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序贯TIPS在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思琦 陈雷 +3 位作者 史程怡 刘昆毅 张学强 王娜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评估内镜序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3月接受内镜序贯TIPS治疗的肝硬化急性EGVB 31例作为内镜序贯TIPS组,将接受单纯内镜序贯治疗的46... 目的评估内镜序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3月接受内镜序贯TIPS治疗的肝硬化急性EGVB 31例作为内镜序贯TIPS组,将接受单纯内镜序贯治疗的46例作为内镜序贯组。观察内镜序贯TIPS组门静脉压力梯度变化情况,比较2组静脉曲张改善程度及肝功能变化,术后1、3、6、12个月再出血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随访结束后分析2组生存情况。结果内镜序贯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低于术前(P<0.01)。内镜序贯TIPS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个月高于其他时点(P<0.05),术后3个月开始下降;内镜序贯TIPS组术后血清胆红素升高,术后3个月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升至高峰,术后6个月逐渐下降(P<0.05)。内镜序贯组术后3、7 d ALT、AST较术前降低,ALB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DBIL低于术前(P<0.05)。2组术后静脉曲张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序贯TIPS组术后6、12个月再出血率低于内镜序贯组(P<0.01);2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可降低门静脉压力,静脉曲张根除率与内镜序贯治疗相当,但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而并不降低生存率且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内镜序贯TIPS治疗肝硬化EVGB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内镜治疗 丙氨酸转氨酶 胆红素 肝性脑病
下载PDF
华蟾素对三种消化系肿瘤细胞杀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振玉 张昆和 +3 位作者 王崇文 祝金泉 祝子华 黄德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断裂。结果:三种肿瘤细胞在华蟾素(2 mg/ ml)孵育48 小时后其生...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断裂。结果:三种肿瘤细胞在华蟾素(2 mg/ ml)孵育48 小时后其生长抑制率为16-6 % ~23-3 % ,细胞形态由多边形变成圆形,染色质疏松,细胞核溶解,DNA电泳显示连续膜状条带。结论:华蟾素直接损伤肿瘤细胞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华蟾素 肝癌 胃癌 结肠癌 细胞凋亡 药理
下载PDF
苦参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实验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志华 黄赞松 周喜汉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4期2126-2131,共6页
临床上,苦参提取物苦参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抗肿瘤治疗。苦参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活性及抑... 临床上,苦参提取物苦参素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抗肿瘤治疗。苦参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活性及抑制癌转移等作用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就其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苦参素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抗肿瘤 消化系 作用机制 临床实验
下载PDF
舒必利治疗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二嫚 颜秀娟 +4 位作者 冯晨晨 刘青 陈鑫 李文婷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背景:胃内胆汁反流可能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小剂量舒必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事件并改善反流症状.目的:评价小剂量舒必利对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l~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 背景:胃内胆汁反流可能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小剂量舒必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事件并改善反流症状.目的:评价小剂量舒必利对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l~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诉,内镜检查提示存在胃内胆汁反流的患者,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舒必利100 mg/d和单用PPI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Leeds消化不良问卷(LDQ)、胆汁反流指数(BRI)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例女性患者因泌乳而停药,共125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4周后,两组LDQ、BR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者的LDQ、BRI、HAMA、HAMD评分改善幅度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必利与PPI联合可有效改善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胆汁反流严重程度以及部分患者合并的精神心理障碍,但个别女性可能出现促乳素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舒必利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病变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武凌 栗超跃 +1 位作者 朱文晓 段芳龄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消化系病变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累及自口腔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以及肝、胆、胰等脏器。艾滋病的治疗中由于消化系... 消化系病变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累及自口腔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以及肝、胆、胰等脏器。艾滋病的治疗中由于消化系统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出现营养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消化道疾病 临床表现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消化道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冉志华 邹健 +1 位作者 冯缨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3年第6期326-331,共6页
