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治经验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月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分析4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析其高危因素、临床处理及预后。结果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与产科严重并发症相关,其中难... 目的分析4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析其高危因素、临床处理及预后。结果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与产科严重并发症相关,其中难治性产后出血为其主要原因(70.83%)。结论早期发现和识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产后出血,准确估计出血量,采取有效的止血方式,合理抗休克及纠正凝血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难治性产后出血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状况动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 王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变化规律和主要死亡原因。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生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围生儿死亡数据来源于分娩医院或地段保健科填写的北京市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结果海淀区1997~2005年平均...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围生儿死亡变化规律和主要死亡原因。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生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围生儿死亡数据来源于分娩医院或地段保健科填写的北京市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结果海淀区1997~2005年平均围生儿死亡率7.09‰,由1997年的8.22‰降至2005年的4.24‰;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3.82‰降至2005年的2.01‰。围生儿死亡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早期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淀区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主要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所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的出生缺陷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儿死亡 出生缺陷 早期新生儿死亡
下载PDF
北京市孕妇常规保健下血清维生素A、E水平现状 被引量:41
3
作者 蒋红清 陈寒 倪君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评价妊娠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指导孕妇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地区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清样本共28 023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清维生素A、E的... 目的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评价妊娠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指导孕妇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地区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清样本共28 023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清维生素A、E的浓度,并与正常人群血清维生素A、E的浓度作比较。结果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A检测值分别为(0.33±0.08)mg/L、(0.37±0.09)mg/L、(0.33±0.15)mg/L,总体异常率25.31%,以缺乏为主要表现(24.98%),缺乏率在妊娠早期(38.23%)大于妊娠晚期(35.1%);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E检测值分别为(9.10±2.47)mg/L、(14.24±3.66)mg/L、(15.80±5.01)mg/L,总体异常率5.60%,以过量为主要表现(5.37%),妊娠早期异常率最低(1.26%),缺乏率(0.76%)与过量率(0.5%)相当,随着孕周增加,维生素E异常率也逐渐增加,妊娠晚期达到最高(15.32%),均为维生素E过量。结论妊娠各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不同,维生素A以缺乏为主,维生素E以过量为主,因此重视孕期维生素A、E水平监测,合理正确补充,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妊娠
下载PDF
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苑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常规产科护理模式组(A组)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组(B组),每组40例,比较2组产后(1~3 d)泌乳量、纯母乳... 目的探讨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常规产科护理模式组(A组)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组(B组),每组40例,比较2组产后(1~3 d)泌乳量、纯母乳喂养情况、产妇自我效能、产妇护理技能。结果产后泌乳量比较,B组产后(1~3 d)泌乳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率比较,B组产后(1~4周)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自我效能比较,B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护理技能比较,B组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后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产妇自我效能与护理技能,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临床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下载PDF
高龄孕妇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莉 王永萍 +1 位作者 田石 李凤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孕妇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416例双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年龄<35岁双胎孕妇分为适龄组(313例),将年龄≥35岁双胎孕妇分为高龄组(... 目的探讨高龄对双胎妊娠孕妇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416例双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年龄<35岁双胎孕妇分为适龄组(313例),将年龄≥35岁双胎孕妇分为高龄组(103例),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围产期合并症或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龄组经产妇明显多于适龄组,而适龄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低于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受孕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组孕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比例高于适龄组。高龄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双胎生长不一致、新生儿出生缺陷及围产儿死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可增加双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但不影响双胎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高龄 孕妇 围产期 结局
下载PDF
76例HELLP综合征临床分析
6
