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九孔鲍苗病害的病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冯永勤 沈铭辉 《科学养鱼》 2003年第6期43-44,共2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病害防治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者的心头之患。为此自本期起,我刊新设立“防治实例”这一栏目,集中刊登一些关于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文章,便于大家参考与借鉴。同时也欢迎...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病害防治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者的心头之患。为此自本期起,我刊新设立“防治实例”这一栏目,集中刊登一些关于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文章,便于大家参考与借鉴。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结合自己的病害防治实例谈谈体会与心得,积极投稿,共同探索有效方法把养殖损失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九孔鲍 苗种病害 病因分析 对策
下载PDF
海南省九孔鲍育苗病害调查报告
2
作者 冯永勤 许志坚 +2 位作者 沈铭辉 曾关琼 王国福 《海洋渔业》 CSCD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2002年下半年海南省九孔鲍育苗发生严重病害,对全省鲍鱼养殖业带来极大影响.鲍苗发生严重病害引起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派出调查组对全省沿海市县鲍苗病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关键词 海南 九孔鲍 育苗 病害 发生特点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杨 符书源 王国福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40,共2页
一、方斑东风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特点 1.生物学特性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oolata(Lamarck)]俗称花螺、香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北部湾和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方斑东风螺的栖息底质以沙质为主。方斑东风螺具... 一、方斑东风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特点 1.生物学特性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oolata(Lamarck)]俗称花螺、香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北部湾和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方斑东风螺的栖息底质以沙质为主。方斑东风螺具有昼伏夜出特性,白天潜伏在泥沙中仅露出水管,夜间从沙中爬出四处觅食。生活史分为浮游和变态附着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养殖业 海南省 生物学特性 展望 东方 东南亚国家 养殖特点
下载PDF
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管窥 被引量:1
4
作者 符致德 余欢欢 +1 位作者 陈浪 刘卓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第21期72-74,共3页
介绍中草药的作用机理、功效、使用方法以及其对几种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并提出了今后中草药制剂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相关发展趋势的管窥。
关键词 中草药 水产动物 病害防治 管窥
下载PDF
浅谈海南省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几个途径
5
作者 陈永平 陈傅晓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22期22-23,共2页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和淡水养殖结构的调整,淡水养殖的产量在逐年地增加,养殖品种日渐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城乡群众“菜篮子”的需求。但随之也出现了某些淡水产品区域性相对过剩,淡水鱼价出现下滑过快的现象。如200...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科技兴渔”战略的实施和淡水养殖结构的调整,淡水养殖的产量在逐年地增加,养殖品种日渐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城乡群众“菜篮子”的需求。但随之也出现了某些淡水产品区域性相对过剩,淡水鱼价出现下滑过快的现象。如2000年至今400克以上的罗非鱼成鱼价一直达不到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经济效益 淡水鱼 海南 渔业
下载PDF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罗鸣 陈傅晓 +4 位作者 刘龙龙 李卫东 曾关琼 谭围 李向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9-554,共6页
石斑鱼是鲻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妇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石斑鱼是鲻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妇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海水养殖最名贵的种类之一。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地区开展网箱养殖,80年代起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家开始养殖,徐绍隆等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成功,随后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地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随着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石斑鱼 水产养殖
下载PDF
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冯永勤 许志坚 +2 位作者 覃锐 沈铭辉 曾关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48,共5页