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其有效浓度和可能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EGCG对不同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靶位点,为其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四唑蓝(MTT... 背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其有效浓度和可能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EGCG对不同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靶位点,为其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8株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对EGCG敏感性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CG对敏感肿瘤细胞株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EGCG对敏感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EGCG对8株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杀伤作用。SW1116和MKN45细胞对EGCG最敏感,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1.7μmol/L和55:9 μmol/L;BGC823和SGC7901细胞次之,IC50分别为68.5μmol/L和79.1 μmol/L;AGS细胞对低浓度:EGCG不敏感,对高浓度EGCG敏感,IC50为83.8 μmol/L;MKN28细胞对:EGCG中等敏感,IC50为119.8 μmol/L;HGC27和LoVo细胞对EGCG不敏感,IC50分别为183.2μmol/L和194.6 μmol/L。3种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48 h后,敏感肿瘤细胞株MKN45的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EGCG可抑制MKN45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EGCG对不同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消化道肿瘤 细胞周期 端粒酶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绍荣 王霞 宋于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73-1275,共3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生物治疗 细胞生长因子 胞外基质形成 新生血管生成 世界性分布 下降趋势 上升趋势 愈合过程 细胞再生
下载PDF
罗沙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怡 朱长清 +10 位作者 董胜翔 归茜 茅益民 曾民德 韩英 黄仲義 王青 白文元 吕晓萍 冯子坛 韩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213例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213例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组)和对照组(注射用法莫替丁组)。试验组予以75mg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静脉注射,2次/d(隔12h),对照组予以20mg法莫替丁静脉注射,2次/d(隔12h),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治疗后每天的呕血次数、呕血量及黑便次数、黑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0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研究,每组各104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呕血及黑便停止时间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呕血次数、呕血量、黑便次数、黑便量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且疗效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替丁 法莫替丁 消化性溃疡出血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胃排空功能和体表胃电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承党 莫剑忠 +3 位作者 张开光 张德中 萧树东 江绍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696-699,共4页
以SPECT胃排空检测技术和WCDF-4B胃电分析仪检测了12例FD患者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体表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仅在摄食后比对照组更多地分布于远端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模... 以SPECT胃排空检测技术和WCDF-4B胃电分析仪检测了12例FD患者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体表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仅在摄食后比对照组更多地分布于远端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模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初始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延缓,7例半排空时间延长。除胃电节律紊乱率高于对照组外,无论空腹或餐后PD组的胃电基本参数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FD患者以固体食物胃排空延迟为主,这种改变不能解释FD的发生,体表胃电图不能预测胃排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 胃排空 体表胃电图
下载PDF
姜黄素对消化系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赞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3-385,共3页
实验研究已证实姜黄素可以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姜黄素抗实体瘤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抗消化系肿瘤作用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该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姜黄素抗消化系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姜黄素 消化系肿瘤 抗癌作用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永莉 张万岱 《胃肠病学》 2001年第3期I001-I004,共4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戈之铮 陈海英 +2 位作者 高云杰 胡运彪 萧树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9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行94次CE检查。根据其检查时出血情况不同,分成2组,A组为活动性出血组(41例,包括显性出血3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9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行94次CE检查。根据其检查时出血情况不同,分成2组,A组为活动性出血组(41例,包括显性出血37例和持续隐性出血4例),B组为出血停止组(50例)。结果:CE检查的阳性率为74.7%(n=68),疑诊率为11.0%(n=10),检出率85.7%,阴性率为14.3%(n=13)。活动性出血组的CE检出率明显高于出血停止组(95.1%比78%,P=0.032),但显性出血者与隐性出血者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比75.0%,P=0.188);出血停止组中,2周内刚停止出血者(29例)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出血停止2周以上(21例)者(93.1%比57.1%,P=0.004),但活动性出血时与出血停止2周内的检出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95.1%比93.1%,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CE最佳检查时机为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2周内,该时段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要重视消化系肿瘤表型遗传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静远 程中华 《胃肠病学》 2003年第2期67-69,共3页
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又译为后成论或遗传外修饰学说,该学说认为个体的发育是在个体器官和各个部分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预先存在于受精卵中.