作者 田石 王莉 +3 位作者 郝之栋 王永萍 韩怡伟 李凤秋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早期识别、诊断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HELLP综合征和105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早期识别、诊断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例HELLP综合征和105例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患者的ALT、AST、TBIL、LDH、Cr、尿酸、PT明显高于sPE组,PLT、FIB明显低于s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全麻率和NICU入住率,孕妇的恶心/呕吐、上腹痛、高血压急症、眼底病变,以及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孕产妇死亡,HELLP组发生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早期识别、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HELLP综合征妊娠结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重度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胎儿体质量估计对初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陈磊 杨明芳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胎儿体质量估计对初产妇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06例,根据估计体质量分为甲组(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 g,118例)和乙组(估计胎儿体质量... 目的观察胎儿体质量估计对初产妇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06例,根据估计体质量分为甲组(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 g,118例)和乙组(估计胎儿体质量≥4000 g,88例)。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等。结果206例初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30.6±3.4)岁。与乙组相比,甲组阴道分娩比例较高(61.9%比40.9%)、剖宫产比例较低(32.2%比56.8%),两组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试产率明显高于乙组(90.7%比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出血量(容积法)和校正产后出血量均高于乙组[350(300,500)ml比300(300,380)ml,440(230,720)ml比360(160,5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估胎儿体质量可增加初产妇巨大儿试产率及阴道分娩率,也增加了产后出血量,但并未增加胎儿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等分娩并发症。建议胎儿估计体质量<4500 g且有阴道分娩意愿的产妇,应该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增加试产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胎儿体质量估计 阴道分娩 剖宫产 母婴结局 围产期
下载PDF
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8
作者 苑薇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建立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团队,制订服务流程,规范服务内容,为孕产妇提供健康咨询、心理支持、解决母乳喂养问题。从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产妇中选取10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建立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团队,制订服务流程,规范服务内容,为孕产妇提供健康咨询、心理支持、解决母乳喂养问题。从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产妇中选取10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对照组予以母乳喂养常规性指导,观察组予以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指导。对2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以及母乳喂养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1个月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以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乳头皲裂、乳房肿胀、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母乳喂养医护联合门诊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指导咨询,能够有效提高其母乳喂养的认识水平,对母乳喂养行为、心理状态改善以及自我效能提高、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医护关系 自我效能 门诊服务
下载PDF
283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红梅 胡贵平 +3 位作者 徐华东 张永明 陈斌 马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8-913,共6页
目的:观察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结局,探讨其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5年6月283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产后出血而分为2组。结果:产后出血组114例,产后未出血组169例;产后... 目的:观察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结局,探讨其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5年6月283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产后出血而分为2组。结果:产后出血组114例,产后未出血组169例;产后出血组的产前出血率、人工流产史发生率以及并发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率均显著高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胎(OR=10.94,95%CI:1.120-106.871)、妊娠期合并胎盘粘连(OR=4.11,95%CI:0.946-17.852)、产前出血(OR=2.60,95%CI:1.328-5.089)、产检次数(OR=1.13,95%CI:1.026-1.243)以及并发贫血(OR=2.37,95%CI:1.078-5.206)均是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而高龄初产(OR=0.35,95%CI:0.117-1.057)、妊娠期合并瘢痕子宫(OR=0.285,95%CI:0.057-1.441)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常并发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双胎、妊娠期合并胎盘粘连、产前出血、并发贫血等可能为其并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龄初产、妊娠期合并瘢痕子宫可能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的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艳 张运平 刘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646-2648,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42天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4~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在产后42天行OGTT的17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OGTT的结果(按照WHO标准)进...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42天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4~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在产后42天行OGTT的17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OGTT的结果(按照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即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过高(IFG)和血糖正常,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75例GDM孕妇,产后42天行OGTT,有99例(56.6%)血糖正常(Ⅰ组),76例(43.4%)血糖异常(Ⅱ组),其中7例(4.0%)IFG,55例(31.4%)IGT,14例(8.0%)DM;②单因素分析显示:Ⅰ组的平均年龄小于Ⅱ组(P<0.05);Ⅱ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P<0.01);Ⅰ组产后42天的体重指数(BMI)均值小于Ⅱ组(P<0.05)。Ⅰ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血糖均值低于Ⅱ组(P<0.05)。