于1999年进行两批次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育苗试验,浮游幼体以螺旋藻粉+光合细菌和球等鞭金藻+螺旋藻粉的两组饵料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变态为后期八腕幼体并30%幼体管足从前庭腹合体伸出之后,以已培养底栖硅藻的塑料薄膜进... 于1999年进行两批次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育苗试验,浮游幼体以螺旋藻粉+光合细菌和球等鞭金藻+螺旋藻粉的两组饵料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变态为后期八腕幼体并30%幼体管足从前庭腹合体伸出之后,以已培养底栖硅藻的塑料薄膜进行采苗。附着后的稚海胆经过3个多月培育,壳径达到3~5mm剥离到网箱中进行中间培育。本试验两批共培育出壳径为2~11mm的海胆苗105155个,探索出易于推广应用的紫海胆育苗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育苗 附着率 成活率
下载PDF
卵形鲳鲹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伟洲 许鼎盛 +4 位作者 王德强 邓用谋 佘忠明 丘广艳 李远友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442,共8页
利用养殖3龄以上的卵形鲳鲹成鱼于催产前3个月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达到23℃以上的季节,用激素HCG和LRH—A2、A3进行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8~29℃、盐度32、pH8.1时,经过20h孵化.在土池水温23~34℃,盐度24~34,pH7.6~9.4的培... 利用养殖3龄以上的卵形鲳鲹成鱼于催产前3个月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达到23℃以上的季节,用激素HCG和LRH—A2、A3进行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8~29℃、盐度32、pH8.1时,经过20h孵化.在土池水温23~34℃,盐度24~34,pH7.6~9.4的培育条件下,开口仔鱼经20d左右完全变态为全长25~30mm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养殖 卵形鲳鲹 人工繁殖 育苗
下载PDF
海南岛上岸渔获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童玉和 麦日利 +1 位作者 陈积明 李向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1,共7页
上岸渔获调查是调查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监测海南岛主要渔港渔情,统计分析渔获上岸量、渔获组成和作业类型,评估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低值幼鱼渔获比例超过40%,经济渔获蓝圆鲹(Dec... 上岸渔获调查是调查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监测海南岛主要渔港渔情,统计分析渔获上岸量、渔获组成和作业类型,评估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低值幼鱼渔获比例超过40%,经济渔获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马鲛(Scomber-morus)、眼镜鱼(Mene maculata)、金线鱼(Nemipterus)和头足类(Cephalopoda)的总和不足25%;2)蓝圆鲹和带鱼是海南岛上岸渔获的优势种;3)拖网是海南岛近海渔获量最高的作业类型;4)海南岛近海底层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远海中上层渔业资源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建议禁止海南岛近海拖网生产,允许南海休渔期间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通过增加远海作业船只的柴油补贴等途径扶持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构建"养护近海渔业、开发远海渔业"的新捕捞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岸渔获调查 蓝圆鲹 休渔 海南岛
下载PDF
古蚶亲贝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 h+藻液刺激1 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亲贝 催熟 催产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作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蓉 何晓娜 +2 位作者 刘维 唐贤明 陈积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007-10009,共3页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面临着严重的病害问题。海洋放线菌是获取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已有人将海洋放线菌作为益生菌用于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与控制,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益生菌 抗病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建业 曾关琼 +4 位作者 喻达辉 李向民 谷龙春 沈铭辉 吴开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换用网眼大的笼。一般日换水量在10%-30%,控制水透明度在60-80cm,水温不超过33℃。按比例投放饵料,定期泼洒营养盐,约5d追肥1次。[结果]3枇人工繁殖的贝苗,经4个月的水泥池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27.7和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24.9和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和17.9%。[结论]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的大规模死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池塘养殖 成活率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熟虾仁的工艺研究及保藏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素华 陈积明 +3 位作者 朱海 刘维 郝淑贤 魏涯 《南方水产》 201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mei)虾仁在煮制过程中煮制时间及NaCl添加量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失重率、感官评分等指标,得到凡纳滨对虾虾仁的优化煮制工艺为虾质量规格41/50,沸盐水煮制,NaCl添加量4%,煮制时间2min。测定真空...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mei)虾仁在煮制过程中煮制时间及NaCl添加量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失重率、感官评分等指标,得到凡纳滨对虾虾仁的优化煮制工艺为虾质量规格41/50,沸盐水煮制,NaCl添加量4%,煮制时间2min。