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与石油地质工作站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甲明 王伟元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2期74-79,共6页
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系统、卫星通讯等先进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尽快建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及石油地质工作站已成为可能。论述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和石油地质工作站的研制思路... 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系统、卫星通讯等先进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尽快建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及石油地质工作站已成为可能。论述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和石油地质工作站的研制思路,提出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和石油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的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信息系统 石油地质工作站 数据库
下载PDF
岐北潜山带—渤西石油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毓俊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2期89-96,共8页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确认的岐北潜山带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及经济地理条件,是渤西海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本文从区域结构、油气聚集、油气藏模式等方面对岐北带进行论证,并提出勘探部署建议。
关键词 岐北潜山带 渤西海域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条件 油气藏模式 勘探部署
下载PDF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王家秀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1年第2期47-56,共10页
188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边数米水深处钻的第一口油井揭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百余年来海洋油气勘探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和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成熟期后,目前已步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新阶段。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及新技术的不... 188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边数米水深处钻的第一口油井揭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百余年来海洋油气勘探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和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成熟期后,目前已步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新阶段。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海上油气勘探主战场正逐步移向深水和极地;为了在低油价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各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亚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海洋油气资源 现状 展望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海洋油气勘探方兴未艾
4
作者 赖万忠 《石油知识》 1997年第6期22-23,共2页
浩瀚的海洋,广覆地球表面71%,蔚蓝的水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海洋油气勘探 油气田
下载PDF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系统工程
5
作者 张功成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5期296-305,共10页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层等4项静态要素,以及油气生成与运聚的过程,其关键问题是生烃凹陷的生烃量和圈闭的聚集量,区带分析是对有成因关系的圈闭带进行分析,圈闭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田的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油气分布等进行描述与评价,贯穿圈闭预探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资源充列包括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计算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合理的资源潜力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含油气系统 圈闭 区带 油气藏 资源序列
全文增补中
琼东南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魏魁生 崔旱云 +7 位作者 叶淑芬 厉大亮 刘铁树 梁建设 杨国忠 武丽 周小鹰 郝运轻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6,共8页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 ,发现琼东南盆地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两大发育历程 ,相应划分出TejasA和TejasB两个超层序组 ;与盆地非海相、海相过渡相、生长断层、缓坡和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演...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 ,发现琼东南盆地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两大发育历程 ,相应划分出TejasA和TejasB两个超层序组 ;与盆地非海相、海相过渡相、生长断层、缓坡和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演化阶段相匹配 ,形成了 5个超层序 .以不整合及其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为三级层序边界 ,识别出 19个层序 ,含 5 7个体系域、5 4个以上准层序组、196个以上准层序 .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沉积层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低水位体系域包含的沉积体系不同 .在恢复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关沉积层序模式 .根据可容纳空间分析 ,编制了本区海平面升降曲线 ,发现陵水中期、梅山早期和莺歌海早期三次大的海泛与全球变化完全合拍 .在纵向上 ,海进体系域至密集段生烃潜力最强 ,空间上以外陆架 -大陆坡最好 ,其次为滨沼或海陆过渡相 .指出了陆架坡折附近的低水位楔和斜坡扇是值得注意的隐蔽圈闭勘探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盆地演化 沉积模式 斜坡扇 成藏预测 沉积模式 生烃潜力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被引量:43
7
