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7年海安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董业峰 陈烨 +1 位作者 崔晶娴 吴亚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索2015—2017年海安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2017年海安县人民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 484株,检出率为6.84%。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传染科... 目的探索2015—2017年海安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2017年海安县人民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 484株,检出率为6.84%。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传染科、SICU、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分离病原菌中分离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在2015—2017年的分离率均为最高。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从总体来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在2015—2017年均为100.00%。结论海安县人民医院2015—2017年总体上病原菌检出率逐渐升高,应引起感染科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复核检验报告的质量及控制
2
作者 吉飞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544-1544,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检验 复核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标本准备在止凝血检验中的重要性
3
作者 于银坤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在止凝血检验中,随着血凝仪的广泛应用,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都受到重视。但分析前的程序标准化一标本准备,实验室人员难以控制。因此必须加强对前期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程序标准化,才... 在止凝血检验中,随着血凝仪的广泛应用,检测方法不断更新。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都受到重视。但分析前的程序标准化一标本准备,实验室人员难以控制。因此必须加强对前期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程序标准化,才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准备 止凝血检验 血凝仪 抗凝剂 采血技术
下载PDF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陆爱军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2期2906-290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测定患者检测结果。结果本组160例糖尿病患者最终血糖及尿糖检测... 目的探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测定患者检测结果。结果本组160例糖尿病患者最终血糖及尿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患者尿糖检测结果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即患者尿糖浓度越高,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浓度就越高。本组患者中尿糖检测结果为阴性者5例,但是其尿糖浓度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现象。结论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与其血糖检验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能够作为糖尿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将其联合血糖监测结果能够更加有效的判定患者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检验 尿糖检验 糖尿病 诊断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5
作者 董德平 严冲 +1 位作者 钱开成 周永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肾损害 微量白蛋白 IGG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排泄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相关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德平 于银坤 崔益祥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Alb/Cr)排泄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分别测定47例2型DM患者血浆P 选择素、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清C反应蛋白(CRP)、Alb/Cr, 并根据尿Alb/Cr排泄率分为3组进...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Alb/Cr)排泄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方法 分别测定47例2型DM患者血浆P 选择素、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清C反应蛋白(CRP)、Alb/Cr, 并根据尿Alb/Cr排泄率分为3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DM患者血浆P 选择素、vWF、血清CRP水平高于 正常对照组(P<0.05、0.002、0.001),并且与其尿Alb/Cr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P 选择素、vWF和 血清CRP可作为观察2型DM并发血管病变以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排泄率 血管内皮损伤 DM 尿白蛋白 CRP P-选择素 物相 标志物 水平
下载PDF
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崔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尿沉渣分析仪 细胞分析 荧光染色
下载PDF
39例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进林 陈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57-258,共2页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 ,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 ,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 ,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 ,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AT) ,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 +C3型多见 ,且溶血、贫血程度重 ,余依次为C3型、IgG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MBS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分型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吡柔比星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琳 孙宝兰 +5 位作者 张国华 倪红兵 宋红花 王峰 鞠少卿 董德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对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抑制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钠(valproate acid,VPA)对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抑制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THP单药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筛选出最佳联合作用浓度的THP与VPA联合作用于Raji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合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VPA(0.25、0.5、1、2、3、4、5 mmol/L)、THP(0.1、1.0、2.5、5、10μmol/L)对Raji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THP单药组,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VPA和THP单药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0.25 mmol/L VPA+2.5μmol/L THP)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药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单药组,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及THP对Raji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低浓度的VPA联合不同浓度THP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显著增强。VPA联合THP一定程度上通过促进凋亡进而抑制了Raji细胞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丙戊酸钠 吡柔比星 增殖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对血液分析仪测试PLT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万珍 《青海医药杂志》 2002年第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血液分析仪 PLT 质量控制
下载PDF
8例急性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形态学分析
11
作者 林筱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分析8例急性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鉴别要点。认为粒缺的原始、早幼粒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毒性颗粒,与ANLL的原始、早幼粒细胞显著... 分析8例急性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鉴别要点。认为粒缺的原始、早幼粒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毒性颗粒,与ANLL的原始、早幼粒细胞显著不同,易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 形态学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霞 杨锦旺 +2 位作者 吴震 葛仁美 林小荣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4期4591-4592,共2页
目的观察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取样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全程应用抗菌药物组(全程抗菌组)50... 目的观察抗菌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取样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全程应用抗菌药物组(全程抗菌组)50例,延后应用抗菌药物组(延后抗菌组)54例,对两组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后抗菌组总有效率为96.3%,全程抗菌组为9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后抗菌组的病程为(4.3±0.6)d,显著短于全程抗菌组的(5.5±0.7)d(t=9.179,P=0.001);延后抗菌组复诊率为7.4%,显著低于全程抗菌组的22.0%(χ2=4.479,P<0.05);延后抗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全程抗菌组为26.0%,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和1周延后抗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9.4±0.7)×109/L和(6.6±0.5)×109/L、粒细胞(0.73±0.06)和(0.61±0.06)、C反应蛋白(19.1±1.8)mg/L和(7.2±0.6)mg/L比较全程抗菌组的白细胞计数(7.1±0.6)×109/L和(6.8±0.5)×109/L、粒细胞(0.60±0.06)和(0.60±0.06)、C反应蛋白(12.1±1.2)mg/L和(7.7±0.6)mg/L的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延后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且安全性更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感染