测定真空包装后的虾仁在常温(25℃)下保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其保藏期能达到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仁 保藏 加工技术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对幼鲻趋光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以尧 冯波 卢伙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300cm×100cm×75cm的循环水槽内,对体长40~60mm的幼鲻(Mugilcephalus)在6个不同光照强度、20min光照时间内、2个光照区域和2种光照模式下的趋光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光照强度对幼鲻的光反应没有显著的影响(P>... 在300cm×100cm×75cm的循环水槽内,对体长40~60mm的幼鲻(Mugilcephalus)在6个不同光照强度、20min光照时间内、2个光照区域和2种光照模式下的趋光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光照强度对幼鲻的光反应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20min内光照时间对幼鲻的光反应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幼鲻对光呈均等反应,但对光较暗区的趋性更强一些(P<0.05);幼鲻在2种光照模式下的光反应总体趋势一致,但其光反应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幼鲻对光呈均等反应,但更趋暗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条件:幼鲻(Mugil cephalus) 趋光行为
下载PDF
黄海南部银鲳的摄食生态 被引量:6
15
作者 童玉和 李忠义 郭学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8,共10页
本研究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黄海南部银鲳的日摄食量,为5.87gwet/100gwet/d。结合1998~2000年海上声学评估获得的资源量,计算了黄海南部银鲳年饵料消耗量为4.78×105t,食物转换效率为1.46%。根据观察食道侧囊和分析胃含物,确... 本研究应用汞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黄海南部银鲳的日摄食量,为5.87gwet/100gwet/d。结合1998~2000年海上声学评估获得的资源量,计算了黄海南部银鲳年饵料消耗量为4.78×105t,食物转换效率为1.46%。根据观察食道侧囊和分析胃含物,确认水母是银鲳的食物源之一,食道侧囊能够高效碾磨水母,是银鲳重要消化器官,胃内鳞片不是银鲳摄食对象。亟需对银鲳摄食水母的生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银鲳控制水母暴发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质量平衡模型 银鲳 摄食量 食道侧囊 水母
下载PDF
凡纳滨生虾仁贮藏特性研究及货架期测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素华 陈积明 +3 位作者 朱海 麦日利 刘维 郝淑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6-388,共3页
研究生虾仁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并确定其Q10。通过感官评价和菌落总数的测定,确定不同温度下生虾仁的贮藏期,并得出贮藏期与温度呈指数关系:y=8.3517e-0.2097x,其相关系数为0.9605,最后得出判断生虾仁货架期的Q10计算公式为:F2=F18.141... 研究生虾仁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并确定其Q10。通过感官评价和菌落总数的测定,确定不同温度下生虾仁的贮藏期,并得出贮藏期与温度呈指数关系:y=8.3517e-0.2097x,其相关系数为0.9605,最后得出判断生虾仁货架期的Q10计算公式为:F2=F18.1417Δ/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虾仁 温度 货架期
下载PDF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4 位作者 谭围 曾关琼 罗鸣 隋昕融 刘龙龙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亲蟹培育 人工育苗 中间培育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符书源 刘金叶 +3 位作者 王永波 郑飞 王国福 刘天密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研究棕点石斑鱼有效的经济养殖模式,在海水池塘中构建网箱进行了养殖试验。放养全长12.42±0.37 cm的棕点石斑鱼鱼种5 000尾,经过11个月的养殖,养成的商品鱼平均体质量达493.35 g,平均全长达31.80±2.03 cm,养殖成活率为91.24... 为研究棕点石斑鱼有效的经济养殖模式,在海水池塘中构建网箱进行了养殖试验。放养全长12.42±0.37 cm的棕点石斑鱼鱼种5 000尾,经过11个月的养殖,养成的商品鱼平均体质量达493.35 g,平均全长达31.80±2.03 cm,养殖成活率为91.24%。同时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5万尾,收获成虾2000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棕点石斑鱼的养殖周期可相对缩短,比港湾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半流水养殖分别缩短7个月和1个月。而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单位水体的产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 池塘 网箱养殖 养殖模式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2 位作者 陈傅晓 谭围 隋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片作附着基,幼虫的附着效果最好。试验共获得平均壳长1.15 cm的大珠母贝苗123.1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促熟 催产 苗种培育 附着基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白丽蓉 赵志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4期114-119,共6页
为了研究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宿主、传播条件、致病性、地理分布、基因组研究、检测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 为了研究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现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基本特性、感染宿主、传播条件、致病性、地理分布、基因组研究、检测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对虾IHHNV的防控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基本特性 基因组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