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海南省 被引量:51
1
作者 唐超 王小君 +2 位作者 万方浩 任顺祥 彭正强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7-971,F0004,共6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在以三亚市、东方市和儋州市为中心的2个圆弧形区域,中心点危害较为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文章介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在海南的发现及扩散过程和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入侵生物 扩散
下载PDF
海南省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车海彦 曹学仁 +1 位作者 刘培培 罗大全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小白菜>南瓜>樱桃番茄>菜豆>豇豆。150份黄瓜样本中,CMV、CGMMV和TMV检出率分别为63.3%、22.67%和21.33%;180份南瓜样本中,CMV、TMV和CGMMV检出率分别为53.89%、5%和1.12%;220份辣椒样本中,CMV、TMV和TSWV检出率分别为49.1%、41.4%和1.53%;170份樱桃番茄样本中,TMV、CMV、BBWV和粉虱传双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34.7%、1.18%和3.53%;350份小白菜样本中,Tu M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9.1%和20.9%;130份菜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30%和12.3%;195份豇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9.2%和2.6%。CMV可以侵染已检测的4个科的所有蔬菜种类,检出率在9.23%~63.33%。已检测的所有蔬菜种类中,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混合侵染,混合侵染率在0.56%~2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冬季蔬菜 病毒种类 侵染率
下载PDF
海南异歧蔗蝗生物学习性及4种农药对其毒力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芙萍 赵冬香 +2 位作者 黄黎光 王爱萍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144-1149,共6页
异歧蔗蝗Hieroglyphus tonkinensis I.Bol是竹子、甘蔗、水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害虫,其自2006年首次在海南爆发成灾以来,危害逐年加重。为深入了解异歧蔗蝗在海南的发生与危害,寻找适宜且经济有效的测报及防控措施,近年来对其生物... 异歧蔗蝗Hieroglyphus tonkinensis I.Bol是竹子、甘蔗、水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害虫,其自2006年首次在海南爆发成灾以来,危害逐年加重。为深入了解异歧蔗蝗在海南的发生与危害,寻找适宜且经济有效的测报及防控措施,近年来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并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做了探究。结果表明:异歧蔗蝗在海南一年发生1代,为害期约150 d。以卵在土中越冬,若虫4月中旬孵化,根据气温高低可能提前或推后10 d左右,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9月上旬陆续死亡。温度与异岐蔗蝗若虫和成虫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表明,28℃是异岐蔗蝗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成虫产卵量最大,寿命最长。4种药剂对其毒力测定表明,锐劲特和阿维菌素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防治异歧蔗蝗要以3龄前若虫为主,以阿维菌素烟雾剂防治竹林及蔗田异歧蔗蝗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异歧蔗蝗 生物学特性 温度 药剂筛选 有效防治
下载PDF
海南省红掌穿孔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用漏斗分离法,从海南省海口市花卉基地的红掌上分离到穿孔线虫群体,经光学显微观察和测计发现:该线虫的雌虫虫体头部骨质化明显,唇区半圆形,连续或稍缢缩,3~4个体环;中食道球发育好,瓣膜清晰,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阴门明显,偶尔轻微突起... 用漏斗分离法,从海南省海口市花卉基地的红掌上分离到穿孔线虫群体,经光学显微观察和测计发现:该线虫的雌虫虫体头部骨质化明显,唇区半圆形,连续或稍缢缩,3~4个体环;中食道球发育好,瓣膜清晰,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阴门明显,偶尔轻微突起,位于虫体的中后部;双生殖管平衡发育;角质膜具有细而明显的环纹,侧区刻线4条,在尾中部合并成3条。雄虫唇区高,半球形,明显缢缩,头架骨化程度低,食道退化,交合刺发育良好,引带和交合刺的前端伸出泄殖腔,交合伞包裹尾部的2/3,尾末端钝圆或尖,具有较长的透明区。该线虫被鉴定为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Thor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线虫 红掌
下载PDF
海南省甘蔗寄生线虫调查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龙海波 鄢小宁 +1 位作者 岳建军 白成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剑线虫属(Xiphe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拟长针线虫属(Paralongidor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p.)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等。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测量值,初步鉴定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及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为海南甘蔗上的优势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植物寄生线虫 优势种类
下载PDF
海南省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其分离鉴定研究
6
作者 陆英 曾港盛 +3 位作者 刘向国 范志伟 沈奕德 谢艺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62-162,166,共2页
收集了海南岛28种杂草上的植物病原资源,并对每种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出44种病原真菌,对每一种病原菌在杂草生防上的应用前景给予了评价,并深入探讨了利用杂草植物病原菌开展生防的可行性。
关键词 杂草病原真菌 资源调查 分离鉴定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长春花黄化病植原体的DAPI荧光显微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陶明福 车海彦 罗大全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感染黄化病的海南长春花植株,应用DAPI荧光显微技术对其嫩茎和叶柄进行了切片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在感病植株的韧皮部筛管分子中存在大量特异性的植原体DNA荧光光点,而在健康植株的筛管分子则未发现有特异性的植原体荧光。另对其茎和... 对感染黄化病的海南长春花植株,应用DAPI荧光显微技术对其嫩茎和叶柄进行了切片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在感病植株的韧皮部筛管分子中存在大量特异性的植原体DNA荧光光点,而在健康植株的筛管分子则未发现有特异性的植原体荧光。另对其茎和叶柄中的植原体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茎中的含量要比叶柄中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黄化病 植原体 DAPI检测