下载PDF
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八例的形态学分析
13
作者 林筱蓉 《右江医学》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通过分析 8例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LD)形态学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 :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起病情况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 0 .5× 1 0 9/L者 ,符合LD诊断。结果 :8例... 目的 :通过分析 8例成熟障碍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LD)形态学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 :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起病情况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 0 .5× 1 0 9/L者 ,符合LD诊断。结果 :8例中原始粒细胞体增高不突出 ,最高为 6% ,且形态规则 ,无异形性改变 ,早幼粒细胞一般增高明显 ,可与异常早幼粒细胞鉴别。结论 :临床上有药物、毒物、放射线接触史、无出血倾向 ;白细胞显著减少 ,中性粒细胞极度低下 ;细胞形态规则 ,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 ,大多伴有毒性颗粒 ,可诊断为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障碍型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与尿沉渣镜检的关系
14
作者 钱开成 《交通医学》 1996年第1X期136-136,共1页
近年来,尿液常规检查已逐步使用尿液分析仪代替,因此取消了尿沉渣镜检。笔者对门诊随机抽200份尿液标本在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尿沉渣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尿沉渣镜检 尿液自动化分析 尿液分析仪 亚硝酸盐 红细胞 白细胞 检测结果 生化指标 尿液标本 指标阳性者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中BAFF-R表达及其对细胞存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娟 郭悦华 +1 位作者 鞠少卿 申娴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BAFFR对MM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ELISA,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BAFF-R在MM细胞中的表达;WST-1,TUNEL凋亡实验,Western Blo...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研究BAFFR对MM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ELISA,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BAFF-R在MM细胞中的表达;WST-1,TUNEL凋亡实验,Western Blot检测BAFF-R对MM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BAFF-R mRNA和蛋白表达于MM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BAFF-R阻断性抗体(1,5,15 μg/ml)可抑制KM3细胞增殖,t值分别为79.78,72.21,76.88;P值均为0.000,即BAFF-R促进KM3细胞增殖;同时,BAFF-R阻断性抗体组(15 μg/ml)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IgG组;BAFF-R阻断性抗体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18%,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43%,说明BAFF-R能够抑制MM细胞凋亡.结论 BAFF-R对MM细胞生长存活有一定影响,BAFF-R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良琼 吉飞跃 崔益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326-1326,1328,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将献血员血清置于56℃30min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按1∶2、1∶4、1∶6稀释比例检测试剂盒中多批号的阳性对照质控物。结果抗RNP/Sm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将献血员血清置于56℃30min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按1∶2、1∶4、1∶6稀释比例检测试剂盒中多批号的阳性对照质控物。结果抗RNP/Sm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抗SS-A抗体(++^+++):1∶2稀释后,显色程度均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RO-52抗体(++^+++):1∶2稀释后,显色为+^++;1∶4、1∶6稀释后,显色程度为+。抗核小体抗体:1∶1、1∶2稀释后可出现阳性;1∶4、1∶6稀释后,显色均为阴性。结论自身抗体质控血清制备方便,质量可靠,可满足临床检测室内质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 临界值
下载PDF
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和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军民 崔翔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8-419,共2页
本文报告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和SOD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儿组:32人(男21,女11),年龄(1~8)岁,均为我院儿科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包括体征、X线摄片、血液常规... 本文报告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和SOD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儿组:32人(男21,女11),年龄(1~8)岁,均为我院儿科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包括体征、X线摄片、血液常规检查及病原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肺炎患儿 临床意义 IL-4 支气管 后血清 治疗前 SOD
下载PDF
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军民 崔翔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9-290,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文献证实,COPD的发生、发展和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本文...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文献证实,COPD的发生、发展和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本文对COP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4、IL-10和TNF-α联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患者 TNF-Α IL-10 IL-4 临床意义 治疗前后 后血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对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翔 董业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7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讨论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对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肾病患者145例,按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值分为正常组[GFR≥90 m L/(min·1.73m2),67例],轻度组[90 ... 目的讨论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对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肾病患者145例,按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值分为正常组[GFR≥90 m L/(min·1.73m2),67例],轻度组[90 m L>GFR>30 m L/(min·1.73m2),49例]和重度组[GFR≤30 m L/(min·1.73 m2),29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Cys C、β2-MG水平及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2个指标对正常组和轻度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正常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ys C、β2-MG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肌酐(Cr)、尿素氮(BUN)变化不明显,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血清Cys C、β2-MG及BU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Cys C、β2-MG、BUN、Cr分别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和β2-MG联合检测正常组和轻度组患者较单独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Cys C、β2-MG作为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传统的BUN、Cr,且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改变的可靠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Wnt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业峰 马剑波 《交通医学》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Wnt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4例NSCLC患者术后标本进行Wnt3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合阳性细胞染色强弱及百分比计算Wnt3免疫组化染色评分... 目的:研究Wnt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4例NSCLC患者术后标本进行Wnt3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合阳性细胞染色强弱及百分比计算Wnt3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析Wnt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Wnt3蛋白在NSCLC患者中表达的意义。结果:在NSCLC组织中,Wnt3的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于胞浆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4.1%(41/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40.0%(12/30)(P=0.028)。Wnt3蛋白表达强度与NSCLC的分化程度(P=0.028)、淋巴结转移(P=0.008)和病理分期(P=0.000)有显著相关性,而与NSCLC的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组织类型及侵润深度(T分期)无关(P均>0.05)。结论:Wnt3蛋白在NSCLC中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Wnt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