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交通碳排放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
作者 庄颖 夏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4-1162,共9页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 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为研究广东省的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利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方法估算了广东交通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广东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广东交通碳排放量从1 950.98×10~4t增至6 068.41×10~4t,其中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是广东交通碳排放的主体,私人交通碳排放已成为广东交通碳排放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占56%~64%;铁路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小,占0.6%~1.6%;水运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民航单位周转量碳排放量最高.(3)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运输结构、私人汽车数量规模对广东交通碳排放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79%、36.14%、18.66%,是拉动广东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运输强度与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46%,是抑制交通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广东可以通过采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使用替代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交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广东
下载PDF
下扬子芜湖地区后期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古生界页岩气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周荣 夏斌 万志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0-895,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对芜湖地区后期构造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把对研究区古生界地层有重要影响的后期构造划分为印支期挤压推覆构造和燕山、喜山期伸展构造,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构造迁移规律,认为芜湖地区...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对芜湖地区后期构造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把对研究区古生界地层有重要影响的后期构造划分为印支期挤压推覆构造和燕山、喜山期伸展构造,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构造迁移规律,认为芜湖地区古生界页岩气的保存受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影响较小,受燕山、喜山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大,这在该区未来页岩气勘探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古生界 页岩气 芜湖地区 下扬子地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向海阶梯状断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周荣 殷征欣 +2 位作者 叶军 万志峰 吕宝凤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26,330,共6页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陷型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位于华南块体与南海块体的洋陆转换带上,因此研究珠江口盆地的裂陷演化过程对探讨南海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的...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陷型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位于华南块体与南海块体的洋陆转换带上,因此研究珠江口盆地的裂陷演化过程对探讨南海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的断裂以NE向和NW向为主,把珠江口盆地分隔成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本文通过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发现其中NE向断裂呈明显的向海阶梯状排列的发育特征,控制着珠江口盆地从北向南的裂陷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构造迁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远程和深部效应是阶梯状断裂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南海北部岩浆活动、张裂作用以及南部洋盆的洋脊跃迁等构造事件在时空上为连续、有序的构造事件,与深部地幔物质一边上涌一边向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南海 阶梯状断裂
下载PDF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喜臣 夏斌 +5 位作者 刘维亮 钟云 胡西冲 关瑶 黄炜 殷征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69,共20页
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辉绿岩中获得一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9.0±2.1 Ma,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辉绿岩及玄武岩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 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辉绿岩中获得一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9.0±2.1 Ma,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辉绿岩及玄武岩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兼具岛弧与N-MORB端元地球化学特征。两件辉绿岩样品(^(87)Sr/^(86)Sr)_i值介于0.7055~0.7063之间,ε_(Nd)(t)介于11.28~11.84之间。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类似N-MORB的亏损地幔,并主要叠加了俯冲流体的影响。结合区域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分布及沉积记录,蓬错蛇绿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拉萨地体之下俯冲作用有关,并与藏北湖区其他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蛇绿岩一起构成区内多岛弧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蓬错蛇绿岩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年代学
下载PDF
新生代渭河盆地沉积-构造迁移与渭北隆起及东秦岭耦合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鹏 任战利 +4 位作者 张金功 夏斌 田涛 蔡周荣 张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6-892,共17页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东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形成了特有的盆山体系,分布有油气、氦气及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东秦岭隆升的重要时期,缺乏...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东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形成了特有的盆山体系,分布有油气、氦气及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东秦岭隆升的重要时期,缺乏该时期盆山体系耦合关系的研究,制约了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认识。盆山耦合体现在时间、空间、物质、构造作用及地表形态等多方面。以大量钻孔资料为依托,运用“回剥法”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的沉降幅度及沉降速率,并根据主沉降期新近纪以来不同阶段沉积地层厚度展布特征恢复了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渭河盆地新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具有自西南方向西安凹陷向北东方向固市凹陷迁移的特征。古近纪始新世以来,渭河盆地发生快速构造沉降,中新世早-中期以西安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中新世以来以西安、固市两个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沉降中心转移到东北部固市凹陷,晚更新世以来,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均发生快速沉降。裂变径迹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渭北隆起约45—32Ma整体快速抬升,同步于东秦岭太白山和华山约57-40Ma的快速隆升阶段,与渭河盆地古近纪始新世约40Ma的基底快速沉降具有耦合关系。晚中新世约7-3Ma以来,渭河盆地的持续快速沉降,与渭北隆起上新世约5Ma及东秦岭太白山约10—9.6Ma、华山约8—5Ma以来的快速耦合关系明显。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始新世约55-45Ma碰撞及青藏高原约10-8Ma隆升外扩的远程效应对研究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厚图 裂变径迹 沉积-构造演化 隆升剥蚀 盆山关系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东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施秋华 袁亚娟 +1 位作者 夏斌 林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69,共16页