关键词 改变 消化系肿瘤 表型遗传修饰 基因型 基因突变 组蛋白乙酰化 DNA甲基化 基因表达调控 器官 遗传学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玉川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姜泊 熊德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道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波 刘文忠 +3 位作者 戈之铮 陈晓宇 施尧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4年第4期217-220,共4页
背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优于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在常规1周三联疗法结束后继续单独应用胶体次枸橼酸铋(CBS)3周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评... 背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优于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在常规1周三联疗法结束后继续单独应用胶体次枸橼酸铋(CBS)3周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评估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FD患者中根除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5例 H.pylori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方案分别为:A组:CBS220mgbid7天、克拉霉素250mgbid7天和呋喃唑酮100mgbid7天;B组:CBS220mgbid28天、克拉霉素250mgbid7天和呋喃唑酮100mgbid7天;C组:法莫替丁20mgbid7天、CBS220mgbid7天、克拉霉素250mgbid7天和呋喃唑酮100mgbid7天。H.pylori阳性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组织学检查证实。疗程结束后4~6周行13C鄄尿素呼气试验以判断H.pylori是否已根除。结果:3种治疗方案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按意图治疗(ITT)[方案(PP)]分析,H.pylori总根除率达87.3%(90.0%),B组和C组的根除率分别为89.1%(94.2%)和92.7%(94.4%),均较A组的80.0%(81.5%)提高约10%(P<0.05)。3组总的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以铋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FD患者中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且安全性较高。在常规以铋剂为基础的1周三联疗法结束后继续单独应用铋剂3周,或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案 铋剂 患者 FD 根除率 根除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基础 结论 安全性研究
下载PDF
巨噬细胞介导应激经由十二指肠炎症引发消化不良症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青 邱宏毅 +4 位作者 王博 颜秀娟 程莉 王倩倩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20年第12期710-716,共7页
背景:临床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应激是消化不良症状的重要致病因素。十二指肠炎症是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关键机制之一,而巨噬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目的:确定合并精神心理应激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十二指肠炎症状态;通过... 背景:临床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应激是消化不良症状的重要致病因素。十二指肠炎症是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关键机制之一,而巨噬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目的:确定合并精神心理应激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十二指肠炎症状态;通过避水应激(WAS)动物模型研究确认巨噬细胞是否参与介导了应激相关十二指肠炎症的发生。方法:观察并比较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FD患者和无症状健康体检者的十二指肠炎症特征。观察WAS小鼠模型(每日应激1 h,持续10 d)十二指肠炎症的动态变化,以及预先以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巨噬细胞对十二指肠炎症的影响。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细胞计数评估炎症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FD患者十二指肠炎症更为严重[免疫细胞计数:(138.91±7.13)/HPF对(81.44±23.60)/HPF,P<0.0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7A表达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降低(P均<0.05)。WAS小鼠模型的十二指肠炎症于应激第5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缓解;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与炎症变化趋势一致。预先清除巨噬细胞的WAS小鼠模型,十二指肠炎症较单纯WAS小鼠显著减轻[免疫细胞计数:(75.10±4.08)/HPF对(202.43±5.18)/HPF,P<0.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8表达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应激相关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是通过触发十二指肠炎症所引起,在应激引发十二指肠炎症的机制中,巨噬细胞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应激 心理学 巨噬细胞 十二指肠炎症
下载PDF
莫沙必利改善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秀娟 冯晨晨 +2 位作者 刘宗亮 季洁如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夜间上腹部症状是影响F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促动力药对夜间FD症状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详。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FD患者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夜间上腹部症状是影响F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促动力药对夜间FD症状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详。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FD患者夜间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前瞻性设计,连续选取主诉有夜间FD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的患者,经一周安慰剂治疗筛选,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分别给予莫沙必利(5 mg tid)和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夜间症状评估以及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联合检测。结果:共纳入43例有夜间FD症状的患者,28例对安慰剂治疗无反应。治疗后,莫沙必利组夜间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安慰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莫沙必利组夜间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与夜间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降低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莫沙必利能显著改善夜间FD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夜间胃十二指肠胆汁反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夜间消化不良症状 十二指肠胃反流 莫沙必利
下载PDF
Beclin1基因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巍巍 黄桂柳 +2 位作者 季科 黄赞松 覃月秋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0期1923-1928,共6页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其能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作用,其既能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保护,又可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而Beclin1是重要的自噬相关基因,其在肿瘤的...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溶酶体降解的过程,其能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作用,其既能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保护,又可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而Beclin1是重要的自噬相关基因,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调节自噬状态,其表达改变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并与化疗耐药相关。了解Beclin1的结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将会为消化道肿瘤的检测、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自噬 自噬基因 BECLIN1
下载PDF
人消化道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嵘 房静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8-572,共5页
肿瘤的发生机制中有遗传学说和表观遗传学说.后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的各种修饰.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如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也同时存在着组蛋白乙酰化等修饰的紊乱... 肿瘤的发生机制中有遗传学说和表观遗传学说.后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的各种修饰.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如癌基因的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也同时存在着组蛋白乙酰化等修饰的紊乱.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防治消化道肿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表观遗传修饰DNA 甲基化 组蛋白
下载PDF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食道 小肠 大肠 胰腺 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