作者 朱伟林 王国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 ,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前新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有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新生代 烃源条件 新领域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概念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冲龙 王燮培 +1 位作者 周江羽 吴景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50,共8页
“含油气系统”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建议采用“广义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一种全新的地质实体、研究对象与系统模型的复合体。其内涵是与油气生、排、运、聚、... “含油气系统”概念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建议采用“广义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一种全新的地质实体、研究对象与系统模型的复合体。其内涵是与油气生、排、运、聚、散有关且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着的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地质要素和过程(作用)及其描述参数和联系方式的集合体。其外延应包容油气区(或者还有超油气区)、盆地(包括叠合盆地)、凹陷(或在规模上相类似的成藏组合、区带)等3个级(类)别的子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Magoon(1992)、Perodon(1992)和Demaison等(1991)的结构图解法、模型类比法和成因分析法,经改进后,可以分别用于3个级别“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快速预测、评价。进一步的研究可考虑与定量模拟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结构图解法 成因分析法 油气藏
下载PDF
湖相沉积浮游藻类及有机质类型与烃源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国瑄 朱伟林 +1 位作者 黄正吉 黎明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79,共4页
中国含油盆地的湖相生油岩大多含有丰富的化石浮游藻类,主要包括非海相沟鞭藻囊孢和单细胞绿藻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的详细研究证实,化石浮游藻类相对丰度(占孢粉型总数)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占干酪根总量)的高值指示... 中国含油盆地的湖相生油岩大多含有丰富的化石浮游藻类,主要包括非海相沟鞭藻囊孢和单细胞绿藻珠江口盆地西部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的详细研究证实,化石浮游藻类相对丰度(占孢粉型总数)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占干酪根总量)的高值指示古湖表层水高生产力和底部水体贫氧环境.表层水高生产力为湖泊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原地生藻质富氢有机质,贫氧的湖底有利于这类藻质无定形有机质堆积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浮游藻类 有机质 古湖 烃源条件
下载PDF
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筱敏 信荃麟 赵景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20,共10页
本文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结合层速度和砂岩百分比的研究,描述了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相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深湖—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指出这些沉积体... 本文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结合层速度和砂岩百分比的研究,描述了辽东湾南部下第三系地震相和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确定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和深湖—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指出这些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垂向演化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最后预测了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地震地层学 地震相
下载PDF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被引量:98
11
作者 龚再升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渤海海域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直到90年代,由于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有了充分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油气勘探才出现了重大转机,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表现在:渤海海域是整个华北含油气盆地发育、发展的归宿、渤海海域新... 渤海海域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直到90年代,由于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有了充分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油气勘探才出现了重大转机,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表现在:渤海海域是整个华北含油气盆地发育、发展的归宿、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郯庐断裂在东营晚期-第四纪是强烈活动期,调整和控制了晚期成藏,渤中坳陷下第三系比周围陆区下第三系多一套东营组下段一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渤中坳陷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与馆陶组发育浅湖相沉积,是华北含油气盆地上第三系储盖组合最佳的地区,渤中坳陷与周围呈环状展布的凸起和低凸起带,构成了油气成藏的特殊地质结构,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是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找油气的主要方向是被生烃凹陷包围的凸起及其倾没带,包括分割凹陷和凸起的边界断层附近的各类反转构造,通过自营和合作勘探,相继发现了QHD32-6,NB35-2,CFD11-1,BZ25-1,PL19-3等一批大中型油田,实现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和转折,对海洋石油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保持我国东部石油稳产将起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上第三系 勘探领域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在珠三坳陷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雯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4-100,共7页
通过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集层中的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成岩作用对珠三坳陷油气聚集空间的分布起了主要控制作用,在珠海组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目标;晚成岩期A亚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主要运... 通过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集层中的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认为成岩作用对珠三坳陷油气聚集空间的分布起了主要控制作用,在珠海组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目标;晚成岩期A亚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主要运移时间为上新世中晚期—第四纪,与珠三坳陷构造、封堵条件的形成时间具有空间上的最佳配置关系,该区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对该区油气运移方式、通道及水介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运移方式是垂向和侧向运移方式的结合,油气运移通道有断层、砂岩层以及不整合面,古水体分析表明珠海组地层确实是珠三坳陷聚集烃类的良好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成岩作用 储集层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树林 吴景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底辟构造 成因 石油地质意义 流体运移