下载PDF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7
8
作者 韩冬银 刘奎 +4 位作者 张方平 黄武仁 张敬宝 金启安 符悦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9,共9页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d,其中卵期7.15~15.93d,1龄若虫期4.00~11.03d,2龄若虫期3.83~7.53d,3龄若虫期4.09~8.64d,拟蛹期7.56~14.03d。在18~32℃条件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阴天活动少,雨天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生物学特性 形态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下载PDF
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9
9
作者 车海彦 吴翠婷 +3 位作者 符瑞益 温衍生 叶莎冰 罗大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槟榔黄化病是槟榔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如何快速检测该病原菌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基础。利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对海南感染黄化病的槟榔花苞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约1.2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 槟榔黄化病是槟榔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如何快速检测该病原菌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基础。利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对海南感染黄化病的槟榔花苞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约1.2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iPhyClassifier分析表明,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16SrⅠ组),且为该组中一个新的亚组,即G亚组,现将其暂命名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nut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16S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香蕉黑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PCR检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立佳 黄俊生 +2 位作者 王国芬 邓国平 杨腊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4,共7页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 根据香蕉黑腐病菌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其它香蕉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1和ITS2间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引物Bth-S(5′-TCTCCCACCCTTTGTGAAC-3′)和Bth-A(5′-AAAAGT-TCAGAAGGTTCGTC-3′),利用此引物对包括可可球二孢菌在内的21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4个可可球二孢菌菌株扩增到422bp特异带,其它17个菌株无扩增产物。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此特异引物能对1pg的可可球二孢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自然感染黑腐病的香蕉果实组织和接种可可球二孢菌或多种香蕉病原真菌混合接种的果实组织进行检测,Bth-S和Bth-A引物对不仅能够在自然感染黑腐病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到可可球二孢菌,而且能在未显症和发病的接菌香蕉果实组织中特异检测得到可可球二孢菌。这为香蕉可可球二孢菌潜伏侵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黑腐病 可可球二孢菌 基因转录间隔区 PCR检测
下载PDF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4 位作者 李锐 吴伟怀 余贤美 柯兴业 郑服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4,F0003,共6页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A和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 3~11都能生长,pH 4~8生长较好,pH6生长最佳。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木糖、甘露糖、山梨糖和蔗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丹 灰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温丽娜 符悦冠 +2 位作者 张方平 金启安 张敬宝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件下,每头寄主出蜂4.5头,雌性比例80.6%;雌蜂生殖系统解剖发现,未交配雌蜂卵巢内的卵经1d可发育成熟,但同一雌蜂卵巢内卵粒之间发育程度不一致;该蜂完成一个世代需15~19d,但幼虫蜕皮现象不明显;该蜂可营孤雌产雄生殖,孤雌羽化后24h内即可产卵,平均每头寄主可出雄蜂5.3头;雌蜂交配后24h内即可产卵,产卵期1~17d;1头已交配雌蜂可寄生1~10头寄主,一生产卵3~76粒,每日平均产卵量为8.2±4.0粒;雌、雄成蜂平均寿命均不超过3d,补充蜂蜜水可延长雌、雄成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中国 橡副珠蜡蚧 寄生蜂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方平 符悦冠 +3 位作者 韩冬银 牛黎明 张敬宝 金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08-4716,共9页
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 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幼虫分3龄,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为发育成熟型,成虫期补充营养和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不明显。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对雌蜂产卵有显著刺激作用。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步骤,存在过寄生现象。羽化主要是在08:00-10:00,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相对湿度在20%-90%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食蚧蚜小蜂 橡副珠蜡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泽坦 张小冬 +2 位作者 张妮 严珍 任梅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64-468,共5页
