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外科治疗的临床诊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瑞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2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82例糖尿病足病例,根据患者病历号单双进行分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无效,4例患者为好转,28例患者为治愈。观察组2例为...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82例糖尿病足病例,根据患者病历号单双进行分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无效,4例患者为好转,28例患者为治愈。观察组2例为无效,3例为好转,36例为治愈。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为78.05%,观察组为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促进溃疡面愈合,降低截肢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治疗 血糖控制
下载PDF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张乐 李昊泽 +1 位作者 刘凯东 白月奎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行LSG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行LSG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减重指标[体重、体质指数、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腰围]。统计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60(118.6±20.4)min,术中出血量为24~75(48.3±1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2.3±0.5)d,术后住院天数为4~10(8.2±2.4)d。患者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体重、体质指数、EWL%、腰围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低于术前,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术前,术后EW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术后6个月,仅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合并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LSG治疗肥胖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还可以改善肥胖症的合并疾病,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 瘦素 脂联素 效果
下载PDF
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乐 刘凯东 +1 位作者 刘铭 白月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89-391,39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2组患...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2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液,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合剂,术后第1~3天分别给予患者所需能量的25%、50%和75%,不足部分由周围静脉营养补充;术后第4天起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液,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 M、Ig A、CD4+、CD8+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Ig G、Ig M、Ig A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感染率为5.88%(5/8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术后感染率为15.29%(13/8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980,P<0.01)。结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内营养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生理耐受性、生存质量及3年随访预后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乐 刘凯东 +1 位作者 刘铭 白月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生理耐受性、生存质量及3年随访预后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11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60岁)分为开腹术组(n=62)和腹腔镜组(n=48),开腹术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例,腹腔镜组行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生理耐受性、生存质量及3年随访预后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11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60岁)分为开腹术组(n=62)和腹腔镜组(n=48),开腹术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结直肠术例。根据两组手术基础临床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情况评估生理耐受性。术后通过上门拜访、来院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3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死亡情况,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比较两组预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住院天数均低于开腹术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均低于开腹术组,手术并发症率4.17%(2/46)低于开腹术组16.13%(1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随访总有效率94.54%(104/110),两组随访肿瘤复发率和术后1年、2年、3年死亡率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随访期末EORTC QLQ-C30问卷中PF、EF、SF、QL评分分别较开腹术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生理耐受性,且具有满意的肿瘤根治和预后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根治术 老年 生理耐受性 随访
下载PDF
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占 刘军 +2 位作者 张军 张在兴 林瑞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2-824,84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2例(140条肢体)资料,术后3、6、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开通病变肢体129条,手术技术成功率92.1%(129...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2例(140条肢体)资料,术后3、6、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开通病变肢体129条,手术技术成功率92.1%(129/140),治疗病变血管164支。术后3、6和12个月下肢缺血临床症状Fontaine分期与术前比较均改善(P<0.01)。术后3、6和12个月足背动脉踝肱指数均较术前的0.56±0.32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11(t=-13.572,P=0.000),0.85±0.23(t=-11.588,P=0.000),0.71±0.26(t=-6.661,P=0.000)。术后3、6和12个月靶血管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4.4%(23/160)、28.2%(42/149)和43.8%(63/144),无截肢。结论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微创、安全、有效,能迅速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缺血症状,避免截肢,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老年 腔内治疗
下载PDF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彭勃 王新静 白月奎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在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环形混合痔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n=33)采取外剥内扎术;观察组(n=38)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对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在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环形混合痔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n=33)采取外剥内扎术;观察组(n=38)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对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观察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直肠最大顺应性两组相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可以有效改善外剥内扎术的术后不适,改善术后效果,而不会引起肛门功能受损,可以应用于临床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 手术 肛肠动力学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白月奎 余力伟 +10 位作者 张乐 付静 冷慧 杨晓军 马俊强 李晓娟 李秀娟 祝青 张元福 凌晓锋 曹文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9-602,共4页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红外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等指标结果,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36例胃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7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80枚,未转移540枚;与非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有如下特征:(1)与核酸相关的峰强比I_(1240)/I_(1460)(p=0.015)和I_(1080)/I_(1460)(p=0.034)显著升高,提示转移淋巴结细胞的核酸含量增多;(2)与蛋白相关的I_(1640)/I_(1460)(p=0.001)和I_(1546)/I_(1460)(p=0.027)峰强比值升高,表明转移淋巴结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3)与脂类相关的I_(2855)/I_(1460)和I_(1740)/I_(1460)显著降低(p<0.001),提示癌组织脂类含量相对减少;(4)I_(1160)/I_(1460)(p=0.023)显著降低,表明恶性细胞糖类物质的减少。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胃癌 淋巴结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伟 王冰涛 +1 位作者 尚宏清 白月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利弊。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uchincloss组75例和Kodama组75例,Auchincloss组术中采用Auchincloss法行淋巴结清扫,Kodama组术中采用Kodama法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 目的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法与Kodama法淋巴结清扫的利弊。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uchincloss组75例和Kodama组75例,Auchincloss组术中采用Auchincloss法行淋巴结清扫,Kodama组术中采用Kodama法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Kodam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uchincloss组(P<0.05)。术后6个月,Kodama组上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uchincloss组(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淋巴瘘、皮下积液、患肢水肿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dama组5年生存率为72.5%,Auchincloss组为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dama法能够取得满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能够保留胸大肌功能神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uchincloss法 Kodama法 淋巴结 清扫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乐 李昊泽 +1 位作者 刘凯东 白月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80-83,88,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住院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住院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相关合并疾病的改善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30例肥胖症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体质量、BMI和腰围均低于或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相关合并疾病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时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时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拟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短期内减轻患者体质量,并有效调节患者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袖状切除术 肥胖症 减重手术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冰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7期818-819,82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方法将4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引流时间要短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1);肥胖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非肥胖组患者(t=5.467,P<0.01)...