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及模型建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森 郑岚 +1 位作者 张姝 王天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90,212,共10页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指培养培训的教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程度,它包括职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职后教师的培训质量。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表现为宏观层面教师教育结构的优化、中观层面教师时代品质的培育和微观层面教学道...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指培养培训的教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程度,它包括职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职后教师的培训质量。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表现为宏观层面教师教育结构的优化、中观层面教师时代品质的培育和微观层面教学道德性的实现。教师教育结构的优化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师时代品质的培育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教学道德性的实现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关怀。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从职业信仰、知识教学、方法训练和能力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衡量,相应地标识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基础、保障和目的四个层层推进的方面,从而形成评鉴功能和导引功能合一的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和指标体系的分析,建构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扇叶结构模型,这对于促进教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学质量 指标体系 质量模型
下载PDF
论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鸿翼 崔友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4,191,共7页
教学研究范式是指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一套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是特定时期、特定阶段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研究范型。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历史性、文化性和境遇性。知识型的转换、教学思想的引导、教学研究问题域的突破... 教学研究范式是指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一套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是特定时期、特定阶段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研究范型。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历史性、文化性和境遇性。知识型的转换、教学思想的引导、教学研究问题域的突破、教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和教学技术的变革是推动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研究 范式变革 机理
下载PDF
循证教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6
3
作者 崔友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2-90,共9页
循证教学是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及循证医学影响下的产物,核心在于基于证据实施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理性化、科学化与可视化。通过对循证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循证教学研究有待加强,循证教学的价值、内涵、方法、实践尚需澄清、深化和... 循证教学是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及循证医学影响下的产物,核心在于基于证据实施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理性化、科学化与可视化。通过对循证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循证教学研究有待加强,循证教学的价值、内涵、方法、实践尚需澄清、深化和拓展。为此,需要从立体化、开放化和多样化的角度深化循证教学理论研究;加强对循证教学证据的搜集、分析、整理和归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循证教学数据库;紧贴实际,扎根式推进循证教学实践;营造循证教学文化氛围,构建循证教学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 证据 教育科学化 展望
下载PDF
成人教育课程的多元样态:基于成人教育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福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9-52,共4页
成人教育课程思想根植于成人教育哲学观之中。基于不同的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哲学分为培养智力、提高组织效率、社会改良、自我实现、社会改革等不同流派。依据不同的成人教育哲学观,相应地,在现实中形成了通识成人教育课程、职业技... 成人教育课程思想根植于成人教育哲学观之中。基于不同的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哲学分为培养智力、提高组织效率、社会改良、自我实现、社会改革等不同流派。依据不同的成人教育哲学观,相应地,在现实中形成了通识成人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成人教育课程、社会融合成人教育课程、自我实现成人教育课程和批判反思成人教育课程五种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课程 多元样态 成人教育哲学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友兴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为旨归,教师教育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协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并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体现出系统性、开放性、过程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从教师教育... 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为旨归,教师教育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协作,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运行,并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体现出系统性、开放性、过程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从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来看,其内在逻辑包括价值逻辑、主体逻辑、关系逻辑、过程逻辑和成效逻辑。据此,新时代推进教师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明晰价值导向,整合主体力量,优化系统设计,加强过程监管以及实施多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教育 教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福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0-135,共6页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放弃本职业进入其他行业或者由一所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的职业转换或工作空间变更现象。调查发现,当前,海南省中小学存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农村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缺乏有效交流和合理流动机制等问题。...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放弃本职业进入其他行业或者由一所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的职业转换或工作空间变更现象。调查发现,当前,海南省中小学存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农村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缺乏有效交流和合理流动机制等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无序流动导致优质教师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当对教师流动予以宏观调控,建立起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引导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中小学教师 教师流动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与特征(1938—1948)
7
作者 汪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1938-1948年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着手开始整理和规范大学课程设置,试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国家规定和标准,其核心标志即文、理、法等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陆续颁布。文章主要以私立辅仁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1938-1948年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着手开始整理和规范大学课程设置,试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国家规定和标准,其核心标志即文、理、法等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陆续颁布。文章主要以私立辅仁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以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其课程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呈现出统一而全面的特征;课程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智德并重倾向;在课程实施中比较关注课程实施的质量;在课程管理上通过统一共同必修科目加强对课程的掌控;在课程评价上较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课程特征
下载PDF
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振天 李森 +2 位作者 张铭凯 王鉴 尹弘飚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9,共16页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协同的高效性、强劲的创新性、显著的公平性、高度的开放性等。具体而言,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从教师教育角度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施价值引领战略、顶层设计战略、主体协同战略和评价改进战略中持续推进。从课程角度看,高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领域与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体悟高远立意、坚守质量底线、彰显发展价值作为着力点。从教学角度看,必须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在于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重塑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丰富高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从学习角度看,特别需要在课程教学、院校环境和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大学生学习投入以推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高等教育 本质特征 教师教育 课程发展 教学改进 学习投入
下载PDF
教师教育结构质量的内涵、特征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森 谷陟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5,199,共9页
