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回流机制建立香港证券业迎来机遇与挑战
1
作者 卿上西 《中国证券期货》 2011年第9期28-29,共2页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同特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公布三十六项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联同特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公布三十六项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受此消息刺激,当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双双高开,本地券商股更集体大涨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机制建立 证券业 人民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发改委 回流 会议展览中心
下载PDF
香港金融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少明 《科技与金融》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不含龙门)、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市区和四会)九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如图1。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不含龙门)、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市区和四会)九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如图1。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大湾 金融创新 香港 论坛 特别行政区 旧金山湾区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债务问题症结何在?
3
作者 黄少明 赵琛 《科技与金融》 2018年第3期51-54,共4页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危机,中国政府向经济体系输送了大量流动性,拉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副刺激经济的“药方”却有其副作用:流动性的投入的确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复苏,但同时也为日后埋下隐患。在此之后,中国的债务/GDP...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危机,中国政府向经济体系输送了大量流动性,拉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副刺激经济的“药方”却有其副作用:流动性的投入的确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复苏,但同时也为日后埋下隐患。在此之后,中国的债务/GDP比重便_路攀升,由2008年末的140%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240%(如图1)。目前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和美国、欧元区接近,但仍低于日本这样的高负债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债务 经济体系 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副作用 负债
下载PDF
“明斯基时刻”离我们还有多远?
4
作者 黄少明 赵琛 《科技与金融》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近10年来,中国的债务与GDP比重一路攀升,由2008年末的140%迅速提升至2017年时的257%(如图1)。国际上对中国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庞大负债临近到期,以及由此而生的巨额利息的压力,特别是不断增高的企业债及家庭负债率,引发外界对中国是否会... 近10年来,中国的债务与GDP比重一路攀升,由2008年末的140%迅速提升至2017年时的257%(如图1)。国际上对中国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庞大负债临近到期,以及由此而生的巨额利息的压力,特别是不断增高的企业债及家庭负债率,引发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明斯基时刻”的担忧。明斯基时刻是指信贷非理性膨胀导致杠杆过度积累直至资产价格崩盘的现象。它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危机、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中接连上演。中国的债务问题会不会引发危机,并出现类似的“明斯基时刻”呢?我们将在此文中讨论。大智慧Smart Ta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GDP 非理性 债务 负债 引发 企业 资产
下载PDF
沪港通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巴曙松 张信军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8-49,共2页
“沪港通”与QDII、QFII及RQFII都是特定的投资“管道”,未来是否有资金通过。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QDII QFII 市场环境 投资者 资金
原文传递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衰落和启示
6
作者 陈亦新 孙明春 《国际金融》 2021年第7期66-71,共6页
1757-1842年间,广州作为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下唯一对外商开放的口岸,是中国甚至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然而,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之后,广州丧失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其外贸规模很快被上海和香港(1... 1757-1842年间,广州作为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下唯一对外商开放的口岸,是中国甚至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然而,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之后,广州丧失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其外贸规模很快被上海和香港(1)赶超。毋庸置疑,五口通商后,广州面临上海等新增口岸的竞争和分流;但其毕竟拥有近百年的对外通商经验,并设有许多外国领馆及商馆,拥有绝对的先发优势,贸易分流并不能解释其通商地位的迅速衰落。本文研究显示,地理位置、排外情绪、上海和香港更宽松友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国内多年战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在广州签订《南京条约》后贸易中心地位的衰落。对于正在努力打造或维持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而言,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条约 广州 对外贸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