两组孕妇的文化程度、身高、家庭月收入及孕产次无显著差异。③广义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影响产后42天空腹血糖的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及年龄;影响OGTT2h后血糖的因素除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复查时的体重指数。结论:有近一半的GDM孕妇产后仍有糖代谢异常,应根据其相关因素给予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妊娠 产后 葡葡糖耐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智 陈咏玫 王爱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挤压法),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179例(传统法)为对照组。挤压法组用纱布称重法测量剔除肌瘤的出血量...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采用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挤压法),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179例(传统法)为对照组。挤压法组用纱布称重法测量剔除肌瘤的出血量。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发热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的出血量为(6.57±3.68)ml。其中≥5cm肌瘤40例出血量(6.98±4.62)ml,〈5cm肌瘤88例出血量(6.39±3.17)ml;剔除浆膜下肌瘤101例出血量(6.39±3.33)ml,肌壁间肌瘤27例出血量(7.26±4.76)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量(233.59±58.90)ml,对照组(256.70±158.68)ml,差异无显著性(P〉0.05)。挤压法产后出血率为0%,对照组2.8%(5/179),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挤压法(6.17±2.83)g/L明显小于传统法(7.1l±4.76)g/L(t=-1.996,P=0.047)。在较大肌瘤(直径≥5om)剔除时,挤压法40例产后出血量(265.00±79.4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4例(341.59±215.25)ml(t=-2.122,P=0.037)。2组产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较传统方法剔除子宫肌瘤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特别是在较大肌瘤剔除时更具有优势,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 挤压法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初次妊娠及再次妊娠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海艳 陈磊 +2 位作者 马瑶 赵璐 贾红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初次妊娠和再次妊娠的骨密度(body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单胎经产妇200人,其中100人初次妊娠诊断GDM,为GDM组,另100人初次妊娠血糖正常,为...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初次妊娠和再次妊娠的骨密度(body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单胎经产妇200人,其中100人初次妊娠诊断GDM,为GDM组,另100人初次妊娠血糖正常,为对照组。查询所有孕妇初次妊娠早孕期超声骨密度结果,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及再次妊娠早孕期骨密度情况。结果初次妊娠GDM组早孕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妊娠GDM组早孕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产妇初次妊娠产褥期BMD与早孕期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初次妊娠产褥期BMD与早孕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引起孕期骨密度下降,应加强管理,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骨密度 早孕期 产褥期
下载PDF
分娩前4小时抗生素治疗对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瑶 贾红梅 +3 位作者 陈斌 陈磊 刘海艳 李贝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阳性孕妇在分娩前4小时应用抗生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顺产孕妇7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BS筛查阳性439例作为...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阳性孕妇在分娩前4小时应用抗生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顺产孕妇7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BS筛查阳性43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在分娩前4小时应用抗生素,将观察组分为甲、乙两组,观察甲组(应用)312例,观察乙组(未应用)127例。再选取同时期妊娠晚期GBS筛查阴性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甲、乙组和对照组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甲组、乙组和对照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甲组胎膜早破率(8.7%)低于观察乙组(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对照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甲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乙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观察乙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乙组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甲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对于GBS筛查阳性的妊娠晚期孕妇,不仅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还应尽可能在分娩前4小时以上应用,以改善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妊娠晚期 围产结局
下载PDF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明芳 马瑶 +2 位作者 贾红梅 陈磊 刘海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 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出血、产后喂养方式、产后补钙情况、产后户外活动等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早孕期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骨密度正常者占90.5%,骨量减少占9.5%,骨质疏松0%。210名妇女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多于500m L,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kg,产后未补钙及产后户外活动少的产妇,产褥期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喂养方式对产褥期骨密度无影响(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下降,孕期控制体重增长、产褥期补钙、适当户外活动,可减少骨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骨密度 补钙
下载PDF
产后不同时期性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明芳 陈磊 +2 位作者 赵璐 刘丛丛 李贝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调查产后不同时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34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者315例,产后3个月FSD发生率86.7%... 目的:调查产后不同时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34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者315例,产后3个月FSD发生率86.7%,产后6个月FSD发生率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时,母乳喂养为主、丈夫较少参与家务、初产妇及产后抑郁是产后FSD发生的高危因素。产后6个月时,母乳喂养为主、丈夫较少参与家务、初产妇及产后抑郁均仍是产后FSD的高危因素,与产后3个月比较,新增加的高危因素为产妇未参加工作和会阴侧切分娩。结论:产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与生理、心理各方面因素有关,对有产后性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重视,并注意控制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女性性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与无肌瘤剖宫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咏玫 李智 王爱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594-596,共3页