在20、24、28、32、36℃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组建相应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2℃温度范围内,新菠萝灰粉蚧各虫... 在20、24、28、32、36℃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组建相应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2℃温度范围内,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若虫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7、11.36、10.61℃;有效积温为531.29、748.35、1128.72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新菠萝灰粉蚧种群呈增长趋势。该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菠萝灰粉蚧 温度 实验种群 生命表
下载PDF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2 位作者 时涛 林春花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35-5438,5467,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10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橡胶树多主棒孢菌rDNA-ITS区的分子鉴定及检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3 位作者 潘羡心 高宏华 彭建华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以来自国内外的18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Curt.)]菌株为研究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并进行了5.8S rDNA及其两侧ITS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种内各菌株间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以上... 以来自国内外的18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Curt.)]菌株为研究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并进行了5.8S rDNA及其两侧ITS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种内各菌株间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以上,部分菌株间出现个别碱基的差异。根据ITS区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CorP1/CorP2)可以在供试的多主棒孢病菌中扩增出1条约277 bp的特异谱带,其余18个参试菌株和橡胶树叶片组织未能扩增出该特异谱带,检测灵敏度可达浓度为0.1 pg的目标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多主棒孢菌 内转录间隔区(ITS) 特异性引物 PCR检测
下载PDF
假蒟提取物对皮氏叶螨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方平 王帮 +3 位作者 毕仁军 韩冬银 张敬宝 符悦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851-855,共5页
通过索氏抽提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杀虫活性成分,即获得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研究其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 Gregor)各龄虫的触杀及对成螨驱避、产卵抑制等方面的生物活... 通过索氏抽提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杀虫活性成分,即获得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研究其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 Gregor)各龄虫的触杀及对成螨驱避、产卵抑制等方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卵的毒杀效果均较好,用20mg/g的浓度处理后,杀卵效果均在95%以上;对若螨的生物活性以乙醇索氏提取物最好,当浓度为15mg/g时,校正死亡率达95.19%,明显强于石油醚索氏提取物;乙醇浸提物、乙醇索氏提取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物对成螨的LC50分别为3.2141,6.0931,3.5188mg/g,LC95分别为8.5750,18.7007,9.3114mg/g;用质量分数0.4%乙醇浸提物和石油醚索氏提取液处理的皮氏叶螨成螨寿命明显短于乙醇索氏提取物和对照,产卵抑制指数以石油醚索氏提取物最高,为0.1465,乙醇索氏提取物最低,为0.0825;3种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均有良好的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蒟提取物 皮氏叶螨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羡心 彭建华 +3 位作者 刘先宝 蔡吉苗 高宏华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94-500,共7页
对已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橡胶树上发生为害的3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来自印度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HCcYD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 对已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橡胶树上发生为害的3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来自印度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HCcYD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3株国内菌株与印度菌株间除分生孢子大小、孢子萌发和致死温度相似外,在菌落形态、最适培养基、光照条件、碳氮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和pH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业已成为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最初发病病原,为该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多主棒孢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伟怀 谢祖健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种碳源以及L-脯氨酸、L-酪氨酸、硝酸钠、L-天冬氨酸、硫酸铵、L-谷氨酰胺等6种氮源均有利于甘蔗黑穗菌冬孢子的萌发。2种供试药剂的各浓度中,均是三唑酮的萌发率低于五氯硝基苯的,即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五氯硝基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肖兰 吴伟怀 +2 位作者 李锐 刘笔灿 贺春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μm×4~11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橙 炭疽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