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品德教育的光辉——浅谈初中体育活动中良好品德的培养
1
作者 杨峰 《学周刊(下旬)》 2009年第12期172-172,共1页
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晶德。因此.针对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状况,在体育活动中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 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晶德。因此.针对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状况,在体育活动中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活动 良好品德 初中生 培养 感受 心理素质 竞技比赛
下载PDF
阅读,教你几招好习惯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亮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9期42-43,共2页
阅读中出现问题常常源于不良的习惯,而不良的习惯往往义源于对阅读的无知,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去解决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努力掌握’一‘些阅读的规律,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下再大的功夫,也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 阅读中出现问题常常源于不良的习惯,而不良的习惯往往义源于对阅读的无知,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去解决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努力掌握’一‘些阅读的规律,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下再大的功夫,也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阅读的好习惯有哪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理论性 语文教学 中学
下载PDF
有理数运算有妙招(初一)
3
作者 许开成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4年第12期11-12,共2页
有理数的运算,可按照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逐步计算,但是要做到运算“准”而“快”,就必须观察题目的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探寻巧妙的解法,常用方法如下:
关键词 有理数运算 运算顺序 解法 初一 常用方法 题目 运算法则
下载PDF
诗意地……
4
作者 钱珊慧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05年第9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江苏省 生活中 蒲公英 草地 季节 太阳 遗弃 享受 烦恼 无名
下载PDF
A Happy Day
5
作者 康传桂 王柔 《英语学习辅导(中考指导版)》 2005年第3期28-28,共1页
看似平常的一场大雪,在小作者的笔下却生机无限,“瑞雪兆丰年,农民伯伯笑开颜”,最重要的是“我们”乐开怀。文章层次鲜明,条理清晰,运用插叙,过渡等写作手法,结尾点明主题并与全文相呼应。
关键词 初中 英语 学习辅导 书面表达 写作方法
下载PDF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立足于“读”
6
作者 储伯林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4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题 中学 语文 解题指导
下载PDF
学生数学写作彰显“乐学境界”
7
作者 陶然 《教育艺术》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面对一粒金沙,不断探索。
关键词 数学写作 乐学 学生
下载PDF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不断超越
8
作者 陶然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第19期29-30,共2页
我们的教学生涯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超越,是升华,是蜕变,是教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种超越,才使我们的教学从机械古板走到积极主动的今天。下面以笔... 我们的教学生涯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超越,是升华,是蜕变,是教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种超越,才使我们的教学从机械古板走到积极主动的今天。下面以笔者三次上一节课为例,谈谈我们在教学生涯中应该怎样不断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生涯 积极主动
下载PDF
√|2K|与2√|k|的几何意义
9
作者 李海涛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12年第2期6-7,共2页
大家都知道双曲线y=k/x(k≠0)中|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P作PM、PN垂直x、y轴于M、N,则S矩形PMON=|k|.本文以此为基础介绍√|2k|和2√|k|的几何意义.
关键词 几何意义 双曲线 垂直
下载PDF
Friendship
10
作者 袁日芹 缪小龙 《英语学习辅导(中考指导版)》 2005年第5期53-53,共1页
Do you believe friendship?
关键词 初中 英语 学生习作 书面表达
下载PDF
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矫正策略
11
作者 李自成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错误对于学...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试图探究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矫正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矫正策略 解题错误 数学 学习过程 知识 教师
原文传递
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三年来学生“讲题”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东升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1年第7期7-9,共3页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却是一个很大课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讲题”的训练,尝试体现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下面将三年来学生“讲题”的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希...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却是一个很大课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讲题”的训练,尝试体现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下面将三年来学生“讲题”的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希望与同行们分享这份心得,也期待争论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数学能力 讲题 实践 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 教育界 尝试体
原文传递
三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的典范——以“平行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涛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10期60-62,共3页
最近笔者参加了李庾南实验学校第二届优课评比大赛,执教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第1课时)”.笔者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视角进行了学材再建构,从“学法三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学法指导,学程中围绕学生的生... 最近笔者参加了李庾南实验学校第二届优课评比大赛,执教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第1课时)”.笔者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视角进行了学材再建构,从“学法三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学法指导,学程中围绕学生的生成展开教学.赛后得到了专家的好评,现将教学设计及教后思考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平行线 有效教学 课堂 学法指导 七年级下册 实验学校
原文传递
小题大做——一道填空题引发的探究
14
作者 李海涛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2年第17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填空题 比例函数 ABO 发散思维 探究过程 探究方法 最近发展区 解题方法 三角形面积 独立探究
原文传递
“特殊直角三角形”在中考压轴题上的应用例谈
15
作者 刘东升 《中学生数学(初中版)》 2005年第16期38-37,共2页
近几年中考压轴题以动态函数与几何题居多.此类题型灵活多变,往往难以想像其变化后的图形,对这类题型的解法要善于总结. 笔者对近年压轴题中较多的蕴含“特殊直角三角形”题型进行了分析,便于复习好这类题型,以备战中考.
关键词 态函数 函数思想 思维能力 函数图像 对应边 数形 综合考查 分类讨论 函数关系 数量关系
原文传递
一道压轴题的失分分析
16
作者 李海涛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1年第7期74-75,共2页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0年第7、8期《和二次函数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一文.拜读后,我不由想起今年我市中考的一道压轴题.它的最后一问也是和二次函数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
关键词 压轴题 最短距离问题 《中小学数学》 失分 二次函数 2010年 初中版 中考
原文传递
貌似相同 解法各异——例析与抛物线有关的最短距离问题
17
作者 李海涛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1年第7期29-30,共2页
以抛物线为载体,求抛物线上(或对称轴)的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线段进行转换,最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
关键词 最短距离问题 抛物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例析 解法 最小值问题 举例说明
原文传递
how long,how often和how soon在用法上的区别
18
作者 康传桂 《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2003年第3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howlong howoften howsoon 用法区别 初中 教学 英语 语法
原文传递
正确运用分式中的隐含条件
19
作者 朱国生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04年第12期37-37,共1页
我们知道,分式中分母的取值是不能为零的,否则分式无意义.在解分式问题中,如果我们正确运用这个条件,就能帮助我们避免错误,正确解题。
关键词 分式问题 隐含条件 分母 解题 错误 帮助 取值 正确
原文传递
为何殊途不能同归——对一道错题的剖析与探究
20
作者 李海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1年第7期70-71,共2页
1生疑 题目:如图1,点A在反比例函数y=3/x上,且OA=2,过A作AC⊥x轴,垂足为C,OA的垂直平分线交OC于B,则ΔABC的周长为( ).
关键词 错题 反比例函数 垂直平分线 ABC 周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