下载PDF
底水气藏气井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洪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3-228,共6页
使用锥进模型对鹿水气藏气井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采气速度、气层有效厚度、水体大小、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渗透率、气井打开程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它们对鹿水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有效开发鹿水气藏提供... 使用锥进模型对鹿水气藏气井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采气速度、气层有效厚度、水体大小、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渗透率、气井打开程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它们对鹿水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有效开发鹿水气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模拟研究 开采 油气井
下载PDF
崖13-1气田凝析油的成熟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正吉 俞世明 +2 位作者 潘和顺 贺洪钟 王光盈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1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崖13-1气田凝析油进行族组份分离,将饱和烃经5A分子筛处理,弃去正构烷烃,提取支链-环烷烃进行GC/MS分析,配合岩样的Ro测定,可溶抽提物饱和烃相组份的GC/MS分析,获得了可靠的成熟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凝析油进行成熟... 对崖13-1气田凝析油进行族组份分离,将饱和烃经5A分子筛处理,弃去正构烷烃,提取支链-环烷烃进行GC/MS分析,配合岩样的Ro测定,可溶抽提物饱和烃相组份的GC/MS分析,获得了可靠的成熟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凝析油进行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油为成熟-高成熟原油,成熟度在Ro 1.15%-1.5%左右。此结果与钻井揭示的崖城组煤系烃源岩的成熟度相近,从而为追溯源岩提代了可信的成熟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13-1气田 凝析油 成熟度 研究 族组份 支链-环烷烃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鹏 刘铁树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CAS 1999年第6期443-450,共8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重磁资料的平面与剖面分析处理和正反演计算,依据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重磁资料的平面与剖面分析处理和正反演计算,依据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对盆地内的断裂展布和局部异常作了划分和分析解释,提出了新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基底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 研究 重磁异常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本文简介正反转构造的概念和识别标志。重点论述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并探讨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正反转构造 石油地质意义 机制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晚新生代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春修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5期11-19,共9页
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一第四系下部可划分出11个层序界面,用生物基准面确定的年代分别是1.2Ma,1.6Ma,2.0Ma,2.3Ma,2.8Ma,3.2Ma,5.2Ma,9Ma,15Ma,18Ma,21Ma。研究了各层序的沉积相,发现了一批砂岩储集体,它们与具较好生烃潜力的半深海相... 琼东南盆地上第三系一第四系下部可划分出11个层序界面,用生物基准面确定的年代分别是1.2Ma,1.6Ma,2.0Ma,2.3Ma,2.8Ma,3.2Ma,5.2Ma,9Ma,15Ma,18Ma,21Ma。研究了各层序的沉积相,发现了一批砂岩储集体,它们与具较好生烃潜力的半深海相泥岩相匹配,可成为该区新的勘探目标,本区的古海流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它对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晚新生代 层序地层学 研究 生物基准面 砂岩储集体 半深海相泥岩 古海流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泰俊 张通彩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5期297-303,共7页
涠12-1油田的发现说明,北部湾盆地有很大的潜力,涠洲组是一个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本文从研究含油气系统入手,分析了涠12-1油田的成藏条件,提出了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可划分成涠西南及乌石两个含油气系统,并指出涠西南凹陷2号断裂... 涠12-1油田的发现说明,北部湾盆地有很大的潜力,涠洲组是一个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本文从研究含油气系统入手,分析了涠12-1油田的成藏条件,提出了北部湾盆地东北部可划分成涠西南及乌石两个含油气系统,并指出涠西南凹陷2号断裂带,涠11-4E构造及企西隆起东部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具有商业价值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东北部 含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南海万安西、湄公盆地勘探态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前南中国海石油勘探形势高涨,在湄公盆地(九龙、头顿)、南昆山盆地(昆仑)、万安西盆地,已钻探160多口井,其中有80多口井钻遇前第三系基岩,大熊-1井和01-B-1X井完钻地层为花岗岩。湄公盆地沉积岩厚约7000m,主要是非海相第三系碎屑岩。... 目前南中国海石油勘探形势高涨,在湄公盆地(九龙、头顿)、南昆山盆地(昆仑)、万安西盆地,已钻探160多口井,其中有80多口井钻遇前第三系基岩,大熊-1井和01-B-1X井完钻地层为花岗岩。湄公盆地沉积岩厚约7000m,主要是非海相第三系碎屑岩。主要烃源岩为裂谷期渐新统湖相泥岩,中新统上部海相泥岩可能为潜在烃源岩。目的层为中新统、渐新统砂岩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南昆山盆地及万安西盆地沉积岩厚度>7000m,主要为海相第三系碎屑岩。烃源岩为渐新统—下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到深海页岩。目的层为渐新统—下中新统砂岩、中中新统—上新统下部碳酸盐岩和礁以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湄公盆地 万安西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