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调控Sirt1/AMPK自噬通路减少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丢失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峻宏 韩宪伟 +4 位作者 吕雯 戴晓宇 杨先旭 杨洁 张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49-2754,共6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丢失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60 mg/kg)组、苦参碱高剂量(120 mg/kg)组、苦参碱(120 mg/kg)+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2 mg/kg)...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丢失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低剂量(60 mg/kg)组、苦参碱高剂量(120 mg/kg)组、苦参碱(120 mg/kg)+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2 mg/kg)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2.5%氢醌乳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构建白癜风模型,给予相应干预后,评估小鼠皮肤毛发脱色情况;HE染色和Masson-Fontana染色观察皮肤受试区含黑色素的毛囊数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检测血清TYR及皮肤SOD、GSH-Px、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Sirt1/AMPK通路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毛脱色明显,毛发脱色评分、皮肤组织MDA含量、P62蛋白表达和p-mTOR/mTOR水平显著升高,含黑色素的毛囊比例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血清TYR活性、皮肤组织SOD和GSH-Px活性、LC3Ⅱ/LC3Ⅰ比值、Sirt1蛋白表达和p-AMPK/AMPK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低、高剂量组小鼠毛发脱色情况显著改善,毛发脱色评分、皮肤组织MDA含量、P62蛋白表达和p-mTOR/mTOR水平显著降低,含黑色素的毛囊比例和基底层黑素细胞数、血清TYR活性、皮肤组织SOD和GSH-Px活性、LC3Ⅱ/LC3Ⅰ比值、Sirt1蛋白表达和p-AMPK/AMPK比值显著升高(P<0.05);Sirt1抑制剂EX527可显著阻断苦参碱对自噬的激活作用,减弱苦参碱对白癜风病变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苦参碱可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白癜风小鼠黑素细胞的丢失,改善白癜风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AMPK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苦参碱 自噬 黑素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马拉色菌感染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的影响及与病情关联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曾令斌 陆捷洁 +2 位作者 吴伟伟 韩秋月 王爱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感染对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Th1/Th2有关因子的影响及与病情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2例马拉色菌感染PV患者为感染组,同期62例未感染马...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感染对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Th1/Th2有关因子的影响及与病情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2例马拉色菌感染PV患者为感染组,同期62例未感染马拉色菌PV患者为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马拉色菌感染与患者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并比较不同马拉色菌密度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分析马拉色菌密度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SP、Th2有关因子水平高于未感染组,血清Th1有关因子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病情程度为重度患者马拉色菌密度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患者(P<0.05);血清SP、Th2有关因子水平与马拉色菌感染呈正相关,血清Th1因子水平与马拉色菌感染呈负相关,马拉色菌密度与感染组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马拉色菌感染PV患者存在血清SP、Th1/Th2有关因子异常波动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马拉色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异常,进一步增加马拉色菌增殖活性,加重病情,临床可根据上述因子表达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 寻常型银屑病 P物质 TH1 TH2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下载PDF
伴毛囊黏蛋白病的蕈样肉芽肿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令斌 张明 +3 位作者 吴伟伟 陆捷洁 杨先旭 韩秋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0-743,共4页
报告1例伴毛囊黏蛋白病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37岁。面部、躯干及四肢红色斑片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境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红斑,红斑上有少量粘着性鳞屑。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毛囊内水肿,其内较多黏蛋白沉积,阿... 报告1例伴毛囊黏蛋白病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37岁。面部、躯干及四肢红色斑片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散在境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红斑,红斑上有少量粘着性鳞屑。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毛囊内水肿,其内较多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毛囊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小淋巴细胞轻度不规则;免疫组化:CD3、CD4及CD5(+),CD8及CD20(-),诊断:伴毛囊黏蛋白病的蕈样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毛囊性 蕈样肉芽肿 黏蛋白病
下载PDF
荧光报告质粒构建及其在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志军 乔凤 +8 位作者 于爽 任志华 徐杰 王玉飞 黄祥明 陈泽良 兰景超 吴孔菊 彭广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 采取质粒shuffling方法,将含GFPmut1的pPS858和能在布鲁菌中复制的质粒pBBR1MCS-2经KpnⅠ酶切后连接,转化DH5α,利用双抗性筛选重组质粒pBBR1-GFP。将荧光质粒转入布鲁菌,获得荧光标记布鲁菌,并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J774A.1,探讨其用于细胞侵袭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布鲁菌荧光报告质粒pBBR1-GFP,用构建好的荧光标记布鲁菌侵染巨噬细胞后,在细胞内观察到带荧光的布鲁菌,且荧光强度与胞内细菌数成正比。细胞侵袭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细菌与细胞共孵育45min后,胞内细菌达到饱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布鲁菌的荧光质粒报告系统,可用于布鲁菌细胞侵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荧光报告质粒 侵袭试验
原文传递
天疱疮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及血清IL-17和 IFN-γ与骨桥蛋白水平 被引量:7
5
作者 曾令斌 陆捷洁 +2 位作者 吴伟伟 韩秋月 王爱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6-3340,共5页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9月海南省皮肤病医院98例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未并发创面感染的天疱疮患者32...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9月海南省皮肤病医院98例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未并发创面感染的天疱疮患者3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7、IFN-γ、OPN水平及其与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相关性,并分析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血清IL-17、IFN-γ、OPN水平对病原菌类型的鉴别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17、IFN-γ、O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IFN-γ、OPN水平均与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细菌感染患者血清IL-17、IFN-γ、OPN水平均高于真菌感染患者(P<0.05);血清IL-17、IFN-γ、OPN联合对天疱疮并发创面感染病原菌类型的敏感度(93.75%)高于IL-17(62.50%)、IFN-γ(50.00%)、OPN(50.00%)。结论血清IL-17、IFN-γ、OPN水平在天疱疮患者创面感染中呈异常高表达,综合检测上述血清指标水平能有效鉴别与诊断感染病原菌类型,为临床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创面感染 耐药性 白细胞介素-17 干扰素Γ 骨桥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