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食道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中利用不同呼吸时相勾画定位CT靶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伟锋 王国平 +4 位作者 林志仁 羊华高 程钢 梁颖 袁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618-56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高龄食道癌患者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对57例70岁以上食道癌患者全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b期19例。平静吸气末和平静呼气末C... 目的探讨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高龄食道癌患者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对57例70岁以上食道癌患者全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b期19例。平静吸气末和平静呼气末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两者融合形成的GTV近似为肿瘤在平静呼吸全程运动的范围,CTV-PTV过程不必再外扩呼吸动度。与经典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评价近远期疗效、预后相关因素和不良反应。结果与传统的CTV外扩至PTV方法比较,不同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PTV平均缩小16.2%(中位值15.8%)。所有患者有效率(OR+PR)为:94.7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2%、44.9%、28.1%;KPS评分和N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并不独立影响预后。结论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显著降低PTV、改善生存质量,高龄食道癌患者放疗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呼吸时相
下载PDF
CT与MRI图像融合对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靶区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苏玮 袁锋 +1 位作者 林志仁 王伟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CT与MRI图像融合的脑转移瘤靶区与CT图像靶区的不同,提高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方法同期采集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融合成CT/MRI图像,分别在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41组GTV,比较两种图... 目的研究CT与MRI图像融合的脑转移瘤靶区与CT图像靶区的不同,提高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方法同期采集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融合成CT/MRI图像,分别在CT及CT/MRI融合图像勾画41组GTV,比较两种图像勾画的GTV的差别。结果 25例患者共41组靶区的GTVCT为(31.75±9.93)cm3,GTVCT/MRI为(28.92±8.25)cm3。41个对照组中,GTVCT<GTVCT/MRI为18个,GTVCT>GTVCT/MRI为23个。结论采用CT/MRI融合后图像勾画的脑转移瘤靶区精确度提高,更适合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脑转移瘤 靶区勾画
下载PDF
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分期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国平 徐丹丹 +1 位作者 陈胜民 袁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为55.5%、66.7%、66.7%、66.7%。超声双重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94.4%、88.9%和83.3%。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对胃间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3.5%和74.2%。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T分期诊断准确率低于双重超声造影(P<0.05),双重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胃窗超声造影(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和对胃间质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窗超声造影 双重超声造影 胃癌分期 胃间叶源性肿瘤
下载PDF
hsa-miR-767通过调控IGF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曾茹 毛山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02-3009,共8页
目的:探讨hsa-miR-767调控IGF1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生信数据分析乳腺癌的差异基因,并构建miRNA-mRNA网络,筛选hsa-miR-767/IGF1信号轴进行验证。建立hsa-miR-767过表达和敲除MCF7细胞株,RT-qPCR验证hsa-miR-767... 目的:探讨hsa-miR-767调控IGF1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生信数据分析乳腺癌的差异基因,并构建miRNA-mRNA网络,筛选hsa-miR-767/IGF1信号轴进行验证。建立hsa-miR-767过表达和敲除MCF7细胞株,RT-qPCR验证hsa-miR-767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sa-miR-767和IGF1的结合,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结果:识别出26个差异miRNA(DEMs)和1108个差异基因(DEGs)。预测获得靶基因254个,靶基因与测序DEGs取交集得到73个mRNA。鉴定出10个hub基因(IGF1、NTRK2、CEBPA、FOS、KLF4、GABRA1、NRG1、LPL、GABBR2、ANGPT1),其中IGF1所连接的基因较多,说明其在乳腺癌中较为重要。miRNA-mRNA网络图中发现hsa-miR-767/IGF1轴可能在乳腺癌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实验证实hsa-miR-767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上调(P<0.05),其能靶向结合IGF1;hsa-miR-767还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hsa-miR-767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且可与IGF1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NA-mRNA轴 TOP10 hub基因 hsa-miR-767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程钢 黄邓高 梁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龄C57小鼠150只,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只。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微小唾液腺细胞小滴,同时阴性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龄C57小鼠150只,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只。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微小唾液腺细胞小滴,同时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A、B、C、D、E亚组),分别给予12 Gy、15 Gy、18 Gy、21 Gy和24 Gy照射剂量。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颌下腺组织结构,检测颌下腺组织重量以及小鼠唾液流量率和唾液淀粉酶。结果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组织腺泡细胞结构均明显受损,但实验组各亚组损伤情况轻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实验组颌下腺重量为(137. 22±20. 15) mg,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0. 05),且实验组各亚组颌下腺重量[A、B、C、D、E亚组:(150. 03±17. 11) mg、(142. 06±15. 43) mg、(132. 03±17. 04) mg、(124. 06±18. 01) mg、(114. 31±19. 06) mg]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实验组唾液流量率为(71. 16±30. 14)μl/min,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0. 05),而唾液淀粉酶为(751. 07±79. 23)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 <0. 05);实验组各亚组唾液流量率[A、B、C、D、E亚组:(82. 24±12. 03)μl/min、(73. 55±11. 12)μl/min、(62. 20±10. 43)μl/min、(54. 03±12. 22)μl/min、(43. 31±11. 10)μl/min]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而唾液淀粉酶[A、B、C、D、E亚组:(651. 44±80. 14)μ/dl、(702. 24±68. 84)μ/dl、(750. 54±72. 03)μ/dl、(803. 15±80. 22)μ/dl、(845. 20±77. 46)μ/dl]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各亚组(P <0. 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颌下腺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义杰 潘艳玲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84例,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常规组(40例)与大分割组(44例)。常规组行常规放疗,剂量为2 ...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84例,按照放疗方式分为常规组(40例)与大分割组(44例)。常规组行常规放疗,剂量为2 Gy/次,共25次,总剂量50 Gy,治疗42 d;大分割组实施大分割放疗,剂量为2.66 Gy/次,共16次,总剂量42.56 Gy,治疗22 d。评价两组患者放疗效果、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生存、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大分割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40/44)比95.0%(39/40),χ^2=1.626,P=0.205],美容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40/44)比92.5%(37/40),χ^2=0.069,P=0.792]。常规组与大分割组患者放疗后食管黏膜反应、放射线肺炎、骨髓抑制、晚期皮肤反应、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1/40)比4.6%(2/44),χ^2=0.255,P=0.614;2.5%(1/40)比2.3%(1/44),χ^2=0.005,P=0.946;52.5%(21/40)比52.3%(23/44),χ^2=0.001,P=0.983;2.5%(1/40)比2.3%(1/44),χ^2=0.005,P=0.946;85.0%(34/40)比79.6%(35/44),χ^2=0.425,P=0.514]。大分割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0.9%,χ^2=0.020,P=0.904;5.0%(12/40)比2.3%(1/44),χ^2=0.453,P=0.501;7.5%(3/40)比6.3%(3/44),χ^2=0.015,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方案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治疗时可取得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类似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其具有治疗周期短、放疗次数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