供给结构质量是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师教育结构质量是在遵循学科知识逻辑与教育问题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区域、类型、层次和专业结构满足国家基础教育需求的程度,是教师教育系统整体供给结构与国家基础教... 供给结构质量是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师教育结构质量是在遵循学科知识逻辑与教育问题逻辑相统一的基础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区域、类型、层次和专业结构满足国家基础教育需求的程度,是教师教育系统整体供给结构与国家基础教育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契合度越高,其质量越高。它具有整体多样性、开放适应性、向上兼容性和时代容涵性等基本特征。提升教师教育结构质量,需要采取以优质均衡为理念的区域结构优化、开放灵活的类型结构差异协调、大学化的层次结构提升和基于需求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结构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教学论范畴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森 李宁宁 刘梅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7,190,共8页
教学论范畴是对教学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本质等进行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的基本概念,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其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由注重"理论思辨"转向重视"教... 教学论范畴是对教学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本质等进行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的基本概念,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其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由注重"理论思辨"转向重视"教学实践";由崇尚"他域化"转向强调"本土性";由侧重"生硬移植"转向强化"学科特性";由关注"表层关联"转向重视"体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范畴 学科范畴 范畴体系
下载PDF
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崔友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辑、教导逻辑、学习逻辑、素养逻辑和时空逻辑。愿景引导机制、主体协作机制、证据支撑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场域支持机制是推动循证教学有效运行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 过程逻辑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1
12
作者 崔友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7,共6页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具身性、整体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特质。为此,需要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形塑合理的劳动观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活动与反思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功能;变革方式,着意身体在场的劳动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促进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深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具身转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教学获得感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友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五育融合”的实质在于基于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通过“五育”协同,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学获得感是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素。促进“五育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育人目标转化为育人实效,亟需提升教师的教... “五育融合”的实质在于基于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通过“五育”协同,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学获得感是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素。促进“五育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育人目标转化为育人实效,亟需提升教师的教学获得感。教学获得感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主体性存在感,强化自我效能感,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将内在积极体验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力量。一般而言,教师教学获得感由教学事实获得感、教学价值获得感和教学意义获得感构成。提升教师教学获得感既要注重教学事实的给与,教学价值的生成,还要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反思,在内化体悟中促进意义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教学获得感 构成要素 提升路径
下载PDF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友兴 彭桂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通过对H省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发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职业意愿与期望较高,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认同度有待提升,职业意志亟需加强;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职业意志、职业效能高... 通过对H省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发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职业意愿与期望较高,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认同度有待提升,职业意志亟需加强;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职业意志、职业效能高于非公费师范生;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职业意志、职业效能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水平上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基于此,为了提升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需要深化教师职业认识,形成合理的教师职业观;进一步实施与完善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针对不同类别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引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在见习实习中增进认知体验与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 职业认同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建华 梁岩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8,93,共9页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顶层设计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的发展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旨归;社会发展是通识教育变革的必要依据;借鉴与创新是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模式 启示
下载PDF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是指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条件,将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PCK)。师范生"知识转化"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育实习中,...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是指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条件,将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PCK)。师范生"知识转化"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的"知识转化"具有水平不均衡、路径单一、形式"粗糙"、理论"失语"等特征。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师范生"知识转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学科教学知识 知识转化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获得感的内涵、构成与价值 被引量:23
17
作者 崔友兴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89,共6页
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短板在乡村,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获得感的生成。乡村教师获得感是指乡村教师在获得与自身存在与发展有关的物质资料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体现出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既得性与发... 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短板在乡村,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获得感的生成。乡村教师获得感是指乡村教师在获得与自身存在与发展有关的物质资料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体现出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既得性与发展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征。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结合乡村教师存在与发展实际分析,新时代乡村教师获得感主要包括物质获得感、专业获得感、公平获得感、成就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获得感是对乡村教师存在感的确证,是对乡村教师责任感的强化,并为乡村教师幸福感生成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教师 获得感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背景、概况及特征(1928—1937年)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建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8期1-13,共13页
1928-1937年,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社会政治、思想认识、政策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下艰难发展。以这一时期著名的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三所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例,进行概况介绍并分析,发现这一阶段我国大学通识教育... 1928-1937年,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社会政治、思想认识、政策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下艰难发展。以这一时期著名的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三所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例,进行概况介绍并分析,发现这一阶段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呈现如下特征:课程目标注重养成学生共同专业基础;课程结构基本成型;课程内容小同大异;课程实施呈现自由创生取向;课程管理全面而不统一;课程评价完善而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背景 概况 特征
原文传递
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红苹 李森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厘清教师教育基本属性,并揭示教师教育治理逻辑,有助于形成教师教育治理的合理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治理行动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包括学科... 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厘清教师教育基本属性,并揭示教师教育治理逻辑,有助于形成教师教育治理的合理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治理行动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包括学科属性、教育属性、学术属性、实践属性和师范属性。为此,教师教育治理需要遵循知识逻辑、仁爱逻辑、研究逻辑、问题逻辑和道德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基本属性 治理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