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炯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748-2752,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保障血液安全的招募措施。方法利用酶联免吸附疫试验对2015-2019年海南地区511480例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结果为HCV非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核酸检... 目的了解海南省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保障血液安全的招募措施。方法利用酶联免吸附疫试验对2015-2019年海南地区511480例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结果为HCV非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NAT),最后对筛查出HCV阳性的献血者进行流行趋势、民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分析。结果51148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共筛查出HCV阳性368份,总阳性率为0.0719%,且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36~<46岁、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职业为农民对无偿献血者的HCV阳性率影响最大。结论海南省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男性、36~<46岁、低学历人群的献血前干预;应深入农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农民群体的献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阳性率 招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2020—2023年海南省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春苗 韩慧 张炯炯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735-740,共6页
【目的】分析海南省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抽样选取海南省2020年1月—2023年1月685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筛检,按献血次数、方式、年龄、性别、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分组,分析HBV感染及基因型相关... 【目的】分析海南省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抽样选取海南省2020年1月—2023年1月685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筛检,按献血次数、方式、年龄、性别、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分组,分析HBV感染及基因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初次献血者HBV感染率(3.59%)高于多次献血者(0.16%)。在初次献血者中,男性HBV感染率(2.22%)高于女性(1.66%),且献血者的HBV感染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为教师(1.18%)、军人(1.01%)、公务员(1.27%)、医护人员(0.85%)的献血者HBV感染率较低,职业为工人(6.05%)、农民(6.15%)、自由职业(7.61%)、服务行业(8.77%)的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且随着献血者学历的增高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次献血(OR=0.623,95%CI:0.337~0.945)、静脉输液史(OR=1.694,95%CI:1.517~1.946)、HBV感染家族史(OR=1.768,95%CI:1.265~1.934)是感染HBV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HBV e抗体(HBeAb)阳性率、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发生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eAg、HBV‑DNA、临床类型(无症状携带者及急、慢性乙型肝炎)是HBV基因型分布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省属于HBV感染低流行区,但HBV感染隐匿风险依然存在。详细了解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及HBV感染基因型,对于优选健康献血者,减少献血人群HBV阳性的发现及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型特征
原文传递
海南地区2013—2017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倩 陈道斌 张炯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IV感染 艾滋病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血液病毒核酸检测在集中化检测实验室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显良 吴娇婵 赵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8期2458-2459,共2页
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效果,同时探讨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引起的血液报废问题。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抗体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 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效果,同时探讨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引起的血液报废问题。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抗体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同时,所有血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海口和分中心血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海口58 786份和分中心30 476份血样进行检测,发现长途运输标本并没有影响NAT阳性检出率(P>0.05);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或灰区引起的血液报废高达0.9%,NAT单独阳性而鉴别试验阴性引起血液报废的占0.2%,而在这部分血液标本中存在一些NAT检测假阳性因素。结论 NAT检测适用于血站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可以降低输血风险;同时也应重视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带来的健康血液报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 病毒核酸检测 血液检测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ELISA-NAT+标本核酸鉴别/拆分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炯炯 韩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ELISA-NAT+标本的核酸鉴别/拆分结果在不同信号比值(SR)/循环周期(CT)值区间内的分布情况,为完善检验策略和给予献血者更加准确合理的告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102176例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献...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ELISA-NAT+标本的核酸鉴别/拆分结果在不同信号比值(SR)/循环周期(CT)值区间内的分布情况,为完善检验策略和给予献血者更加准确合理的告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102176例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分为A、B两组进行HBV/HCV/HIV三项的核酸定性检测,A组采用盖立复Procleix TIGRIS系统(三联检),B组采用上海浩源CHitas Bss1200系统(8人份混检),对初次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分别进行鉴别/拆分试验,最后对结果按区间进行分析。结果A组阳性率(0.46%,185/39884)明显高于B组(0.13%,80/62292)(P<0.05);A组系统中的鉴别率15≤SR<20组明显高于10≤SR<15组(P<0.05);B组系统的拆分率39≤CT值<41组明显低于37≤CT值<39组(P<0.05),CT值<37组和37≤CT值<39组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核酸检测系统各自对应的鉴别/拆分率在部分不同SR/CT值区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能够为更加准确合理的告知献血者提供依据,同时,有必要完善检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鉴别率 拆分率 阳性率 检验策略
下载PDF
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乙清 邢益森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4115-4115,4116,共2页
目的分析街头金标法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重复金标法结果之间差异,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产生漏检的原因。方法街头金标法筛查合格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病毒核酸检测(NAT)法进行初、复检。当ELISA法和NAT法测定的S/CO≥... 目的分析街头金标法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重复金标法结果之间差异,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产生漏检的原因。方法街头金标法筛查合格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病毒核酸检测(NAT)法进行初、复检。当ELISA法和NAT法测定的S/CO≥1时标本确定为阳性,再将确定为阳性的标本在实验室再次按街头初筛方法用金标快速试纸条重复实验。结果金标法快速检测的57 508份阴性血液标本经ELISA法和NAT法初、复检,最终确定阳性标本407份,金标法快速检测的总漏检率为0.71%(407/57 508);407份经复检确定阳性的标本,经实验室重复金标法检测共360份检测为阳性标本,漏检数47份,占总漏检数的11.5%(47/407)。结论人为因素和方法学的限制是产生漏检的主要原因,严格要求人员操作培训和试剂的选择可有效降低血液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乙肝表面抗原 金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核酸检测法 漏检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乙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935-3936,共2页
目的比较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1 5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液筛查抗-HCV... 目的比较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1 5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液筛查抗-HCV阴性标本1 416份,抗-HCV阳性标本84份)进行检测,记录标本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符合性,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84份抗-HCV阳性标本的灵敏度为97.6%(82/84),间接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7%(72/84),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于间接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特异性为100.0%(1 416/1 416),高于间接ELISA法的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间接法,可降低间接ELISA法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同时也避免了献血者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病毒抗体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ELISA法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进口ELISA试剂在检测献血者HBsAg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炯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469-2471,共3页
目的对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究减少1次ELISA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105737份无偿献血标本用国产和进口ELISA试剂进行HBsAg平行检测,对结果为单试剂... 目的对进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究减少1次ELISA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105737份无偿献血标本用国产和进口ELISA试剂进行HBsAg平行检测,对结果为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做核酸检测,以国产试剂作为比较试剂,核酸检测作为确认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进口ELISA试剂的复检符合率、阳性率和单试剂阳性标本的阳性预测值。结果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的复检符合率分别为27.42%和51.79%,阳性率分别为0.30%和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7,P<0.05;χ^(2)=36.921,P<0.05);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8%和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结论进口试剂的假阳性率和国产试剂相当,但其稳定性和灵敏度明显优于国产试剂;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仍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如血清学检测只用进口试剂做1次ELISA检测,存在漏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符合率 检出率 阳性预测值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翔 邱学勋 王宏化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肽水平测定在Ⅱ型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42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禁食12h。次晨对两组对象在空腹及进食标准馒头餐后1、2、3h采血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和胰岛素... 目的探讨血清C-肽水平测定在Ⅱ型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42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禁食12h。次晨对两组对象在空腹及进食标准馒头餐后1、2、3h采血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和胰岛素。结果Ⅱ型糖尿病组空腹C肽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高,C肽于2h达高峰,释放峰值延迟,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餐后C肽是空腹C肽的3倍;正常对照组C肽于1h达峰值,3h降至空腹水平,餐后C肽是空腹C肽的6倍。结论血清C肽水平更能全面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对Ⅱ型糖尿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C肽 胰岛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