目的:通过与无肌瘤剖宫产对比,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肌瘤组),选择肌瘤组病例的后一例无子宫肌瘤剖宫产为对照组128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 目的:通过与无肌瘤剖宫产对比,评价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128例(肌瘤组),选择肌瘤组病例的后一例无子宫肌瘤剖宫产为对照组128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发热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产后出血量[(233.6±58.9) ml vs.(228.5±90.9)ml, t=0.530, P=0.597],出血率[0%(0/128) vs.0.8%(1/128), P=1.000],血红蛋白下降[(6.17±2.83) g/L vs.(6.89±3.09)g/L, t=-1.944, P=0.053],红细胞压积下降(2.22%±0.98% vs.2.27%±1.02%, t=-0.400, P=0.690),发热率[2.3%(3/128) vs.5.5%(7/128),χ2=1.665, P=0.197]及术后住院时间[(4.2±0.8)d vs.(4.1±1.2) d, t=0.706, P=0.481]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不增加产后出血,也不增加产后感染,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挤压法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估计的差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磊 杨明芳 +2 位作者 刘丛丛 赵璐 李贝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方法 585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通过Hb与红细胞比容(HCT)计算校正出血量,比较各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各组校正...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方法 585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通过Hb与红细胞比容(HCT)计算校正出血量,比较各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各组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及出血相关因素。结果裂伤组估计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和产钳组校正出血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和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估计出血量明显少于校正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低危产妇,阴道分娩出血量多于剖宫产,会阴侧切增加出血量。阴道分娩出血量估计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量 会阴侧切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贝 倪潇潇 +3 位作者 康妮 陈磊 王荣 卢博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寻找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因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宫颈...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C-my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寻找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因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宫颈锥切术、宫颈癌手术切除或宫颈赘生物活检的123例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包括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5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1例及宫颈癌40例;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因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的C-myc基因和P16蛋白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相应组织中高危型HPV的表达。结果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C-myc基因、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均呈升高趋势(χ2=53.34、70.01和32.06,P均<0.05);C-myc基因与P16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1);且随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C-myc基因阳性表达率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myc基因和P16蛋白可协同高危型HPV检测作为宫颈病变的辅助指标,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C-myc基因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P16蛋白 C-MYC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慧春 习艳霞 +3 位作者 刘慧文 贾红梅 丁翔 李颖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7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治疗后怀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体重指数分为A组(BMI≥24.0kg/m2,106例)和B组(BMI〈24.0kg/m2,120例)...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治疗后怀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体重指数分为A组(BMI≥24.0kg/m2,106例)和B组(BMI〈24.0kg/m2,120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围生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去自然流产患者,继续妊娠的两组患者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发病比例上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24.0kg/m。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风险增高,建议孕前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体重指数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重指数 妊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妊娠糖尿病血糖异常点数量与孕妇体质量增长及围生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海艳 贾红梅 +2 位作者 陈磊 刘丛丛 陈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976-1978,共3页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属于高危妊娠。2014年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中,推荐医疗机构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孕前糖尿病(PGDM)或GDM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75...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属于高危妊娠。2014年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中,推荐医疗机构对所有尚未被诊断为孕前糖尿病(PGDM)或GDM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血糖异常 高危妊娠 首次就诊 糖代谢 孕妇血 体质量 胰岛素抵抗 产妇情况 巨大儿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