三肇凹陷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中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比,Fe_2O_3、MgO、CaO、Na_2O含量较低,而TiO_2、Al_2O_3、K_2O、MnO含量均略高;样品中的... 三肇凹陷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中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比,Fe_2O_3、MgO、CaO、Na_2O含量较低,而TiO_2、Al_2O_3、K_2O、MnO含量均略高;样品中的相容元素(V、Cr、Co、Ni等)含量均低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UCC;稀土元素总量为102×10^(-6)~276×10^(-6),平均为188×10^(-6),与PAAS表现出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了相似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元素与SiO_2负相关而与Al_2O_3正相关,说明大部分元素受到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石英与长石矿物对这些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稀释效应。根据主元素物源判别方程图和Th-Hf-Co图投影及La/Hf、(Gd/Yb)N值,扶杨油层物源主要来自后太古宙长英质火山岩,可能卷入了部分再循环沉积岩。通过一系列的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在对油层组进行了纵向古气候分析后,认为FI油层组沉积时处于一个构造活动强、干旱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储层物性更好,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沉积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物源
下载PDF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成因机制:与渭河盆地构造对比分析的启示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鹏 夏斌 +3 位作者 蔡周荣 万志峰 黄强太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构造位置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一类型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历史与成因机...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构造位置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一类型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沉降、沉积演化历史与成因机制。莺歌海盆地与渭河盆地均位于多板块交汇处,存在长期相对快速沉积、沉降及构造演化迁移等典型走滑型盆地特征。在明确渭河盆地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比两盆地构造、沉降及沉积演化历史,结合莺歌海盆地特殊的构造位置及南海扩张的构造背景,分析得出: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印支板块逃逸及自身旋转、华南板块向东挤出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关系密切,受多板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新生代以来先后依次经历左旋走滑、伸展—热沉降—右旋走滑、伸展三大成盆演化期。另外,与渭河盆地相比,莺歌海盆地发育有高温、高压及泥底辟等特殊地质现象,主要受控于热沉降阶段,与渐新世以来(33~15Ma)南海扩张事件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沉积演化 成因机制 盆地分析 板块构造 渭河盆地 莺歌海盆地 南海
下载PDF
上、下扬子区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和保存的构造背景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蔡周荣 夏斌 +1 位作者 黄强太 万志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6-1454,共9页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目前泥页岩的储层特征,认为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较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分析古生代以来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构造活动特征,认为上扬子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中,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下扬子区印支期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燕山期以来发生构造反转,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对页岩气的保存有重要破坏作用,因此上扬子区比下扬子区具有更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古生界 页岩气 构造条件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红河断裂韧性剪切带内纳米颗粒的形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周荣 向俊洋 +2 位作者 黄强太 李建峰 卢丽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4-1531,共8页
纳米颗粒被发现广泛发育于韧性剪切带内,其发育特征与断层的剪切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红河断裂韧性剪切带内纳米颗粒的发育特征,探讨其形成规律及与红河断裂活动性的关系,我们在不同的区段3次穿越红河韧性剪切带,采集了韧性剪切带内糜棱... 纳米颗粒被发现广泛发育于韧性剪切带内,其发育特征与断层的剪切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红河断裂韧性剪切带内纳米颗粒的发育特征,探讨其形成规律及与红河断裂活动性的关系,我们在不同的区段3次穿越红河韧性剪切带,采集了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片麻岩和片岩等近百块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的观察,通过对纳米颗粒的统计和分析,在样品中发现了具球粒状形貌特征的纳米单体,这些单体呈分散状分布于岩石表面,同时还发现了多达12种纳米颗粒聚集体,不同的聚集体在形貌特征以及发育阶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剪切活动过程中不同位置经历不同的构造应力、温度和压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韧性剪切带 纳米颗粒 聚集体 构造意义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达巴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晨 夏斌 +5 位作者 郑浩 袁亚娟 殷征欣 陆野 徐迟 张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5-990,共16页
达巴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南亚带,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基性岩脉和硅质岩组成,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尚不清楚.首次报道了达巴蛇绿岩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达巴辉长岩和辉绿岩具有高的Al和Mg... 达巴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南亚带,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基性岩脉和硅质岩组成,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尚不清楚.首次报道了达巴蛇绿岩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达巴辉长岩和辉绿岩具有高的Al和Mg、低Ti、K和P,为低钾钙碱性玄武质岩石.岩石具有与N-MORB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但是N-MORB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Nb负异常,显示了受到俯冲板片流体的影响.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0.0±1.7Ma,为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源自于低程度的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达巴蛇绿岩形成于与初始俯冲有关的弧前扩张中心,是受到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达巴蛇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构造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