制组。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纯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R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Col1A1)、Ⅲ型胶原(Col3A1)和整合素β_1(integrin β_1)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FAK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LPS能够刺激心肌细胞上调MMP-9、TGF-β_1、Col1A1、Col3A1及integrin β_1表达;(2)与LPS组比较,integrin β_1阻断可以抑制LPS诱导的TGF-β_1、MMP-9、Col1A1及Col3A1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上调(P<0.05),并阻断LPS诱导的磷酸化FAK的激活(P<0.05);(3)FAK蛋白抑制剂PF-573228可抑制LPS诱导的TGF-β_1和MMP-9 mRNA上调水平,同时加入integrin β_1封闭性抗体显示相似的效果。结论 Integrin β_1阻断能抑制FAK的磷酸化,下调TGF-β_1、MMP-9、Col1A1及Col3A1的表达,从而改善在持续炎症刺激条件下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反应进程,为未来临床治疗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整合素 黏附斑激酶 血清脂肪酶
下载PDF
林可霉素联用地塞米松致心脏骤停一例
14
作者 王超 梁昌芬 吴世畅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99-299,共1页
林可霉素是基层医疗单位常见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但大剂量的林可霉素会造成血钾过低,甚... 林可霉素是基层医疗单位常见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但大剂量的林可霉素会造成血钾过低,甚至诱发心脏骤停。地塞米松也可造成血钾流失,二者联用可能更甚。本文报道1例林可霉素联用地塞米松致心脏骤停的实例,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尽量避免二者药物的配伍使用,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地塞米松 心脏骤停 低血钾
下载PDF
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波 林保冠 +3 位作者 石挺慧 陈志丘 吴世畅 何成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1期6139-6141,61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0例,接受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常规治疗,检测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0例,接受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常规治疗,检测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CTNI)、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等指标,分析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34例存活,6例死亡;窦性心动过速35例,心电图(ECG)ST-T改变36例;血清CK-MB、CTNI入院第1、3、5天相比,先升高后降低,出院时降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MB:H=8.782,P=0.002;CTNI:H=5.017,P=0.024)。Ach入院第1天时最高,逐渐降低,出院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35,P=0.002;AchE入院第1天时最低,逐渐升高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891,P=0.001)。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代表儿茶酚胺的变化,入院当天为峰值,其后均逐渐下降,出院恢复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H=16.031,P=0.021;NorP:H=57.913,P=0.025)。进一步分析显示EPI和与NorP水平分别与CK-MB和CTNII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敌敌畏中毒时,儿茶酚胺与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多,可能引起心肌损害或加重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 心脏损伤 儿茶酚胺
原文传递
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廷慧 林保冠 +1 位作者 吴世畅 张全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2期4332-4334,4394,共4页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给予序贯机械... 目的:观察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给予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24 h和48h的pH值、PaO2、PaCO2以及VAP、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改善明显、PaO2明显增长、PaCO2下降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 AECOPD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内支架对大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廷慧 林保冠 +2 位作者 汪波 吴世畅 张全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2期2286-22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支架对大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急诊治疗确诊为大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植入内支架,一周后行一期吻合切除术,对照组行急诊... 目的:探讨内支架对大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急诊治疗确诊为大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植入内支架,一周后行一期吻合切除术,对照组行急诊切除手术。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一期切除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期切除率为95.7%(47例)较对照组分71.4%(35例)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9,P<0.05);实验组症状缓解48例(缓解率98%),对照组症状缓解33例(缓解率6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3.3,P<0.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要明显小于对照组(26.5%)(x2=9.6,P<0.01)。结论:大肠癌急性梗阻术前植入内支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一期手术吻合率和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急诊 肠梗阻 一期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传钦 翟秀丽 邓托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方法收集2000-2015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资料共14篇。应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吸烟、有被动吸烟史、BMI、职业粉...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方法收集2000-2015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资料共14篇。应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吸烟、有被动吸烟史、BMI、职业粉尘或化学品暴露、家族呼吸道疾病史、儿童时期呼吸道疾病史、受教育程度、使用煤及柴草燃料及厨房通风情况与慢性阻塞肺病OR值之间存在关联,且均为危险因素。根据其OR估计值的大小,吸烟3.08(95%CI:2.26,4.21)、使用煤及柴草燃料3.10(95%CI:1.77,3.71)、家族呼吸道疾病史3.42(95%CI:2.76,3.98)与慢性阻塞肺病OR值呈较强的关联强度,被动吸烟1.46(95%CI:1.15,1.98)、职业粉尘或化学品暴露1.57(95%CI:1.17,2.45)、厨房通风情况1.28(95%CI:1.82,2.43)与慢性阻塞肺病OR值呈较弱关联,其他因素均呈中等强度关联。男性、高龄与慢性阻塞肺病OR值无相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计算慢性阻塞肺病发病危险因素的OR合并值及95%CI,结果两种模型分析结果基本相似。结论吸烟、有被动吸烟史、BMI、职业粉尘或化学品暴露、家族呼吸道疾病史、儿童时期呼吸道疾病史、受教育程度、使用煤及柴草燃料及厨房通风情况是影响中国人群慢性阻塞肺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肺病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