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方法将4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引流时间要短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1);肥胖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非肥胖组患者(t=5.467,P<0.01);高血压组引流时间比无高血压组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1);糖尿病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无糖尿病组(t=5.151,P<0.01)。结论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引流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70-3p、ANO1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乐 李昊泽 +1 位作者 刘凯东 白月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70-3p(miR-370-3p)、茴香胺1(ANO1)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良性病变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70-3p(miR-370-3p)、茴香胺1(ANO1)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良性病变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370-3p、ANO1表达。术后随访3年,复发31例(复发组)、未复发63例(未复发组)。在线网站TargetScan预测miR-370-3p与ANO1的靶向关系,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70-3p与ANO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70-3p、ANO1 mRNA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miR-370-3p表达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均<0.05),ANO1 mRNA表达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均<0.05),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清miR-370-3p、ANO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线网站TargetScan预测miR-370-3p与ANO1在649~655和676~682处有结合位点,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70-3p与ANO1 mRNA中表达呈负相关(r=-0.609,P<0.05)。血清miR-370-3p、ANO1 mRNA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M分期Ⅲ~Ⅳ期、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和ANO1 mRNA≥1.64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R-370-3p≥0.74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370-3p、ANO1 mRNA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0.876)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786、0.7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70-3p低表达、ANO1 mRNA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有关,二者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微小RNA-370-3p 茴香胺1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H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章颖 马向涛 袁桂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H与CDK7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40例卵巢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正常组织中CyclinH与CDK7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H与CDK7在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yclinH与CDK7表达水平明显增... 目的探讨CyclinH与CDK7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40例卵巢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正常组织中CyclinH与CDK7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H与CDK7在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yclinH与CDK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织的3.9倍、2.9倍(P<0.05);CyclinH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相关(P<0.05);CyclinH与CDK7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401,P<0.05。结论CyclinH与CDK7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yclinH与CDK7可能在卵巢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周期素 转移
下载PDF
老年人肠重复畸形1例
13
作者 马向涛 《胃肠病学》 2011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病例:患者男,68岁,主因“突发下腹痛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d”于2007年7月15日就诊,急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治人院。患者入院前1d餐后出现下腹痛.呕吐胃内容物后腹痛无缓解.同时伴停止排气、排便.腹痛逐渐加剧向全腹蔓延.... 病例:患者男,68岁,主因“突发下腹痛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d”于2007年7月15日就诊,急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治人院。患者入院前1d餐后出现下腹痛.呕吐胃内容物后腹痛无缓解.同时伴停止排气、排便.腹痛逐渐加剧向全腹蔓延.体温升至38.5℃。人院查体:体温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畸形 小肠 诊断
下载PDF
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瑞敏 张军 +3 位作者 刘军 陈占 欧云崧 张在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糖尿病足56例临床资料,28例采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28例传统换药(对照组)。比较2组创面愈合结果、截肢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56例创面均愈...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糖尿病足56例临床资料,28例采用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28例传统换药(对照组)。比较2组创面愈合结果、截肢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56例创面均愈合(包括截肢创面)。观察组瘢痕愈合、植皮愈合、截肢分别为9例、18例、1例,对照组为7例、10例、11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2.179,P=0.029)。观察组住院时间(28.1±2.0)d,截肢率3.6%(1例);对照组住院时间(51.3±6.3)d,截肢率39.3%(11例)。观察组住院时间、截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8.453,P=0.000;χ~2=10.606,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换药方法,真空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并降低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负压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例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瑞敏 张在兴 余力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2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导管电凝组、腔内激光组和透光旋切组,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各种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导管电凝组、腔内激光组和透光旋切组,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大小、术后可以活动时间分别为(29.2±3.9)min、(29.2±3.9)ml、(2.1±0.6)个、(6.3±1.3)cm、(31.2±2.7)h,效果最为显著;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P〈0.05和P〈0.01),且腔内激光组无一例复发患者。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电凝术 腔内激光治疗术 透光旋切术
下载PDF
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瑞敏 余力伟 +2 位作者 欧云松 王仲朴 张在兴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效者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改行手术治疗。1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远端血管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截肢和死亡者。结论经皮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经动脉导管溶栓 临床分析 疗效
下载PDF
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欧云崧 贾利猛 朱莉丽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通过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和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对比,探讨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目的:通过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和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对比,探讨经腹腔镜逆行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大。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腹腔镜逆行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 复杂胆囊结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瑞敏 余力伟 张在兴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访,平均(1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4)%、(68±6)%、(61±7)%。动脉闭塞25例,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1年愈合率83.65%。术后l-3年保肢率分别为(81±4)%、(71±5)%、(65±6)%。结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贾利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BDE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BDE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LCBDE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以及住院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LCBDE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CBDE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LCBDE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可靠,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肝胆管结石 疗效
下载PDF
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
作者 欧云崧 贾利猛 朱莉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2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取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48例以往开腹取石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微创)方式的优势。结果:通过比对开腹手术过程中的...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取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对48例以往开腹取石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微创)方式的优势。结果:通过比对开腹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术后器官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发现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方式相比较,胆道镜配合取石钳在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微创手术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器官功能恢复迅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取石钳 胆总管探查术 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